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志书

【清】 林焜熿 纂 林豪 续修《金门志》

时间:2014-08-31 21:53:16   作者:【清 林焜熿、林豪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3261   评论:0
内容摘要:【清】林焜熿纂林豪续修《金门志》

【清】 林焜熿 林豪 续修《金门志》

 序号 篇名
   周序
   高序
   章序
   洪序
   金门志纂辑姓氏
   金门志续修姓氏
   金门志凡例(十二则)
   金门志续修凡例(十一则)
   金门图
   金门全图
   金门志目录
   卷一 皇言录
   御赐浙江提督邱良功晋封男爵勒(嘉庆间)
   御制谕祭三等男提督邱良功文
   御制%等男提督邱良功神道碑
   卷二 分域略
   沿革
   形势
   山川
   附录
   津梁
   港埭
   附录
   都图
   街市
   第宅
   附录
   坊表
   坟墓
   附录
   附录
   义塚
   附录
   物货
   附录
   卷三 赋税考
   户口
   赋税
   经费
   盐法
   附录
   渔课
   船政
   卷四 规制志
   城寨
   公署
   旧署
   仓5
   旧仓
   铺递
   祠祀
   丛祠
   附录
   书院
   附录
   育婴堂
   金门育婴堂规条
   附录
   卷五 兵防志
   明兵制
   附录
   国朝原设营制
   附录
   附录
   国朝新改营制
   附录
   沿海略
   附录
   岛屿礁汕
   附录
   卷六 职官表
   明职官(武秩)
   国朝职官
   历代职官
   卷七 名宦列传
   武功
   循吏
   殉难(附)
   卷八 选举表
   进士(宋至国朝)
   武进士
   荐辟(附)
   举人(明至国朝)
   贡生(明至国朝)
   汇报老生(附)
   武举(明至国朝)
   国朝武职
   明选举
   国朝选举
   卷九 人物列传(一)
   孝友
   义行
   隐逸
   卷十 人物列传(二)
   文学
   宦绩
   卷十一 人物列传(三)
   武绩
   忠烈
   卷十二 人物列传(四)
   艺术
   仙释
   耆寿
   流寓
   卷十三 列女传
   节孝
m  烈妇
   贞女
   烈女 
   贤媛
   卷十四 艺文志
   着述书目
   奏议
   乡贤崇祀议
  
   浯洲节烈传序
   沧海纪遗序
   鼓冈湖春禊序
   碑文
  
  
   卷十五 风俗记
   岁时
   气候
   冠婚丧祭
   风尚
   士习
   耕渔
   商贾
   妇工
   杂俗
   卷十六 旧事志
   纪兵
   祥异
   丛谈
   后记
  周序
  余既辑「厦门志」,顾念金门与厦门相唇齿,虽富庶不及,而地之险要尤甚。其山川则有太武雄峻高耸,为贾舶往来之标准;其险则有料罗塔脚,为商贾所停泊,渡台贩洋之所自。于厦门为外扞,无金门则厦门孤悬海岛。国朝设总兵官统二营弁兵镇之。广袤且百余里,隶马巷厅,以县丞分治之。明时,澎湖属焉,实海疆要区也。地多沙确而产盐,民以耕渔为业。人物盛于明,如蔡虚台、蔡遯庵、许钟斗、卢牧州,皆以文章风节有声寰海间。惜志乘未有成书,恐后世征文考献,必怃然于残编断简之无存者。
  林生焜熿,金门人也。从余修「厦门志」,遂以自任采掇遗籍、搜罗群志,且遍历山川,按其形势;兵制求之官书、遗事N之父老。凡二年,得「金门志」若干卷,其体例悉从「厦门志」。余为芟辑而成之,亦足备守土者之资取。其书当与「厦门志」参观,遂合而名之曰「厦金二岛志」。林生盖有志之士哉!
  时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某月,赐进士出身、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调补台澎兵备道按察使司衔兼提督学政、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富阳周凯撰。
  高序
  道光十五年春三月,「福建通志」成,澍然将去福州而归。念厦门周芸皋观察澍然好友,此去息影衡庐不复出,不可以不别;遂之厦门。
  居数日,观察出手譔厦、金二岛志示澍然。澍然受而卒业,赞于观察曰:『是志也,志同安县马巷厅二里耳。语地大小,尚不得比县志;然实关天下之故焉,厥功伟矣』。观察曰:『何言之夸也』!曰:『我国家拊有台湾,化獉辟莽,海道大通;比内郡东南数千里,声息顺风数日可达。台湾无事,则劭ぱ缛唬欢粤之潮、浙之定海、江南之上海,俱寝戈息戍,同乐太平。往者郑氏据二岛,取台湾于贺兰,兵不血刃。康熙十九年,我督臣姚、抚臣吴、提臣万、杨统大师,收二岛,于是靖海侯施以一旅拔澎湖,陈兵海上,郑氏以降。是台湾扼东南四省之要,二岛又扼台湾之要也。谨案「春邸故槌窃盗瓴幌佃健⒊腔⒗尾幌抵#传者谓关天下之故。夫缘陵、虎牢,亦杞、郑一地耳。然则二岛虽县、厅一里,固今日之缘陵、虎牢也。以为关天下之故,殆不夸也』。观察曰:『然』。属为序,因录前语申之曰:志列图、表、略、考、传记总目六,分目十四,又各系小目,既详且核郏欢于兵防、线道、台运、关赋,尤留心焉。吾意是书出,官司得识其职、人民得实其泽、胥吏无所藏其奸,岂维纪载?乃吾观察治谱也。通志虽周一省,而握要以治,恐未肯以此易彼;志何论大小哉!澍然之来也,方快泛海惬平生志;读是编,又不免望洋之叹。此行殊不虚也。
  内阁中书、掌教玉屏书院,光泽高澍然撰。
  章序
  金门自陈侯辟土以来,人文荟萃。掌封圻、建旌棨者,宣威万里外,莫不发经籍之光以成伟略。武人手提三尺,抵泽国,斩蛟搏兕,于以垂麟阁勋名,荣膺列爵。降至〈巾困〉内贤媛、荒陬嫠妇,类能怀清履洁,不愧烈男子之所为。岂太武钟英、浯洋毓秀,地灵者人亦杰欤?抑岛屿间飞沙走石,田斟膏腴,生于斯者,藉以刻苦励行,迥异夫沃土者之不材欤?
  顾地不逾三十里,秖分银同一隅,而硕彦名流后先辉映。其瑰奇特达,国史登之;次亦散见于「闽书」及诸县志。考献征文,已足资后人之询访矣。必欲于澥上浮沤,灵修志乘,毋乃赘甚。虽然,金、厦两岛为泉>漳屏障,金尤为厦咽喉;踞上流,足控制台、澎,而与海坛、铜山、南澳各水师互相犄角。曩者倭寇及郑氏均先由此地阑入,闽中诸郡遂罹烽燹。是金岛虽丸泥片壤,而海门锁钥,要地攸关。厦有志而金独阙如焉,可乎?
  林巽甫明经,积学士也;辑「金门志」若干卷,条分缕析,条若列眉。其于港〈氵义〉沙汕及海防、兵制各议,更为详悉。周芸皋观察、高雨农山长各为制序,将开雕而未果也。卓人孝廉,善读父书,续而成之。癸酉岁(同治十二年),刘秀岭总戎协镇斯土,清晏之秋,讲求i教,遂与郭午桥二尹洎诸绅士将谋付梓;而以稿请订于傅雪湖中翰,剪芜删蔓,存十之七焉,其书益简而赅、详而核。异日与「厦门志」相辅而行,有心洋政者,亦可备指南之一助云尔。
  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春日,赐进士出身,三品衔候选道福建泉州府知府、前陕西道监察御史方略馆协修,金华章倬标撰。
  洪序
  古之学自略而详:夏时惟乡有校而已,殷于州立之序,周偏及于党而有庠。今则僻壤遐o,无不设之学矣。金门有志,亦犹是也。
  金门属同一撮土,四面环海,与鹭江唇齿相依,实为泉、漳要地。山奇水秀,经济、文章、道德之士时出;其间由宋迄今,难更仆数。而芸皋周观察兴修志乘,属林丈巽甫先生等膺其任,辑有成书。
  曜离以樗栎庸材,谬叨书院讲席。不揣譾陋,思与浯江诸友切劘,期于通经、学古、论艺之暇,乐数晨夕。谈及遗事,家晴川先生告余曰:『金门旧无志,今有之,未及梓行』i余曰:『省有志、郡有志、邑有志,金门虽海滨,不可无志。方诸书院之设,因略致详,皆理势所必然者。况地灵人杰,先贤之所以施于家而措于国者,其经理猷为,事事足为后人模范;不有志,何从观感而兴起』!力怂涌之,诸公踊跃鸠资付梓。今将告成,附述于后。若夫兵政沿革,以i方而关系天下,则有司所讲明,无庸僭及。
  光绪八年十月,晋江举人洪曜离谨序。
  金门志纂辑姓氏
  监修:赐进士n身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按察使衔台澎道兼提督学政周凯(富阳人,翰林)。
  总修同安县儒学岁页生林焜熿(字巽甫,金门人)。
  总阅:内阁中书掌教玉屏书院高澍然(光泽人,举人)。
  参阅:即用县知县刘仪(武进人,进士)、副贡生掌教浯江书院王乃斌(号香雪,仁和人)、举人掌教浯江书院许廷圭(字锡瑶,南安人)、议叙布政司经历林树梅(字瘦云,金门人)、监生庄中正(字诚甫、平和人)。
  参校:举人林豪(字卓人,金门人)。
  总订:举人内阁中书傅炳鍠(号雪湖,南安人)。
  金门志续修姓氏
  监修:钦加总兵衔赏戴花翎福建金门等处地方协镇加三级刘松亭、金门粮捕海防分县郭炳章、金门粮捕海防分县恒锐、金门水师协镇中军都司世袭云骑尉周余庆。
  总辑:举人林豪。
  总<:举人内阁中书傅炳鍠
  分校:协镇内幕军功七品郑成均、长泰学增生林章楩、同安学廪生候补训导郑纪南、同安学生员许耀焜、同安学生员洪作舟、同安学生员许春时、长泰学拔贡生林资熙、同安学生员林云章、同安学生员许邦翰。
  捐续修:福建金门协镇刘松亭、金协中军都阃府周余庆、金门粮捕海防分县郭炳章、候选道黄礼镛、同知衔张廷赞、俊秀张漂、俊秀李炭、俊秀张应、俊秀黄良安、俊秀吕重、俊秀蔡骞、州同衔王宝光。
  捐刻:记名总兵特授金门协镇王国才、署理浙江温州总镇特授乍浦协镇卢成金、即补参将、特授福宁镇标游击萧邦佑、貤封武功将军薛师弼、同知衔2可远、候选布政理问许士芬、监生黄国华、俊秀吕世渥。
  金门志凡例(十二则)
  一、「通志」首列「典谟」,区区一岛,纶音罕及,不可以拟邑郡志,又何敢拟省?然观「永清志」所载,已首弁「皇言」;宋叶绍翁「四朝闻见」,特载岳武穆谕祭文。因谨录御赐邱刚勇之宸翰三篇者,光昭天藻,用发例端。
  一、恭读御制诗注,凡遇列圣谕旨敕令,应三抬、双抬、单抬者,或空三格、二格、一格。书中谨遵其例,以省卷帙。又「列传」间叙明季事,谨按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奉旨评篹通监辑览,特命于事涉唐、桂诸王者书之为「附」,以稍存内外之别;而其臣则书某王之某官某,悉仍其职,概不必斥以「伪」字。仰见圣度如天,迥越千古。书中或遇其人,谨遵备载。
  一、凡志乘,皆图绘祠庙、公廨。金门无学校,故于全岛图、防海图而外,附以书院、公署。至旧传八景,文人点缀之词N陈陈相因,无关形要,概从删汰。
  一、「分域」,所以纪疆土。金门纵横不过三十里,然在古亦属附庸封圻。自「沿革」以下,凡丽「山川」者悉录。至于「物产」,应自标一门。第按类缀述,数见不鲜;兼之偏隅岛志,不欲多立门目。故凡常者不书,考其希异者附诸后。
  一、金门未立学宫,故不立「学校」、「典礼」等门目。兹将书院章程,附于「规制」之后。
  一、金门最重者,莫如「兵制」、「海防」,故纪之不厌其详,并辑为「沿海略」。先附近各汛暨南北海道要隘,广稽典籍,并询及老于海上者,所闻所见尚无异辞,当不致滋后人疑窦。
  一、「风俗」善者书,弊者亦书;不特使岛人知所警劝,而移易有权,或可为道德、齐礼之一助焉。
  一、康对山「武功县志」,「职官」优劣并列;崇祯间「南安志」,亦载劣蹟。此三代遗直,今法其意而变通之,原非意为毁"。至镇营所辖,不止金门;间有芟除盗贼,功在海洋,又不当拘论也,并以入传。
  一、「选举」二志,为「列传」之纲。或祖籍在此,而远从他处已数传者,不载县志;间有因其祖居标注为金门者,核实已非浯产,亦不胜收。
  一、「节烈」,其难其慎。卢牧洲「岛上传」,为省、府、县志所取材,尝求得原书校对。新采者,则必征信于所知之口;后署某述,即所以责成之。此中有鬼神焉,不可不慎。至于词有长短,即视述者之详略,非有所轻重于其间也。
  一、道光四、五年间,自辑有「沧洲汇草」二十卷。及观察周芸皋师为金、厦二岛合志,始索旧稿,并示以义例;反覆商榷U令加删补,顿改旧观。嗣又属余同淩子文孝廉、王香雪副车、孙仪国都尉同撰「鹭门志」,业已脱稿刊行(豪按:「厦门志」付梓系鹭岛某孝廉总校,时周公已卒于台湾,先君子亦返里门,不预其事。间尚有遗舛处,谨承先人绪论,容作刊误补遗以订正之)。而此书复经江、浙名手刘五山U陈扶雅及光泽高雨农诸公互勘;诸公,皆应孙平叔制府聘修「通志」者。匡我不逮,获益良多。
  一、一人见闻有限,疏略在所不免(按烈屿、大小嶝地方,皆属金门营辖,自应一例载人。但带水纡阻,采访或有未周,容蒐罗增入)。第征典贵真、隶事贵实;稿刱时,简籍充栋,搜寻检对,始克类聚成帙,已属大难。故凡有征引,必细注书名于下;而不甚详,则不敢妄为之载。阅者谅之环参彝人,就各门类中,有烛知应损益者,祈开列惠示,自当量为续补。
  岁贡生林焜熿撰。
  金门志续修凡例(十一则)
  一、是书皆先君子一手纂辑。其义例则受诸周芸皋观察,复经观察及光泽高雨农先生点勘。间有裁正之处,为细书于上,墨渖如新。爰依原稿参订一二,皆本周、高"先生之意及先人遗训,非敢妄为窜易也。
  一、志书征引书目,每列于首卷,「"门志」亦然。但卷中所采旧说,已注书名于每篇之下。至乡先生着述,可考、征引较多者,如虚台蔡氏、凤明洪氏、牧洲卢氏经胪入「艺文」,其他见于「厦志」卷首,故不复赘。
  一、「兵防」一门,以防海为重。故光泽高氏谓海道岛屿皆当详载为「沿海略」,以附诸后。近值防务多所更定,仍广采前人名论有裨洋政者,附录各条之后,以资采择。至于风〈风贝〉、潮信,已见于「厦门志」及郡邑等书,无庸赘及。
  一、「大云山房文集」(武进恽敬着)通例云:『大传书名不书号,史法也;儒者称某号先生,亦史法也;外传、小传,或书号或书别号、道号,着性情也』。今按志书「列传t所以备国史之采,例同大传,则当书名、书字而不当书号。但兹编原稿,「列传」多本于「通志」、「郡邑志」,姑仍其旧。唯新收者,则概从恽氏通例。
  一、「内自讼斋文集」以生者不当立传,为传闻以伸其义;即本以修「厦门志」人物等传。其子孙有科第官阶者,附其名于后,则不在此例。而外人或疑为体近族谱私传,是未谙义例之说也。志乘所以昭彰瘅,故其子孙显达,附书传-,以彰积善之家庆。又查恽氏通例,谓墓志传文,书子、书女而不书孙,以孙应书其父之碑志也。今按志书,无人人立传之理,体例与墓志、家传异,故附书其孙于传后;其可略者则从略。
  一、兹编续补「列传」,多采各家墓志(如陈忠愍、邱武烈等);节去世系交情,录其事实。如陈忠愍、窦武襄,非金门人而官于金门,则谨详金门政续;邱武烈则当详载生平,以着金门人物。或详r略,义各有取,不敢徒凭臆见以自乱其例也。
  一、原稿「列女传」,与「厦门志」稍异。「厦门志」小序称:「列女传」仿「永清志」体例,而中分专传、合传,又分景遇困蹇为一类;微觉错杂。则以付梓时,先君子不复预闻,而主者就副本开雕,末由更正也。此编亦周、高二公手定,间有删润处(如许氏初娘传,经高雨农删润大半);而编中但分节孝妇、贞节、贞烈、名媛等目,已尽⑾茸洹⒑蟠妫较为简净。新收者,悉依此例增入。
  一、妇人能守节义、延嗣祀,即不逮事翁姑,亦可称孝也。是编「节孝」原稿,多从郡邑旧乘及卢氏「浯洲节烈传」录出。而续修自道光十年以后至今垂四、五十年,所采节孝不下百余人,烈妇谨五、六人,贞节、贞烈更少。至于名媛,殊难多觏,未敢降格滥收。盖志书体裁宜严,甯阙毋滥也。
  一、原稿「艺文志」,首列各家书目。兹各补系提要一则,遵「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之例也。其书轶着,则云已轶,志实也。奏议及古文o,择其可传者录之;其附录于各门之后者,则不复录。唯诗为陶咏性情之作,不欲散见各编,故多入「艺文」,以免错杂之病。
  一、凡值荒歉奉诏蠲赋及缓征,皆当恭载,以昭朝廷惠典。兹编原本阙如,即「厦门志」亦未之及;姑存此说,以俟后之君子。
  一、自道光初年至今四、五十年间,再遭海氛、会匪之乱,金、厦戒严以及刱建育婴堂规制、移营湄洲等事,见闻较确,宜详颠末。其文武名宦人物,可登列传者g伙。头绪繁多,义例不一。用是竭力搜罗,分别增入。自四月设局书院间,迄季秋蒇事。续貂之诮,所不敢辞。所愿博雅君子加以润色,则幸甚。
  举人林豪谨撰。
  金门图
  金门全图

 

金门志卷一
  皇言录
  浯洲僻处海澨,渺如一粟;丝纶特沛,未数数然。即如蔡参赞攀龙,图形紫光阁,应得题赞。乃当时平台五十功臣,御制赞语,以纪勳绩。恭读纯庙诗文集,自福公递次二十人,尚无参赞名。若邱刚勇荣封五等,并叨谕祭、神道碑二通。天章炳烁,云汉为昭。爰恭誊以弁诸首。
  御赐浙江提督邱良功晋封男爵勒(嘉庆间)
  御制谕祭三等男提督邱良功文
  御制三等男提督邱良功神道碑
  御赐浙江提督邱良功晋封男爵勒(嘉庆间)
  朕惟尚德崇功,国家之大典;输忠尽职,臣子之常经。古圣帝明王,戡乱以武,致治以文。朕钦承往制,甄进贤能,特设文武勳阶,以彰激劝。受兹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防奸御侮,机无暇时。能此,则荣及前人、福延后嗣,而身家永康矣,敬之勿怠。邱良功原系浙江提督,因洋盗蔡牵一犯,原系闽省平民,在洋面肆逆十有余年弁来闽、浙、粤三省,扰害商旅,抗拒官兵,甚至谋占台湾,率众攻城,伪称王号。不特商民受其荼毒、官兵多被伤亡,并戕及提镇大员,实属罪大恶极。该逆一日不除,海洋一日不靖。节经降旨谕令该督等严禁接济,鼓励舟师速擒巨憝。兹据张师诚奏称,王得禄接到咨会,南洋尚有蔡逆鄞。王得禄即与邱良功连〈舟宗〉南下,于十七日黎明驶至鱼山外洋,见蔡逆匪船十余只,在彼超驶;当即督催闽、浙舟师,专注蔡逆本船,并力攻击。该逆复敢用大椗札住邱良功之船,拚命拒绝,邱良功被贼枪戳伤。其时王得禄紧拢逆船奋击该匪,因不得铅丸接济,用番银作为炮子点放。王得禄身被炮伤,仍喝令千总吴兴邦等连抛火斗、火礶,烧坏逆船〈舟皮〉边尾楼。王得禄复用本身坐船,将逆船后舵冲断;该逆同伊妻并船内伙众,登时落海沉没。提讯捞获各匪犯十九名并难民六名,均称蔡逆手足t被火药烧伤,落海淹毙。是蔡逆受伤落海,已据所获贼匪、难民供指确凿,毫无疑义。王得禄、邱良功协力奋追,歼除首恶,均属可嘉!邱良功着加恩晋封男爵,准再承袭八次,钦此。
  御制谕祭三等男提督邱良功文
  威宣旄钺,协致果为毅之经;绩炳旗常,副克壮其猷之誉。惟御侮式彰雄略,斯明禋载贲彝章。尔原任浙江提督邱良功,伟抱肫诚,英姿飒爽。值洪洋之乌合,出没波涛;搜绝岛之蜂屯,往来潮汐。秩惟上赏,拔燕颔于行间;战必前驰,奋鹰扬于海外。鏐牌拜赐,翠羽邀a;尝申命之迭膺,每辛勤而罔懈。除其丑类,歼厥渠魁;肆秉钺以总戎,遂建牙而专阃。披坚执锐,益恢龙豹之韬;献馘讯俘,悉就鲸鲵之戮。挽天河而洗甲,驰露布以旋师;净扫欃枪,肃清苞蘖。创每深于伤股,志切弥乎忘身。优叙崇其殊勳,褒封跻之异等。昼接频瞻夫魏阙,方歌入觐a章;星沉遽告于邗江,特贲饰终之典。良深轸惜,用沛恩施。于戏!溟澥风恬,执干戈以为社稷之卫;旌旗云拥,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尔灵有知,尚其歆受!
  御制三等男提督邱良功神道碑
  朕惟听鼓鼙以思将帅,载在礼经;咏干城而重公侯,垂诸诗训。十年专阃,重洋欣海瘴之消;千里还辕,中道怅星芒之陨。宜镌珉石,爰赐丝纶。尔原任浙江提督邱良功,志行惟贞,机谋允济。起家行伍,技早擅夫习流;效职偏裨,威已宜于绝岛。驾艨艟而捩柁,势欲浇萤;瞰楼橹而挥戈,声如虎。于是肤功迭奏,众孽成擒。横巷夺舟,敢峙粮而深入;长风挂席,曾陷阵以先登。叙功邀华衮之褒,纪绩懋功牌之赏。筹陈玉殿,余嘉乃勳;隘守金门,汝莅兹土。复因丑党肆煽妖氛,掩逋寇而穷追,挟偏师而直捣。擐甲鲛人之窟,勇夺屠鲸;扬旌蜑户之乡,愤伸戮鳄。虽未克期八日殄扬太于湖南;终能厉气三军,歼卢循于海上。欃枪影净,殊荣特锡花翎;刀箭瘢深,渥赉宜叨蒲璧。节钺旋移于两浙,韬钤尚着于七闽;疆场之任方隆,屏翰之资益固。才值云瞻枫陛,正倚长城;何图月暗柳营,遽雕大树!谥之「刚勇」,隆此恩施。呜呼,沐异等之褒封,泽延带砺;想姿之飒爽,绩耀旗常。式峙穹碑,钦承勿替!

 

金门志卷二
  分域略
  金门,澥外山也。晋时避难者入焉,仿佛武陵桃源境界。唐置牧马场,始辟榛芜为乐土;斯陈侯之遗烈矣。代经几易,沿革相寻,山川风景亦因时变态。国家清晏日久,井里市廛生聚蕃息,巳嵬然作沧溟保障、海上奇观。是又当于小中见大而已。为分域略。
  沿革
  形势
  山川
  津梁
  港埭
  都图
  街市
  第宅
  坊表
  坟墓
  义塚
  物货
  沿革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明初,改今名(「紫峰文集」作吴洲)。晋,中原多故,难民逃居者六姓(苏、陈、吴、蔡、吕、颜)。唐为万安牧马监地;德宗贞元十九年闽观察使柳冕奏置。从牧马监陈渊来者十二姓(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王审知在闽编泉属邑,凡山川海岛不科征税。宋太平兴国三年,岛居者始输纳户钞。熙丰间,始立都图讯加兴模其统图九,为翔风里,并统于绥德乡。嘉定十年,真德秀知泉州府,巡海滨、屯要害,尝经略料罗战船。咸淳间,复税弓丈量田亩,给养马。元始建场征盐。至正六年,置管勾司。至大二年,改为司令司。洪武元年,改为踏石司,旋改为盐课司。二十年,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及峰上压侔摹⑻锲帧⒊驴铀难布焖尽
  国初,郑氏窃踞。康熙二年,官军大蒐两岛,毁其城,迁其居民界内,浯洲遂墟。十三年,复为郑经所踞。十九年,两岛平,始开设标营。今以一协镇、一县丞、一盐大使驻焉(「浯洲闻见录」)。
  形势
  浯洲,在县治东南,自大海中崛起。凡海屿皆县治,水门罗星,而此特其总汇。山之形势,自北而南,以数计之,南北直亘三十里、东西横亘十里许(「闽书」作五十余里)。其盘郁峻拔而中起者,为太武山。自麓徂顶,盖十余里;岩岩之势,皆积石也。近观之,则群石团结若兜鍪状,故以太武名。其纷纠萦纡若印章篆刻,亦谓之海印(昔人有句曰恰阂知海印分明处,一点青山下大江』)。越江望之,则又见其倏然若偃卧之形,故俗谓之仙人倒地(曹学佺诗:『浯洲断屿入海水,仙人倒地眠不起』)。其山脉有谓起自仙人旗,历排头、嘉禾、烈屿而过金门;或云:由澳头而过古龙头;一说自秀山发脉,历鸿渐山、小嶝、角屿而过青恰S镌疲骸禾旎√旖牵龙跃渡江』;鸿渐,非即天弧天角乎?且文公尝至鸿渐叹曰:『鸿渐脑已渡江矣』。又曰:『鸿渐反背皆是同,乃向浯也』(「康熙舆地志」:『鸿渐高冠群山,浯洲隔海望之,尤为竦秀』)。则此说为是。以故浯洲各乡,凡鸿渐照到者,无不吉利;惟浯东相去较远枪史⒖平铣佟L武山以西航海内渡者,去县治约八十里,莲河、安海约五十里、一百里,嘉禾、漳洲八十里、百五里;外则沧海巨浸,弥茫淼漫无涯际矣(「沧海记遗」)。
  东南数岛屿,上下盘错。其大者有太武、洪济诸山砥立海中,真形势之奇也(隆庆间「县志」)。
  浯洲西连烈屿、中左,南达担屿、镇海,料罗尽其东,官澳极其北。虽土壤之广,金与厦共为海洋之锁钥、全邑之藩篱而尤要于厦也(「闽书」)。
  澎湖,闽南之界石,浯江、嘉禾、泉南之扞门(「清白堂稿」)。
  群屿萦带,二担、二嶝镇于深濑,南北太武水蒸云霭(「大同赋」)。
  浩浩乎波涛之大,渺无际涯;而浯洲一山逆流高出,此天地设险,为环海屏藩(郑晋「平寇志」)。
  同安三面距海,金、厦尤为险要,门户之防也(「方舆纪要」)。
  金为泉郡之下臂,厦为〔漳郡之〕咽喉(「海国闻见录」)。
  同域在泉、漳之冲,三面罗山,皆立铁千寻,屏藩天造。东南一岛,扃钥海门,为两郡之巨镇,控制澎、台,阻厄闽、粤。又大屿盘薄,近贴内地,蕴之以篔簹、辅之以鼓浪,高居堂奥,雄视漳东。中左之镇城也,东悬海表,为厦外藩。官澳以内之港道沿边(安边船港)、料罗以东之水天〖剩ㄑ蟠候风在于此),收浯岛之幅员也。二嶝守内港之边,二担扞外港之门,烈屿当两岛之轴,而海疆之形势概见于此矣(乾隆间「县志」)。
  同为海疆重地,金、厦门户,全省所关(陈之佺「县志」序)。
  闽地濒海者虽多,而金、厦最着。盖其间有平原广陆,可以牧马屯兵;有曲港深洲,可以泊舟结砦;有豪门巨贾,可以助饷资粮。故为海外诸夷所必争之地,不独台湾藉辅车之依、有桴鼓之应(陶元藻「县志」小序)。
  水师之星罗棋布于海者,澳之西为广之碣石镇、虎门镇、高廉镇,西南则雷琼镇;澳之东则闽之金门镇、漳洲镇、福清镇,东南则台湾镇。排若鴈齿,联如n珠(「南澳志」)。
  南澳与南日、铜山、金门、浯屿,吭背相属(齐翀「南澳志」序)。
  海中扼要,南澳、中左、金门、铜山同一体。譬如造舟,一牢百牢、一漏百漏(戴冠「上经略南澳书」)。
  山川
  太武山雄伟庄厚,独冠屿上,海上人别呼为仙山。其脉由鸿渐穿波出海,至青屿突起三小阜,逶迤凝结神区,嶒崚皆石(「沧海琐录」)。洪武江夏侯周德兴尝登而为之谶云:『帝典王猷,海外传一肩行李;龙楼凤阁,空中起百代文章』。故石门关之旁刻曰:「海山第一」(「沧海纪遗」)。中有十二胜,曰:太武岩、香几案(「府志」作玉几案)、蘸月池(亦作浸月池)、眠云石、偃盖松、跨鳌石、石门关、古石室、蟹眼泉、倒影塔、千丈壁、一览亭,士大夫多所题咏」通!梗。后人又增为海印室、羊肠路、万顷田、风动石(十九都山前山亦有之)、步云悌、蛎房石诸胜。
  凤山塔山在大武东,其下一望平衍,尽于料罗。左起一小阜,下有二盘石入海,大四、五丈。又左一石山如虹,直亘海中。明时议建铳台于盘石上,为备海最要地(「清白堂稿」)。
  虎山在太武山西。形如伏虎,与青屿狮山相对,俗号五虎朝狮。转而西南,三山突起,圆若连珠;其大者如龟,左右二山会绕如蛇,名曰金山(「闽书」)。
  双山在太武之南。再转小径而下,大小突兀,形若双乳;大者回结平林诸乡(「县志」),小者蜿蜓起伏,直际西山。双山之下,弥望坦夷,s名青山坪。松柏茂密,每伏莽,患行人,官为伐去,相传古谶云:『青山开,状元来』。下产碗青,村民凿取,多成阱;经知县朱奇珍及总兵林孙勒石示禁。道光十年,护总兵杨继勳捐俸雇工砌平之。
  长安山在双山稍南。南下数里,直趋后浦。
  丰莲山(亦名香莲)在后浦东南隅。其脉由石狮山北折突起,岛上诸山为独秀。
  太文山在丰莲山南。与太武对峙海上,望之如玉柱双擎。
  献台山左揖鸡笼、右抱南磐,在太文山南。旁即鼓岗湖,明进士董扬先隐处;凿石为室,自题「正冠」二字。上有诗,旁镌「石洞天」三字,不题名号。又「汉影云根」四字,明监国鲁王寓岛时手书刻石。诸葛倬、吴兆炜、郑缵祖、郑缵绪,各有诗镌石室旁。湖畔钓矶,扬先垂钓于此;前俯漂布石,尽付子垂钓」四字。
  南磐山由献台西转,其石如磐,故名。背城面海,气象万千,为备海要地。上有啸卧亭。明都督俞大猷守金时,题其石曰「虚江啸卧」;门人杨宏举继治构石亭,赞曰:『汪洋沧海,波浪怒来;我有片物,挥之使回』。国朝雍正间,燕山朱杰镌「大观」二字,总兵吕瑞麟镌「如画」二字。仍有「砥柱观海」诸字及诗石二片,一明丁一中题、一朱杰题,俱莓苔不可辨吓约幢υ骡郑临海有石;镌『金门外,谷神完;贼舟泊,谁有生还?来者不信,即往而观』六句,不知何时何人所题。亭北数武,塔巍然;明百户陈煇镌「湖海清平」四字,又有「文台宝塔」四字。人每于此登高焉。
  矛山由城西出水头村,别名金龟山。南有矛山塔,明周德兴造。濒海两巨石,形类龟。一依山作下水状、一沈海作上水状,故俗有「下水龟」、「上水龟」之呼;而金龟尾;由是而得名。塔旁有浮石,大如舟,每一摇弄,随手掀舞。山上有仙掌石,拳爪螺指之痕分明可数。隔海与浯屿相望,乃后浦屏障,亦备海要地。
  浯洲旧称八景,曰埔城海日、仙阴瀑布、双阳霁景、珠江夜月、丰莲积翠、董屿安流、洗马湖光、啸卧栖云。
  烈屿在浯洲西南,隔水;广二十里。上有吴山,与栖山、牧山、湖山相接,而吴山为最。又有麒麟山,以形似得名。居民多业渔盐。屿前有牧祠,有军营;屿后有牧马寨、有草堂。唐贞元间,监察柳冕置万安牧马处(「县志」)。
  大嶝屿在浯洲西北,隔水;周广十里,多村落。洪武二十年,徙大小嶝民,二都遂墟(「府志」)<屿之西与十四都交界,有沙线在海中,号东粮线;广袤二、三里,潮没汐现。多产海错,故名粮线(「县志」)。
  小嶝屿在大嶝屿之东,隔水;距县六十里。宋邱钓矶家此。下有品泉,三石如品字,泉涌其中,潮则没、退则清甘,名仙人井。又有棋局石,在虎砦,方广二尺许;旧镌「万几分子路,一局笑颜回」十字,钓矶笔也。今惟「万几分……回」四字尚存。局以西,钓石在焉。东半里为钟山,宋时有章法寺,今废。寺北数尺许,阔丈余、长十余丈,形如鲤鱼,四旁水深,洞不可测(乾隆间s县志」)。
  蟹眼泉在太武山上。以形似名。
  将军泉在金龟尾。源出石罅,上镌「将军泉」三大字,旁镌「汴泉」二小字。
  龙泉井(别名圣泉)在贤聚乡,近下市村。
  华岩泉在城南门外。
  马玉泉在金龟"。上镌「玉泉」二孛。味殊淡冽。
  蟹泉在古坑湖边。水自石出。旁有巨人迹,相传仙人濯足于此。石刻绝句四首,剥落不全。
  要涂泉在陈坑山足。地中瀵出,流长味甘,村人误以此为蟹眼泉。
  绿池在城中宝月庵前。有碑,存。
  〈鱼逮〉鱼池在后浦东门。池二,今堙其一。
  药井(讹为洋井)在洋井乡。即牧马f神剑所指愈疾者。
  甲花井在浯江书院前(前县丞萧重有诗)。
  桑海井(俗呼井仔)在后浦船仔头海岸中。潮来涨满、汐仍清淡,里人石砌之。
  仙人井在小嶝屿。三石如品字,泉涌其中,又名「品泉」。潮来则没,退仍清甘。
  义泉在大嶝屿。深数十丈。嘉靖间,倭掠大嶝,有烈妇吴氏投泉死,故名。
  附录
  附录
  浯洲称海国,中有太武岩,亦奇观之所萃也;「齐谐」志之矣。
  蘸月、蟹眼,名曰泉奇;眠云、跨鳌,名曰石奇。以灵奇,则有倒影、玉几;以幽奇,则有石室、门关。其他千丈之壁、N览之亭,与夫偃盖之松、步云之梯,讵非种种称奇耶。然愚闻山之奇也以物,物之奇也以人。如清源、紫帽奇矣,得虚斋、紫峰而奇始彰;鸿渐、三秀奇矣,得苏魏、次崖而奇益显。然而奇于人、不奇于物也;如以物论,则一石之怪、一壑之幽,孰夫不以奇称。彼松亭者,固昔日之奇也,N今安在哉?故太武岩之奇胜者,当日勒石赋诗,肖鹤丁公为山发一奇可也;而桂峰之华构,奇益增胜矣,以至一榜七士、复榜八士,天下真奇,又孰有大于此哉!
  余少浪得奇材之誉,无能继群公奇迹,不亦落漠否!而搜奇括异,欲抒山川之奇于毫端,亦云奇在此而不在彼也。采奇者,当自得于物外。自非大观乌能睹(洪爱「太武山十二奇记」)?
  将欲为嵁岩穷谷据险阻、蟠龙蛇,则必辇山石、开幽径,极人工之巧,而后怪特百出。若夫依山阻势,怪石奔腾,不以铲筑为工,瑰景异o,靡不跨奇竞秀,岂不为形胜一大观乎?
  自鹭岛涉海而北,有太武山焉,中有十二奇。山之阳,居耸千峰,绝谷凌烟、奔风驰雨者,不可胜纪。有岩曰海印岩,襟江带岫,立于盘阿之间。其外连山高陵,其内异景天成;其左右旁达,瑰奇可喜之观环抚之。岩之前后,可坐而见也。岩之内,有蘸月池,雨不溢、暵不涸,晦明未定,常有日月照其中;盖得乎日月之精,而光辉其形。步曲而樱一松横密,直累而上绝顶,则卷然下垂,若偃盖然,号为偃盖松。至若岩之外,万山面内,苍萃绣错,势若星拱。对竖一石,形类几榻;远观近望,如香几之遥临,曰香几案。天作之势,非经工庀材所可及也。旋转而左,徐行百步许,有石萃然起于苍莽之中,不断木以为椽、不积土以为樱石室天成;微风远响,坐临终日,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也。峰回路转,石室之右、高邱之上,有亭翼然;登高而嬉,可上望甚远,烟市之所聚、碧云之所栖,一瞬千里,谓一览亭。履巉岩,距虎豹,渐闻水声潺潺然;两泉泻出于大石之间,曰蟹眼泉。泉清而甘,煮泉而饮,令人朝往而油归焉。尤其奇者,岩之旁,石塔崇巍。塔在太武之中,流形飘影,倒出东海之外;影之所及,鱼屏其迹,斯不亦怪特奇伟之观乎?由是循岗陟巘,跋履于塔之左。忽一石突兀在高原之中,每云雨骤至,狂风怒号,石为之动,如轻风之拂芳草,曰风动石;何所生之异耶?不特此也,岩后诸樱泉石尤美。摄衽寻径往游之,两石对竖,类门然。其旁环以清流,盖为迁客逸士往来嬉游之道。由石门而出,屈折西向,冈陵起伏,有步云梯焉。因高邱之阻,累石为级,高数十丈,迥出层适时有白云游其上。因石梯而上,极山之巅,四望如一,可以脱埃尘、绝烦嚣,迎云气而侣风月也哟邮蔷菹樟偕睿寻道而往,则左悬石壁,凭虚峭立,四无附丽;望之约千丈许,令人目眩魂摇,阻绝之形于是乎极。石壁之右,又有路盘曲三十六回,虯蟠数千仞如一线然;往来行旅,隐见继续皆出其中,殆所谓羊肠道者也。夫是山处环海之中,吞长江、衔远山,固足为异;况幽奇壮丽之樱皆迥拔献巧以效兹岩之中乎!虽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山之苍颜秀璧,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与夫烟云开敛、俯仰百变,则虽智者不能穷其状也。
  余既尽书其山之异,尤乐其岩之幽以奇。于是因昔所谓十二奇而为之记焉(黄琇「太武山十二奇记」)。
  虚江为谁,都督俞公别号也。公曷以啸卧于兹耶?初,公以乙未武进士加千户秩,来守金门,期年而化。暇时尝游息于此,故自题曰「虚江啸卧」云。
  公为秀才,即喜诵范文正公「先忧后乐」之语,慨然慕效之,啸卧岂自暇逸乎哉?必不然矣!夫公文武忠孝,所至人诵其名;生平以理自信,虽百折不少挫。其视文正,殆后o一辙尔矣。当在金门,尝有志构亭,寻因陞去不果。余后公二十二稔,乃来继治。思以阐公志也,故命工甃石构是亭于石,题之于前。后扁曰「后乐」;于其乐也,乐山川人物,互相辉映。后有登斯亭者,其亦闻风而兴矣。遂记之;又从而歌之曰:『啸于斯、卧于斯,留芳百世肇于斯』(o宏举「虚江啸卧亭记」)。
  浯之为洲,大海环之。地本斥卤,泉鲜清甘,茗饮者病焉。盖茗之香味,不得佳泉不发;而岛上之泉,非出自石中者不佳。予不能酒,而有茗癖,终日与泉作缘。曩缘旧闻,第知有蟹眼、将军二泉耳。蟹眼出太武山巅,泉窍嘘吸,象蟹眼之转动;将军出兜鍪山麓石壁间,故以为号。予家东北望太武二十里而遥,蜡屐酌泉未数数然;西南距鍪山四里而近,奚童对瞬簧跫瑁遂得时时属餍。去秋偶过华岩庵,试其天井中石泉,而善之曰:『蟹眼、将军而外,此其鼎之一足乎』?题壁纪事,有『未经尝七碗,几失第三泉』之句。已而族人告予曰:『村北数百武,有龙泉焉。宋时龙起其地,泉涌石罅,迄今大旱不涸;吾里名龙湖,先永丰令公别号龙泉兑源恕A榧K存,必有异味,盍试之』?汲以沦茗,果大佳。叹诧曰:『忽近而谋远,得毋为龙神所笑』。
  因并致四泉而详较之,蟹眼醇酿冽洁,赴喉之后,舌吻间尚有余甘;龙井醇冽,不减蟹眼。所微逊者,蟹眼出于危石,旋涌旋泻,汲者必以叶成之入器,其鲜活之性毫无所损;而龙井有窟濑水,水稍停宿,故入口始觉迟钝。若决积渊而挹新液,二泉殆难为伯仲矣。将军居洲之尾,气力发泄已尽,冽而不醇。华岩分太武之支,醇精未散,但庵堂既高于井、而庵外稼地复高于堂,人迹所狎,不无飞廛所犯,遇久雨则客水注入,色同行潦矣。移其宇、浚其沟,使出泉之石挺然而露,即不敢望蟹眼,何不可轶将军而上之也哉!盖泉之所处,亦有幸、有不幸也。据现在而品之蟹眼第一、龙井第二、将军第三、华岩第四。
  己亥伏日,岛上泉客识(卢若腾「浯洲四泉记」)。
  津梁
  后浦渡往厦门。
  后丰港渡
  水头渡俱有渡船往厦门。
  同安波泊后浦西南隅。往县城。
  刘五店渡与同安渡同泊一处。往刘五店。
  官辐往安海。
  西黄渡小渡船。往莲河。
  金山港渡泊金山宫。往厦门。
  烈屿渡小船往来后浦。
  青崎渡往厦门。
  大桥在后浦东门乡外。从前海潮涨至桥下,而后垵、董林二溪之水合:,由此入海,桥下可以泊舟。今则浮沙塞满,而桥址尚存。
  观德桥在高坑乡边。道光庚戌年,琼林人武德骑尉蔡行猷建。
  观澜桥在兰厝乡。前绅士蔡苑建。道光间蔡德成重建。
  港埭
  金门通潮五港凡濒水处,俱有盐埕,可以晒盐。一在官澳沙塘头入潮,今沙压成田,名枋港。港门通潮,每秋汛淹渍,坏田崩岸。一在金山头两湾,舟楫随潮出入。旧有梁埭,左分遶西黄湾、右分遶汶水头社。一在鸡浔尾刘澳入潮,遶浦边及平林社后。一在古宁头乌沙头入潮,通浦头埭。一在东沙澳入潮,通东沙村后,沙壅成田(「沧浯琐录」)。
  后埔港南尽下滋卢岭,而遥汇诸路之水;外环以沙汕,潮涨不没,为全浦关锁。汕之上,有石堤二,各长八十余丈。一里人捐造,县丞金忠铭有「筑堤修塚记」;一定海镇陈光求造,亦有石碑(俱嘉庆时事)。港本深,上通洗马、董林诸溪。十年前e〈舟古〉艇犹载货入龟桥;今溪既沙压为路,港亦平浅成田,潮涨时小船尚可泊湾。
  浦头埭宋时,有傅府、曾府田。今荒。
  梁埭在金山湾。今没。
  梁府埭近湖尾湖。
  后浦埭向循梁丞相古蹟,筑埭成田;后再筑外t,而屡崩坏。顺治四年,杨耿踞岛,决堤田堙,民多失业负课。康熙二十五年,清丈现业输官,苦埭累者始息。
  附录
  附录
  昔年循梁丞相古蹟,筑埭成田,所获甚厚;因之期望转奢,再筑外埭。至今,无不追咎其后举之谬者。盖内埭闪在一傍,于海水潮汐之道不相妨碍;且上承宋洋有源之水,四时浔注,故遂化斥卤为膏腴。外埭则异是矣。自有天地即有此港,今横筑一岸而壅塞之,海潮既朝夕浸啮,霪雨时山水复从内冲出,岸非铁铸,安有不坏之理!且上流绝无活水注下,即使堤岸无恙,而田土咸味不变,所收曾不足当内埭之一二。某生世六十年,亲见外埭崩坏六次,补筑劳费牡貌怀ナВ可谓愚矣。
  为今之计,莫如弃外埭,而并料、并工,以筑内埭。内埭坚固,岁岁禾稻丰熟,冠于浯上;其利一也。外埭改为海堰,鱼虾蛏蛤滋生无穷;其利二也。大海潮堂,堪舆所最重,阳基阴地,临此者福力厚而且远;其利三也。〈风贝〉风时作,舟楫移泊港内,永无覆败之虞;其利四也。夫筑内埭则有利而无害,筑外埭则有害而无利,章章如是;即奈何复踵前日之误乎?今移外埭石料以筑内埭之半截,绰绰有余;其上半截,水势至此缓弱,不能坏岸也,循旧址而挑土培筑足矣e一劳永逸,可不俟再计而决也(卢若腾「后浦埭议」)。
  都图
  金门属马巷翔风里十五都(统图一)、十六都(统图一)、十七都(统图三)、十八都(统图三)、十九都(统图二)、二十都(统图一),在县东界。共分领十一保、一百七十六乡(「同安县志」)。
  十五都大嶝保:洋塘、桑沪、上〈宀尗〉、下尾、坑尾、山头、麦埕、内笼、浔淈、上山、洪甃、湖边、东蔡、院兜、嶝头、田墘、涂厝、大小比。
  十六都小嶝保:前保、后保。
  十七都刘浦保:斗门、刘澳、营山、浦边、塘头、欧宅、吕厝、内厝、蔡厝、何厝、长福里。阳田保:西黄、青屿、官澳、阳翟、后山、东店、东珩、田墩、塘头、吴坑、南垵、赤埕、后珩。汶沙保:沙尾、浦头、山前、山西、山后、山枘、西吴、蔡店、东萧、东埔、英坑、汶水头。
  十八都仓湖保:新头、田浦、料罗、庵边、湖前、埕下、蚵壳、赤西、塔后、后园、西洪、峰上、下峰、湖头、溪边、前浦、大治、西仓、新塘、北青、下庄、西浦、内洋、前墩、林兜、山外、东仓、涂楼、下湖、瓯垄、东沙尾、上下坑、下新厝。琼山保:平5、后沙、西山、东园、高坑、后半山、上下兰、小径。
  十九都后浦保:后浦、埔后、埔下、埔边、董林、后洲、东洲、驷湖、前湖、菅里、吴厝、庵前、后垵、后湖、菽藁山。古贤保:金门城、水头、古坑、山仔兜、东沙、欧厝、谢厝、古坵、贤聚、官路边。古湖保:湖下、湖尾、半山、湖南、后岐、田墩、浦头、东坑、古宁头、冰厝、山灶。
  二十都烈屿保:后头、下寮、罗厝、湖下、青岐、埔头、林边、高厝、西吴、中墩、后山、上林、庵上、报塘、西路、西宅、后井、南塘、t厝、湖井、前园、东坑、前埔、下田、后宅、剌园、下林、上库、庵下、东林、黄厝、西方、西仓口。
  街市
  顶街在右营衙前。
  中街上与顶街毗连,下接观音亭街。
  观音亭街在观音宫前。
  新街由右营衙o。折而南,与南门街毗连。
  横街仔
  轿巷
  总爷街涂山头下。
  当店巷由衙口市折而东,接内较场马路边。
  北门街近丞署。
  南门街
  船仔头在小妈庙边。
  沙尾街在沙尾乡。
  衙口市镇署辕门外旷地,架栅为市,俗呼衙门口。
  西辕门街
  东辕门集在后埔镇署东。每日贩卖海鲜聚此。
  专汛口集在镇署西。岁时,聚卖蔬菜l蛎房。
  街头集在右营游击署东隅。村民至浦贩卖鸡鸭及杂榖聚此。
  观德堂集即小较场。村民卖蒭草聚此。
  第宅
  处士邱葵宅在小嶝钟山下。
  编修许獬宅在后浦。今为金门镇署。
  经略蔡复一宅在山兜村,废基犹存。
  黄氏西堂别业在前水头乡。有园林池沼之胜。旧址犹存。
  附录
  附录
  同邑遵海而南,巨岛错列;小嶝于诸岛,若沤浮海上,最渺也。而五百钟灵,宋邱钓矶先生独产其上。先生后朱考亭百余年,而道学独祖考亭。运当阳九,敛德自全。盖自读书论世,知有先生久矣。蔡虚台公重修邑乘,独高先生之风。而予居去先生一水,不能详言其遗宅故墟,予病焉。乃于季夏之八日,戒小舟,约王茂才诸君,诣小嶝访焉。舟行而东,过石虎砦之前,旋及悬崖,崖下白沙数武,有泉出沙之三昙洌莹彻而甘,即「泉郡志」所载仙人井者。于是沿崖西而行,多石,或峭或圆。有方石,周几尺许,镌为象马嬉局。而于中分一道,则镌『万几分子路,一局笑颜回』十字,已遭琢没;『万几分』及『回』四字,完善可摹。草甚工,盖先生手笔云。踰局步渐西,则先生钓石在焉。从此东臧肜铮为钟山。南有寺,曰章法,肇于宋。而北则先生之所宅,址不半亩,黍秀离离;盖自我高祖以倭故,徙嶝民,一屿皆墟。成化初,乃复旧籍;邱氏俱望钟山之麓列屋,而先生之旧址竟废。予与诸君抚景低回,就先生之裔朝准君别业休焉。君因出所藏先生诗一编读之。先生之洞天人、晷悦,触发皆真;而为生人明大义,为天地辨大分。考亭统绪存以不坠,则先生之功诚大矣。然先生之高踪逸韵,亦今而后知其详,则岂非有数也哉!既归释楫,遂记之。
  万历四十年壬子夏望后三日,后学张日益书于海云馆。后六十一年壬子,后学林霍再删订;时仲夏二日,书于榄园(明张日益「访邱钓矶故居记」)。
  坊表
  银台进士坊在青屿。为张苗、张定父子立。
  褒忠坊在青屿。为御马监张敏立。
  封君坊在东洲。为封编修许振之立。
  文章垂世孝友传家坊在庵前社旁。为编修许獬立。
  监察御史坊在官里乡。为嘉靖己未进士许福立。今圯。
  盛世儒英坊在琼林乡。为方伯蔡守愚祖希旦立。
 :节烈坊在后浦渡头。康熙间,为许元洛妾黄氏立。
  节孝坊在后浦东门。嘉庆间,为赠提督邱志仁妻许氏立。
  一门在节坊在琼林。
  节孝坊在琼林。为蔡颜氏立。
  坟墓
  唐牧马王陈渊墓在庵前。
  宋同知颜五郎墓在庵前牧马庙旁。
  承事郎陈彬墓在东店湖边地东址。
  承事郎陈大灿墓在山柄乡(「府志」、旧「县志」俱作陈辽墓;误)。
  进士陈福墓在黄龙山背。
  处士邱葵墓在小嶝屿(明张日益云:『先生子孙耕陇间得一穴,探之,则先生坟,自书砖为记』)。
  明知州陈显墓在东洲。
  赠通政使张益初墓在青屿石庭前。
  赠锦衣卫同知张太常墓在青屿石庭前。
  封主事黄梁甫墓在英坑。
  知府黄伟墓在湖山乡。
  封员外郎陈祯墓在浦边黄龙山上。覆掌形。
  知府许大来墓在后林山。
  进士许福墓在官里乡。
  主事许廷用墓在山灶。
  编修许獬墓在山前乡。
  布政蔡守愚墓在湖南乡。
  礼科蔡国光墓在十八都前尾乡。
  尚书卢若腾z在贤聚乡。碑镌有『明自许先生牧洲卢公之墓』,系从澎湖太武山下迁葬于此。
  附录
  附录
  附录
  先生之 勖吾自譔其父饶研墓志曰:『通议公之殡于澎也,属红夷之警。忽梦公告以寒,觉而心动;复买舟至澎,启攒归葬于浯』。「福建续志」、「台湾府志」俱载进士卢若腾墓在澎湖,不知为废塚也。今依墓志正之(「歗云文抄」)。
  监国鲁王墓在古坑后埔。
  附录
  世传明监国鲁王薨于金门,葬后埔,墓久堙失。道光壬辰春,林生树梅访得之城东鼓冈湖之西。墓前合灰土为曲屏,不封树;土人称王幕,不知何王墓也。下一墓形制相似,相传瘗王从亡,岁久为耕犁所侵。林生急白凯,檄金门县丞清界址、加封植、禁樵苏,树碑以表之,期于勿替。
  顾按外史诸家所载,王薨葬年月互异,辨之者亦异。兹就凯所见诸书为考证:据阮文锡「夕阳寮集」谓:『王薨于金门,岁在庚子』。无o氏「台湾外史」亦云:『王以庚子十一月殂于金门,郑成功令兵部侍郎王忠孝礼葬于后埔』。江日升东旭「海滨纪录」及鹭岛道衲梦庵「海上见闻录」所载并同,全祖望「鲒埼亭集」据沈光文「斯庵集」挽王诗序则谓,王薨于壬寅冬、十一月,在成功卒后;且谓王同成功入东甯,故即葬焉o引张煌言「苍水集」与卢牧洲书,以成功既卒,海上诸臣议复奉王监国;及祭王文有『十九年旌节』之语。由乙酉监国数至癸卯,适合以为证。邓传安「蠡测汇钞」辨之谓:『谢山据杨陆荣辈野史讹传「成功沈王于海」一语为昭雪,而并易其年月薨葬之地,以释群疑,其说当存疑。而引外o诸书,主阮夕阳说为庚子,且言鲁王未尝至东甯。沈斯庵居台湾,在郑氏之先,何由与王唱和?台湾太湖之鲁王墓,疑为王世子极皇葬处;诸臣尊宗室,亦称鲁王,并疑议复奉监国之鲁王亦为王世子。其说虽近臆创,而辨王之未至东甯为较确。然则墓何由在东甯,又「鲒坷亭集」之讹也。o又按林霍子濩「续闽书」载:『王素有哮疾,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薨。生万历戊午五月十五日,年四十有五,葬于金门王所尝游地』。林生树梅又搜得卢若腾「牧洲岛噫集」,有辛丑仲夏寿鲁王诗、壬寅仲夏作「泰山高」寿鲁王诗。按林子濩,同安榄里人,学诗于牧洲,自少与纪许国、阮o阳遁迹鹭岛,称遗民;必及闻见之。牧洲,金门人,从王于岛上,其诗与「绩闽书」诞日符合,岂有王薨而犹为之寿者?则壬寅又若可据。凯要而断之,成功之攻台湾也以辛丑三月,克以十二月,其卒也以壬寅五月。当渡台攻取时,胜负未可知,断无挟王同行之理;则邓说为是。逊荒诸遗o与甯靖王及诸王子之渡台也,皆在郑经袭位、二岛将破之时,当在癸卯。甲辰牧洲之作寿王诗,犹在金门也。又纪许国「石青集」亦有寿王诗,不载年月。而「续闽书」并详记王薨之日,则似当以壬寅为是。盖当日诸臣流离琐尾,道途梗塞,传闻异词,故所载亦异词;而墓在金门后埔,则o疑焉。今墓前有鼓冈湖,广四十余丈。湖南多石,镌王手书『汉影云根』四字,并镌从亡诸公题咏;其为王尝游处,又似可信。甲辰以后,二岛糜烂,或碑碣无存。惜不得沈斯庵集而读之;其云墓前有太湖,谓鼓冈耶?抑谓台湾之大湖,即今鲫鱼潭耶?凯尝游其处,鲁王墓亦无考焉。呜呼o王以有明宗室,间关颠沛,漂泊海上数十余年,惟郑氏是依;而又不以礼待,致受沈海之诬。卒至埋骨荒岛,榛莽为墟。春霜秋露,麦饭无闻,亦可悯巳!
  我国朝加惠前代,自陵寝及名臣贤儒坟墓俱有禁;今于明史,不讳唐、桂诸王事,靖节诸臣,皆锡之谥典。圣德皇仁,超越千古。若鲁王墓,固守土者宜恪遵禁令,急为防护者也。而斯邦人士展念陈迹,宜何如之感慕叹息保守之,期-再失乎!因为考以实之(巡道周凯「内自讼斋文集」)。
  王讳以海,字巨川;明太祖十世孙。崇祯甲申,袭封鲁王。乙酉,监国绍兴。师溃,郑彩自舟山迎王入闽,居中左所,郑成功修寓公之礼。戊子,居闽安,颁监国三年历。有兴化以南二十七州县,旋失。癸巳,去监国号;居金门,凡十年。壬寅,成功死;海上诸臣议复奉王监国。会王得哮疾,于十一月十三日薨;距生于万历戊午踉率五日,年四十有五。葬于城东所尝游地。野史载成功沈王于海,又称王薨于海外,皆传讹也。沈太仆光文挽王诗序云:『墓前有大湖』;按即今鼓冈湖,去墓里许。湖南多石,镌王手书并从亡诸臣题咏。知王尝游息于此,则墓在金门无疑。惜久湮失!林君树梅访得之,凯为立墓碑、禁跛眨加封植焉。惧久而复湮也,为记于碑阴。愿金门士人,岁时祭扫,共守护之。
  道光丙申月日,周凯又书(「内自讼斋文集」)。
  通判赠参政蔡宗德墓在戴洋山。
  赠参政蔡宜勳墓在径林。
  赠按察蔡希旦墓在庵前。
  赠知县蔡潜毓墓在十七都孤坑乡。
  知府林龙釆墓在古坑。
  赠按察蔡宗道墓在琼林。
  知州蔡潜墓在高坑乡(十八都)。
  封知县洪家玉墓在董林乡北山。
  提督蔡攀龙墓在径林。大学士蔡新撰志铭。
  总兵李耀先墓在前坊。
  提督男爵邱良功墓在小径。
  总兵陈光求墓在湖下乡烟墩山脚。
  提督李光z墓在山灶。
  总兵杨华墓在湖下。
  总兵文应举墓在古坑。
  副将杨康能墓在庵前。
  副将林廷福墓在太文岩:麓。
  义塚
  后浦义塚一在后浦社南;县丞金忠铭有「筑堤修塚」记。一在赤头浦。一在大沟;职员林可远重修。一在西门外;新塚。
  古区义塚在大文山足;职员薛道南重修。
  后塘义塚在斗门乡边。
  万善s归所在后浦渡头。一在马蹄山下、一在埔后。
  附录
  附录
  浯浦义塚凡有三:北门大沟,其一也。岁久崩塌,不堪蒿目。上舍林君可远见而悯之,首输钱百串,议修筑;谋诸绅士某等,咸怂恿募捐。以某月日诹吉兴工,讫若干日告成。坟修计数千,拾其暴露者几三百。有子孙者,给物料使自修。縻金钱若干,助砖石灰礶者无算。仍于东偏隙壤辟一室,令近地农氓居之,月给薪资,以时禁樵采或牛羊践躏罔懈。某某等帅杨某者更日督之严,以故工坚事速,泉壤以甯。役既竣,问序于余;余乃纪其实,俾镌诸石,用告后来,所以劝善也(「竹畦文抄」)。
  物货
  物货有志,所以纪土性之宜,而征物力之丰歉也。浯洲蕞尔地,羽毛齿革之所弗生。泽国居民,惟资海错;问生涯于风涛万顷中,亦足慨已。田无水利,居山者,时苦亢阳;所产地瓜、花生而外,更鲜嘉榖。兹特就他处所t有及所产稍多者约举之,以附于疆域之后;而浯民拮据情形,开卷如睹,有民社之责者其念诸!
  榖之属地瓜(金门无水田,不宜稻,故遍地皆种地瓜。终岁勤劳,所望祗此。若年岁丰登,仅供一年之食。其粉,较他处尤良。至于黍、稷、菽、麦,亦间之,特所产少耳)。
  附录
  附录
  三姐者,浯之孀媪也。初,万历中,有贾于吕宋者,截其薯蔓归。十年后,忽不实。或梦神语云:『三姐宅前取蔓种之,则倍登』。如神言剪插之,信。后竞传种谓「三姐藤」(郑得潇「红薯序)。
  蔬之属鸡〈土从〉(类香蕈。气味香甜,与云南鸡〈土从〉不殊。出西洪沙中,夏月雨过有之,人釆食。见「县志」)、落花生(地瓜而外,惟花生为多)、白菜(出金门者,味清甘,甲他处。种来自山东,以初年种者佳;再传味逊)、紫菜、山瓜(三、四月间生。前水头随地蔓生,形如王瓜,人采食焉)。
  果之属桃、柑(金门风烈,凡果不花;惟桃、柑二种能结实,然种者寥寥)、甘蔗(出下坑乡者,甘脆殊胜)。
  花之属汉宫春(生太武山。红艳异常)、蒜花(叶如兰,茎长尺许,红艳异常。花落,其根蒂结瓣如蒜,明年复抽茎发花,土人以蒜花呼之。春夏间,惟前水头山间有之)。
  草之属水管草(生于水滨。叶略如竹形。其节能吐沫,数日则雨)。
  药之属山栌(出金、厦,见府、县志)、青礞石(见「县志」)、香附、枸杞、地骨皮(出金门者较良)、五采石脂(生新头山。外实中空,内贮脂粉,有五色;用以和膏药,敷刀伤,极效)。
  禽之属黄鸲、鹩鹑。
  畜之属羊(生金门者,甘脆特胜)。
  鳞介之属鲥鱼(有重至十余斤者,味极甘美)、红花鱼(按海鱼甚伙,不能悉载;此其尤佳者)、涂龙(能益气血)、龙虫(一名沙虫。出沙际,晒为干,亦甘味)、竹〈剠〉(山仔兜五、六月间有之。性极冷,味如鸡蛤)、红蚝(官澳间有之)、香蛏(出金门官澳。形如〈虫间〉,色赤,味香。春时有之)、鸡蛤、龙虾、乌力(生古甯港沙中。或言即海参也;视海参差小而气味清甘。十月间始有,至正月间止;所出亦不多)。
  货之属盐、碗青(生金门地中,平林、后湖等乡多有之。居民穴地采取,用以染画磁器。大如碗、小如弹;佳者百斤值银数十两、下者数两。但亏损地脉,敢宜禁止)、金沙(t金山港。非金也;沙甚细,闪闪作金色,鑪银器无痕)、煤炭(出青屿。见「沧海纪遗」)、五色土、水晶(太武山间有之)。

 

金门志卷三
  赋税考
  国家深仁厚泽,无远弗届;海澨山陬,沐膏浴泽者垂二百年。偶值水旱偏灾,则恩诏时颁,议蠲、议赈,未尝以僻在海隅,付诸度外。良有司奉扬圣化,抚字心劳,浯之人馨香祀之。间有不念民瘼者,或蠲后重征、或税余加耗,而奸胥蠹役之中饱,毫无忌惮者,益可知矣。夫金门瘠地,仅种杂粮;渔盐之末利,或藉以代耕。苟加派、加抽新章叠出,所获遂难供税,安望仰事俯畜哉!兹远考旧乘,参之д论列及近日额征,自户口、田赋以至盐、渔、船政等课寥寥此数,为赋税考,俾父母斯民者览焉。
  户口
  赋税
  经费
  盐法
  渔课
  船政
  户口
  乾隆六年编审:金门三百五十七丁口(「县志」)
  金门人户丁口:一千一百五十六丁四分。民户男子成丁六十八丁七分,每丁征银不等,共征银二十二两五钱六分九厘一毫有奇;盐户男子成丁四百九十七丁七分,每丁征银四分九毫九丝零,共征银二十两四钱三毫有奇;食盐课五百九十口,每口征银一分六厘三毫二丝零,共征银九两六钱三分零五厘有奇。通共丁口征银五十二两六钱一分二厘三毫有奇。
  滋生人户丁口:一千五百九十一丁口。民户男子成丁三百五十四丁,除补额二十丁外,增益三百三十四丁;盐户男子成丁六百七十一丁,除补额四十七丁l,增益六百二十四丁;食盐课五百六十六口,除补额一百二十二口外,增益四百四十四口。共补额一百八十九丁口,实增益一千四百二丁口。钦遵恩诏,永不加赋(以上乾隆间「府志」)。
  刘浦保十一乡,六百零三户;男二千一百一十五丁,女一千二百四十三口。
  阳田保十三乡,八百一十七户;男二千六百七十丁,女一千七百八十七口。
  汶沙保十二乡,七百二十一户;男二千二百八十八丁,女一千四百八十二口。
  仓湖保四十三乡,一千二百十二户;男四千五百五十丁,女二千八百八十口。
  琼山保八乡,八百零四户;男二千七百七十五丁,女一千五百三十八口。
  后浦保二十七乡,二千八百四十九户(内后浦一千九百三十三户);男五千八百六十二丁,女三千五百十三口。
  古贤保十五乡,一千三百八十三户;男三千四百七十四丁,女二千二百八十六口。
  古湖保十四乡,一千四百四十三户;男四千三百十六丁,女二千二百五十一口。
  烈屿保三十三乡,一千二百三十三户;男四千九百二十五丁,女三千一百零八口。
  小嶝保一百二十二户;男三百六十九丁,女二百五十三口。
  ——通共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六户;男三万六千九百四十二丁,女二万二千五百五十口。
  陈坑澳渔船一百九十八户,舵水五百丁。
  大小嶝渔船三十五户,舵水八十丁(以上道光十二年册档)。
  赋税
  宋初,岛居始输纳户钞。咸淳间,复税弓丈量田亩。除在官田地依旧外,以弓六尺为步,水田二百四十步为一亩,a米五升;中田米三升,下田米二升,为调军征给。至元,始建场征盐。业渔者,钓、网、梁、笱各征课有差,税纳于河泊官;其作巨舰行贩者,税于市泊官。洪武三年,民户、田丁、盐课,照依元时征收。四年,差勘田亩,亦以六尺长弓为一步。浯田下下水田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硗确田三百六十步为一亩,腴美园地照硗田亩步,沙砾瘠地四百八十步为一亩;俱一例陞税。每亩科米五升、耗米三合五勺,附贮近仓,有官米、民米、盐米、渔课米之名(「沧浯琐录」)。
  国朝原设金门通判(时通判尚未移马巷),分征秋米一十二石九斗一升七合九勺零,解县存仓。
  分征丁口银五十二两五钱八分七厘八毫零。不派本色米盐户,征科增十分差一,田一百七十四顷六亩四分二厘五毫,每亩征银五分二毫零,应征银八百七十三两九钱七分四厘二毫;续报康熙四十五年起科不派米盐户田一十七亩一分有奇,每亩征银五分二毫零,应征银八钱六分七毫有奇;征科增浮粮米田六十亩八分有奇,每亩征银四分九厘零,应征银三两品职死辶毫零。共分管官民盐地一百七十七顷(「县志」作七十六顷)七十三亩(「县志」作八十一亩九分九厘四毫零),合共征银九百七十一两零二分七厘四毫零。匀征匠班银一钱五分六厘二毫零。附征杂项渡税银一十一两七钱七分五厘零、渔课银一百两正。通共正、附征银一千一百三莆辶轿迩四分六厘四毫有奇,年应解司投纳(以上乾隆间「府、县志」)。
  复设金门县丞,分管正征地丁银一千零二十三两七钱七分一厘四毫有奇,秋米一十二石九斗一升七合九勺。附征渔课银一百两,渡税银一十一两七钱七分五厘,盐折银一百四十两六钱七分五厘,河工银四两六钱四分二厘,普育银一两四钱零六厘(以上道光十二年册档)。
  税契银,随时增减,年无定额;当税银(每间征银五两),随时增减,年无定额。
  经费
  县丞俸银四十两(外匀闰银一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零,顺治十六年奉裁)、养廉银二十二两一钱八分四厘三毫(书手一名,工食银六两二钱,康熙元年奉裁)。门子一名、皂隶四名、马夫一名,共工食银三十七两二钱。民壮四名,工食银二十四两八钱(管仓副使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外匀闰银一两五分六毫零,书手一名、皂隶二名共工食银一十八两六钱,俱顺治十六年奉裁)。官澳铺司兵迕,工食并带征共银八两二钱六厘零;平林铺司兵二名,工食并带征共银七两四钱四分;金门北门铺司兵二名,工食并带征共银六两二钱四分(以上乾隆间「县志」)。
  明设金门仓大使一员、攒典一人,管收支米二千四百五十石。额编斗级三名、应役二名,其一名扣银充兵饷(「沧海纪遗」)。
  盐法
  金之建场征盐也,自元大德元年始。场辖十埕,埕分上下:上埕曰永安、官镇、田墩、沙尾、浦头,下埕曰斗门、南垵、保林、东沙、烈屿。设司令、司丞、头目、管勾史、司目,编民丁充灶户,以十丁为纲,共一灶,岁给工钞煎盐,每丁日办盐三升。官起囤仓廒,分召商运,仍任达鲁花亦董其事,岁收盐课。每埕选大盐户一人为百夫长,一人为总催、一人为秤子,收支出纳。后为丁夫、灶户上言岛上艰苦状,达鲁花赤议准c令将崩塌通潮及抛荒埭田,砌小石为盐埕,日晒卤水,结成白粒,召商贩运,以为定例。
  洪武二年,盐课照元征催,惟设盐司总场百夫长一名管办。八年,停罢。嗣又重行开榷,不设司令、丞诸名目,乃除授副使攒吏,每年编排:总催二户、秤子一户、团长不等,十年一次轮流收支。递年给与盐课户工本每引四百升,给钞若干。除纳税粮外,凡杂役尽行蠲免。永乐后,盐籍里甲悉赴有晏勾摄,疲于奔命。其仓廒,又令总、秤人役自备木石架刱。坐是隔涉海道,风涛时作,商贩弗到。正统间,仓廒圯坏,运司因奏将盐额本色停罢,行折米法。当年总、秤收交附近金门仓,为军备支用,民困始苏。景泰以后,一例盐课折纳本色,有司又编入均徭。成化间,大户张益胄率侄犟锤熬┏伦矗诏准宽免。宣德以来,频年风雨,洪潦横流,坵埕崩倾、田地冲压,堪晒、种者十无一、二;乃聚有盐之户及当该催课人役,私整盐坵晒曝。法,用竹木造凿作格,四方纵横,七口为一口,分作十二坎。每一口岁取银二分,主头科收。每一埕,一年多有十五、六两;贫寒之家暧谒科,即请场官亲诣逼纳。此则一场十埕,岁办不啻五百金。官吏当该盐头所得,私比于正课;中引盐客纳官之利,半于输价。彼盐丁小户,其何堪此疲困哉(「沧浯琐录」)?
  海滨之地,每盐丁一丁,岁办一千四百三十八斤一十四两;每田粮一石,岁办盐一千斤,秤贮官仓,以时开支。此洪武初年之法也。后因其熔泄亏蚀,赔累日甚,将额盐每引四百斤折米一斗;每米一石折银五s,加以三分之耗,纳官给饷,免其上盐。又将盐折米,每丁分受三斗六升,田粮每石科受二斗五升;其原额之不敷者,将上都粮补拨足数。此正统九年之法也。
  迩年以来,上都之米与受盐之米,有编差与不编差之异,而纷纷之议起焉。夫浯洲三都,其中为太武山,十八都在太武之东、十九都在太武之南,滨海皆为溶沙,绝无生盐之地;至十七都在太武山之西,出盐之地亦只居其半。以无盐之地而令岁纳盐课之银,当耶?否耶?盖立法之初,有司不亲至其地核实以闻,故使三都之民,永坐此累。而十八都其苦尤甚。盖此都飞沙积压,无寸尺之地者十有七、八;生计所赖,惟在于鱼。值隆冬大寒、冻脂裂肤之会,一闻潮生,亦必没胫荷舟入水以往;万一〈风贝〉风时发,怒涛激烈,则群舟之飞扬仅同飘叶,性命覆灭于倏忽而莫知所之矣。在位者所宜留念也(「沧海遗纪」)。
  自上都粮户拨补凑足受盐之额,其后上都粮户与浯洲盐户多置田产,通不拘原额,但收米入户,不论民a灶,概论受盐。以致民差偏累,官司互执己见,裒益失平,厘革无渐。已经会议查出,浯洲场实受盐丁二千四百八十五丁、田地山荡四百七十一顷六十一亩八分八厘一毫外,诡寄丁口并过额田产拨出编差者陈阿洪等二十六户,共计田八十三顷六十五亩六分九厘,造册在卷;弊亦稍消。然田a之授受无已,苟民、灶不为之判,则将来之受盐者曷胜其查理哉!
  议者谓宜尽夺上都拨补之籍,严立民、灶不许过割之条,而弊源可塞。此一劳永逸之图也。其一条鞭差税法,行盐丁十分差一米盐,除一例纳税外,浯洲盐米十分差一、上都盐米免七差三各编差每石差税,上都银七钱六分二厘二毫零、浯洲六钱六厘四毫零,优免者各五钱二分八厘六毫(隆庆间「县志」)。
  浯洲场盐课银七百四十八两八钱四分五厘七毫,坵盘税银八十六两四分六厘七毫,盐船税银一百二十两(万历间「府志」)。
  浯洲场盐课司,在县东南浯洲东埔石鼓山下。元至正十六年,置管勾司。至大二年,改为司令司。洪武元年,改为踏石司。二十五年,改为盐课司。嘉靖间,司舍颓废,汰革。
  夫浯、烈皆海中地,飞沙走石,耕种不足糊口;惟于海滨积沙潮到之处,砌石为坵,以晒盐营生,故盐直最贱。遇久雨,或终月不能晒盐。洪武间,设司l榷。二屿民既当九图里甲,又编为永安、官镇、田墩、沙美、浦头、斗门、南埕、宝林、东沙、烈屿十埕;立永安,官澳、田墩、沙美、浦头、李保、南埕、古宁、宝林、东沙、方山、斗门、烈屿、南北十四仓,共办盐一万四千九百七十六引三百六十一斤(每引盐四百斤)。埕又编为十甲l类多消蚀赔累,奏奉准免杂差并起解人犯三分折一,在都隅者一例科派。后因本场阻海,畦丁逃亡,盐课失额,姑将上都犯徒之家免罪充补。至正统八年,运司奏准:每引折米一斗,共米一千四百九十六石九升三勺;又将折米查照盐户丁产每丁分受三斗六升、每田米一石科受二斗五升,征纳金门仓。又因浯洲丁粮不敷分受,将上都粮户拨补凑足受盐之额。后盐民苦于搬运,相率控诉,优免杂派差役。成化八年,本县误将弓箭缎匹并杂泛混派,有李宏谦、张益胄奏准照例优免;而太监张敏者,青屿人也,复奏准优免。盐户稍得苏息矣。正德八年,本县将盐米抽编驿传差役。嘉靖九年,又该听选官陈文奏准:将盐米每石折银五钱,加耗修仓银三分,共银七百四十八两,征解府库,支络金门所官军俸粮。至万历三年,议设勇费卧朔炙荆唤晒盐坵盘分则清丈,每方一丈,上则六厘、中则五厘、下则四厘,共征税银八十六两。而晒出盐斤,召商领引,许行漳、泉二府,上到新桥、下至柳营江。行之三年,而税微薄,商民不便;后议罢引,将灶民充商,自晒自卖,而征税于盐船。万历七年,两院议将本场各澳盐诱闪砍だ,赴海防厅编号。载盐百石者税银一钱五分,共船税银一百二十两,与坵盘税俱解布政司。盐船另有税引烦费,不得混在商、渔、渡船科饷之数(万历间「县志」)。
  附录
  附录
  下四场惠、浔、浯、〈氵丙〉盐引,与上四场不同。下四场产盐区多,而行盐地狭,食盐人寡,盐价视东西路贱数倍。盐贱则不售,地狭人寡则利轻而商不集。于是积盐难掣,而看守消蚀赔貱之累,盐丁受其病;官吏衙卒供亿罗织之害,地方又均受其扰。于是正统十三年,改本为折;开旷荡之恩,行斩截之法:出引以存饩羊,而派银以省中纳。派银者,课银不出海水而出田亩也。凡盐籍之户,免其输盐于官,官不召商、商不受盐,但将盐户所输,抵足引额之银而止。盐区有税、盐船有税,稍以佐其不足枚此外民之晒盐、商之贸盐,俱听自便。其引银视上四场独少,固缘盐贱,亦以办引银之家非积盐之家,不输盐于官而岁岁输课,故从其省耳。盖上场给引即给盐,受有盐之引,故每引纳银二钱五分,而不为多;下场有空引而无实盐,配无盐之引,故每引纳银五分而不为寡。因地制宜,所每尾豢鞫民安其业也。今则无分上、下场,概加为二钱五分,非加之海水而仍加之田亩,民何以堪?
  又浯洲民应纳粮差条编银,户有当年、甲有甲首、里有里长矣。而此盐银一项,见年、里长外,另设总催一名,隶于盐场官;借端凿窦,民为疮痏,殆若再赋也。莫若归征收于本县,革去总收,即令现年里甲带催;收纳完日,县解银海防馆充饷如法。县父母筦全邑催科,何难千余金课盐。
  掘社伐树,孤鼠荡然,可以还膏脂于闾阎;且裁去吏卒之费,可以助饷于公帑:此两利之道也。谨议。(蔡复一「与两台言盐课议」)。
  浔渼、〈氵丙〉洲、浯洲、惠安四场盐户,其丁米折课有定额,而与民异;其田产之差税无定额,而与民同,特差稍轻耳。乃里、甲十年一编,盐既与民同;而总催十年一编,又民户之所无。是民籍役一,而盐籍役两也。即以浯洲一场而论,岁课不过七百十八两耳。万历初,复益以坵、船税二百有奇,而且赘之以场官、重之以总催,其为分例杂费已烦亢不可堪;后又督以海防,真不啻九羊而十牧之矣。今坵、船二税既责邑令追解,何难并归征课;则裁官场之疏,不可不早题。即奉檄至者,或留司别委、或送部改铨可也(蔡献臣「下四场裁盐场官议」)。
  国朝额设浯洲场盐课。浯洲盐坵税银,旧制:府额县征坵船税银二百一十四两三分九厘六毫一丝五忽(「府志」作二百一十二两四钱零八厘七毫有奇)。二十二年,总督姚启圣,因平台题请每坵加增税银一钱,共六百零七两五钱七分三厘。五十二年,知县朱奇珍编审,谕盐米一项,;旧丁口外,奉藩司加增五丁。查盐米原属盐籍,产业在金门一带飞沙走石之地,业甚不堪。又有配丁、盐灶以及盐折、盐米等项,一业四赋,故旧例盐丁一丁只征银四分九毫九丝六忽三微四纤,而县内地奸豪利例轻窜入盐籍,使民米独受苦累。今为清出米归民籍,照民丁口起科;盐米归盐;;照盐丁口起科,庶民米不杂。查通邑盐米二千四百五十六石四斗二升六合九勺,每盐米一石带盐丁口银三分五厘一毫一丝五忽五微四纤九沙一尘二埃二渺六漠;其官米一项,每三石折为一石,在民、盐等户内照例带征丁口银,永为定例。因清革金沙镇盐渡杂派陋规,令民勒石永禁(康熙间「县志」)。
  坐配浯洲盐场三万三千二百担。乾隆三十年二月间奉文饬行,将同邑原配浯盐额内拨出盐一万七千担,改给龙溪、南靖、龙岩三帮商运。乾隆三十二年间,知县吴镛通详请复旧额;奉宪议准:拨还浯洲场盐一万担。今坐配浯洲场f二万六千二百担,每担征收正课钱一百五十文,折银一钱五分;盐本、运费等钱一百四十五文,就于正课项下开销。银解赴盐道衙门交纳,其应销盐筋赴该场配装运销(乾隆间「县志」)。
  浯洲场总理场官一员,管辖沙尾、永安、浦头、南埕、宝林、官镇、田墩、烈屿等八埕。团长二十二名、团甲八十二名、晒丁八百二十一名。坵盘五千四百一十一坎,漏井八千八百九十八口。产盐每r定额一十四万担,内沙、永等埕产盐二十一万担、烈屿埕另外委员管理(嘉庆七年改归浯洲场兼管)定额产盐三万担,二共一十四万担。同安官运定额盐三万三千二百担,平和商运定额盐三千担,溪靖商运定额四万四千担,岩平商运定额三万二千担,长泰商运定额八千八百担,海澄商运定r二千六百担(乾隆间「府、县志」)。
  大嶝小埕额设埕办一名、巡丁一名,每名月给工食银一两,晒丁二十二名。坵盘六十七坎。
  额定盐课章程
  浯洲场仍旧管辖八埕(大嶝归祥丰场)。
  团长八名,坵盘一千二百一十坎、漏井七百一十六口。晒丁二百零六名。
  年定产额盐二万七千二百六十七担五十斤。
t 坐配龙溪九千担,海澄二千二百担,长泰三千担,平和一千五百担,南靖三千担,同安三千七百担,漳平二千二百担,宁洋二千六百担(以上道光十二年册档)。
  渔课
  后山、山后、青屿、官澳、西黄、浦头澳渔户十三,米十八石九升;峰上澳渔户十一,米十三石四斗;料罗澳渔户十,米十九石二斗;新头、浦前、平林、陈坑,后沙澳渔户十一,米二十一石六斗二升;十九都一东沙澳渔户二,米十八石三斗七升;十九都三东沙澳渔户八,米二十三石四斗七升;烈屿澳渔户十八,米十v石七升;大小嶝合白石头澳渔户十九,米十石七升
  明同安三十六澳,旧例渔课米每一石,半纳本e上仓;半纳折色,该银三钱五分。宏治七年,巡按吴一贯奏准不分本、折,通征银三钱五分。今米无征输,加增渔税、俸钞渔课银。康熙二十二年起科,合通县为十二澳,渔船户征输加增渔税银一百六十一两六钱、俸钞渔课银二百八十八两四钱一厘九毫有奇(康熙间「县志」)。
  船政
  大小嶝澳,离县水程二十五里,系金门左营管辖。设澳甲一名,稽查船只。澳内有「盛」字商船、小艇,俱领照牌。有拨归金门县丞征税,亦有在县征税。
  金门陈坑澳,离县城水程三十里、陆路七十里,系金门右营管辖。设澳甲一名,稽查船只。澳内有「盛」字商船、渡船、小艇,俱领照牌。有拨z金门县丞征税,亦有在县征税(乾隆间「县志」)。
  金门渡船及商、渔小船,系由马港厅通判给领照牌。其出入口则由镏五店海关报验征税,而以金门县丞暨协镇中军派口胥盘验,商旅便之。自道光末年,镏五店海关派丁分驻金门后浦,稽查更为严密。近复另设海防局委员给领旗照,商船出入口费头绪更多;而厦门大关哨船复时时逻视,勒令贾舶归入正口。但金门不产米榖,恃外来船熘接济;民食艰难,至是弥甚。似宜酌立章程,以苏商民之交困也。

金门志卷四
  规制志
  从来制度,随时随地各适其宜,未可泥成见也。况桑田沧海,移步换形,惟远识者为能变通其制。金门地虽褊小,然洋洋海表,足以控台、澎而藩内郡。明建石城,设一千户镇之。其时海口沙汕浮实,地势包藏,船可常泊;今则沙汕已平,系舟不稳,故移文武镇营于后浦,非得已也。然登高四望,则水天合镜,浩淼无边,其险厄实甚于F帧H舴蛄下抻邪目杀芊纾为洋船往来之逆旅。向者海氛告警,巡道周凯创建石寨,意深远已。兹编于文武官制分见各卷,而自城寨、衙署,下至祠宇、书院诸制度,钜细弗遗,亦以备后来议因、议革者之一助尔。为规制志。
  城寨
  公署
  仓廒
  铺递
  书院
  育婴堂
  城寨
  金门城在浯洲之南,离县城八十里;水程一百里,一潮可至。北阻山,东西南阻海。洪武二十年,置守御千户所于此,周德兴筑。周六百三十丈、基广一丈、高连女墙二丈五尺(「府志」注,高一丈七尺),窝铺三十六。外环以濠,-、广丈余。东西南北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三尺,并砌西北南三月城(「府志」作砌西北二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千户陈旺增筑四门敌楼。嘉靖三十七年,所署毁于火(康熙间「县志」作万历二十七年)。国朝康熙时,重修。总兵官驻劄原在旧城;高-临江,极目东南,为备海要地。平台后,总兵陈龙以所城稍圯,人烟稀少,移驻后浦,为前会元许獬居(康熙间「县志」云:『丛杂街市,有巡哨不及之患,不若仍驻旧城为愈)。今颓址存(「县志」)。
  官澳寨在十七都。明周德兴造。为巡检司城。周一百四十八丈(「府志」作一百六十丈)、基广六尺五寸、高一丈七尺,窝铺四、南北门二。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璸l修。今颓。
  峰上寨在十八都。明为巡检司城。周九十五丈(「府志」作一百九十三丈)、基广一丈、高一丈五尺(「府志」作八尺),窝铺四、门一。今颓。
  陈坑寨在十八都。明为巡检司城。周一百五十三丈(「府志」作一百八十丈)、基广一丈一尺、高一丈七尺,窝铺四、门一。今颓。
  田浦寨在十八都。明为巡检司城。周一百五十丈(「府志」作一百六十丈)、基广一丈、高一丈八尺,窝铺四、东西门二。今颓。
  烈屿寨在二十都。明为司城。周一百三十五丈(「府志」作一百八十丈)、基广一丈一尺、高一丈二尺(「府志」作七尺),窝铺四、门一。今颓。
  ——以上四寨,俱明周德兴造(「府、县志」)。
  原设扞寨九处天宝寨、西山寨、洪山寨(「沧海纪遗」云:『俱在十七都』)、牛岭寨(「府、县志」作牛头寨;「纪遗」云:『在十八都』)、欧厝寨(「纪遗」云:『在十九都』)、秽林寨(「纪遗」缺;「沧浯琐录」云:『在乌沙』)、青崎山寨(在烈屿)、刘五店寨、澳头寨(二寨,「八闽通志」、万历间「府、县志」俱载入金门扞寨内。今非金门戍守汛地,4嬷,仍其旧)。
  原属炖台六处业了(「纪遗」云:『在十八都』)、白石头石井溪东街内下吴(万历间「县志」云:『在南安』;「沧海纪遗」俱不载)、后浦堡(嘉靖间御倭筑。今废)、东堡(在金门城近地。里人吕诚源筑,以护乡人逃倭者)、虎头寨(在大嶝屿。嘉靖三十八年,被倭攻陷)、马寨(在烈屿。唐时筑。今废)。
  料罗石寨料罗石寨,道光年间总兵窦振彪、巡道周凯建。周围四十二丈、横长十二丈、直长九丈。前安炮台,高八丈、宽一丈五尺。共兵房十五间,城t各高一丈四尺、厚五尺;除去兵房,中空尚宽五丈余、长九尺余。
  后浦炮台后浦炮台在中港渡头。咸丰年间建。
  公署
  金门总兵署在后浦东门。康熙间,总兵陈龙就会元许獬居改置。中建正堂,东西夹二室。西藏王命、书籍等项,东贮饷库。翼以将裨官厅,而即案牍祠;下辟甬道,两廊列吏、户、礼、兵、刑、工及本稿诸房。仪门外为土地祠、材官厅。大门外为旗厅,左右盖鼓吹亭。南开辕门,环以木栏。辕门之外,西为左营防汛厅、东为右营防汛厅。暖阁后为穿堂、为内署,耳房不计。最后绕以周垣,有旷地可辟为圃;中有啸月轩(黄梦琳题「啸月轩赠蓝总戎诗」二首),东Ф花厅,群房为箭道。总兵李芳园勒汰营弊,立石碑于此。马房丽之西,有通衖。越衖为西园幕厅,间架宽敝,前辟露庭;再西又有屋宇,已圯。其南数宇,嘉庆间总兵林孙重修,署曰「棠花阁」。
  镇标左营游击署在后浦城隍庙左。
  守备署在后浦城隍庙右。久倾圯,守备暂居小较场后粟仓。道光年间重建。
  镇标右营游击署在后浦顶街。
  守备署在后浦南门。
  金门县丞署在后浦北门。雍正十二年,从县治移驻。中为正堂,两序列胥吏房。仪门外为大门、照墙,附以仓狱。后为内堂。内署东为幕厅,西为花厅(县丞萧重有「榕树赛神词」,中有藏春坞,缭以周垣(萧重又有「署斋八咏诗」)。
  浯洲场盐大使署在阳田保金山宫。原为踏石巡检署,乾隆十三年,巡检移驻马家巷,就旧司署重修(「县志」)。
  旧署
  旧署
  峰上、田埔、陈坑巡检司署俱在十八都。
  官澳巡检司署在十七都。国朝移驻踏石。
  烈屿巡检司署在二十都。
  浯洲场盐课司在十七都。洪武二十五年建。辖仓埕十四所::安、官澳、田墩、沙美、浦头、南埕、季保、古宁、宝林、东沙、方山、斗门、烈屿南北二仓。今改归盐政。
  金门守御千百户所署在所城内(以上俱「府、县志」)。
  料罗海防馆今废(「沧浯琐录:)。
  烈屿盐场大使署在烈屿下林乡。
  仓廒
  常平仓在丞署东。计一座四间,额贮榖三千石。
  社仓榖分发e浦、古贤、琼山、汶沙、阳田、仓湖、古湖、刘浦、大嶝、烈屿等处,交各社长、副收贮,共榖五百零一石二斗七合有奇(本乾隆间「县志」。据道光十二年册,额捐社榖四百一十二石八斗八升)。
  旧仓
  旧仓
  金门所仓在城内。明洪武十二年建。今废(「沧海纪遗」)。
  粟仓在后浦小较场东。
  铺递
  官澳铺改设兑山铺。
  平林铺改设集美铺。
  金门铺改设和凤铺。俱额设司兵二名,将公文交船户带至金门各衙门入投(乾隆二十六年,以兑山、集美铺务稀少裁汰,存和凤一铺)。
  金门渡口铺额设司兵二名。自乾隆二十六年始。
  祠祀
  丛祠
  附录
  祠祀
  城隍庙在后浦左营署旁,久圯。嘉庆十六年,文应举为左营游击,倡捐银二千二百()重建。
  关帝庙在后浦右营署旁。西门亦有庙。
  天后庙在后浦渡头。南门亦有庙。在贤聚村者,称西宫,宋时建;在料罗官澳者,明时建。
 奎阁在涂山头。道光十六年,监生林斐章捐银千圆创建。
  灵济寺(旧名观音亭)在后浦东门。道光四年十二月,廛舍失火,延及寺外亭压;忽佛堂灵泉涌出,引灌之,寺无恙。林俊元等劝捐重修。
  昭忠祠在后浦渡头,毗连天后庙。嘉庆间,总兵许松年建;祀海上阵亡浙江提督壮烈伯李长庚、定海镇罗江太、温州镇胡振声、广东平海参将王国泰、海门参将陈名魁、烽火守备王志辉、台协中营把总许攀桂、外委武国梁、李合成及死事军士。道光元年重修(许松年有记)。
  牧马王庙(「闽书」抄作马牧王庙)在庵前乡。神姓陈,名渊。唐贞元间,为闽马监,牧马蕃息。后殁,乡人a之。能显灵,为民御灾扞患。敕封福佑圣侯,赐庙额「孚济」(道光间,里人鸠赀重建;进士郑用锡有碑记)。
  文昌祠在太武岩左。与节烈祠同时建(「续闽书」)。
  节烈祠在太武山。明时建。
  朱子祠在浯江书院。
  金门不立明伦堂,每遇万寿圣节及恭接诏书,俱于书院内行礼;每月朔、望日,文武于城庙观音亭拈香毕,即在庙前宣讲「圣谕」十六条。
  丛祠
  北镇庙在后浦北门。祀真武。
  保生庙o后浦北门。祀吴真人。
  纕带庙在金门所城外。明时建。两庙向背毗连,俗讹为「相带」;北向者祀真武,南向者祀关帝。
  厉王庙在金门所城外,东即宝月庵。祀唐张巡,神甚灵赫。庙新建时,庙祝晚以钵水置神前,夜深闻敲朴声。嘉庆间,官军剿除海寇时,见睢赐旗帜云中助战。
  威安庙在湖下村。祀唐许远。
  族厉庙在琼林村。明时建。嘉庆间,蔡苑重修。
  侍郎庙在贤聚村。祀故明礼部侍郎王忠孝。今为村人报赛之所,遂不知祠所由来。
  坡山庵在十八都西埔。一名东庵,即东岳行祠。未详建所自始,甚壮丽(「通志」、「府、县志」)。
  宝月庵在所城南,又名南庵。负城面海,与变山相对,旁有大石如盘。明俞大猷盖石亭,登眺啸咏其上。
  龙湖庵在十九都南郐村牧马王祠右。今废。
  居王庵在双山之南(「沧浯琐录」)。
  太文岩寺在所城北半里,与太武岩遥对。祀清水真人,有祈多验。明时建,今废。山属离方为文明,当置魁星楼或建塔,使秀峰高耸(「沧浯琐录」)。
  太武岩寺在十七都。祀通远仙翁。宋咸淳间建,万历八年重修。黄逸所尝读书其间。
  忘归岩寺在西山后树林中。
  章法寺在小嶝钟山(宋邱葵诗载「艺文」)。
  闭藏院在大嶝院兜村。宋邱葵初隐于此,吾阈♂兀焕锶思雌涞亟ㄔ骸
  碧山庵在山兜村。明经略蔡复一建。
  华岩庵在十九都。有石泉,甚甘。
  观德堂内祀苏公之神。神系同牧马王陈渊来金门者,屡着灵蹟。咸丰三年,厦门会匪倾众来犯,神先期乩示,令各戒备,贼果大败。被获者供称,在海上见沿海兵马甚多,贼各气夺,以是致败。其祖庙在新头。俗称四王爷,两营官兵奉之甚谨。
  池府庙在后浦东门。
  小妈祖宫在后浦南门(内并祀厂官爷)。
  土地宫在后浦北门。
  附录
  太武之阳,有钜区曰马坪,有山曰丰年。山峡之左麓,有牧马王0(即今孚济庙),历来祀敕封福佑圣侯。
  神姓陈名渊,唐时人。贞元中,柳冕为闽观察使,奏设万安监,滋养马匹;泉中置马区五,浯其一也。侯以牧马莅兹土,与将领李俊、卫杰等协谋并力,是后耕稼、渔盐者生聚盖日蕃焉。俗传侯为天驷降精,故豢马而马息。骊黄牝牡千百其群,散食于岛上;欲聚之,则伐鼓竖旗,马自别旗色,立旗下。凡来市马者,每十辄加一赠之;及渡江,止蚵蛑数。人知其为神,称曰「马祖」。后坐化,乡人泥其骸为像,结草为庵,岁时尸祝,目为护骥将军。凡有款谒,昭答如响。遇旱,祷雨立应;荒,则驱蝗赴海;疾祷,则灵泉涌出(即洋井塘,乃神剑所指者),饮者立瘥。至元时,倭夷内侵,群艘周泊于东南江浒,诸村多受焚掠;因哀蚯霋I于侯,随有阴风旋起,壁上画马皆嘶,如赴敌状。次日,〈风贝〉风大作,簸海扬波,阴雨浃旬,倭船击碎,飘尸流体;又作黑雾五日,咫尺不辨,贼无归路,星散逃亡。皆侯默赞之功也。有樵童,午憩林中,梦一冠冕黄衣人驻马言曰:『我以阴兵靖尔土,力疲气惫,向所塑像已折罅,可谕众重饰我仪、再新庙宇。又李、卫等督王、钱二舍人发兵协助,俱宜配祀』。觉,趋视之,像果开罅流鳌R愿嬷冢众惊。及输赋大都者以事闻于朝,遂敕所在官司大构堂宇于丰年山之麓,春秋血食;封为福佑圣侯,幽婚林氏为助灵夫人,赐庙额曰「孚济」云。夫人未笄时,善蚕绩,尝采桑到马坪。入谒,见侯色相英爽,顿悟夙缘。坐化经旬,肉躯不仆,爰塑像而偶于侯之座右。夫人又握注髦柄,乞嗣者往往获验。其佐李俊,敕封拱灵将军;卫杰,勒封辅卫将军;钱舍人,封都统;王舍人,封忠翊。至于飞灵传命符使暨神前二先锋大将,亦捷报应。朱文公簿邑时,有次牧马王祠诗曰:『此日观风海上驰,殷懃父老远追随;野饶稻黍输王赋,地接扶桑拥帝基。云树葱茏神女室鞲月土抱圣侯祠。黄昏更上灵山望,四际天光醮碧漪』。又,邱钓矶先生谒坪庵有诗(载「艺文」)。
  初,庙凡七座,缭以周垣,规式壮丽。中殿有蜘蛛结网楼,工构极巧。奈岁久老腐,虽重新者不一、二数,终不逮古制。环庙林木苍然,且多产药苗、珍禽;探幽胜者,朝暮接踵。左有洗马溪,千艘丛泊;右有龙湖庵,钟鼓锵鸣。浯之胜,唯斯为最焉。是为记(解智「孚济庙记」)。
  浯洲牧马王庙凡数处,其神姓陈讳渊,浯人所称为恩主者也。而在丰年山之麓者,独号祖庙。神生<实居于此地,牧畜蕃息,云锦成群;故坪曰马坪、湖曰驷湖、溪曰洗马溪。而香火亦特着灵异焉。
  神不知何许人,盖当时分司牧事于浯者。俚俗或传神乃固始马户,为闽王审知牧马于斯;其说谬甚。夫五代群雄互相攘夺,惟务搜括,民马岂复有官牧之政?且光州初为淮南杨氏所据,续并于朱梁;自此而南,复阻于吴越。钱氏安得有固始马户,输马入闽而仍为之牧哉?郡邑「旧志」皆谓√剖比耍证据甚晰,无可疑也。神生前慈惠宜民兼有道术,浯人爱之且神之,故殁而立庙肖像祀之。至林氏女,以蚕桑应祷,密誓嫁神,因而坐化,浯人并塑像祀之为夫人。其事虽属怪诞,然幽明相感,古今类此颇多,姑仍之焉可尔。自唐以来,祷求屡验。
  胜时国倭寇扰浯,神率阴兵歼之。事闻,敕封福佑圣侯,赐额「孚济」。庙;前后七座,极壮丽。倾圯多年,吾里忠振念衷洪公触y动心,亟捐赀新之;意存经久,故不取宏敞而取坚致。旁别构护屋,以居庙祝。祠租旧址地种五斗,盖宋时檀樾颜家所置;公曰太俭虞匮,更增置地种一石有奇。并勒其坵段、坐址于石,以杜侵隐,血食直天壤俱永矣。公遭乱世,劳绩着于军国,尤加意桑梓。兹以神之能福吾土也,肃穆以y之、馨香以荐之、洁蠲以祈之。庙前数百武,为公伯父渭文公诸邱陇。公早岁失怙,渭文公实抚成之。故公多置祀田厚恤庙祝,且世世为公守护先坟。义门宅兆,与灵祀宫垣并垂不敝。浯人自是知所观感,而胥劝兴,公之锡类不其远乎!是为记(卢若腾「重建孚济庙碑记」)。
  海上名岛,浯洲最着;诸岛名山,太武最着。夫其含气厚而毓精繁,仅以十二奇概之肤已。旧传:山椒尝有玉a自天而降,宋咸淳中始建岩宇,祀乐山通远仙翁(翁事蹟详「郡、邑志」)。浯人祀之,有祷辄应。隆庆壬申,郡贰守少鹤丁公以汛事至止,陟巅搜奥题刻二诗而去。万历庚辰,邑侯桂峰金公感异梦,诣祠躬谒,捐俸而修饰之。嗣后屡圯虞葺,而规模渐缩于初。
  国变以来,独吾岛为一片干净土。辛卯二月三日之雾、丙申三月六日之风,变而俄顷,出人望表;虽云天意,亦藉山灵。忠振洪公虑名区之蚀晦、期胜事之蝉联,倡议鼎新,率先檀施,而周、戴二都阃复同声响应焉。其措巧思而勤董督者,山后义士陈膺授、坤载兄弟也。经始于辛丑初春,落成于秋杪。殿台亭馆,迥异旧观。上自勳镇钜公、下逮土着编户,各伸愿力,人数颇多,难以悉登诸石;乃备录一匾,揭诸神祠;爰彰一时机缘之盛。而兹磨崖勒记,第列废兴饶、营建岁时,俾来者有所考焉。
  洪公名旭、周公名全斌、戴君名捷,作记者卢某,皆浯产也(卢若腾「重建太武寺碑记」)。
  古所称海上三神山,以其在人世之外,故神之也。若夫人世之内,海上之奇称者,我浯而外无两焉。鸿渐一龙,奔入大海,天霁水澄,石骨棱棱可辨;蜿蜒起伏,挺为巨岩,盘结十余里,全体皆石,状类兜鍪。尊严庄重之势,不屑与翠阜苍峦争妍絜秀;名曰太武,厥有繇也。气脉庞厚,孕毓英多:浯地周回不能五十里,而同邑人物浯几踞其半焉;文章德业S榷酂j耀。至今而膺五等之封、建大将之旗,雄姿伟略后先相望,云台坐位,直挟左券以需之。孰非兹山之灵异所钟,萃而发越也哉?不特此也,国变以后,沿海厌苦兵戈,浯独不改净土。去岁三月六日,强师袭岛,〈风贝〉风发于俄顷,漂楫断帆,尽葬鱼腹,岛人卒免于风鹤之震;山灵御灾扞患之功,又安可诬也。
  山椒旧有栖神祠宇,祈祷多应。万历九年,剧贼越狱遁,邑侯金公躬度海诣祠祷焉,贼旋受缚;亟捐俸倡绅士新之。岁久,渐圯。
  念衷洪公、邦宪周公,皆浯产也;诚与神通,慨然为兴复之举。顾犹欲鸠众成之,非无说也。盖以生兹土、寓兹土、有事兹土者,人人皆有其心焉,各有其力焉。使人人无不遂之心、无不殚之力,则功之就也必速,而泽之流必长。此二公之志也,抑尤怀独为君子之耻焉?将谂是役于众,而以疏属仆。仆亦惟敬述二公粗荆以怂恿诸有心有力者,有以知其无所强而欣然竟赴也。夫天下之事之藉人心力者多矣,诚师二公此志引而伸之,即天下大事无难矣;区区岩宇云乎哉(卢若腾「募建太武寺疏」)!
  夫孰不知节义之为重也,齿颊乐道,人人能之。若乃着其教于众而延其祀于乡,则惟愿宏力定者几焉。
  斗门陈膺授,字彦受;通家子也。积学励行,凡事必谋其大且久者。居恒语余曰:『海岛科第辈出,不独以文章重;诸德业可师者,有郡邑之志乘焉、有乡贤之俎豆焉。惟是一卷微区,节烈之妇相望r绝,顾名半逸于记载,而事渐没于风烟;非所以敦化维俗也,先生独无意乎』?余唯唯,卒未暇及。辛丑、壬寅之间,岛上风景稍异;彦受曰:『请借闺阁之英灵,以鼓须眉之劲气可乎』?余韪之,爰有「节烈传」之作。维时海印鼎新,岩工告竣;彦受复以前说怂恿,忠振洪公亦韪之,爰r节烈祠之建,议以每岁中元日举祀事焉。
  彦受之督岩役也,乃弟坤载(字彦辟),实阶之。朝陟巘、夕还家,足重茧而不知瘁,一意为兹岩增胜概,时出其私襄以佐公镪。精诚之积,为山灵所歆久矣。兹祠既成,凡以游事来者,一瞻礼间而忠美节侠之心油然而生。其视峰峦之登眺、泉石之盘桓,所得不较奢乎?然则兹岩殆将以兹祠重也。夫祠而能使岩重也者,其始末乌可以无记,因走t叙次而勒之石(卢若腾「节烈祠记」)。
  书院
  燕南书院在浯洲。宋时建,今莫详其蹟(「沧浯琐录」)。
  浯洲书院在金山盐场司之西。元司令马建,有租赡士。今废。
  金山书院在沙尾(内祀文昌星君。道光间,周史云等捐充祭费)。
  浯江书院在后浦丞署西。初为义学,犹卑狭(「县志」云:『雍正己未,县丞庐国泰建。考雍正纪年无己未,己未为乾隆四年)。前通判程某规创基址,未成。乾隆四十年,通判移驻马家巷,议将署料拆卸运往水头;职员黄汝试以拆卸可惜,请变价建为书院,缴银一千五百圆,塑像朱文公及先贤像于中。四十六年,仍设县丞。新丞欧阳懋德至,无栖所,商诸绅士,即义学地建为书院。汝试复捐银四百七十六圆,合监生徐行健一千圆及乡之好义者辟之。后为朱子祠,翼以围墙;中为讲堂,祀文昌。前为仪门、为大门,东廊学舍八间、西廊学舍杭洌外为大庭、照墙。诸神像自署中迁入,而判署仍为丞署。汝试复议捐膏火银二千圆,置田产以充学租。且欲于隙地建魁星楼;未几殁,欧亦升去。汝试子监生如杜置海澄港尾乡苗田种五石五斗(契银二千零四十四圆),年可得租粟一百零九石八斗;后以讼,被官侵没。嘉庆间,县丞李呵嘀匦蓿痪枰百六十圆,配典生息为春秋祭费,而膏火仍无所出。道光间,兴泉永道倪琇及游击杨继勳劝捐,岛人吴献卿体父琳公遗志捐银四千圆,官绅共捐一千圆,合五千圆,配典生息,立规考课,由道甄别。附建西廊学舍二间为福德祠、东廊学舍二间为客燕斋。其东廊第七间祀吴琳公合浊涓缸樱西廊第三间祠巡道倪琇、县丞欧阳懋德、李振青等。今将石刻捐题姓名及院中条规,详列于后:
  浯江书院规条
  一、每年官课第一期值年董事,预先请官出示,订日开课。合属生童,须到悍勘名造册。届期,齐到书院听候请官点名。以后十六期,俱照册中之名填卷,免开火食。若开课不与考,以后不得混交。
  一、如滥交板文者,察出将本名扣除。其膏伙,挨给下名支领。
  一、书院兴建已久,或有损坏,值年董事不得擅行修理;须于大利之年,由稽查董事集众妥议,另举办理。
  一、所置店屋每月租钱原比民产减收。须与招税时,先与该佃户约定:若店屋损坏,该佃户自行出钱修理,不干书院之事。异日若要别税,旧佃户不得藉口索贴刁难。
  一、每年定额之费俱有旧账可查,值年董事可照旧开发。此外如有别用,应由稽查集众议定,方准开销。
  一、书院账目,交各典铺轮掌。所有利息租钱,应归管账者收存。若有抗税,报知董事鸣官究追。值年董事若要开费,须向管账支取,随时报明登记。值年董事不得擅行收钱,私自开账。
  一、每年正月初间,旧董事将全年所用经费,着管数者逐一造摺报金门分县,由分县转详道宪存案;另抄一纸付稽查同核,然"榜于书院讲堂,凭众公核。如有混开等弊,值年稽查有失察之咎,与董事、管账三人分别赔偿。其接办之董事,定正月十五日即将账簿契据及用余之项,与新接管账者公同交收。
  一、院中所有置买椅棹器椇,皆填明一簿;至交账之日,将此簿、器椇移交。新董到院,逐一查点验清。如有遗失,董事与院丁分赔。
  一、原定官课、师课各八期,近因后塘诸乡续捐充入生息,每年添考师课一期,合共十七期,不得短考。
  一、董事出缺,由稽查传集各绅衿公议妥举,请官存案。
  一、嗣后若有存项,应配入典商生息或典买大街店业,不得擅买偏僻店厝。稽查、董事,亦不准擅自出借,以致利息亏欠,经费不敷。如违,着该稽查、董事罚赔。
  一、每年延聘山长,时值年稽查、董事集众妥议,由值年董事送关;如有官荐,亦须公议妥洽,然后送还。不得支耳干束修,粉饰从事。但现s束金无几,以致山长不能久住;俟经费宽裕,议加每月水可也。
  书院每年费用条目:
  一、山长束金每年一百二十圆(平七十九两二钱)。挑工并簥船钱一千文。下马饭、下马筵各开钱三千文,开馆、散馆俱办筵钱三千文。跟丁赏钱四千文、水火夫工钱二千文。
  一、值年董事簥仪及管账、院丁辛金计共三款,每年各支九圆六角(平六两三钱三分六厘)。
  一、春秋两次祭丁,俱开银一十四圆(平九两二钱四分)。
  一、祭文昌、魁星、朱子,俱开钱三千文。
  一、祭鲁王墓费钱四千文。
  一、书院奎阁油火钱每月共支六百文,全年共钱七千二百文。
  一、每期月课发榜额取生、监超等共六名,每名膏伙八百文;童生上取共六名,每名膏伙八百文;中取共六名,每名膏伙四百文。又新、旧生第一名各领赏给二百四十文,第二名、三名各领赏给一百六十文。合共每期给钱一十三千一百二十文。
  一、七月普渡费钱八百文。
  一、拾字纸工资,每月钱一千文,全年共钱一十二千文。
  一、科、岁考入泮贺仪各六十圆(平三十九两六钱)、五贡贺仪六十圆(平三十九两六钱),中举人贺仪一百圆(平六十六两)、进士贺仪一百二十圆。
  一、乡试卷资四十圆(平二十六两四钱)。
  一、值年监院簥仪四圆(平二两六钱四分)。
  一、分县礼房笔资六圆(平三两九钱六分),道礼房笔资四圆(平二两六钱四分)。
  石刻捐资姓名
  儒林郎吴献卿捐银四千圆(内交现银二千圆,又二千圆交缴典买f屋十六坎存帐)。州同吴学元捐修学舍建置器具共银四百圆。金门总镇府郭继青、阳江总镇府文应举、监生许德彝各捐银一百圆。署闽安协总府林廷福、林仁风、童双兴、邱源发、薛德裕、童金兴、李恒升、董林乡、后水头乡各捐银六十圆。礼部员外郎郑用锡捐银五十圆。古宁头乡捐银四f七圆。珠浦丛青轩许氏、薛德成、董和胜各捐银四十圆。又监生欧阳世长、黄光士各捐银三十圆。洪崇宪、颜日观各捐银二十四圆。盘山乡上保捐银二十二圆、下保捐银十八圆。监生蔡行猷、魏崇文、林贞烈、许允登、傅梓生各捐银二十圆。许源成捐银十四圆。乡宾刘希胜、庄从观、许文f、洪尔祖各捐银十二圆。生员黄道衡、监生邱希功、黄鹤算、河图、诈萃轩、许源兴、薛允华各捐银十圆。监生许成凤、许振成、蔡简观、许广兴、林冰忠各捐银八圆。黄次观、陈汉观、协茂号、方燕享、傅夏老各捐银六圆。监生黄箴爵、集兴号、陈成兴、黄振源、周岱老、黄梧观、振泰f、郭利丰、林秋香、林阵观、吴正干、郭一壶、叶合兴、郭尚锦,林荫观、叶合顺各捐银四圆。平林聚奎社续捐银二十圆,徐家续献浦边园四坵、田一坵。
  附录
  附录
  浯洲在胜国为弟子员者,不知其几。然有书院而又有赡士之租,亦见有司者之加意也。闻之故老,当时书院有学官一员,以主其事;今址尚在,宜讲而兴之。
  盖浯在今时充员于黉宫者百有余人,而地瘠业薄,贫寒者多鲜有能造学而肄业者;加以风波之险,出入之际,往往难之。故有一年一至学者,亦有二、三年而一至者。苟于县学分教,请得一员常在书院,群一洲之书生而时授之业,则耳提面命之下,自有日就月将之益矣。且古者县令之于民,犹父兄之于子弟;循行劝课,皆常事也。至于读书而亲正句读,陈伦Ф亲至其门,皆以其地之便故耳;今浯洲隔海,令长任满而去者,未尝一托足焉。而民风恬退,不喜华竞;虽有乡宾之请,亦无有应其礼以至县庭者。如得学官于书院,则可以代行其典礼;而孝子、悌弟、贞妇、烈女,皆可得而祭也。且古所谓『乡先生殁,则祭于社』者,浯洲固有其人焉У未之举耳。有书院,则立祠有其地;有学官,则主祭有其人。岁时之间,率子弟以行礼,则人自知敬学,而兴高山仰止之思;其于风化之助,岂小也哉!幸留意焉(洪受「兴复浯洲书院议」)。
  金门,人文薮也。其地为紫阳过化,历代显宦、名儒先后接踵,科目尤甲全邑。国朝登巍科、隶仕版者,更不乏人。斯地灵之独钟乎?抑亦庠序之培植风厉有以基之耳?
  考志乘:雍正二年,设金门所社学,其书院之权舆;顾故址湮殁。乾隆四十五年,始建浯江书院,监生徐行健董其成。复N职员黄汝试捐膏伙二千金;惜殁于晋江令,是以堂构虽新,膏伙缺如。会立斋杨公权总兵事,与绅衿林文湘、许鸣镳、林寅、文成章、林如镛、许飞雄、许作乂、黄廷珪、林焜熿、陈省三、王星华、许朝英议劝捐。乡彦吴献卿者,承父琳公志,捐洋银四千圆,为膏伙资;计现银二千,店屋N抵二千。其子学元又捐银四百修院舍,诸绅衿续捐银一千五百余圆。事闻于余,余喜以为前此虽有社学而未有课赏之规也、虽有书院而未有膏伙之设也,成兹举者,良足嘉矣。因奉大宪章酌配典商,按季收息;并令绅衿议定章程,通详报部,为经久计。
  是役也,非余之振兴,乃杨公之怂恿与吴家之乐输;然非诸绅之踊跃从事,亦不能相与有成也。因绅士之请,欲寿贞珉,为记其颠末。"捐题芳名,另勒一石(巡道倪琇「浯江书院碑记」)。
  金门书院宋有燕南、元有浯洲,明无考。今日浯江,因国朝乾隆四十六年前移通判驻马家巷,虚其署,岛中士黄汝试购为书院,祀朱子先儒。后设县丞,县丞欧阳懋德至,谋于众,仍前署,就署西义学改建焉,徐行健董其成。汝试愿捐银二千为膏伙;寻卒,其子如杜以海澄田充之。讼于府,断如数输银存晋江库;久之被没,田亦失窦吻旒洌县丞李振青捐银为祭祀资。道光元年,兴泉永道倪公琇以文劝,众绅士鸩賨钱一千算,吴献卿捐賨钱四千算、子学元又捐四十算,膏伙始具。牒大府,由道延师课艺。
  书院在后浦乡,前为大门、仪门,中为讲堂;后为朱子祠,祀先儒。东西廊凡十有八斋,中厨皆备。余继倪公任督课亦六年矣,为记其原始,并书前后捐输姓氏于他石。
  道光十六年五月□□日记(巡道周凯「浯江书院碑记」)。
  社学
  湖山社学在十七都。
  平林社学在十八都。
  丹砂社学在十九都(「府、县志」云:『国朝定鼎后,久废。「沧浯琐录」以为宋时设』)。
  后浦社学在东门。名上学。
  浦边社学名下学(雍正二年奉文设g,今废)。
  育婴堂
  金门育婴堂,在后浦县丞署西。道光二十八年八月,金门县丞李湘洲、金门镇右营游击钟宝三与绅士林焜熿、蔡师弼,蔡涟清等倡建;至同治元年,落成。前后两进,堂中祀子孙娘娘(附祀李公禄位)。所有章程,皆效泉州规条而损益之。官绅各捐项置业,以充经费。后以婴多费少,几乎不继;幸有布政衔叶文澜肩其事,筹项接济。又将女婴陆续拨入厦门育婴堂乳养以分其力,皆绅士薛师弼经办。兹将堂中规条、经费,开列于左:
  金门育婴堂规条
  附录
  金门育婴堂规条
  一、凡抱来婴女,须报姓氏里居,登簿存查。如不欲著名置婴路旁者,当书明姓氏、八字系于婴侧,俾路人并字抬交。其旁人救来送局,在十里内者赏钱六十文、二十里外赏钱一百文,本街抱来者赏钱二十文。本生父母抱来,自无受钱之理;冒领者,查出究惩。
  一、女婴寄养乳妇之家,不雇入堂内,以杜弊端而省费。
  一、乳妇工资另给钱一千文,分作初一、十五二期按号发给;不得借支。领钱时,将婴抱验。如不用心乳哺致面黄肌瘦者,罚扣工资百文;下月如能复原,赏还。
  一、堂右有转斗一个,若奸生子女畏人知者,由此抱送。
  一、婴孩有疾,乳妇家当速报明局中,请医调治。不幸殀亡,亦即到局报知,以便董事亲验收埋扣账。如有违延不报而擅收埋、冒领月资者,禀官拘夫男究惩。
  一、远近居家,愿领为义女、苗媳者,准具领字,托端正有家身之人及殷实店铺取保,亲到育婴堂报明里居姓氏。若欲为媳,声名配合伊男其名、年几岁,登账存查;堂中给公照付m,以当婚帖。不取身价,并给随身衣裙。领去后,如有转卖及作婢者,查出禀究。
  一、领去女婴养为苗媳者,配合诸事有本堂分照为凭;本生父母不得干预争执,以杜串诈诸弊。惟婴女长成,本生母子要相认者,许其到局查明姓氏里居。
  一、生女之家,苟不能割爱仍愿领回自养者,听之。若已被人领作义女、童媳,不允给还。
  一、媒婆人等能将局养女孩说合与人领作女、媳者,每一口赏钱一百文。
  一、乳妇一人准育一婴,不得兼收并育,以致抚养不周。
  一、婴孩初收时,给予布帽一顶h布衫二件、布裙二件,寒天加棉袄一件;四个月后加裤二条,周岁后加鞋、袜各一双。由堂制买发给,不准乳母领买。
  一、婴女如有未经领去者,限至八岁,即为央媒择配。
  一、仿泉州育婴堂募捐之法,分作总捐、日积、抽厘各款。如有力之家,可以成数交明,则用总捐之法。其大小铺户,本街计有二百余间。其中亦有殷实,听其量力总捐外,每间生理各给竹筒一个,权作按日施舍,或定每日积贮一二文、三五文不等。每至月底,由堂中发单该堂工人持单走取:此用日积之法也。璧渖蹋除总捐外,每月仍如各铺户先题定月捐若干,亦于每月底提单走取。又厦门、同安二处渡船,亦先题定月捐若干,亦由堂工于月底持单走取:此用月捐之法也。其客商行郊,就货出入酌抽丝毫,应由该行郊劝收,交局中董事随时给予收单,发账拨用。又南门出入口岸挂验商、渔船只栌谄瘫3峙乒已槭保南北船只每只劝捐钱二百文,台、澎船只每只捐钱三百文,由铺保随牌缴局,给予收单:则用抽厘之法也。
  一、文武衙门,除各总捐外,各于本署立案,每月月捐钱若干,预于捐簿题定数目;每月底,由董事送单请发。
  一、总捐如有存贮,应将银行利一分寄典商生息,立借字手摺,逐月董事賫摺收利;或置买店屋园地收租。
  一、堂中银钱,除成数另行生息置产外,其月收、日支现存银钱,应做木柜一个存贮封锁,寄放当店,以便随时开发取用。每月底,由董事交接时核账盘查。
  一、捐助不拘何人何物,不论银钱些少,听其到局投柜。或一布一棉、故衣旧被、五谷药材,有可为婴儿之用,均可施济;以及妇人发心乳哺、医生疗病、裁缝成衣不受工资,均f阴德,听从其便。
  一、局中账目,月终用原、收、出、存,日查月结,由董事核对明白,即责成专管账目之人,照造匹柱清摺,呈送分县衙门通报上宪察核;房书不准花用笔费。
  一、堂中事务,由董事公请老成、明白、字算清楚之人,日夜在局中专管诸事并书笔墨登记账目,月结工食二千二百文、纸札八百文。又雇诚实可靠佣工一人,日夜在局专司看堂洒扫、神前香烛、差取捐资及一切杂差,月给工钱二千四百文。又雇诚实老妇一人,司验乳汁、抱婴付养、领婴付人,月给工食一晌摹S稚袂坝椭蛳慊穑董事到局稽核账目;又茶水柴炭,准管账人开销钱一百文。以上各人,务必常川在堂;尚有疏懒作弊,查出公辞另请,以专责成。
  一、公选医生一人,专医女婴。每年三节送礼,共银三圆。
  一、嗣后若生女故意扼溺,定按「故杀子孙律」,查出闻官究办。如系初生自死者,应投局报明,免地保诈索。
  一、应救女婴,以初生为准;如生养多日始抱者,不受。
  一、尼姑、娼优一切杂流,不许混冒领养。其生疏难凭者,须有引进中引。倘数年后鬻入娼者,查出送官究治。
  一、如有人求名、求寿、求嗣,发愿买救命若干,听其到神前贴白愿救几命,将所费陆续交缴;愿满之日,将白勾完存局,榜示闻众。可两人共行、可一人独举,可量力而止、可计时而为;较之刻文印送,其行事尤为着实,获福更靡涯矣。
  一、查福州育婴堂废疾拨入普济堂,给与孤贫日粮。现金门并无此堂,俟临时由董事酌议,不得令其失所。
  一、每月朔、望两日,董事赴堂核查,分任其事;俱系自己发心行善,不取堂中分毫之利,以杜旁挠谤毁之端。倘有应议事务,须会同斟o,不得专擅。
  一、在堂家司什物,充置后登明底册;日久损坏,注销另备。不得任意作践,私自借用。倘有遗失,管堂者赔偿。
  附录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机盎满磅礡,不可以有窒也。溺女,盖窒之甚!闽南风气,生女溺者多;金门尤伙。余下车,心恻焉!思有以拯之。会游戎新迁参戎监堂钟公得泉州育婴堂条规,持谓曰:『君得毋意乎』?阅之,法良善,喜剧;亟捐廉,议建置。白镇帅施公,亦捐廉倡。牒大府,集绅士,择署西隙地,规刱基址,召匠选材。经始于道光二十九年春,中间以赀费不继,旋辍。迄咸丰纪元春日,落成。中辟厅事,上下房四,东西夹室二;中为露庭入外门一小厅。东偏耳房之外,有窄壤可作爨所。厅之后,旷地宽广,仍可架室,力未暇也。糜金钱若干贯,首尾三年始成,可不谓难哉!
  虽然堂成矣,经费告绌将奈何?余又捐制钱百二十贯,贡生蔡涟精、监生林可远、周茂川亦各捐百贯,诸生又散捐若干,市山园、购瓦屋、配生息,月收税供用;仿泉州规条少变通之,自文武官暨商家、船户,月捐有差。以四月二十一日迓神入祀,e乳母,始收婴,诸供役人及一切器皿俱备。向使畏难中止,谁相诘责,顾心不自安。屈指三年中,韶光荏苒,余之苦心区处者,盖梦寐以之矣。暇时尝谓诸生曰:『使堂未克成,余或有迁调,亦必驻蒇事然后行;乃幸以同志诸生力,相与有成』。成不数日,适大府奏迁知同安县事。或虑其e去,余又语之曰:『老夫宦迹苟不离闽疆,即远亦得顾及,况同、金隔衣带水,朝发夕至,忍令功败垂成哉』?此又余眷注诚心,庶几共相监谅耳。夫知为之难,则所以力保而善其后者,宜何如其衿重垦至。余不敏,其必有什倍余者拓而充焉、经而久焉。
  继继绳绳,生生不已。无窒天地生机,是在董其事之善为经理,而又深致望于后之君子云。爰记其颠末如此。捐题姓名,别刊诸石(e湘洲任金门县丞时与绅董林焜熿共勒「育婴堂碑记」)。
  昔子舆夫子有云:『禹思天下有溺者,中己溺之也』。又曰:『天下溺,援之以道』。盖值战国时,人心陷溺,故为危言悚论以拯救之;而岂料后世竟实有是境耶?又以呱呱者而遭是境,挤之者即在所生之人耶!噫!世风不可问矣!而闽以南为尤炽。
  迩来列宪劝捐育婴之费、募建育婴之堂,各处乡先生以及富而好礼、勇于为义者,莫不实心实事以共成兹善举。自省城至泉、漳诸府,下及厦门、安海等处皆有之,而金门独缺如f绅士家之羞,抑亦官斯土者之责也!夫金俗昔称醇朴,家诵户弦;近虽渐习刁悍,而一经官绅化导,莫不烝烝然革薄从忠。独溺女之风犹存而救婴之事未举,窃心焉戚之!适二尹李公与右佐戎钟公皆仁心为质者,以此事商焜熿,随集诸绅耆廪生许朝英、许瑞瑛、生员许春奎、许察、吴漪澜f黄道衡、许国华、职员蔡镇邦、林韶华、薛师弼议劝捐募建事。
  初,或疑其费浩大、其地褊小,恐难以告成;既而思之,不然也。夫地既不广,则婴必不多;既不多,则费亦有限。但令以实心行善事,或总捐、或岁捐、或日积月捐、或抽厘之捐、或许愿之捐,能得数百金以盖造房屋,能每日得一千制钱出息以佣乳妇、以给稳婆、以赏媒人、以酬管局之劳及局中应用之费,依上年泉郡育痔霉嫣跽遄枚损益之,便可不日成而久远行焉。其条规附填于左,俾捐题者览之,知善心易遂、善事易举而无难以喜舍乐施。且夫施舍者,大抵出其余赀,向冥冥中买些福泽而已;如令相率捐题以襄兹盛举,其视畀丐乞、给优伶所买福泽何如也?其视塑神像、修庙宇所买福泽又何如也?所炙娣侄施、勉力而舍,勿错过此善缘,以自丧其福泽。至于埋溺之可怜、遗弃之可悯,士君子目击其状,未有不心知其惨;而若报应之速,载在往籍,可无烦以言赘也。是为之序(林焜熿「劝建金门育婴堂疏」)。

金门志卷五
  兵防志
  金门一岛屹立外洋,与厦门镏五店桴鼓相应、声势联络,为漳、泉二府海口要地。东接台、澎,呼吸可通;其有系于东南沿海大局,正匪浅矣。前人相度要害,特于料罗重集兵船,以资防守。n初当事诸公,几经筹划,以为后浦地势包藏、港道深稳,可以进战退守,并设三营,而以总兵莅之,与游、守分哨梭巡,俾顾外洋全局。今值海不扬波,无庸虚〈麻外木内〉正帑;于是或移或撤,仅存一营。然而山川如故、基址犹新,倘不笔之于书,何以备后人因时制宜之用。爰考旧章、稽营册,参以各家之说,为兵防志若干篇,而以「沿海略」附焉。
  明兵制
  国朝原设营制
  国朝新改营制
  沿海略
  岛屿礁汕
  >兵制
  明金门守御千户所差操、屯种旗军,旧额一千五百三十名。万历时,存操海军六百十八名(万历四十年「县志」载:现食粮六百二十六名)、屯种军七十四名「闽书」)。
  屯田三十五顷三十亩,在龙溪县南二十一等都。旗军一百三十名(「府志」)。
  教场在所城北门外,营房八十六间在所城内。军器一千七百四十二件。今无存(「沧海纪遗」)。
  军储仓大使一员、攒典一人,管收支米。斗级额编三名;万历间裁一名,应役二名,其一名扣银充兵饷。除本县原派折色米银一千三百二十七两九钱六分四厘零,内解府给军银八百二十七两九钱六分四厘零、又解司备饷仓剩银四百七十两、协济昌平州马价银三十两外,该本色米二千四百五十石,每石改折银五钱五分,其五钱解赘军银一千二百二十五两、其五分解司备饷银一百二十二两五钱。浯洲场盐课折米银七百四十八两八钱四分零,解府支给本所官军俸饷。宏治十三年,以浔、〈氵丙〉二场盐引折米分纳金门等所仓,给官军月粮。嗣又奏准以晋、同二县盐场将米折银分充金门等仓军储,本所自征屯田本色米三百七十八石。今仓废,员役俱裁。纲银杂辨银七十三两一钱六分四厘,于官军年米五千六百二十八石内每石e银一分三厘供应(「沧海纪遗」)。
  洪武二十年,周德兴置官澳、峰上、田浦、陈坑、烈屿巡检司。每巡检司从九品巡检一员、司吏一名;每司原编弓兵一百名,工食兵名皆七两二钱。嘉靖三十九年,以兵兴裁减三十名,扣银改布政司充饷。嗣又裁减五十名。四十二年,各司只留十二名,以备哨探盘诘。万历九年,陈坑、田埔并司裁革,峰上存三十八名、官澳存三十二名,烈屿存一十久(「府志」、「沧海纪遗」合参)。
  洪武初,立保障法:盐灶户丁率十丁为一户。九年抽军,全户抽一充留守卫军;军亡,勾取灶丁继补。二十年,置守御所。抽入户三丁取一,大约以千一百二十名为千户所、一百一十名为百户所。每一百户,设总旗二名、小旗十名,大小相维,编成队伍。其巡检司点丁粮,相应为防倭弓兵。后池显方议转冲锋之师以守金门,革冲锋之领以归钦总。汛拨二捕船于澎,以侦贼出发;一哨船于金,以御贼入。嗣又议以左游出汛巡浯洲等处,右游出巡金山、官澳等处。嘉靖、万历间,以料罗为海中冲要汛地,浙兵、浯屿兵、泉州水寨兵皆哨汛屯劄焉;此以他部兵哨防本所者也。明季设水澎标,分金门兵哨汛澎湖,驻防瓦硐港铳城;此以本兵哨防他部者也(「沧浯琐录」、「晃严集」、隆、万间「府志」、「台湾志」合参)。
  附录
  附录
  近欲周梓里,窃抱杞忧。如澎湖之不必多兵,先人曾与许敬庵中丞言之;鹭门之当设钦总,先人曾与黄中丞言之。今欲加路将,裁浯澎。游将之巡既暂,名色之权不尊。泉绅爱其门户,既假浯屿于石湖,复借路将于郡内。泉视同为唇齿、同视鹭为咽喉,奈何以春秋半驻之将、名色一枝之师,而支吾牖户者。
  愚以为路将可设,钦总不可裁。漳有二,泉惟一可乎?澎湖可移冲锋,不必另总;昔辖二,今无一可乎?则惟转冲锋之师以守金门、革冲锋之领以归钦总,则钦总之寄仍重、鹭岛之枕可安、路将之丁健有出。二钦并峙,两翼互应,每汛拨二捕船于澎以侦贼出,拨一哨船于金以y贼入;头目遮固、臂指运闲,策之最上者。浯澎陈君莅任以来,汛海不波,今惜地则不可裁、惜人则不可调。冲锋既为旧部,则合并固非蛇添;金门既属原辖,则统摄又非马腹。如以柳易播,则不如仍旧职之便;如舍湜求白,则不如仍旧人之便。或加阃司而为路将,裁可也;或并冲锋而归y澎,勿裁亦可也(节池显方「与蔡体国书」)。
  浯、铜旧一总,近以地远难驭,分为二游。左游辖自旧浯屿至镇海、崎尾,右游辖自刘五店至官澳、围头;上达泉界、下抵漳封,犄角互牙,最为善法。第舟一日不在汛,则起萑苻之窥;总一日不在舟,则生哨捕之玩。今二游、总皆驻中左,逢汛暂出,虽历难周。若寇过洋,既乏狼烟之报;及舟驰救,徒为马腹之鞭。合无令左游收汛驻旧接臁⒊鲅囱蹭粗莸却Γ右游收汛驻刘五店、出汛巡金山、官澳等处,游击住中左,带泉标游一枝稽察两路,庶外洋之声息易通、内地之藩篱益固矣。
  又同安田窄烟稠,贫民以粤籴之通闭为丰歉,富人以米价之高下权奇嬴。当炊玉之时,而富者之悭甚于惠、潮,故榖值日腾,仍储糈独少;县仓有榖而未盈,高浦、金门二所存仓而无榖,中左所无榖并无仓。古者三年收、有一年之蓄;今者1年蓄,不足支一年之饥,况无蓄乎?合无于实者增之、虚者补之,榖艘常通,长纳如抵之粟;丰年必积,永存不涸之仓。此足食之先几、救荒之上策也(节池显方,「与阙褐公书」)。
  国朝原设营制
  原设援剿右镇总兵官,康熙十九年改为金门镇总兵官。标下中、左、右三营,兼辖铜山、枫岭、云霄、诏安、海澄五营。后将铜山、枫岭二营改归福宁镇管辖,云霄、诏安、海澄三营改归漳州镇管辖,本镇只领标下三营。康熙二十七年,裁去中营;嗣又兼辖闽安、铜山。嘉庆间,闽安改『L痴颍铜山改归南澳镇,仍专辖左、右二营(「会典」营册)。
  总兵官一员,驻劄后浦。
  中军游击兼管左营事一员,驻防后浦。守备一员,驻防后浦(康熙二十二年裁,二十七年复设)。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原三员,康熙五十七年增设一员)、外委千把总九员、额外外委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防后浦。守备一员,驻防后浦。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把总九员、额外外委四员。
  左、右营现存实额步战兵各四百零五名、守兵各五百零五名。左、右营现存新添水战兵各五十六名(原一千名,陆续裁存今额。道光年间,议以奉裁未尽者,合厦门五营凑足二百名,作为金门额兵,驻防谾口)。
  附录
  附录
  附录
  康熙十九年间,提督万正色克复金、厦,筹善后策,奏自料罗乌山头至金门港须兵三千;于是设中、左、右三营,每营战、守兵各五百名。二十三年,每营抽出战、守兵各五十名,拨归澎湖。明年,每营又裁战、守兵各五十名。二十七年,裁去中营,所遗兵匀归左、右两营,每营战守兵各六百名;除舵工、炊粮十五名,每营守兵各五百八十五名。三十五年,每营裁去战兵四十八名。雍正五年,每营添设外委九员。乾隆二十七年,每营添设额外四员俱食步战兵粮,实在战兵五百三十九名。四十七年,武职议给养廉,其随粮改募实兵,奉裁战兵八十八名;又公粮改为公费,奉裁守兵各三十四名。五十四年,各裁战、守兵五十名,拨戍台湾。嘉庆四年,左营裁守粮三十份、右营裁守粮二十八份,改为加给舵工炊粮。八年,各抽出战、守兵十五、舵炊三名,拨归三沙。十六年,各裁战兵十一名、守兵十三名,拨戍台湾之艋舺。两营共存战、守兵一千七百三十八名;内弓箭兵各一百七十二名、鸟枪兵各五百一十二名、藤牌兵各八十七名、大炮兵三十六名、舵工各二十三名、字识各三十六名:此现存之兵额也。先,嘉庆十一年以剿盗蔡牵、朱濆,两营添募新战兵一千名。二十二年,即裁二百二十八名,拨归天津。嗣又陆续裁汰。道光年间,回疆用兵,又复裁减两营,现存百十二名。谾口改隶金门,议就金门两营及厦门奉裁未尽者凑足二百名,作为金门右营额设,驻防谾口。窃以金门孤悬海岛,东达澎湖,北至湄洲子屿与海坛连界,南至将军澳与铜山营连界,上下四百余里,洋而辽阔、港〈氵义〉纡回,汛防布列,在在需兵堵御。如遇戍台班政之年,每起每营换兵一百十四名,拨往之兵已经起程、换回之兵尚未内渡,重洋往返,动需时日,存营兵实为无几;凡出洋缉捕、护饷、载班,水陆各汛巡防差遣派拨,不无掣肘。察度洋面地方情形,实有难再行裁汰之势也(林氏「浯洲见闻录」)。
  官兵俸饷
  总兵官:年俸银六十七两五钱七分五厘有奇、薪银一百四十四两、蔬菜烛炭银一百四十两、心红纸张银一百六十两、马干银一百九十二两、养廉银一千五百两(乾隆三十八年,各官空额随丁改作养廉)。
  游击:年俸银三十九两三钱三分九厘有奇、薪银一百二十两、心蔬七十二两、马干七十二两、养廉<百两。
  守备:年饷银一十八两七钱五厘有奇、薪银四十八两、心蔬二十四两、马干四十八两、养廉银二百两。
  千总:年俸银一十四两九钱六分五厘有奇、薪银三十三两三分四厘有奇、马干二十四两、养廉银一百二十两。
  把总:年俸一十二两四钱七分一厘有奇、薪银二十三两五钱二分八厘有奇、马干二十四两、养廉九十两。
  外委千把总:各食步战粮,年加廉一十八两。
  额外外委:食步战粮。
  步战兵、新战兵,每名月支银一两五钱。守兵,每名月支银一两。不论战、守新兵,每名月支米折银一钱五分、本色米一斗五升。惟左营拨防崇武、祥芝、深沪、黄崎等汛之兵二百八名,月支本色米三斗;右营拨防围头汛兵三十五名,月支本色米亦三斗:年共需米五千四百八十八石四斗。左营月支厦防厅米百十四石一斗五升、支马港厅米二十石一斗、支惠安县米四十二石三斗、月支省城道库米折银一十四两一钱五分;右营月支厦防厅米百四十石一斗、支马巷厅米十石五斗,月支省城道库米折银百四十两一钱。又有恩颁生息银,每遇营兵丁丧支银四两,名白事;嫁聚支银三两,名红事。惟新战兵旧未有红、白赏银,遇本兵丁丧,就新兵饷内摊捐资助。道光年间,新兵移驻谾口,照例议给红、白银。所有粮饷,俱由金门县丞监放。至换班戍台者,分为头、二、三、四等牵三年更番轮换;共外委额外十三员、共兵一千一百名,每名月支眷银二钱二分七厘四毫、眷米一斗(折银二钱),按季赴司库承领。
  左、右营赏号银年二百两、役食银百八十六两。
  左、右营原领存谷价银二千一百五十两。
  战船马匹
  左营战船(乾隆间,原赶缯七只、小赶缯一只、双篷艍八只。嘉庆五年,添造「胜」字米艇船五只;道光二年裁):「金」字号同安梭船七只、「捷」字号米艇船一只(嘉庆十一年添造二只,道光二年裁存今额):「集」字号大洋船一只,大小八桨船二只。
  右营战船(乾隆间,原赶缯七只、双篷艍九只):「汤」字号同安梭船七只、「成」字号大横洋船一只、「胜」字号米船艇二只(原五只,道光二年裁存今额):「捷」字号米艇船一只(原二只,道光二年裁存今额)、大小〈舟彭〉船二只。
  左营各官自备坐马三十八匹。
  右营各官自备坐马二十二匹。
  较场军局
  大较场:在后浦东南社外(即外较场)。
  小较场:在后浦东门内(俗号观德堂,即内较场)。
  内n道:在总兵署内东偏。
  左、右营军器火药局:在后浦西门(花素铁盔甲九百九十六顶副、弓箭二百八十副、鸟枪一千五十二杆、藤牌一百八十二面、牌刀三百一十二口、腰刀一千七百零八口、双刀带手八十四把、大踢刀三十八把、长枪片刀七十枝、割潦刀一百三十四枝、竹篙鋛五百零三枝、斧锹镰钁四百把、战箭万四千九百二十条、大旗四十四面副、布头布顶十四架、布战被二十四领俨技姓史堪偌堋⒑殴恿百身、号帽八百顶、号褂字补千五百六十八副、滚衣二百身、火攻衣百六十身、铜锣锅百十八口、火药万三百四十余筋、铅子七千八百十六筋余、大小鉎铁子万五千七百七粒百九十六筋余、中小鉎铁子万一千九百七十八粒、铁母子炮二十门、铁百子炮九十一门、鉎铁偃十七位、铁鉎炮四十八位、行营炮十五门)。
  左营水陆汛
  本营所辖水汛,南至晋江石圳,与本标右营水汛分界;北至香炉屿,与海坛镇湄洲水汛分界。陆汛在金门,西南临海、北至欧厝,与本标右营陆汛交界。又东北渡海至董水,与陆路提标石井汛交界。
  驻防金门汛配兵三百七十七名;安战船二只、桨船二只,配兵一百零八名,巡防诸汛。金龟尾炮台汛:烟炖三座、大炮六位,外委一员,配兵三十七名。许坑汛:配兵七名。平林汛:配兵三名。欧厝汛:烟炖三座,配兵六名。古宁汛:外委一员,配兵十四名。双乳山汛:烟炖三座,配兵八名。湖下汛:配兵五名。烈屿水陆汛窖天廊座,外委一员,战船二只,配兵八十八名。大嶝汛:外委一员,配兵十五名。小嶝汛:配兵五名。董水汛:配兵五名。
  分防晋江深沪水汛所辖有乌浔、永宁、东店等小汛;外委一员,战船一只,配兵三十五名。
  分防晋江祥芝水汛所辖日湖、蚶江、后渚、径边等小汛;千把总一员,战船一只配兵三十五名。
  分防惠安崇武水汛所辖大岝、獭窟、臭涂、下垵等小汛;千把总一员,战船二只,配兵七十名。
  分防惠安黄崎水汛所辖小岝、辋川、峰尾、沙格等小汛;外委一员,战船一只,配兵三十五名。
  右营水陆汛
  本营所辖水汛,北自晋江石圳,与本标左营水汛分界;南至南椗以外,系本营所辖漳州地方。陆汛在金门,北至陈坑,与本标左营分界;东、西、南三面临海。
  驻防金门汛配兵三百六十三名;战船二只、战船二只,配兵一百四十八名。料罗官澳水汛:千把总一员,战船二只,配兵八十五名,巡防诸汛。料罗炮台汛:烟炖三座,配兵三十三名。陈坑汛:烟炖三座,配兵八名。峰上汛:烟炖三座,配兵八名。田浦汛:烟炖三座,配兵十三名。西岑汛:配兵五名辞嘤煅矗号浔五名。官澳汛:烟炖三座,配兵十名。西黄汛:配兵五名。金山港汛:配兵五名。刘澳汛:配兵五名。
  分防晋江围头水汛外委一员,战船一只,配兵三十五名。
  分防海澄镇海水汛千把总一员,战船二只,配兵八十五名。
  分防漳浦井尾水汛外委一员,战船二只,配兵七十名。
  分防漳浦将军澳水汛外委一员,战船一只,配兵三十五名。
  分防漳浦谾口汛汛在漳州赤湖东南,原属漳镇左营积美汛管辖。距漳浦县城百余里,负山面海,左窥镇海、右望陆鳌;外瞰金门大洋、内通佛昙桥港,袤长十里许。村社稠密,地僻俗悍,结附近村为奸,捕急则入海,最称险要。道光年间,漳州道、府请调水师守备一员,建设兵房、衙署、墩台、望楼驻防其处。总督孙尔准檄下水师议覆,提督刘起龙、金门总兵陈化成议:守备有兵马钱粮专责,势有未便,请照巡洋例,以金门右营肌⑹胤职嗦肿ぃ簧习肽暧位鳎下半年守备。就金、厦奉裁未尽水战兵凑足二百名,作为金门右营额设驻防,不轮换,听其携眷;遇有兵缺,即由金门右营募补,不募谾口土着之人。拨千把总一员为专防、外委一员为协防,哨船二只、多桨快船二只,不足,就金门左营调拨。界以潮港中间为肌H杂谪F口、镇海适中地添建小汛一,曰山边汛,南距谾口十一里、北距镇海九里;复于镇海、岛美适中地添建小汛一,曰髻山汛,南距镇海八里、北距岛美十二里。汛各安兵四名,就移驻兵调拨。
  哨期
  每年总兵官于二月初一日,就两营各汛拨出战船六只,配随官各一员,出洋总巡。例于四月初一日,北至涵江,与海坛镇会哨,督粮道到处监视;六月十五日南至铜山大澳,与南澳镇会哨,汀漳龙道到处监视;八月初一日再往北洋,与海坛镇会哨,兴泉永道到处监视。九月三十日,;回。十月、十一月,应左营游击出洋总巡;十二月、正月,应右营游击出洋总巡。
  左、右营游击,每年二月起至五月止,带战船三只出洋分巡;左、右营守备,六月起至九月止,带战船三只出洋分巡。每月初六日驾赴围头,与水师提标会哨,石狮县丞到处监视。十九日驾赴湄洲菜子屿,与海坛镇标会哨;二月起、五月止平海县丞到处监视,六月起、九月止凌厝巡检到处监视。其右营每十九日系驾赴陆鳌将军澳,与铜山会哨,盘陀巡检到处监视。每年十月至正月,左、右营将备照单、双月轮班出洋巡哨,单月游击、双月守备。
  更堆
  北门堆:一在真武庙前,一在丞署边,一在观德堂顶,一在围后。
  东门堆
  南门堆
  西门堆:二
  水门堆
  附录
  闽地濒海,港汊丛杂,故水师以巡哨为急务。谨案功令,会哨岁有定期。水师提督抽拨十船,听南洋总兵调度者六、听北洋总兵调度者四。期满撤回,名为「跟巡」。而海坛、福宁二镇会哨于北竿塘,又与金门镇会于涵头港;金门镇与南澳镇p于铜山。至期,责成该管各巡道预赴会哨处所会印通报,并令各镇会哨事毕,仍回所辖洋面,为总巡。其各协营将弁每月轮班出洋,为分巡;仍于上下接界会哨,由各镇取结通报,法至善也。
  然闽洋上通江、浙,下达广东,其间又有南北之分。如南澳镇之云盖寺以上,谓之南洋。每岁夏、秋,匪船多乘南风,自粤来闽;闽之匪船,必乘冬、春往粤。宜于南澳、铜山、悬钟、镇海、浯屿<大担诸汛内外防巡,遏其趋捷。至金门镇之料罗、乌沙、官澳、安海、围头、峰上,皆为商渔停泊避风、汲水之门户,奸匪易于潜踪。再上,则永宁、深沪、祥芝、獭窟、崇武、湄洲、平每、南日诸港澳,向为奸匪勾引之区,尤巡缉之不可缓者。至海坛以上,谓之北洋。值秋、冬时多西北<,船之自南而北,必寄椗于所辖之鼓屿、磁澳间;俟风稍转,方能驶过南茭。春、夏之时多东南风,船之自北而南,亦当寄碇东沙、白犬各洋面,以俟风顺再行。故磁澳、东沙等处,实为南北咽喉。又自白犬而上,则竿塘、定海、黄崎、北茭、罗湖,俱为闽安协所辖洋汛,皆有停泊避风、<济水米之处。再上,则福宁镇管辖之大金、三沙、俞山、烽火至北关,为闽、浙界洋。每岁秋、冬,匪船多自浙而趋闽;闽之往浙,多在春、夏。苟能确按风信、实力巡防,则闽、浙相通之路,匪船不易往来,事半而功且倍之。
  凡海汊之所分,各有内港。大者巨航可入;小者支分屈曲,非可遽窜。与其一一防守,不若审择要害,兵不费而寇可遏。近时土盗窃发,往往取间道突至为患;e所宜防堵,又不仅多巡要害乃无可虞。矧盗船初出,必且伪为商、渔,请给牌照。洋遇孤商,则劫货掳人,占坐其船;遇巡哨,则隐匿刀枪,呈验牌照。何从辨其为盗?然亦有人船两地、舵手异名、私藏禁物、载货不符、篷无书字、〈舟皮〉无刻号、牌照逾期不换水手。但载十余人乃多至三、四十人,询之指为搭客;违禁器械无所不有,诘之称为御盗。且船只给照,必先书写县号、船户姓名于风n之上及刻两〈舟皮〉,以凭查验;若以布席遮掩其字,必将为盗,恐被认识指告耳。凡此形迹可疑,在在留心盘诘,无难弋获。今兵船出洋巡哨,盛为威仪,是先驱盗贼而使知避也。先君子常易服藏兵,假商船以为饵;或于风雨晦冥并舷偕泊,乘贼不意擒之。久之,贼将自疑其党,亦兵家用间之机也。后之有事巡哨者,宜留意焉(「歗云文抄」)。
  雍正十三年,总督郝玉麟奏称:南澳、洋面岛屿歧杂,归海坛、金门两镇分巡,鞭长莫及;请以南澳右营、铜山洋汛、俱改归南澳镇巡查,并拨金:镇巡船二归南澳。如所请行(「满汉名臣传」)。
  职闻鞭长不及马腹,鞭短不汲龙渊。嘉庆十五年春,得王提军采咨:闽安铜山营营伍向隶水提督,今新颁中枢政考载:金门镇总兵驻劄同安县,管辖本标左右营、闽安协铜山营;于是该协营改隶金门镇。惟查旧管营制册内:康熙十九年设立金门镇,管辖中、左、右三营。嗣于二十七年裁拨戍守台、澎,改为左、右二营,亦无载『管闽铜暧』字样。窃思管辖各营,必须界壤联络,控制方能得宜。今闽安相距金门六百余里,中间海坛镇隔断;其铜山距金门亦有四百余里,水驿山程往返维艰。不独遇有紧要文报迟误,且一切地方营伍事宜询访难周,实多窒碍难行之势。似应如前镇所请,将该协营就近改归海坛、南澳两镇;庶曛频靡耍不至贻误。事关营制,不得不冒昧披陈也(总兵林孙「营制议」)。
  国朝新改营制
  同治六年,总督左宗棠奏请裁兵加饷。新定水陆营制,移金门右营官兵驻湄洲,移厦门提标前营官兵驻谾口。所有金门前辖水汛,酌量分拨提标湄洲兼辖。并将金门总兵暨左营游、守裁汰,改设副将、都司二员。其千总以下弁兵,亦裁去大半。兹将现额备列如左:
  金门协镇副将一员,驻劄后浦;月支俸廉等银一百一十两一钱二分一厘零。中军都司一员,驻劄后浦;月支俸廉等银三十七两四钱四分九厘零。千总一员,月支俸廉等银一十六两。把总三员,每员月支俸廉等银一十二两五钱。经f外委六员,各支步、战兵粮,每月加支廉银一两五钱。额外外委四员,各支步战兵粮。
  步战兵二百二十二名,每名月支饷银二两五钱五分。守兵三百一十五名,每名饷银二两四钱。舵、炊、稿字识、号令手六十五名,每名月支饷银一两。外额战、守兵暨舵、炊、稿字识、号令手,每月各领米三斗(折银六钱有差)。
  现配巡洋哨船「刚」字一号艇船一只、「刚」字二号艇船一只、「健」字一号艇船一只、「健」字二号艇船一只、「捷」字一号小艇船一只、「普」字龙艚船一只。
  分防汛地祥芝水汛:官一员、兵十名。深沪水汛:官一员、兵十名。围头水汛:官一员、兵十名。大嶝a汛:官一员、兵十名。后浦汛:官一员、兵十六名。金龙尾炮台、水头等汛:兵六名。许坑、欧厝等汛:兵五名。刘澳汛:兼辖西黄、青屿、官澳、金山宫等汛,兵五名。料罗炮台汛:兼辖陈坑、峰上、田埔,兵五名。古宁头汛:兵五名。双乳山汛:兵五名。烈屿上林兼湖下等汛:兵五名a烈屿墓仔口汛:兼辖烟炖、青崎,兵五名。
  哨期金门协副将所辖洋面,北至大坠南止、南至东椗北止。每岁上半年副将总巡,于五月十五日统带师船赴谾口,会同汀漳龙道监视铜山参将、厦门前营游击会哨。下半年都司总巡,系马巷通判提标、后营游击监视;于八月十五日,都司驾坐师船与提标后营守备会哨。
  附录
  附录
  金门四面环海,所辖洋面七百余里,属汛亦多,在在需兵防守。乾隆间,裁去左营弁兵,以中营游击兼管左营事;盖一时权宜之计,尚存其名,将为后来议复地也。自同治五年制府以湄洲为贼艘出没之处,奏请将金门右营弁兵移设湄洲;并改金门总兵为副将,左营将备俱裁,但设中军都司一员、兵五百而巳。夫湄洲地僻民稀,既为贼薮,则设营防守非尽无益淙唤鹈叛睾R地,不无孤虚之患矣。
  查金门之料罗与台湾之鹿耳门呼吸相通,盗船时常寄泊,其为扼要之区尤甚于湄洲。若额兵稀少,难查防范。愚以为宜就前裁之弁兵千余名中复留三百名、守备千把总各一员、外委二员以守料罗;留兵一百名、千把总外委各一员以守金门城,稽查海船出入,以顾海疆大局。于近时裁兵就饷、增饷练兵之计,固无甚损。若谓兵巳奉裁,不便议复,则于、左二营中巳移之兵各拨回三、四十名,又即所裁金门两营余剩月米折为兵饷可设兵二百零名,共得兵四百名,统归协镇管辖调遣;无縻饷之虚而有守险之益,此两全之策也。且金门一隅,又不但关乎沿海大局,正以密迩厦门,互为犄角也。即如咸丰三年海澄会匪踞厦门,贼使七十余只直金门,幸官绅协力、水陆夹击,摧败其锋;后官军收复厦门,实恃金门为进兵之路。况金、厦水师原为控制台、澎,不得不布置严密;诚以台地民情浮动,郡城与金门对渡,舟师闻变立赴,彼五百兵何足应援!又查福建水陆各协标未有仅设专营者,如安平协与台镇毗连而设三营,澎湖小于门、闽安僻在内港而各设左、右两营,额兵均不下千余名。乃金门孤悬外洋,尤为重地,而但设专营;倘副将带兵巡洋,都司一员留兵无几,安能内外兼顾而无疏虞之患哉?
  再四图维,唯望下采刍荛者,择前二说而酌剂行之,于洋防大计或者不无少裨乎(「诵清堂文集」)!
  闽之汛地,俱近外洋,非同安梭式赶罾船不可以攻大敌。
  盖赶罾之制,其蜂房、〈舟皮〉墙即古之楼船巨舰。敌舟之小者相遇,或冲犁之、横压之,敌既难于仰攻,我则易于俯击。然利于深水,若风潮阻难,不便回翔,亦不能泊岸,须假小船接渡。是以水师各营分配战舰,大小相资,其名曰「大横洋」、曰「大赶罾」、曰「艍船」。大赶罾之制,长十丈、广二丈,首昂而口张。两旁为〈舟皮〉,护以板墙,人倚之以攻敌。左右设闸,曰水仙门,人所由处;左曰路屏,右曰帆屏(泊船即架帆于此)。中官厅,祀天后。厅左s小屋各三间,曰麻篱。厅外,总为一大门。出官厅,为水舱。左旁设厨灶,置大水柜。水舱以前格舱为六,迄大桅根格堵,乃兵士寝息所。下实米石沙土,以防轻飘。口如井,版盖之。桅高十丈,篾帆、律索、插花皆备。别有小舱二格,乃水手所居。头桅亦挂小帆,短于大桅。头桅前即鷁s,安椗三个。碇用铁梨木,重千斤;棕緪百数十丈,有铁钩曰碇齿,以泊船者。厅中格曰圣人龛,安罗盘(即指南针),以定方向。后曰舵楼,左右二小屋。舵楼右小桅挂帆,曰尾送。另备小艇一,曰杉板,以便内港往来;大船行,则收置船上(船小,即佩带杉板于船旁)。船中辑众者,s管驾弁目(商船即主出海);主操舟者,曰舵工;司爨,曰炊丁(商船即用总铺);上桅理帆绳、司了望,曰亚班(亦曰斗手);修整船器,曰押工;分司舵缭、板碇者,曰头目,佐事者,通曰水手;专任攻击,曰战兵;能出没水中,曰水兵:此同安梭式大赶罾制也。艇船之式,有单帆、s帆制,较赶罾差小。又有八桨小哨,以供里海哨探巡报之用,曰草鸟船;能狎风涛,行驾便捷。
  按例:战船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十二年应拆造,俾海上冲涛激浪可恃无虞。届期,饬目兵驾赴各本营兵备道厂承收修造;工竣,移营结领。未及工限而损坏(修造之后,阁岸日多、浮水日少,以之守港则可,不任出洋追捕),则营员赔修。天灾风飓,准报补随修,经费皆有定例。各营唇⒈嗪牛「海国万年清、金汤永固纪」等字;其最大者,有集成字号,以备稽核。大要造船在主者留心、工匠遵法,尺寸合度,方可适用。其龙骨,每丈配大风檀,各有等差;然因时变通,又在乎人。船之承帆与否,在于八尺之宽窄;船之宜水深浅,在于起底之平或尖;船之冲浪与否,在醇π刂肥瘦;船之利水与否,在于收尾之或高或低。船身配长,则舵叶用窄;船身配短,则舵叶用宽。桅照水,则上缭宜松;桅钩后,则上缭宜紧:所谓分缭寸舵也。遇碇地澜泥,碇绳须垫草鞋,以防拖脱。风浪大时,缆须生根,以防断找。渐退时,须将船底翻起半面,焚干草,再以蛎灰粗。战船月一燂洗,方无蛀患。至厂中修造,估价太廉,则板薄钉稀;况丁胥刻减、工匠取赢,工既不精,事何由济?故欲船坚,须加工料;监督之员必委勤慎,使工匠无敢串通、丁胥无从高下其手,则战舰得资实用矣。
  沿海略
  金门四面皆海,以后浦为文武驻劄;距泉州府水程一百五十里,距福州府五百八十里。
  金龟尾炮台在金门镇西南。距后浦七里,距许坑三里,烈屿则唇齿相依,大担亦声援必及,与浯屿隔水相对,均为后浦辅车。贼泊浯屿,不得厦门,必由此而掠金门;哨守极要。
  许坑距后浦八里,距欧厝三里。
  欧厝距后浦七里,距双乳十里。
  双乳山距后浦七里、平林三里。劫盗出没要冲。
  平林距后浦十里、古宁十里。
  古宁左平林、右后浦。距后浦十里、湖下五里。与大嶝遥对,水途四十里。
  湖下距后浦五里,距烈屿水途十里。
  烈屿水陆汛在金门镇西南海中。距后浦水途十五里,距小嶝水途三十里。屿周二十余里,大小山数十。唐时尝置牧马监于此(「方舆纪要」),与金门隔潮并峙。海上有警,则烈屿先受其锋(「闽书」)。
  小嶝距后浦水途三十里,距大嶝五里。澳甲一名。
  大嶝在金门镇西北海中。距董水十里。屿广六、七里,东有小嶝;亦海中要地(「方舆纪要」)。
  董水距后浦水途五十里,与泉州陆路城守营西港社交界,距西港十五里。
  刘澳在金门西北海边。与大嶝隔水相对不过三里,距金山港六里,距后浦二十里。
  金山港距西黄二里,距后浦二十六里。
  西黄距官澳二里,距后浦二十八里。
  官澳在金门镇北,去峰上二十里。距后浦三十l,距青屿里许。峰上民勇战斗,置精兵其处,贼来必不越而及官澳;然非官澳,则峰上之守亦孤,唇齿相依也(「闽书」)。
  青屿距西岑二里,距后浦三十里。
  西岑距田浦六里,距后浦三十里。
  田浦在金门城东。距后浦三十里,距峰上五里。其外皆大洋,与东椗遥相望。
  峰上在金门镇东。距后浦二十五里,距陈坑三里。汛居浯洲屿最东,其澳曰料罗,(「闽书」)。峰上与福全、深沪、围头诸处,并为番舶停泊之门户;哨守最要(「海防考」)。
  陈坑在金门城东南,面大海。距后浦二十里。澳甲一名。
  料罗炮台汛在金门镇东大海中。距后浦陆路二十里、水途十五里,距峰上五里;北距围头水汛一百里,南距镇北水汛一百一十里。料罗在金门极东,船只往来必须之所,为漳、泉门户(「闽书」)。
  附录
  附录
  泉之沿边,既有永宁卫金门诸所矣。又于浯屿之地特设水寨,选指挥之勇略者一员以为把总,仍令各卫指挥一员及千百户轮领其军;又设战船,以时习战法。南日以下、铜山以上悉资之,其责任可谓专且重矣。以此重镇而必设于浯屿者,盖其地突起于海中,为同安、漳州交会要区,而隔峙于烈屿、大小担之间,最称冲险。贼之自东南外洋来者,此可以扞其入;自海沧月港而中起者,此可以遏其出。稍有声息,指顾可知。江夏侯之相择于此者,盖有深意隆
  其移于厦门也,则在腹里之地矣。夫惟水寨移于腹里,则把总得以纵欲偷安,军官亦效尤而废弛。贼寇猖獗于外洋,而内不及知;逮知而哨捕焉,贼已盈儎去矣。甚至官军假哨捕以行劫,而把总概莫之闻焉;使或闻之,则亦掩饰罔上以自救过。故水寨不复于浯屿,其乱不可已也。
  然欲复之,或又执孤危掩袭之说以惑上听。愚窃谓不若移之料罗之为便也。盖料罗、浯屿均为贼之巢穴,其势不甚相远,而据此亦可以制彼也。庚申之变,官澳之陷惨矣!使料罗而有水寨,贼其敢尔乎? 全之策,无过于是。有经世之志者,此地宜留意焉(节洪受「浯屿水寨移设料罗议」)。
  浯洲、澎湖,均海岛也,而大小不同。澎湖去漳、泉四百余里,而礁澳险隘、海波汹涌,彼贼亦何利而乐蹈不测之渊以几幸乎?浯洲则系漳、泉门户,地辟民聚,鸡犬相闻;无事而游手游食之辈巳窥伺而有觊心,多难则云合景从之众遂剽掠而为巢穴。先,庚申四月被倭抄劫,然后由此攻泉州、陷兴欤全省因之骚动。则权以远近难易之势、计以去驻得失之形,当时主议者不备内而备外,虽甚远谋而亦觉过计矣。浯洲数年来海寇频犯,居民惊扰,即所陈状牍历历可考;又何舍内藏、齎盗粮而戍不可耕之地哉?
  故就防守论,则澎难于浯;就要害论,则浯急于澎。而就浯、澎相为犄角论,则莫若以澎之总哨守澎,而抽各寨游贴驾兵船汛浯。澎无贼,则中军督哨汛守料罗以防内地;澎有t,则中军率兵会剿夹击。置一中军,无有于虚耗而沿海之民阴受其利;少一中军,无以励寨游而闽之邑密受其害。无增兵、增饷之烦,而有不测、不克之威;则建中军以镇料罗,实今日鼓舞之先策也。而其要归之,得人道又在善将将耳(节洪受「建中军镇料罗以励寨游议」)。
  同安海屿,地大而山高者,惟浯洲、嘉禾为最。嘉禾之南,中左之所城也,而洪济为之镇;浯洲东北,四巡检a所碁置,而南则金门之所城也,而太武为之镇。嘉禾去邑五十里,一潮可至;而浯洲之西,则缘溪入海行六十里出澳头,而淼乎不见水端矣。其澳最平深,于北风尤稳;而登岸尤便者,曰料罗。故设汛以来,派兵戍守;承平久而戍撤,仅仅浯、铜游兵春秋汛及之,然亦寄空名耳。癸亥冬,a夷登岸,把总丁赞死之。于是抚、镇出二标以戍,而一民居寓兵八、九人,大为民苦。未几后撤去,而分金门营兵守焉。
  本澳有官厅、有妈宫。妈宫之前营房对列,兵居之。近左起一小阜,其下二盘石并入海,大各四、五丈;又左一石山如虹,直亘海中。甲子夏,议置铳台于盘石上。予谓三岛横亘海外,澎湖、闽南之界石,浯洲、嘉禾、泉南之扞门也。曩时诸夷风帆,犹在句月之外;n倭奴潜贩东山而红夷城台湾,寇贼奸宄渊薮往来,其指同安、海澄间信宿耳。嘉禾、澎湖设将宿兵,贼或未敢遽窥;独浯易而无备,实启戎心。急而图之,不已晚乎?则料罗之城,讵非百年硕画哉(节蔡献臣「浯洲建料罗城及二铳台议」)!
  泉郡滨海,绵亘三百里。其最险要宜防之地有三:一曰崇武,在惠安之东北。海寇入犯,首当其冲。一曰料罗,在金门极东,突出海外;上控围头:下瞰镇海、内扞金门,可通同安、高浦、漳州、广潮等处。其澳宽大,可容千艘。凡接济萑苻之徒,皆识其地以为标准。嘉靖间,倭寇由此登岸,流毒最惨。一曰旧浯屿、在同安极南,孤悬大海之中;左连金门、右临岐尾,水道四通,乃漳州、海澄、同安门户。国初设寨于此,至为远虑。:罗而上有围头,旧浯屿之北有担屿、烈屿,南有卓岐、镇海,皆海寇出入之路。抑其次也,今汛兵屯料罗,围头分哨,则〈氵丙〉 洲、安海、官澳、田浦、峰上、陈坑一带有赖;游兵屯旧浯屿、担屿巡哨,则镇海、岐尾、乌港一带有赖。乃若选将校、核卒伍、修艨舰、明赏罚,使水军狎风涛而不敢偷安内澳,则在人而不在地。故曰:地利要矣,人和急焉(万历间「府志」)。
  三、四月东南风汛,番船多自粤趋闽而入于海。南澳、云盖寺、走马溪乃番船始发之处、惯徒交接之所也,附海有铜山、元钟等哨守之兵;若分兵先守此,则有以遏其冲而不敢泊矣,势必抛于外浯屿。外浯屿乃五澳地方番人之窠窟,附海有浯屿;安海、径边等哨守之兵;若先会兵守此,仍拨小哨守把紧要港门,则必不敢泊此矣,势必窜入料罗、乌沙。料罗、乌沙乃番船等候接济之所也,有官澳、金门等哨守之兵;若先会兵守此,则又不敢泊矣,其势必螘集于围头、峰上。围头、峰上乃番船停留避风之门户也,附海有深沪、福全等;守之兵;若先会兵守此,则又不敢泊此矣,其势必趋于福兴。若越福兴,计其所经之地,〔在〕南日则有岱坠、湄洲等处,在小埕则有海坛、连盘等处,在烽火门则〔有〕官井、流江、九澳等处,此贼船之所必泊者;若先会兵守此,则又不敢泊矣。来不敢停泊、去不敢接济,船中柴米有限;人力易疲,将有不攻而自遁者。况乘其疲而合力攻之,岂有不胜者哉(「筹海图篇」)!
  三、四月东南风汛,澳中奸民哨聚驾驶,从南澳入闽,截劫商船,内外浯屿、料罗、乌沙而上,出烽火、而入于浙;八、九月风起,则卷帆顺溜,剽掠而下(「鹿洲集」)。
  泉州洛阳桥之西南为围头。其内港所入,为晋江县安海桥;其西,为马巷厅澳头(围头泊船防礁,内洋有大小嶝二屿);其北岸,为金门镇属同安县,并属马巷厅。其要口为料罗、官澳、乌沙头、塔仔脚,皆有暗礁沙汕之险l东北外洋东碇屿,远船以为准。西有烈屿,其澳名城仔角;东有沙汕。又西有大、小担门;二屿崎立,船从中过,皆炮台。澳头西为埭头,其内港入于同安县。又其西南为后溪港、为关浔港,皆内入于同安。又其西为灌口港,渡水曰鹭岛(即厦门),为水陆之会;盖北自乍浦、锦州、天津l南自安南,东至日本、琉球、吕宋、红毛、噶喇巴,洋船之所通往。自隋、唐以来,其放洋针路皆准诸此,四方商贾云集也(「歗云文抄」)。
  岛屿礁汕
  夹屿周围五里。在大、小嶝之间。
  变山亦海岛也,在金门城前。天将雨,则见;顷刻变幻:如车、如盖、如宫室、如城郭。晴则隐。落潮返照,时露马迹(「县志」)。
  草屿为金门北枕,距青屿不远。
  董屿(一名珠屿,亦名鳌屿)在后浦港口,为后浦水门罗星。潮退,则连属浯山,褰裳可涉其岭。
  覆鼎以形似名。与大小担、烈屿错峙海中。
  虎仔屿以形似名。在金、厦分界处。东金门左营、南金门右营、西厦门右营,舟渡赴厦所必经。
  槟榔屿在烈屿南。
  鸡冠屿在金门港南。
  鸡冠屿在小嶝屿前,与石井山峰遥对。
  角屿在金门西北,与石井对峙。为金门两营及同安、南安界地。
  大泊、小泊在金门西北海中。东北属晋江、西属南安、东南属同安,归右营围头水汛管辖。屿团结皆石,为金门过脉处。附近村民,恒至此凿石,亏损地l,屡经文武勒碑永禁。
  漳口礁在金山港外。
  狮礁、鸟尿礁、淡礁、中礁错峙董屿、金龟尾间。
  印礁在湖下前。
  鸟嘴礁在古坑南。
  瓮礁在欧厝南。
  罗汉礁在烈屿北。
  马鞍礁在烈屿北。谚云:『顺风驶大担,怕风驶马鞍』。
  蛏仔汕在大嶝前。
  海割亦沙在大嶝、澳头间。为厦门后营、金门左营分界之处。界道望鸿渐山峰遥对南太武山峰为准:西北属厦门,东南属金门。
  三脚礁在塔仔脚。东属金门,西北属厦门。
  九节礁在浯屿后。左属金门,隶同安;右属厦门,隶海澄。
  东椗在料罗东南。
  南椗在金门城南。
/ 乌沙汕在古宁头、罗星港西偏北、古宁东湖下。湖下可泊船避风。
  海翁汕在金龟尾南。汕甚迤长。
  附录
  附录
  金门主山曰北太武,海船所望为标准者。其山脉自南安属之鸿渐、欹髻山发祖,由大小泊、鸡屿、角屿、草屿穿脉渡海而来为官澳、青屿,错缀如列星焉。由官澳递南,接海中之大嶝、小嶝;复南,为金山港盐场大使所驻。港口有白碣、潭口等礁。对面为董水汛,其西可达马家巷。由金山港稍南为刘澳汛;海中浮汕,曰海割、曰赤礁。对面为澳头,其地西通镏五店,入同安之水道也。由刘澳汛稍南,为鸡髻头、为平林汛、为古宁头汛,为湖下汛。海中有小屿,曰井仔坡。有汕,曰乌沙;康熙间我军与郑氏将周全斌鏖战处。自湖下折而东南,为后浦中港,协镇、县丞V我玻挥形奈淇诤9卦谘伞8勰谟卸屿,甚小,后浦之罗星也。稍东,为金龟尾汛,后浦之下臂也。对面之山为烈屿,周三里许。烈屿东北有罗汉礁、鸟礁。由罗汉礁折而东南,为西湖;下则有城仔角、覆鼎等礁。由鸟礁转而西南,则有草屿、马鞍、槟榔屿。又南,有三脚礁、虎仔屿、九=浮S墒嵌东南为浯屿汛,大小礁,再西南为狮球、大担、小担,为入厦水道,则属提标管辖矣。凡海船渡厦门者,由烈屿西北过鸟礁、草屿,转而西南入白石头、曾厝鞍以至玉沙坡,直抵厦门港。若由烈屿东南出覆鼎、虎仔屿,经大小担以入厦门,则系外洋水道。自金龟尾、塔仔脚折而#为金门旧城。海中有汕,曰海翁汕。昔日汕浮起如平地,故港口包藏,可以泊舟;今则汕巳沈没。其东海中小屿曰东椗,相去较远。碇南系提标管辖,皆汪洋外海矣。自金门城而东北为古坑汛、欧厝汛。港口有小礁,曰鸟嘴尾、曰瓮仔礁、曰小姐礁。自欧厝汛而北,为料罗炮台汛;道光#总兵窦振彪、巡道周凯所造以防海者。其水程尤近澎湖,故明设水澎游击于此。自是而北为峰上汛、田浦汛,以至隔海之小米盾、大米盾。又东北远屿为北椗。又北为围头水汛、深沪水汛、祥芝水汛暨所属之石圳、永宁及海中小坠、大坠等处,为晋江县辖而属金门协防守汛地,皆外洋也W蕴锲终鄱西南,接西岑汛以至青屿,金门沿海四围巳转一周矣。自大坠而北,为崇武、为大窄、为小窄、为黄崎,皆湄洲管辖,陆则惠安属地。
  以上水陆汛地,皆金门所辖。自右营移驻湄洲,始定大坠北为湄洲辖,大坠南为金门辖。要之,自大坠以至浯屿,内海港道回环、沙汕错杂;外海以东,风浪兼天,烟波无际。协镇一营。未免鞭长莫及。绸缪未雨,是在留心洋政者(「诵清堂p集」)。

 

金门志卷六
  职官表
  明职官(武秩)
  国朝职官
  历代职官
  明职官(武秩)
  
  
  
m 
  国朝职官

 

 

金门志卷七
  名宦列传
  武功
  循吏
  殉难(附)
  武功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江人。学于赵建郁,以「易」推衍兵法。由武进士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导以礼让。暇则与士大夫讲学吟诗,磊落自豪。尤好接引后进,如邵应魁,卒建奇功。知林希元有志当世,从问学,希元酷喜之。交趾之役,希元归,募兵漳、泉,大猷以金门千户从。发谋出虑,动合机宜。累擢福建总兵官,与戚继光共破海倭于闽、广间;调广西总兵官,予平蛮将军印。旋移镇福建。万历元年,乞归;年七十余,访道论学。卒赠左都督,谥武襄。着有「剑经」等书(参「明史」、「名山藏」、哺志」)。
  卢毓英,字能侯;山东卫荫袭百户。随总兵戚继光剿倭入闽,有功,补金门游击。天启间,郑芝龙辈肆为患,毓英整兵出战于陆鳌,以轻敌被诱获。芝龙意在受抚,礼遣之归,遂被劾。因诣省白诸当道,泉州知府王猷上其议,巡抚熊文灿檄出海招之,果就抚。令监其师,遂歼李魁奇、收褚彩老,杨六、杨七、刘香等以次芟夷,余氛悉靖,毓英与有劳焉。未几卒(「台湾外志簦。
  陈龙,号鳞长;漳州龙溪人。初在海上;康熙间仗剑来归,从平金、厦两岛,为金门总兵官。残破之余,用意拊循,外肃备御、内集流逋,封内来者如归。复从征澎、台,拜喇哈勒哈番世职,入觐赐宴。
  回镇,益务休养。念此邦夙敦诗礼,立书院,延里中士黄颢为诸生师。公暇,与士人分期校文,第其高下。比督学试,则所识拔者皆裒然居首,一时称名将儒雅。浦民许贞没官糖,负缧絏,其叔许开鬻儿女以释其系;龙闻,捐金代赎所鬻,复使完聚。帅金十余年,奸宄遁迹,里门夜开,民和岁稔,岛民为勒碑于太武山(「皋轩文集」参「浯岛颂功碑」)。
  魏国泰,翔风炉前人;住刘五店。以从征朱一贵功,历洞庭副将。乾隆元年,以协剿贵州逆苗,功迁金门镇总兵。在任五载,裁罢陋规,岁不下千金。后补广东右翼镇,未任,卒。子文伟荫生,官顺德协副将(「县志」)。
  李芳园,广东海阳人;武进士侍卫。乾隆五十二年,以参将从征台寇林爽文功,赏花翎,授金门镇总兵。标营多积弊,疏剔殆尽,一切陋规毫勿受。金门兵米由厦防厅仓领运散给,差弁:中舞弊,湿水掺糠秕,甚或甬斛欠平满,至月饷亏短零头。芳园履任,风清弊绝,犹时令亲信遇给领米饷期,中途错召至署,为秤量弗如式,立予弹革。尤严盗贼,密防弋获,民户不夜闭。故事:武职不得与民事。芳园巡洋归,攀舆牒讼者立移县丞到署庭鞠,曲直随判,吏不能为高下手。:有孀妇舍后忽一卧尸,甲保将私索贿;芳园廉知,立给槥发瘗。诸多善政,不可殚述。
  后卒于官,宦囊萧然。丧归,百姓遮道焚香追送。有老媪哭之哀,问其故,曰:『吾夫为舵工,操船击碎,中军责赔;公曰:「风涛非人力所施」。吾两子从戎,中军并召戍台;公曰:「一子留养」。一子犯法,中军汰退名籍,公薄鞭而宥之。吾尝私祝公长生,不意竟死,是以恸』。众为坠泪。
  芳园刚直廉正,具文武才。在镇七年,军民皆受其福。迄今口碑载道,佥谓「镇金第一」云。
  蒲立勳,字树亭,厦门人;署金门左营守备。嘉庆十六年,巡哨至平海外洋,击沉盗船一只,获盗十二,擢s宁左营守备;寻署金门左营游击。及去任,送者为之语曰:『给饷裕兵糈,三年鼓腹;逻巡警雪夜,万户安眠』。记实也。尝出赀,修义塚;乡里善举,无不与焉。历官温州镇总兵,乞养,卒于家(节「内自讼斋文集」)。
  陈化成,号莲峰;同安丙洲人。父为邑名诸生。化成以家贫充伍,历官金门总兵。勤于巡缉,杜绝私谒。部曲有受其栽培,以重礼为寿者,必正色拒之;一时风裁凛t。道光间,总督孙尔准以漳州所属谾口地为海寇出没之区,欲移金门右营守备驻守其地。化成议覆,大略谓守备有钱粮之责,难以久驻;应增兵二百名,每年以游击、守备驾船轮流巡哨,而发千把总一员为专防、外额一员为协防,常川防守。朝议报可,一时称便。洊擢江南水陆提督。
  二十二年五月,防守宝山,死于海氛之难。赐祭葬有加礼,予谥「忠愍」,建专祠;入祀京师昭忠祠。a其子廷芳袭骑都尉、廷棻举人,当时荣之。
  子五:廷芳,官山东游击署总兵;廷棻,刑部员外郎;廷芸,壬戌举人,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廷蔚,六品军功,以通判用;廷荃,闽安左营都司。
  窦振彪,号升堂;广东花县人。由行伍,历官金门总兵。日夜在洋巡哨,先后获洋盗以千计。与文员和衷共济,不设城府。台湾嘉义张丙作乱,与陆路提督马济胜讨平之;赏戴花翎。旋会同巡道周凯、同安营参将双喜等搜捕沿海潘涂、杏林、桕头诸乡,焚其巢,又搜捕晋江之莲埭、白崎、惠安之肟咧钤簟P兄聊习泊笥驿,闻朴兜吕姓尤犷悍,屡劫掠滨海;即偕马济胜帅师围之,获巨盗吕石、大讼棍李惠元等八十余名。复渡海至大坠山之曾营乡,获奸匪无数。时海贼江扁雀、陈双喜屡为振彪所窘,势促乞降,许之。道光十七、八年,闻海氛告警,振彪属诸绅士团练乡勇,防守沿海牒Γ布置严密,人情大安。前后镇金门十年,缉盗安民,擢福建水师提督,驻劄厦门。以海氛之役,革职留任。卒,予开复,晋赠太子太保,谥「武襄」,赐祭葬如典礼。
  振彪平生以造人材为先,知人善任。如林建猷、林向荣皆至提督,韩嘉谟、陈胜元、薛师仪皆至总兵,陈显生、吴菁华、彭夺超、许鹏飞至参将游击,均水师能员,以武功显。而向荣、嘉谟、胜元、菁华、夺超等先后a死勤事,皆振彪所识拔也。
  子熙,分发福建知县,署泉州府马巷通判;壮龄,候补水师游击。
  钟宝三,号监堂;汀州上杭人。道光间,由世袭云骑尉,历官金门右营游击。巡缉勤慎,获洋匪最多,积功至福建水师提督。缘事罢任。
  宝三自少读书,尝应童子试。性风雅而岂弟,喜与文士倡和。咸丰元年间,尝会同金门县丞李湘洲建育婴堂,割俸倡捐经费,至今赖之。
  周承恩,字君然,号碧峰;夏门人。历官金门守备,爱恤士卒,而勤于巡缉,所部洋面肃然。以获盗功,调升台湾安平中营游击、护安平副将。道光二年,张丙作乱,随总兵刘廷斌援嘉义,战殁于鹿仔草。事闻,以参将例,赐恤袭如例。
  子向辰,袭云骑尉。尝官金门,能举其职。后以游击带兵赴仙游县剿贼,死于阵;赐恤袭如例。子余庆袭。
  循吏
  李飞鹏,新宁人。嘉庆元年,署金门县丞。会地方将采籴米榖补仓,飞鹏以金门四面环海,地瘠人贫,率以鱼盐为命,岁出惟薯、豆,不产禾米,无从购市,捧檄踌躇。而绅士林文湘辈已具呈至,极陈岛上艰厄状。飞鹏即据情牒请大吏,得免。浯民无采买,自5始。
  汪炳南,苏州人。嘉庆间,署金门县丞。廉洁惠民,至典衣自给;百姓时以薪米馈之。
  李振青,号松吟,兴义人;监生。历署长泰知县,永春州知州。嘉庆间,为金门县丞。综核精敏,善钩距,能知民间利病。有要犯,大吏索急,奉檄往捕,舍其村之家祠;其村素悍,或言曰:『今夜一炬,足可了事』。初不知振青故能操闽音,从容令将薪至,绕其祠曰:『吾无德以发若,可焚;若祖无灵以化若,宜焚。今且与若祖并烬』。村老惧,即日缚犯出。海寇方炽,同守备陈光求驾快嗷鳎获盗许包、刘添辈,再捦方溪辈于草屿,盗自是稍戢。浯江书院,久无膏伙,割俸分期课文、修学舍、置祭费。举卓异陞去,旋为同安知县。调台,卒。岛人祠之浯江书院。
  萧重,号远村,直隶静海人;博学工诗。嘉庆间,补兴化莆田巡检,自号三十六湾梅花主人。迁金门县丞,宽厚爱人。金门地硗确,常苦旱。重赋诗祷城隍,是夕大雨,复依韵谢焉。诗学韩、杜,与诸生林文湘a莫逆交,倡和文讌无虚日。书院课士,手自评阅,文士翕然称之。既去任,寓浯江书院,署曰「客燕」;日吟咏其中。贫不能办装,岛人或进薪米,始供朝夕。着有「剖瓠存稿」、「左传乐府」若干卷,门下士为之刊行。
  李湘洲,号松岑。道光间,由吏员官金门县丞。性明敏,精习吏事,案无留牍。尝以金门溺女风炽,与右营游击钟宝三、绅士林焜熿、薛师弼、蔡涟清、许瑞瑛辈谋为1救之法。而地瘠民贫,难充经费,乃先筹款数百,于署西隙地,起盖育婴堂;复百计鸠赀而成之,始终三年不倦。复陞任同安知县,犹与绅士邮书往来,以蒇其事。卒后,岛人为位祠于堂中,春秋祀焉。
  殉难(附)
  吴瑞兴,同安人。屡从提督陈化成巡洋,以捕盗勇敢,累迁金门右营把总、署千总,为后浦汛防官。咸丰五年十一月初七夜,巡至中港海滨,见匪徒数十乘龙艚小舟登岸,偷挖地瓜;直前捕之,中贼炮伤颈,卒。时护总兵蔡润泽、护右营游击陈宗祥以贼匪无踪,欲捏报别a。而瑞兴长女,日号哭于镇署前;当道不获已,以死事闻,赐恤袭如例。

 

 

金门志卷八
  选举表
  自>举里选之典废,而士始以科制为重矣;岂科名果足以重士哉,亦士之重科名耳。金门当启、祯之代,科名为盛;熲黉舍者至百余人,要其可为制科重者不过数人。而其初以经学气节显者莫如宋之邱氏,则非出制科者也。夫汉之举孝弟力田、魏之设大中正,皆乡举里选遗意,使人人束修自重>以为荣进之阶,其风犹为近古。兹编自五贡而上至文武乙科录之,而皆列于荐辟之次,义各有取。其他如封荫、军功至勳阶、武职,以原稿所有、耳目所及者,姑存编末。其不自行举报者,则无从录焉。为选举表。
  进士(宋至国朝)
  武进士
  举人(明至国朝)
  贡生(明至国朝)
  武举(明至国朝)
  国<武职
  明选举
  国朝选举
  进士(宋至国朝)
  宋淳化三年壬辰科:陈纲(有传)。
  大中祥符五年壬子科:陈统(纲弟。「县志」俱作邑令洪济子,「纲传」作龚邱令元恺子)。
  庆历二年壬午科:陈棫。
  皇佑元年己丑科:陈昌侯(统子。见「闽书」)。
  重和元年戊戌科:陈良才(楷从弟。「八闽通志」作才良)。
  庆元二年丙辰科:陈槱(「通志」:阳翟人,洪济六世孙;着「言行实录」。「府志」:良才孙)。
  明宏治三年庚戌科(钱福榜):张定(十七都青屿人。山东布政司参议,居官清谨)。
  正德九年甲戌科(唐皋榜):黄伟(有传)。
  嘉靖五年丙戌科(龚用卿榜):陈健(有传)。
  十四年乙未科(韩应龙榜):许福(有传)。
  二十年辛丑科(沈坤榜):许廷用(有传)。
  四十四年乙丑科(范应期榜):张凤征(有传)、萧复阳(沙美人,号见心。江西金谿令,擢户部员外郎)。
  隆庆二年戊辰科(罗万化榜):蔡贵易(有传)。
  万历十四年丙戌科:蔡守愚(有传)、李玑(十七都田墩人,号耀台。高安知县,升都察院经历)。
  十七年己丑科:蔡献臣(有传)、蔡懋贤(有传)、蒋孟育(有传)、陈基虞(有传)、黄华秀(有传)。
  二十三年乙未科:张继桂(有传)、蔡复一(有传)。
  二十九年辛丑科:许獬(有传)、张廷拱(有传)。
  三十八年庚戌科:刘行义(刘澳人魏乓廊省:掀至睢⑽难∷驹蓖狻⒐愣左布政)。
  四十四年丙辰科:林钎(有传)、张朝纲(有传)。
  天启二年壬戌科:陈昌文(有传)。
  崇祯七年甲戌科:蔡国光(有传)。
  十年丁丑科:龚天池(十七都何厝人,号亨明。庶吉士,改浙江鄞县令)。
  十三年庚辰科:卢若腾(有传)、张朝綖(有传)。
2 国朝康熙六年丁未科:陈睿思(观泰子,住松田。户部主事。按前朝士夫宦后多邑居,又经迁界转徙。「县志」:有『非浯产,以其祖居浯洲,仍列为浯人』;兹亦仍之。新收者不在此例)。
  六十年辛丑科:张对墀(有传)。
  雍正五年乙未科:许炎(有传)。
  雍正癸卯年恩科:许履坦(号基浦,十九都后浦人。河南密县令,改汀州府教授。见「沧海纪遗」。此条续补)。
  道光三年癸未科(会试杜受田榜、廷试林召棠榜):郑用锡(附见「义行传」)。
  武进士
  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邵应魁(有传)。
  万历十七年己丑科:周文郁(金门所人,百户。以解元历南京游兵把总、广东都司佥事)。
  二十八年庚戌科:刘捷(金门所正千户,陞本卫指挥同知)。
  荐辟(附)
  荐辟(附)
  宋元丰二年己未:陈楷(棫从弟,特奏名。「府志」作晋江人)。
  明洪武间:颜辟雍(十九都贤聚人。以明经举授两浙盐运使司同知)、陈德辉(十七都阳翟人。以明经举任安溪教谕,升徽州通判)、"用干(有传)、洪三友(十八都西洪人。十八年,以经明行修举任武昌府通判,迁北平理问)、颜嗣(十九都贤聚人。以明经举任严州府经历)、陈熙(十七都阳翟人,字靖之。邑令以明经举任漳州龙严学训导)、宋文(十八都人。邑令以通经举任国子监助教。「府志」作国子学正)、周"(有传)。
  明嘉靖间:颜宏(有传)。
  国朝顺治间:许元庸(有传)。
  道光元年:陈荣瑞(附见「孝友传」)。
  同治元年:郑用监(移居淡水。以拔贡举孝廉方正)。
  附录
  邱葵(不就币聘。见「隐逸传」)。
  举人(明至国朝)
  明洪武五年壬子科:陈显(有传)。
  正统十二年丁卯科:吴大宜(沙美人。直隶涿州判官)。
  四年癸酉科:林〈王已〉(烈屿上林人。寿州同知。一作纪)。
  十九年癸卯科:洪敏(十八都西洪人。南京国子监助教)、张定。
  宏治五年壬子科:陈兴仁(十七都东埔人。由安溪学,乌程教谕)。
  八年乙卯科:吕川(十八都西仓人,字以济。浙江太平令)。
  十四年辛酉科:张宜(定弟。"赐入监,顺天中式。沈邱令)。
  十七年甲子科:李煌(前水头人。山东峄县教谕。正德间,分修「县志」)。
  正德二年丁卯科:吴蕴(慎子)。
  五年庚午科:黄泰(伟从兄。工部主事)、萧冠玉(沙美人。南京盱眙教谕)、黄伟。
  八年癸酉科:陈回(十七都斗门人)、黄时懋(十七都东店人,字慎轩。江西太和令)。
  十四年己卯科:陈健。
  嘉靖元年壬午科:王佐(有传)。
  七年戊子科:许福l吴德范(有传)、张明(沙美人。浙江瑞安教谕)、陈温(阳翟人。江西新城令;以清廉忤权贵,弃官归)、张文录(青屿人。由府学,江西万载令)。
  十年辛卯科:许大来(福侄、光卿祖。万州牧;有便民之政)、蔡宗德(有传)。王臣(十七都吕厝人。广东新宁令)、黄源(汶水头人。伟族)、吕文纬(有传。「县志」吕误作吴)、许以明(后浦人,字英实,号见海,一作汝明。i西兴业令)、许贽(后浦人;字惟敬,号次浦。湖广城步令)。
  十三年甲子科:林可栋(烈屿东林人。历沔阳牧、太平知府、伊府左长史。余俸置田,遂以惠族。晚年应宾筵)。
  十六年丁酉科:卢天佑(有传)。
  十九年庚子科:杨师颜(十七都官澳人)、王时拱(有传)、许廷用。
  二十二年癸卯科:蔡焕(有传)。
  二十八年己酉科:陈思诚(十七都东埔人)、阳汝蕃(十八都田央人。浙江常山教谕)。
  四十年辛卯科:萧复阳、洪鸣阳(烈屿青岐人)、张凤征。
  四十三年甲子科:陈荣祖(有传)、蔡贵易。
  隆庆元年丁卯科:李明忠(十九都李厝人;号恐叟。江西建昌令、国子监助教、九江府知府)。
  万历四年丙子科:陈荣选(有传)。
  七年己卯科:蔡用明(有传)、张廷相(十七l埔头人。汀州永定教谕)。
  十年壬午科:张日益(有传)。
  十三年乙酉科:蔡守愚、李玑(一作机)、蔡懋贤、陈廷梁(斗门人。由漳州学,上杭教谕。能诗)。
  十六年戊子科:蔡献臣、陈基虞、蒋孟育、黄华秀、张继桂、黄华瑞(华秀兄;榜名芝瑞,号育吾。由南安学,宁洋教谕,陞南京国子监助教)、赵维藩(浦边人;号斗南。由漳州学,官清流令)、吕大楠(十八都林兜人;号乔轩。磁州教谕、广西洛阳令。是科有「八鲤渡江」之目)。
  二十二年甲午科:张懋华(田墩人;改名懋。由龙溪学)、蔡复一、蔡有麟(琼林人。由龙溪学,山东蒙阴教谕)、许光卿(有传)。
  二十五年丁酉科:张廷拱、许獬。
  二十八年庚子科:陈士铨(有传)、刘行义。
  三十一年癸卯科:李雍(明忠侄;榜名许晏。宿迁令)。
  三十四年丙午科:张朝纲、陈士英(十八都新堠人。安仁令,擢五城兵马司主事)。
  四十年壬子科:林钎、苏寅宾、吕天畀(十七都吕厝人,徙震崎。有文名)、陈如松(有传)。
  四十三年乙卯科:陈昌文、徐绵(十七都东埔人。广东惠来令)。
  四十六年戊午科:董文衡(十九都古坑人。由儒士)、张若纲(有传。「台湾志」「流寓传」作由进士,官兵部侍郎)。
  天启元年辛酉科:刘廷宪(有传)、李敷明(十七都南安乡人。严州府同知。「县志」作南安寄籍。按:金门原有南安乡)、许逵翼(有传)、许焕(后浦人。由安溪学)。
  七年丁卯科:蔡国光、张瀚(大嶝人;廷拱侄)、辛一鹭(十九都后垵人。宝庆府推官)。
  崇祯三年庚午科:龚天池、杨期演(有传)。
  六年癸酉科:陈观泰(有传)、陈守臣(十七都营山人。中浙江试)。
  九年丙子科:卢若腾。
  十二年己卯科:颜应奎(贤聚人。由安溪学)、张朝綖。
  十五年壬午科:黄策(汶水头人。崇安教谕,一作闽县教谕)、张汝瑚(青屿人。由府学,湖广安陆府通判)。
  国朝顺治八年辛卯科:张逢震(青屿人,住府城。由府学)。
  十一年甲午科:龚卿佐(十七都吕厝人)。
  康:五年丙午科:陈睿思。
  八年己酉科:蔡登龙(十七都蔡厝人。台湾府教授;南京金坛令,将赴任,舟飘殁)、倪周旦(金门所人;榜姓孙。由龙溪学,清流、仙游教谕)、陈有庆(十八都赤后人。由南靖学,初任东明县,改直隶东光县,致仕)。
  十一年壬子科:陈士节(榜姓郭;荣选曾孙)。
  二十年辛酉科:吕二酉(西仓人;榜姓武,公望子。由南靖学,山西石楼令;内艰,起补溧阳令)、黄晄(有传)、刘夔龙(刘澳人;行义孙,入籍漳浦。南宫令)。
  二十三年甲子科:龚之辅(十七都何厝人)。
  二十九年庚午科:陈骝先(士铨侄孙;住石澳。由府学)。
  三十五年丙子科:洪心澄(有传)。
  四十一年壬午科:史大范(「县志」:翔风后王人;本姓陈,住府城。由晋江学,淳安令;未任卒)。
  四十四年乙酉科:王孔彰(有传)。
  五十三年甲午科:张对墀、洪淳瑛(有传)。
  五十六年丁酉科:张星徽(榜姓金;德溥子。辛丑进士,以磨勘革)。
  五十九年庚子科:许观海(后浦人,诏安教谕)。
  雍正元年癸卯科:王飞龙(大嶝人)。
  二年甲辰科:许炎、卢家椿(贤聚人t。
  四年丙午科:张宪三(「县志」:青屿人。由晋江学,南平教渝)。
  十年壬子科:张德溥(「县志」:十七都青屿人。由拔贡)。
  乾隆三年戊午科:陈元章(观泰孙)。
  六年辛酉科:陈应瑞(十八都下坑人,住西浦)。
  九年甲子科:张时霖(青屿人;璇光曾孙。由南安学)。
  十二年丁卯科:许t生(后浦人;字克昂)。
  二十四年己卯科:许崇楷(总兵盛曾孙。由侯官学,署绦州分州,补翼城令)。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郑用锡(随父移住淡水。子如松,举人。以后不录)。
  道光二年壬午科:吕世宜(有传)。
  咸丰九年己未恩科(补行戊午正科;周庆丰榜):林豪(字卓人;岁贡生焜熿子)。
  光绪元年乙亥恩科:林资熙。
  八年壬午科(郑孝胥榜):洪作舟(后浦人;号晴川)。
  贡生g明至国朝)
  明洪武三十七年戊寅:吕益宗(十八都西仓人。直隶来安令)。
  正统五年庚申:陈善(十八都陈坑人)。
  成化六年庚寅:蔡瑾(十八都琼林人。由安溪学)。
  十年甲午:吴慎(烈屿人。「县志」作填、「府志」作滇。浔州府同知)。
  宏治七年甲寅:陈忱(十八都东坑人。云南镇远令)。
 l正德三年戊辰:陈珪(十八都田央人)。
  八年癸酉:陈秉中(十七都东埔人)。
  十年乙亥:陈祯(阳翟人。广东长乐训导)。
  十二年丁丑:陈光彻(阳翟人)。
  十四年己卯:蔡森(十八都琼林人。广东乳源训导)、杨昂(赤庭人)、张鹄(青屿人。二人正德间「府志」未载科年,「县志」入例贡)。
  嘉靖四年乙酉:陈山(阳翟人。诏安训导)。
  九年庚寅:陈天泽(十七都湖山人。浙江江山教谕)。
  十一年壬辰:陈伦(十七都斗门人。湖广潜江教谕)。
  十二年癸已:许廷用。
  十四年乙未:蔡焕、黄杰(有传)。
  十六年丁酉:张埙(青屿人。山东平阴教谕)。
  十八年己亥:杨复(十七都赤埕人。怀宁教谕)。
  二十年辛丑:黄政(十七都东店人。东阳令)。
  二十三年甲辰:黄仪(十七都汶水人)。
  二十年己巳:陈纪名(十七都湖山人。广东文昌教谕)。
  二十六年丁未:梁乔峻(十七都山后人。徐州训导。「府志」作俊,「县志」作湖边人)、蔡志道(瑾侄。由安溪学,德州训导)。
  三十年辛亥:黄江(有传)。
  三十二年癸丑:陈甫吉(健子)。
  三十四年乙卯:洪度(二十都烈屿人)。
  三十七年戊午:张应星(埙弟。有传)。
  三十八年已未:黄耀(汶水头人。钦州训导。「府"」作曜)、蔡志学(琼林人。平乡王府教谕)。
  四十年辛酉:蔡环碧(十七都山兜蔡厝人。高尚不仕,寿九十二。孙用明)、黄宏德(东店人;榜姓陈。浙江慈谿教谕)、蔡志孝(琼林人。由安溪学,湖州府训导)。
  四十二年癸亥:卢广业(贤聚人。国子监助教。卒于官)。
  四十四年乙丑:洪受(有传)。
  隆庆六年壬申:蔡惟中(琼林人。莆田训导)。
  □□□□□□:王一龙(十七都山后人。广东琼州教谕。未详科年;「县志」作丙寅,误;隆庆纪年无丙寅)。
  万历四年丙子:颜山(贤厝人。山东沂州判官)。
  六年戊寅:蔡果东(志学子。选贡。由安溪学,古田训导)。
  八年庚辰:黄懋鼎(汶水稳恕K拇ㄎ诿筛通判、清江府长史)。
  九年辛巳:陈懋翔(斗门人。漳州府训导、浦城教谕)。
  二十五年丁酉:蔡日芳(田墩人。象山训导、广东灵山教谕)。
  三十年壬寅:黄云鹄(懋鼎弟。宁德训导、仙游教谕)。
  三十一年癸卯:陈俊(甫吉子。福州训导,不赴)。
  三十三年乙巳:萧映奎(沙美人。选贡。由宁洋学,尤溪训导)、周言(十七都刘澳人。由漳浦学,武强训导)。
  三十五年丁未:董任卿(十七都南安乡人)。
  三十九年辛亥:陈士龙(荣选子)、陈凤举(阳翟人。由府学)。
 t四十三年乙卯:许明廷(后浦人。延平教谕)。
  光宗元年庚申:陈懋时(阳翟人。漳浦训导,陞教谕)。
  天启元年辛酉:蔡甘(有传。「县志」作崇祯壬午,蔡氏家乘作甘光)、龚天池。
  崇祯二年己已:吴大光(德范曾孙)。
  十二年己卯:王重臣(十七都山后人。副贡)。
  十五年壬午:陈世忠(十七都阳翟人)、蔡大壮(十八都琼林人。副贡)、许天申(后浦人。崇祯间,中式三科副榜)。
  附载贡生(「县志」云:其中有庠生、有荫生,非尽俊秀所捐。其类不一,或年分无考。未敢遽削,附载于此)
  张廷极(有传)、蔡龢(献臣子。恩贡)、陈绶(斗门人,寄籍平和。两登副榜)、谢岳(十八都人)、陈甫佐、陈甫文(俱健子)、陈荣选(健孙)、许成材(后浦人。光禄寺署正、凤阳通判。俱嘉靖间)。
  陈子阶(金门所人。陕西凤翔主薄)、许国祯(兵马司副指挥)、许国光(俱后浦人)、许国炳(成材子)、陈荣相(吉甫子)、陈荣怀(甫文子)、陈士经(荣祖子。光禄寺署丞)、陈士鼋、陈士鸾(俱荣选子)、陈如松、蔡鼎臣(琼林人)、陈元镳(基虞子。俱万历间)。
  国朝顺治四年丁亥:张开震(青屿人。广东南雄府教授)。
  八年辛卯:许岳(光卿子。拔贡副榜)、陈帝范(「邑志」:陈坑人,住西浦)。
  十一年甲午:张汝进(青屿人。贡元)。
  十四年丁酉:陈昌汝(陈坑人)。
  十七年庚子:黄茂荣(汶水头人。副榜)。
  康熙十年辛亥:张霞(青屿人。廷元)。
  十一年壬子:张际盛(青屿人。副榜。由晋江学)。
  十二年癸丑:林道行(古坑人)。
  二十四年乙丑:陈继鼎(「邑志」:翔风阳翟人,住松田)。
  二十六年丁卯:陈肇俊(拔贡"思子。中乙酉乡试)。
  三十二年癸酉:陈逸(古区人。由台湾学,福安训导)。
  三十四年乙亥:郑萼达(「邑志」:金门人。由台湾学,永福训导)、许汝舟(后浦人。由诸罗学,寿宁训导)。
  三十六年丁丑:陈绍美(「邑志」:浯洲人。由台湾学)、卢贤(贤聚人。由台湾学)。
  四十年辛巳:许士骥(后浦人。由台湾府学)。
  四十二年癸未:方宗伟(烈屿人。由诸罗学)。
  五十一年壬辰:许冈(后浦人。由台湾府学。「县志」作光。泰宁训导)。
  五十二年癸巳:蔡振声(「邑志」:翔风琼林人,住社坛。长乐训导)、蔡缵烈(振声弟。由诸罗学,长乐训导)。
  五十九年庚子:陈丹书(「邑志」:十七都阳翟人。副榜。「县志」载,又有陈妫孕、陈晋明、陈丰美、陈丰钻、陈道南、陈尚勖、陈辉祖,皆注阳翟人。按同安有三阳翟:浯洲、县西、灌口;在浯洲者,隶翔风里。数人志不载为何处阳翟。又张朱佐、张如璋及明贡生张可传、张冻,皆注东埔人。考积善里亦有东埔,志亦未载为浯洲之东埔。
  附志于此,以待知者)。
  年分无考
  谢正华(大嶝人。由南靖学。「府志」作康熙间)、许国钦(十九都人)、黄必弟(十九都前水头人)、许成材(十九都人。南京凤阳府通判。按「县志」,明捐贡亦载有许成材,里居仕宦皆同。或误、或名偶符,姑并存之)。
  雍正二年甲辰:许秉文(后浦人;逵翼孙。副榜)。
  六年戊申:张德溥(拔贡)。
  十三年乙卯:倪能〈言施〉(恩贡。金门城人。由南安学)、蔡梦兰(山兜人)、林良弼(烈屿人。二人由府学)、陈起凤(副榜。下坑人,住西塘)。
  乾隆二年丁巳:张逢春(大嶝人。上杭训导)。
  三年戊午:蔡蹈云(副榜。振声子)。
  四年己未:许元珪(后浦人。由台湾府学。善诗赋楷法)。
  九年甲子:陈凤(起凤父:。
  十二年丁卯:许振声(后浦人,移晋江。副榜)。
  二十七年壬午:颜嘉(贤聚人。副榜)。
  三十一年丙戌:陈射策(元章子。由府学)。
  道光元年辛巳:文成章(后浦人;把总应祥子)。
  十七年丁e:林焜熿(后浦人)。
  咸丰三年癸丑:杨秉均(官澳人。恩贡)、许瑞瑛(后浦人)。
  同治十二年癸酉:林资熙(拔贡生。由长泰学)。
  汇报老生(附)
  汇报老生(附)
  蔡苑(琼林人。嘉庆六年辛酉:试,以老生汇报,例给副榜;十二年丁卯科会试后汇报礼部,例给举人。卒年七十九。按蔡水家乘,尚有蔡其焕、蔡启章,俱以老生给举人。然移住同安多年,故不敢混载。余仿此例)。
  宋恩来(董林人;原名飞来,自号典贤。道光间,由抚宪汇报老生,例给副榜;再乡试汇报礼部,例给举人)。
  颜綮(同安人,流寓金门,侨住后浦街。同治间,乡试榜后由抚宪汇报老生,例给副榜)。
  武举(明至国朝)
  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邵应魁。
  三十一年壬子科:黄伯需(金门所余军)。
  三十四年乙卯科:木邦和(金门所余丁。乙卯再中、甲子三中)。
  三十七年戊午科:杨文时(金门所舍人。甲子再中第一名)。
  四十三年甲子科:陈履逊、叶本资(并金门所余军)。
  隆庆元年丁卯科:张逢辰(金门所武生)。
  四年庚午科:周文郁。
  万历元年癸酉科:陈镆(金门所百户)、许均(后浦t。广西柳州钦依把总)。
  十年壬午科:翁学周(金门所舍人。丁酉再中)。
  二十五年丁酉科:陈安居(金门所舍人。癸卯再中)、刘捷。
  壬子科(此条续补):黄一环(汶水头人。官怀远副总兵)。
  崇祯三年庚午科:陈煌(阳翟人)。
  六年癸酉科:许光宙(后浦人)。
  国朝乾隆十七年壬申科:彭g达(马巷人,迁居后浦。闽安守备。子兆俊,外委把总)。
  国朝武职
  
  
  
  
  
  
  明选举
  
  
  
  
  
  
  国朝选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