明朝墓志

【明】吕柟《林氏世藏图跋》(福建林之奇家族)

时间:2014-07-30 15:03:38   作者:霍德柱   来源:明月在船新浪博客   阅读:1189   评论:0
内容摘要:【明】吕柟《林氏世藏图跋》(福建林之奇家族)

【明】吕柟①《林i世藏图跋》②

 

右文昭林公少颖③于宋绍兴间所得敕辞,其子孙宝藏,相传至今。刑部正郎德敷,则十数世孙也,装潢成巷以"于予。

盖自秘书省正字以至为福建参议,其词翰皆在也。夫文昭尝论安石《三经》之非,罪浮王、何④。又因金人南侵,作书抵当路,言元和畏战之弊⑤。风节凛凛,至今犹有生气,诚有宋之名儒也。然考其师友渊源,初受学于紫薇舍人吕本中⑥,其后东莱吕祖谦⑧又受学于少颖焉。虽晦庵朱子亦闻少颖之风而兴起者也⑨。然则少颖入朝之节岂偶然哉?呜呼,使紫薇不至闽,少颖或无此学;使少颖早至洛阳以见二程⑩,又或南至道州以见濂溪11,西至关陕以见横渠12,则其造诣所成当又不至此也。然则德敷今日缵戎13而光大之者,虽东至泰山以访孔、颜可也。不然,则所藏词卷亦与书肆集本等耳。

 

(眉批)文昭气节传之今日,真所<正气光史册者也。先生表章之而益张大其迹,不然赵无恤袖中简14耳。

 

【注释】

①吕柟:明代理学家。高陵(今陕西省高陵县)人。字仲木,号泾野。武宗正o间进士。授修撰,以忤权贵刘瑾,辞官。瑾被诛后复官。世宗即位,以议“大礼”与张璁等不合,遂下狱。后谪解州判官。累迁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学宗程、朱。与湛若水、邹守益共同主讲近三十年。及卒,高陵人为其罢市三日,以示哀悼;四方学者咸设位哀悼。谥文简。有《泾野o内篇》、《泾野诗文集》等。

②《泾野先生文集三十八卷》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338册”。

按,本文乃明代著名理学家吕柟所作。吕柟见到了林氏后人林德敷所藏的宋代理学家林之奇所得敕辞,深为林之奇的气节、品行、学问所感,1作此文以赞之。

③林之奇(11121176),南宋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 先生。绍兴进士。累官秘书省正字,转校书郎。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他以王氏书乃异端邪说,不足为训。吕祖谦曾从受学。谥文昭。著有《尚书全解》、《拙斋集》等。

④按,林之奇是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由汀州尉荐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时朝廷欲兼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林之奇上言:“王氏三经,率为新法地。晋人以王、何清谈之罪深于桀纣。本朝靖康祸乱,考其端倪,王氏实负王、何之责。在孔孟书,正所谓邪说、诐行、淫辞之不可训者。”(《宋元学案·紫微学案》)  王、何:三国·魏·王弼、何晏的并称,以清谈著s。《晋书·范宁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

⑤按,“元和”乃“久和”之误。《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林之奇》:“或传金人欲南侵,之奇作书抵当路,以为‘久和畏战,人情之常。金知吾重于和,故常以虚声喝我,而示我以欲战之意,非果欲战,所以坚吾和。欲与之和,宜无惮于战,则其权在我’。又言:‘战之所须不一,而人才为先。必求可与共患难者,非得如庞士元所谓俊杰者不可也。’”

⑥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吕公著、父吕好问俱为名臣。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秦桧讽御史劾罢之,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年六十二,谥文清,学者称东莱先生。《宋史》有传。因其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故诗家称曰吕紫微,而所作诗话亦以《紫微诗话》为名。

⑧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祖籍山东东莱。宋室南渡,曾祖父好问避难南迁。祖父弸中迁居金华城区。好问、弸中皆继承和研究中原理学。祖谦幼承家学,得中原文献之传。及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任南外宗学教授。六年,任太学博士,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复召还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尝召度馆职,典试礼部。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二年(1175),访朱熹于福建崇安寒泉精舍,辑周敦颐、程颢、张载诸人著作成《近思录》,成为后来性理诸书之祖。三年,任秘书郎兼官如故,受命重修《徽宗实录》。五年,升著作郎,命诠释《圣宋文海》,孝宗赐名《皇朝文鉴》。升直秘阁。八年,卒,归葬武义明招山。嘉定九年(1216),谥成,追封开封伯。

⑨按,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年方24岁的朱熹在初入仕途,赴同安主簿任经由福州时,曾拜访过他。在所接触过的研究《书经》的学者中,他认为:“惟三山林少颖向某说得最好。”从这位前辈学者身上,朱熹受到很多教益和启迪。后来朱熹委托蔡沈编《e集传》,林之奇的《尚书全解》,也是其开列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⑩二程:指北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两位理学家。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两人并称“二程”。

1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其在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黄百家曾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其著作流传下来的只有《太极图说》和《通书》两篇。有《周元公集。

12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字子厚,大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熙宁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於道,年五十八。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明公。

13缵(zuǎn)戎:《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孔颖达疏:“王身亲自命之云:汝当绍继光大其祖考之旧职,复为侯伯,以继先祖,无得弃我之教命而不用之。”后以“缵戎”指继承帝业。

14按,《资治通鉴·周纪一》:“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e452d0100yc5x.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