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研究

探访麻步盖竹旧事(平阳盖竹)

时间:2013-07-17 17:17:06   作者:林茂则整理   来源:研究员   阅读:1446   评论:0
内容摘要: 南宋期间,麻步盖竹的林氏家族出现了文、武进士等科举及第者超过30人,有武状元林梦新(宋绍定五年壬辰科廷对第一)、武榜眼林景衡(宋宁宗嘉定七年廷对第二)、武探花林武子(宋宁宗开禧元年廷对第三);官职列文官五品的有吏部侍郎林拱辰、南剑州知州林起鳌、枢密院编修的林千.等三人。时人有&...

 
探访麻步盖竹旧事(平阳盖竹) 图1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宋林三朝请大夫墓”碑刻

探访麻步盖竹旧事(平阳盖竹) 图2

        村民挖掘的印0

探访麻步盖竹旧事(平阳盖竹) 图3
        村民挖掘的瓷碎片


   南宋期间,麻步盖竹的林氏家族出现了文、武进士等科举及第者超过30人,有武状元林梦新("绍定五年壬辰科廷对第一)、武榜眼林景衡(宋宁宗嘉定七年廷对第二)、武探花林武子(宋宁宗开禧元年廷对第三);官职列文官五品的有吏部侍郎林拱辰、南剑州知州林起鳌、枢密院编修的林千之等三人。时人有“盖竹派冠冕至盛、科甲连登”的说法,朱熹、王十朋等名家都曾涉足此处并留下诗作。

 日簦笔者前往当地,发现许多往事已湮灭不可考。写下此文,只为抛砖引玉,留待方家释疑。

 麻步镇原是鳌江水道重要江埠之一,筑有埠头。埠本作步,原名鳌步,因盛产络麻,遂改为麻步。麻步宋时建有东山书院、清嘉庆年间建有鳌步书院。盖竹,麻步镇的一个自然村。《平阳县志》(乾隆版)称:盖竹,属二十都。盖竹山,城西南五十里,上有华盖峰,取盖竹洞天之义。黑白二岩对峙,下有龙湫。如今的盖竹山,是南雁景区的一个景点。

 盖竹村中流传着据称是宋朝遗留的民歌:“一日千人拜,一夜万盏灯,一年四季笋,昼夜两潮鲜。”“一日千人拜”的说法,是鳌江水道当年经过这里,划船人都面朝盖竹村,由于握桨划船的两手起落姿势作拜状。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时,写下“何时买得渔舟就,乞与人间画里看”的诗句,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

 现在的盖竹村有150来户人家,以毛、张、温、苏等姓为主,多是在明末清初迁到这里。村里至今仍有明朝发生地震的传说,据说当时村后的三台山中一台坍塌,覆没了整个村庄。如今盖竹村是故地重建。村民在建房挖宅基地时,时常会挖到瓶瓶罐罐,<有调羹、筷子、碗等器物。有关专家研究查看了村民挖来的碗和瓷碎片后表示,基本可以确认碎瓷片系宋时的器物,有些瓷器还可能源自福建,品质优良,当年的主人可能还是官宦人家。林注:个人认为是台风引起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曾出土了一块“宋林三朝请大夫墓”的碑刻。《盖竹派历代仕宦录》显示,林伯常,宋敕赠朝请大夫(南宋孝宗以后的文官阶,从五品);林应辰,宋淳熙八年同兄登状元黄田榜进士,官升朝请大夫;林起鳌,南宋朝请大夫。平阳先贤林俊先生生前并未见该谱牒,以“官至吏部侍郎的林拱辰、官至南剑州知州的林起鳌、官至枢密院编修的林千之等三人因官职皆在文官-品以上”之由,将他们定性为朝请大夫。斯言不谬。

 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济南郡族谱旧序》写道:“吾始祖仲夫公,于后晋天福间避乱,自闽之长溪徙于平之泗溪。既而昌炽,遂大族。自太祖永年公迁居钱仓,旋迁盖竹,继分金竹坑、林坳、林垟、宋埠、花园若干处,振振绳绳,绵绵蜇蜇,其纡金系紫,培玉扬镳,攻翰墨、精吟咏、效忠良、守节义者,后先鲜艳,代不乏能。旧府所在,麟麟炳炳,其c言懿行,皆可法可则,诚吾子孙百世之至宝也。”

 明代大儒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写道:“……初,林氏之居盖竹,……其十二世孙元阳江县尹淳,惧其愈远而不知所自出也,欲立祠于墓而未果。……其(淳)子今刑部主事,遂作祠奉(竹字头+感)之主,朔望必谒,岁时必祭,皆率一族之人以从事。祠后为斋,曰思孝,以会其族人。……即祠之前为学,聘乡人之贤者为师,使族人子弟就学焉……林氏之嗣人……苟不能过于他族之人,岂不负升之望哉!”据此看来,当时祠学中还供有林拱辰、林起鳌、林千之、朱熹及林升父亲的神位

 明朝林氏族人林升《林氏宗谱》(民国丁巳年重修)·《前村林氏原由》:“ ……世业诗书,为显仕号豪族,别姓皆不及也。宋朝冠盖耀闾里,江南派出武将,长林派出殿前太蔚(尉),盖竹派冠冕至盛,科甲连登。元朝仕宦奕世至大。”

 笔者在如下几种文献中,核查当时的地震。

 《前村林氏原由》载:“明洪武八年,飓风怒潮,山崩地裂,盖竹祖基伤坏。”这段文字的作者,名叫林升,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荐举入仕,后来累升至刑部主事,四川左参政(从三品)。林升在文末的落款时间为“明洪武九年正月望日”。 (林注:个人认为是台风引起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温州历史年表》(沈克成编撰):“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这一纪年里,并没有出现有关平阳遭遇地震的相关记载。

 《平阳县志》(平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载,从872年至1507年发生的地震有5次,其中没有洪武八年发生地震的记录;在历代重大台风洪涝年表中,有“明洪武九年七月初二,飓风暴雨,沿江禾尽没”的记载。但与林升所写时间不符。

 《苍南县志》有“明洪武八年七月,大风雨,海溢高三丈,鳌江沿岸居民死2000余人”的记载。《苍南县志》是以今苍南县境内的t为主,况且该记述也没有提到山崩地裂。《明洪武实录》载,明洪武十二年正月廿三日(即公元1379年2月10日),在永嘉发生过3.5级的地震。

 洪武八年的那场灾难,究竟改变了多少事情现已无法知晓——这一年的腊月,林升随同父亲移住萧江前村,开始了新一轮的繁衍生息……

 补充一点,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为避免皇权遭到威胁而杀了丞相胡惟庸,继而大兴株连政策。翌年五月,宋濂行至夔州(今四川奉节)的时候身亡,葬在夔之莲花峰下。林升则于公元1393年亡于朱元璋的蓝党大狱事件中。由此看来,林升在随父移住前村到“提干”为四川左参政到明洪武十四获罪到最后死于非命,前后才十余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按他的移住时间与宋濂人生的终点来看,这篇《平阳林氏祠学记》的写作时间应该在这五六年里。只是,这篇文章到底没有林氏迁居前村的真正理由、林升的升职时间、宋林二人交往的时间地点以及祠学修建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悬案。

 麻步盖竹林氏,林起鳌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

 据《宋史》、《续资治通鉴》、《宋史纪事本末》、乾隆《杭州府志》、民国《平阳县志》、福建《南平县志》及林氏宗谱的记载,林起鳌,字孟连,平阳盖竹人,宋理宗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历任仁和县知县、南剑州知州,兵部郎中(据顺治版《平阳县志》,为刑部郎中)。但关于他的生卒时间,至今没有定论,关于他的墓葬,更莫衷一是。

 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林起鳌任仁和县知县。当年该县系临安府直接管辖的两个县之一(另者为钱塘县)。林起鳌直接担负着保卫南宋政权的职责。德佑年间(公元1275—1276年),他担任南剑州知州一职。南剑州即现在的南平市,统领剑浦、将乐、尤溪、沙县、顺昌等五县,有“为闽北一都会,尤为兵权谋家所必”(文天祥语)。

 当时,元兵进逼临安府,南宋皇帝赵显投降,江西制置使黄万石随后投降。黄曾任福建漕使,想把整个福建降元邀功。林起鳌闻知后,毅然起兵,英勇奋战,赶走了黄万石,与文天祥一起迎立益王赵于福州。林起鳌深知南剑州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提议要以重兵扼守,阻止元军水陆并进、进而攻陷福州。由于军事实力太过悬殊,南剑州很快失守,南宋的小皇帝逃亡途中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平阳县志·人物志四》(民国版)“……宋末诸臣……其终不可考者甚多……有言从死二王者”,再没林起鳌的相关记载。《续资治通鉴》、《宋史纪事本末》等文献中,均载不知所踪。后人考证,或称林起鳌随赵南下泉州,之后避居福建长乐洽屿村,成了该村林氏的开基始祖。

 林氏宗谱记载,林起鳌与“龚氏合葬院口氵祭下龙潭坑大将山”。再一种说法就是文前所述隐居长乐洽屿直至终老,但他在当地墓葬基本上也是靠口传,据说文革时期还曾挖出其墓的墓砖,但笔者未见实物。

 林起鳌著述《易述古言》n卷在《宋史·艺文志一》有载,但已佚。(蔡瑜)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