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林之望《养蒙金鉴》(启蒙蒙学)
●卷上
【一岁】
《旧唐书》曰:白居易,字乐天。尝与元稹书曰:“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金史》曰:王庭筠,字子端,河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
【二岁】
《宋史》曰: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父芸,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提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它无所视,人皆异之。
《涌幢小品》曰:张扆,二岁从父官上党,所过山川、道里、厩置、若城郭、廨宇、园亭久而不忘。
【三岁】
《北史》曰:颜之仪,字升。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s
《唐书》曰: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生三岁自知读书,日记数十百言。
又曰:权德舆,字载之。生三岁知变四声。
又曰:许法慎,沧州清池人。甫三岁已有知,时母病,不饮乳,惨惨有忧色。或以珍饵,诡说之辄不食,还以进母。
a《宋史》曰:徐积,字仲车,楚州淮阴人。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
《辽史》曰:铎卢斡,字撒板。三岁失母,哭尽哀,见者伤之。
《元史》曰: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n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又曰: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母刘氏授以《千字文》,再过目即成诵。
又曰: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
又曰:陈a,字寿翁,徽之休宁人。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辄成诵。
《明史》曰:西河王奇溯,定王曾孙,三岁而孤,问父所在即恸哭。长,刻旃檀为父顺简王像祀之。
又曰:邵宝,字国贤,无锡人。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
《十国春a》曰:南唐后主次子仲宣,三岁读《孝经》不遗一字,闻奏乐辄审音调。
《文献通考》曰:“《王氏挥麈录》曰:‘真宗召试神童,蔡伯俙年方三岁,并赐御制诗云: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家世应传清白训,婴儿自得老成资。初能学步来朝阙,方及能言解诵诗。更励孜孜图益进,青云千里有前期。授校书郎春宫伴读。’”
《天中》曰:郢州别驾黄泳年三岁,书一过辄成诵。
《稗史》曰:东方朔三岁,秘谶一览,暗诵于口。
《司马文正公年谱》曰:公三岁,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四岁】
《晋书》曰:范隆,字元嵩。年e岁丧母,哀号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緦功之亲,疏族范广愍而养之。
《梁书》曰:刘歊,字士光,訏族兄也。父闻慰,齐正员郎。歊幼有识慧,四岁丧父,与群儿同处独不戏弄。
又曰: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f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故不取。”愍祖益奇之。
《周书》曰:萧大圜,字仁显,梁简文帝之子也。幼而聪敏,神情俊悟,年四岁能诵《三都赋》及《孝经》、《论语》。
《旧唐书》曰: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灯树曰:“灯盏柄曲”,众咸异之。
又曰:萧颖士,字茂挺,鄱阳王恢七世孙。四岁属文。
《唐书》曰:权德舆,字载之,生四岁能赋诗。
《宋史》曰:“袁逢吉,字延之,开封鄢陵人。四岁能诵《尔雅》、《孝经》。
又曰: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又曰: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年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又曰:陈埙,字和仲。大父叔平与同郡楼钥友善,死,钥哭之,埙才四岁,出揖如成人。钥指盘中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问何所据,对以诗“鹦鹉啄金桃”。钥然曰:“亡友不死矣。”
又曰:“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s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
又曰:刘永年,字君锡。生四岁授内殿崇班,许出入两宫。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
又曰:真德秀,字景元,浦城人。四岁授书,过目成诵。
《金史》曰:常添寿,太原人。四岁能作诗。
《明史》曰: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四岁父病,吁天请代。
又曰: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
又曰:王稚登,字伯谷,长洲人。四s能属对。
《世说注》曰:孔融年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当取小者。”
《浦阳人物记》曰:吴莱四岁,其母盛氏口授《孝经》、《论语》及《谷梁传》,随能成诵。
s 《稗史》曰:洪钟四岁能作大书,宪宗召见,命书“圣寿无疆s,钟握笔久之不动,上曰。“汝容有不识者乎?”钟叩头曰:“臣非不识,第此字l敢于地上书耳。”上命内侍舁几,一挥而就。
《涌幢小品》曰:李世屿四岁时,贵阳马御史文卿按广东,召之,见抱膝上令写,手甚小,握甚固,作字如碗口大,挥洒甚疾,盖神童也。
《闽书》曰:梁怀仁四岁善草书、吟诗,子、史、经、传无不能读。
【五岁】
《后汉书》曰:朱穆,字公叔,晖子也。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及复常。
《晋书》曰:e畅,字世远。年五岁父友见而戏之,解畅衣取其金环与侍者,畅不知惜,以此赏之。
又曰:范乔,字伯孙。年二岁,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不见女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涕泣。
《梁书》曰:滕昙恭,豫章南昌人也。年五岁,母N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值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昙恭拜谢,因捧瓜还,以荐其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
又曰: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也。晋太保安八世孙。父经,中郎谘议参军。蔺五岁,每父母未饭,乳媪欲令蔺先饭,蔺曰:“既不觉饥。”强食终不进。舅阮孝绪闻之,叹曰:“此儿在家则曾子之流,事君则蔺生之n。”因名之曰蔺。
又曰: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尝愿读之。”
又曰:到沆,字茂瀣,彭城武原人也。幼聪敏,五岁时父捴于屏风钞古诗,沆请教,读一遍便能讽诵。
《陈书》曰:岑之敬,字思礼,南阳棘阳人也。父善纡,梁世以经学闻s之敬年五岁读《孝经》,每烧香正坐,亲戚咸加叹异。
《南史》曰:庾域,字司大,新野人也。子子舆,字孝卿,幼而歧嶷。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
《魏书》曰:宋繇,字体业,敦煌人也。五岁丧母,事伯母张氏,以孝闻。
《隋书》曰: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父绰,魏度支尚书。威少有至性,五岁丧父,哀毁有若成人。
《唐书》曰:令狐楚,德棻之裔也。生五岁能为辞N。
又曰:苏颋,字廷硕。五岁便措意于文,每坐卧即吟诗,未尝少辍。
《宋史》曰: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又曰:钱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生五岁日诵千言。
又曰:元绛,字厚之,钱塘人。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
又曰: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又曰:许应龙,字恭甫,福州闽县人s五岁通经旨,坐客曰:“小儿气食牛。”应龙应声“丈夫才吐凤”为对,四坐嘉叹。
又曰: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五岁能为诗。
《元史》曰:吴澄,字幼清。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
曰: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指德辉谓其家人曰:“吾为吏,治狱不任苛刻,人蒙吾力者众,天或报之,是儿其大吾门乎”。及卒,德辉号恸如成人。
又曰:陈栎,字寿翁。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史。
《明史》曰:黄润玉,字孟清。年五岁,侍母疾夜不就寝。
又曰: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又曰: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祖凤翘,平阳同知;父光,临洮周知。毅中五岁通《孝经》,父问:“读书何为?”对曰:“欲为圣贤耳。”万历二十九年第进士。
又曰:曹端,字正夫,渑池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又曰:周蕙门人著者薛敬之,字显思,渭南人。五岁好读书,不逐群儿戏。
《东观汉记》曰:汝郁,字叔异。五岁母病不食,郁常啼不肯食。母怜之,强为饭,欺言已愈,郁察母色,复不食。宗亲共异之,因字曰“叔异”。
《三国典略》曰:赵隐,年五岁,母傅便孀居,傅谓之曰:“家贫,儿小,何以能济?”隐泣而言曰:“若天矜,儿大当仰报。”
《续文献通考》曰:明李东a五岁以奇童举,景帝召试大书、属对,喜甚,诏入京,府学肄业。
又曰:谭昭实,五岁能读“五经”,知为文。
《拾遗记》曰:汉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闻邻中读书,日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天中记》曰:宋王元之五岁已能诗。因太守赏白莲,倅言于太守,召而吟一绝云:“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又云:“佳人方素面,对镜理新妆。”守曰:“天授也!”
《列女传》曰:陶子生五岁而佐禹。
《涌幢小品》曰:n山张玉山,廷臣。父宽为钱塘令时,公方五岁,署中火,觅公不得,乃自寝抱印出走矣。
《词林人物考》曰:王尚絅五岁读《孝经》,至立身扬名以显父母,乃谓其父曰:“儿长当如此。”
《陶华阳"》曰:年五岁,常持获画灰学字。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曰:白五岁诵六甲。
【六岁】
《后汉书》曰:马援子客卿,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外若讷而内沈敏。援甚奇之,以为将相器,故以客卿字焉。
《吴志》曰:陆绩,字公d,吴郡吴人也。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也。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晋书》曰:傅宣,字世宏。年六岁丧继母,哭泣如成人,中表异之。
又曰:陆云:字士龙。年六岁能属文。吴尚书闵"见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宋书》曰: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
《梁书》a:王僧孺,东海剡人也。六岁能属文。
又曰:江革,字休映,济南考城人也。六岁便解属文。
又曰:刘歊,字士光。六岁诵《论语》、《毛诗》,意所不解便能问难。
《陈书》曰:陆琼,字伯王,吴郡吴人也。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
a又曰: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六岁诵书万余言。
《南史》曰:王瞻,字思范,宏从孙也。年六岁从师。时有使经门过,同业皆出观,瞻独不视,习业如初。从父僧达闻而异之,谓其父猷曰:“大宗不衰,寄之此子。”
又曰: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
《北齐书》曰:李绘,字敬文。年六岁便自求入学,家人偶以年俗忌约而弗许,遂伺其伯姊笔牍之闲而辄窃用。未几,遂通《急就章》,内外异之,以为非常儿也。
又曰:杨愔,字遵彦。年六岁学史书。
《隋书》曰:薛道衡,字元卿,河东汾阴人。六岁而孤,专精好学。
《旧唐书》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年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勮、勔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唐书》曰:毕构,字隆择,河南偃师人。六岁能为文。
又曰: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曾祖师浚仕为陇州刺史,留不归,更为汧3人。秀实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
又曰: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元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宋史》曰:贾黄中,字娲民,年六岁举童子g。
又曰:韩彦直,字子温。六岁从父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丱角之繻傅其首,赐金器、笔砚、监书、鞍马。
又曰:胡沂,字周仲,绍兴余姚人。年六岁诵“五经”皆毕,不忘一字。
又曰: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年六岁诵“九经”。
又曰:李孟传,资政殿学士光季子也。光谪岭海,孟传才六岁,奉母居乡,刻志于学。贺允中、徐度皆奇之,而曾几妻以其孙。
《辽史》曰:耶律孟简,字复易。六岁父晨出猎,俾赋“晓天星月”诗,孟简应声而成,父大奇之。
《明史》曰:王稚登,字伯谷。六岁善擘窠大字。
又曰: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
又曰:夏子孝,字以忠,桐城人。六岁失母,哀哭如成人。
《东观汉记》曰:张堪,年六岁受业长a治梁邱易,才美而高,京师号曰“圣童”
《太平广记》曰:林杰,字智周,闽人。年六岁请举童子。
《武宗实录》曰:李东阳六岁召见试对偶、讲书大义,称旨,赐果及钞。
《献征录》p:陆钶,号石楼。六岁入家塾,请于母曰:“读书后干何等事业方为至极?”母甚喜。
《宾退录》曰:刘卞功,字子民,滨州安定人。六岁误触瓮,碎。家人更谯之,神色自若,曰:“俟钉铰者来当全之。”复谯其妄,曰:“人破尚可修,矧瓮耶。”语未绝,钉铰者至,相与料理,顷之如新。
李邕“马公墓志铭”曰:公讳怀素,字贞规。六岁能诵书,一见不忘。乡党以为必兴此宗。
《南濠诗话》曰:解学士缙六岁时,其族祖戏之曰:“小儿何所爱?”即应声作诗四绝,其一云:“小儿何所爱?爱者芝兰室。更欲附飞龙,上天看红日。”其二云:“人道日在天,我道日在心。不省鸡鸣时,冷然钟磐音。”其三云:“圣人有六经,天地有日月。日月万古明,六经终不灭。”其四云:“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七岁】
《史记》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后汉书》曰: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
又曰:黄琬,少失父。蚤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又曰: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曰“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魏志》曰: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罢社。
又曰:夏侯荣,字幼权。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晋书=曰: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
又曰: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阳人。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又曰: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a又《载记》曰: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雄之子也。祖洪,奇而爱之,名曰“坚头”。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洪每曰:“此儿姿貌瑰伟,质性过人,非常相也。高平徐统有知人之鉴,遇坚于路,异之,执其手曰:“苻郎,此官街,小儿敢戏.此,不畏司隶缚耶!”坚曰:“司隶缚罪人,不缚小儿戏也。”统谓左右曰:“此儿霸王相也。”
《宋书》曰: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宏微子也。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齐书》曰:谢瀹,字义洁,陈郡阳夏人。年七岁,王彧见而异之,言于宋孝武,孝武召见于稠人广众之中,瀹举动闲详,应对合旨,帝甚悦。
《梁书》曰: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七岁能属文。
又曰: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绘,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
又曰:王裒,字子汉。七岁能属文。外祖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
又曰:王承,字安期,仆射暕子。七岁通《周易》,选补国子生。
又曰: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人。七岁能属文。
又曰: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幼聪敏,七岁能属文。
又曰: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七岁出继从伯允之。允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允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陈书》曰: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
又曰:傅縡,字c事,北地灵州人也。七岁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
又曰:蔡征,字希祥,侍中中抚军景历子也。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征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征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征”,字希祥。
又曰: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魏书》曰:袁聿修,字叔德,陈郡人。七岁遭丧,礼若成人。
《北齐书》曰:孙灵晖,长乐武强人也。魏大儒、秘书监惠蔚,灵晖之族曾王父也。灵晖少明敏,有器度。惠蔚一子蚤卒,其家书籍多在焉,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
《周书》曰:萧大圜,字仁显。七岁居母丧便有成人之性。
《隋书》曰: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年七岁与姑之子兰陵太守荥阳郑颢随魏武帝入关,颢母每谓所亲曰:“此儿平生未尝回顾,当为重器耳。
又曰:卢太翼,字协昭,河间人也。本姓章仇氏。七岁诣学,日诵数千言,州号曰“神童”。
又曰: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悴不知所为。忽于国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又曰: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余言。
又曰:王贞,字孝逸e梁郡陈留人。少聪敏,七岁好学,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善属文词,不治产业,每以讽读为娱。
《北史》曰:侯莫陈相,代人也。父斛古提,朔州刺史、白水公。相七岁丧父,号慕过人。
又曰:裴侠,字嵩和,河东s人也。侠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旧唐书》曰: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
又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n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
又曰;裴敬彝,绛州闻喜人。七岁解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号为“甘露顶”。
又曰: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唐书》曰: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
又曰:李a,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帝召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弃,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说因贺得奇童。
又曰;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
又曰: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日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
又曰:韦温,字宏育。方七岁日诵书数千言。
又曰:王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
《宋史》曰:赵赞,字元辅,本名美,后改焉。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明宗诏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训,宜锡科名,可特赐童子及第。”仍附长兴三年礼部春榜。
又曰:李肃,字季雍。七岁诵书知大义。
又曰: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
又曰;贾黄中,字娲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又曰:杨澈,字晏如,杨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聪警,七岁读《春秋左氏传》,即晓大义。周宰相李谷召令默诵,一无遗误,谷甚异之。
又曰:杨亿,字大年。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又曰:晏殊,字同叙;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它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又曰: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经目辄诵。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旁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耶。”因作《浮图灾解》,兄惊曰:“是儿必大吾门。”韩琦闻其名,以兄之子妻之。
又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a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又曰:贾易,字明叔,无为人a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
又曰:杨政,字直夫,原州临泾人。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此儿其大吾门乎!”
又曰:彭龟年,字千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
又曰:虞允文,字彬甫。七岁能属文。
又曰:陆持之,知荆门军九渊之子也。七岁能为文。九渊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持之为敷绎之。
又曰:崔遵度,字坚白,本江陵人,后徙淄川。纯介好学,始七岁受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
又曰:种放,字名逸。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
《金史》曰: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生七岁读书过目即成诵。
《元史》曰:齐履谦,字伯恒。七岁读书过目即能记忆。
又曰: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倜傥有大志,博学强记,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开门授徒,远近争从之。一时名人N挺、王博文皆折行辈与交。郭彦通名知人,尝语孟父唐曰:“此儿骨相异常,宰辅之器也。”
又曰:吴莱,字立夫,浦阳人。七岁能属文,凡书一经目辄成诵。尝往族父家,日易《汉书》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p琅然而诵,不遗一字,三易宅编皆如之,众惊以为神。
又曰:韩性,字明善,绍兴人。七岁读书数行俱下,日记万言。
又曰:许衡,字仲平。年七岁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它日必有大过人者。
又曰: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
《明史》曰: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又曰: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借奇之曰:“它日救时宰相也。”
又曰: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从里塾过,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牛反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又曰:王艮,字汝止,初名银,王守仁为更名。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父灶丁,冬晨犯寒役于官,艮哭曰:“为人子令父至此得为人乎?出代父役。入定省惟谨。
又曰: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又曰:瞿罕,字曰有,父九思流塞外。罕年七岁能文,伏阙上书白父冤。
又l:艾南英,字千子,东乡人。七岁作《竹林七贤论》。
又曰:杨慎,字用修,新都人。七岁拟《古战场文》。时人传诵,以为渊、云再生。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年七岁随父爽在京师。北地程晓,爽之亲友。目攀而笑曰:“犁牛骍犊,孺子之谓。”攀曰:“戏及人亲,非雅训也。”晓及众宾大奇异之。
《十国春秋》曰:南唐王栖霞,七岁以神童及第。
《苏州志》曰:夏礼年七岁能书斗大字;人称为“书小吏”,沈周作长歌赠之。
《汝南志》曰:刘黄裳,七岁能摹逸少书。
《宁波志》曰:“沈应奇,字天瑞。七岁能大字,以神童荐。宪宗召试,命书皇帝字,应奇俯伏奏曰:“书皇帝字乞赐一几。”上奇之。
《文心雕龙序志》曰: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世说》曰: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有李树子压枝折,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取,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子多,苦李也。”取之信然。
《法苑珠林》曰:齐晋安王萧子懋,字云昌,武帝之子也。始年七岁。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瓮盛水浸之,如此三日而花不萎。子懋流涕礼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胜缘,遂获冥祐,愿华竟斋如故。”七日斋毕,色更鲜红,看视罂中稍有根须,淑媛病寻差。当世称其孝感。
《大唐新语》曰: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于朝堂立语。李戏之曰:“吾所倚何树?”嘉隐对曰:“松树。”李曰:“此槐也,何忽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则为松树。”无忌连问之曰:“吾所倚者何树?”嘉隐曰:“槐树。”无忌曰:“汝不能复矫对耶。”嘉隐应声曰:“何须矫对,但取其以鬼配木耳。”
《孝子传》曰:吴猛,年七岁时夏日伏于母床下,恐蚊虹及其母。
《幼童传》曰:夏侯荣,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太平广记》曰:吴真君,七岁事父母以孝闻。
《独醒杂志》曰:皇祐元年,何正臣与毛君卿俱以七岁应童子科。君卿之慧差,不及正臣。a皇嗣未生,上见二人年甚幼而颖悟过人,特爱之,留居禁中数日。正臣能作大字,宫人有以裙带求书者,正臣书曰:“‘关睢’,后妃之德也”。=尝以梨一颗令二人分食,君卿逡巡不应,上怪,问其故,对曰:“父母在,不敢分离。”上大喜,以为皆能知其大义。翌日御便殿,俱赐童子出身。
《桂苑丛谈》曰:崔英,年七岁在苻坚宫中读书,坚问:“读何书?”曰:“《孝经》。”问:“有何义?”曰:“上爱下,下敬上。”坚曰:“好。待十七必用卿为大夫。”英曰:“日月可重见;至尊不可再睹。何待后期?”坚曰:“须待十七必召卿也。”及期,拜谏议大夫。
《括苍汇记》曰:陶玻,字士珩,缙云人。七岁能赋诗,善楷书。
《金诗传》曰:“蔡太常珪,字正甫,七岁赋菊诗,语意惊人。日授数千言。
又曰:刘神童征,字伯祥。年七岁能文,道陵召入宫,赋“凤凰来仪”二首,称旨,赐经童出身。
a《桐江诗话》曰:黄山谷,七岁作“牧童诗”云:“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杜甫诗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八岁】
《后汉书》曰:承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年八岁为人牧系。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
《l志注》曰:任昭先,名嘏,乐安博昌人,世为著姓。夙智早成。故乡人为之语曰:“蒋氏翁,任氏童。”嘏八岁丧母,号泣不绝声,自然之哀同于成人。故幼以至性见称。
《吴志注》曰:山阴丁览,字孝连。八岁而孤,家又单微,清身立行,用意不苟,推财从弟,以义让称。
《晋书》曰:谢尚,字仁祖。八岁神悟夙成。父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座之颜回也。”尚应声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
又曰:盛彦,字翁子,广陵人也。少有异才,八岁诣吴太尉戴昌,昌赠诗以观之,彦于座答之辞,甚慷慨。
又(载记)曰:刘曜,字永明。年八岁从元海猎于西山,遇雨止树下,迅雷震树,人莫不颠仆,曜神色自若。元海异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梁书》曰:王佥,字公会,锡第五弟也。八岁丁父忧,哀毁过!
又曰: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六世孙也。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炎于涂,炎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炎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
又曰: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a涕,称曰“孝童”。
又曰:何子季,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
《陈书》曰:谢贞,字元立。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
《南史》曰:e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父遥,齐中散大夫。昉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意甚美。褚彦回尝谓其父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l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籍甚。
《魏书》曰:宋繇,字礼业。八岁伯母张氏卒,居丧过礼。繇少而有志尚,喟然谓妹夫张彦曰:“门户倾覆,负荷在繇,不衔胆自励,何以继承先业?”遂随彦至酒泉,追师就学,闭室诵书,昼夜不倦。博通经史,诸子群言靡不览综。
《隋书》曰:何妥,字栖凤,西城人。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
《唐书》曰: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宋史》曰:范纯仁,字尧夫。八岁能讲所授书。
又曰:蔡元定,字季通。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父发,博览群书,号牧堂老人,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授元定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深涵其义。
又曰:刘恕,字道源,筠州人。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惊异。
《元史》曰:岳柱,字正所,一字兼山a方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岳柱指陶母手中金钏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即易之。
《明史》曰: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八岁能古文。
《续文献通考》曰:程敏政,八岁以神童荐,英宗试“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l援笔立就。诏读书翰林院,官给廪馔。
又曰:元阴幼遇,奉新人,八岁中九经科。
《搜神记》曰:罗威,字德仁。八岁丧父,事母性至孝。
《名山藏》曰:卓晚春,莆田人。八岁善算,虽累千万不爽言,休咎皆奇中。
《芝田录》曰:李n甫,八岁举神童。文皇在上林,有搏得乌者,义甫进“乌诗”曰:“日里扬明采,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上曰:“朕将以全树借汝矣。”
《广漠野语》曰:待诏周清诚,八岁时邻人见晒曲屋上,瓒栽唬“屋上直晒两行曲。”应曰:“门前低叫一声高。”盖适卖糕者过也。
《谵生堂藏书约》曰:向朗,年八岁即手自校书,刊定谬误,潜心典籍,积聚篇卷,冠于一时。
《尧山堂外纪》曰:戴大宾,八岁游泮。
《方正学先生年谱》曰:元至正二十s年甲辰,先生年八岁,读书见册中载圣贤名字或圣贤、良相将形貌,即有愿学之心。
《容台集》曰:周郎八岁书“兰亭”、“曹娥”,端劲、风逸,有“二王”笔意。虽纸成堆、笔成冢者未能过也。
【九岁】
《后汉书》曰: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又曰: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母初与前妻子博不相安,厚年九岁,思令和亲,乃托疾不言不食,母知其旨,瞿然改意,恩养加焉。
又曰:申屠蟠,宇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
《魏志》曰: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年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也。”客谢之。
《晋书》曰: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殷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得其故。时年九岁,乃诣泽中恸哭,声不绝者半日y忽若有人云:“止声。”殷收泪视地,见有堇生,因得斛余而归。食而不减,至时堇生乃尽。
又曰:王延,字延元,西河人也。九岁丧母,泣血三年几至灭性。每至忌日则悲啼一旬。
又曰:范乔,字伯孙。九岁讲学,在同辈之中言无媟辞。
《梁书》曰:裴子野,字几原。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
又曰:陆云公,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从祖倕,沛国刘显质问十事,云公对无所失。
《陈书》曰: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幼聪敏有志操。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隋书》曰:陆爽,字开明,魏郡临漳人也。少聪敏。年九岁就学,日诵二千余言。齐尚书仆射杨遵彦见而异之,曰:“陆氏代有人焉。”
又曰:于仲文,字次武5建平公义之兄子。父实,周大佐辅、燕国公。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其父异之,曰;“此儿必兴吾宗矣。”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
又曰:辛彦之,陇西狄道人也。父灵辅,周渭州刺史。彦之九岁而孤,不交非类,博涉经史,与天水牛宏同志好学。
《北史》曰:任城王澄庶长子顺,字子和。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白澄曰:“丰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江夏黄童不得无双也。
又曰:郑述祖,父为衮州于郑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通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僚。
《唐书》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九岁得颜师右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挞其失。
《宋史》曰: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
又曰:孙固,字和父,郑州管城人。九岁读《论语》,曰:“吾能行此。”
又曰:元绛,字厚之。九岁谒荆南太守,试以三题,上诸朝。
又曰: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
《金史》曰:范拱,字清叔,济南人。九岁能属文,深于“易”学。
《元史》曰:吴澄,字幼清。九岁从郡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
又曰:韩性,字明善。九岁通《小戴礼》,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老生宿学称异焉。
《明史》曰: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九岁通“五经”。
又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
《续文献通考》曰:元,安滔,九岁以经童登第。
《搜神记》曰:汉时宏农杨宝,年九岁到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凶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世说》曰: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又曰:徐孺子,年九岁,常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极当明矣。”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可不暗乎?”
《涌幢小品》曰:汪洙,字德温,鄞县人也。九岁善诗,上官闻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铨补成集训蒙,为《汪神童诗》。
又曰:陈祐山汝弼之子敏勋,九岁从祐山鄱阳舟中。祐山指笔架作对云:“笔架如山”。应声曰。“棋盘似路。”又曰:“苏家三父子文章可法。”对曰:“程门二兄弟德义堪尊。”
《双槐岁抄》曰:董元,九岁真草楷书皆能之。
《杜工部年谱》曰:开元八年庚申,九岁。“壮游诗”云:“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后村诗话》曰:李昪为徐温养子,年九岁,温令咏灯,昪云:“一点分明值方金,开时谁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徐不复以常儿待之。
【十岁】
《后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父伷,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刺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大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蚤慧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n《晋书》曰: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父觊,魏尚书。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真静有明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阌乡侯。
又曰:裴秀,字秀彦。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a。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
《宋书》曰:蔡兴宗,字兴宗。年十岁失父,哀毁有异凡童。父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弟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罢长沙郡还,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兴宗年十岁,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如十岁小儿。
《梁书》曰:谢朏,字敬冲。十岁>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朏命篇,朏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
又曰:韩怀明,上党人也。年十岁,母患尸疰,每发辄危殆。怀明夜于星下稽颡祈祷,时寒甚切,忽闻香气,空中有人语曰o“童子母须臾永差,无劳自苦。”未晓而母豁然平复,乡里异之。
《陈书》曰:周宏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年十岁通《老子》、《周易》。叔父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悟,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南史》曰:谢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尝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北齐书》曰:邢邵,字子才。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族兄峦有人伦鉴,谓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又曰:赵彦深,本名隐,避齐庙讳故以字行。年十岁曾候司徒崔光,光谓宾客曰:“古人观眸子以知人,此人当必远至。
《隋书》曰: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幼而沈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
《唐书》曰:宗室戡,渤海敬王奉慈七世孙。年十岁许即好学。大寒掇薪自炙,夜无然膏默念所记。
又曰:韦陟,字殷卿,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朝散大夫。风格方整,z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
又曰:韩思复,字绍忠,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
又曰:萧颖士,字茂挺。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
又曰:颜元孙,字聿修。颜子三十九世孙。年十岁试《石榴赋》,立就。
《宋史》曰:鞠咏,字咏之,开封人。十岁而孤。好学自立。
又曰:范纯祐,字天成。方十岁能读s书、为文章,藉藉有称。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幼尚未冠,辄日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遂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
又曰:邵亢,字兴宗,丹阳人。幼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五千言,赋s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
又曰: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又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幼颖迈,十岁能作邑人墓铭,父见大惊曰:“吾家积善之报其在兹乎!”
又曰:汪应辰,字圣锡。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喻樗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唯公其然?”
又曰:顾忻,泰兴人。十岁丧父。以母病,荤辛不入口者十载。
《东都事略》曰:张昭,字潜夫,河内人也。十岁诵书数十万言。
《元史》曰;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都令史,仍荐入御史台。
又曰:刘居p,大都人。年十岁,继母郝氏病,居敬忧之,恳天以求代,状闻,褒美之。
《明史》曰:黄润玉,字孟清,鄞人。十岁道贝遗金不拾。
又曰: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又曰:程敏政,字克勋。十岁侍父官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悦之,诏读书翰院,给廪馔。学士李贤、彭时咸爱重之,妻以女焉。
又曰:邵宝,字国贤。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
又曰: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读。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生不忘。
《汝南志》曰:刘黄裳十岁寓长安,赋京都诸篇。
《武夷山志》曰:白玉蟾,号琼琯,本姓葛,名长庚。大父有兴董教琼州而生真人于琼,冒白姓。天资聪敏,髫齓时背诵“九经”,十岁来广城应童子科,主司命赋《织机诗》。
《拾遗记》曰:汉贾逵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穷困,不曾有学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姊共抱逵往篱下听邻家读书,今万不失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笺,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史便通。
《云仙杂记》曰:蔡澄十岁时,父若无纸,澄乃烧糠协竹为之以供文。澄小字“洪儿”,乡人号“洪儿纸”。
《耆旧续闻》曰:东坡十岁时侍老苏侧,诵欧阳公《谢对衣金带马表》,因令坡拟之,其间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老苏笑曰:“此子他日当自用。”至元祐中,再召入院为《承旨谢表》,乃益以两句云:“枯羸之质匪伊垂之而带有余;敛退之心非敢后也而马不进。”
《群谈采余》曰:明温州任道逊,年十岁,以善书贡入京,英宗令书“龙凤”二字,甚工,乃出对云:“九重殿上书龙凤。”对曰:“百尺楼头望斗牛。”上喜,赐予甚厚。时朝臣某足成一诗云:“年比甘罗少二周,山川毓秀出温州。九重殿上书龙凤,百尺楼头望斗牛。金马玉堂身已贵,青灯黄卷业还修。他时大展经纶手,重沐恩波拜冕旒。”
《史纂左编》曰:谭处端十岁学诗,一日其所亲指木架葡萄令作诗,有云:“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众喜其蕴藉。
《方正学先生年谱》曰: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先生年十岁,日读书盈寸。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曰:白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元氏长庆集》曰:严童子,司空孙,字照郎。十岁能赋诗,往往有奇句,书题有成人风。元稹赠严童子诗云:“十岁佩觿娇稚子,八行飞札老成人。”
《竹坡诗话》曰:南徐刁氏子,字麟游。十岁赋《竹马诗》云:“小儿骑竹作骅骝,犹是东西意未休。我已童心无一在,十年浑付水东流。”
●卷下
【十一岁】
《后s书》曰: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也。原十一而丧父,家贫蚤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梁书》曰:傅昭,字茂远。十一,雍州刺史袁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又曰: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年十一而孤,居丧尽礼,每见父手所写书必哀恸流涕不能自胜。
又曰:刘歊,字士光。十一读庄子《逍遥》篇曰:“此可解耳。”客因问之,随问而答,皆有情理,家人每异之。
又曰: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亲党异之。
《隋书》曰:杨尚希,宏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尚希龆齓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n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
《唐书》曰;韦温,字宏育。十一举“两经”及第,以拔萃高等补咸阳尉。父愕然,疑假权谒进,召而试诸廷,文就无留思,喜曰:“儿无愧矣。”
《宋史》曰:杨亿,字大年。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
又曰:安焘,字厚卿,开封人。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先i曰:“汝方为诵数之学,未可从吾游,当群试省题一诗,中选乃置汝。”焘无难色,诗成,出诸生上,由是知名。
《东都事略》曰:宋白,字素臣,大名人也。年十一善属文,举进士又举拔萃,科授著作佐郎。
《金史选举志》曰:明昌元年,益都府申:“童子刘住儿年十一岁,能诗赋、诵六经,所书行草颇有法,孝行夙成。乞依宋童子李淑,赐出身且加以恩诏。”上召至内殿,试《凤凰来仪》赋、《鱼在藻》诗,又令赋《旱》诗,上嘉之,赐本科出身,给钱粟、官舍,令肄业太学。
《明史》曰: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年十一时侍父京邸修撰。周旋过之,乔新方读《通鉴续编》,旋问曰:“书法何如纲目?”对曰:“吕文焕降元不书叛;张世杰溺海不书死节;曹彬、包拯m卒不书其官;而纪羲、轩,多采怪妄,似未有当也。”旋大惊异。
又曰: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续归田录》曰:苏州童子刘少逸,年十一,文词精敏有老成体。其师潘阆携见长洲宰王元之、吴县宰罗思纯,二公名重当时,疑未之信,因与联句。思纯曰:“无风烟焰直。”少逸曰:“有月竹阴寒。”又曰:“日移竹影侵棋局。”少逸曰:“风递花香入酒尊。”元之曰:风雨江城暮。”少逸曰:“波涛海寺秋。”元之曰:“一回酒渴思吞海。”少逸曰:“几度诗狂欲上天。”凡数十联皆敏,二公惊异,闻于朝,赐进士及第。
《侯鲭录》曰:王平甫年十一过洪州,有《滕王阁诗》。
杨载《赵公行状》曰:公讳孟頫,字子昂,姓赵氏,魏公第七子也。魏公薨,公始十一岁,生母邱夫人董公使为学,曰:“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顗成人,吾世则亦已矣。”语已,泪下沾襟。公由是刻厉,昼夜不休。性诵敏,书一目辄成诵。
【十二岁】
《战国策》曰:文信侯欲使张唐相燕,弗肯行。少庶子甘罗请行,文信侯叱:“去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年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叱言也?”乃见张卿,说而行之。甘罗还报,秦封罗为上卿。
《汉书》曰: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又曰: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又曰:郑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杂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
又曰:“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又曰:荀爽,字慈明,一名谞。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又曰: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十二,刘护闻而召之,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又曰t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威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抚其首曰:“吴氏世不乏季子矣。”
华峤《后汉书》曰:桓典十二丧父母,事叔母如事亲。立廉操,不取于人,门生故束问遗一无所爱。
《晋书》曰: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e过礼,事叔父甚谨。尝游汶水之滨,遇父老谓之曰:“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即而去,莫知所在。
又曰: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城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着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梁书》曰:韦爱,字孝友。年十二尝游京师,值天子出游,老幼争观,爱独端坐读书,手不释卷。
又曰:王瞻,字思范。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
又曰:陈昕,字君章,十二随父入洛,于路遇疾还京师。诣鸿胪卿朱异,异访北间形势,昕聚土画地,指麾分别,异甚奇之。
《陈书》曰:顾野王,字希冯,年十二随父之建安,撰《建安地记》二篇。
《魏书》曰:房景先,字光胄,清河绎幕人。幼孤,贫无资,从师其母,自授《毛诗》、《曲礼》。年十二,昼则樵苏,夜诵经史,自是精勤,遂大通赡。
又曰:祖莹,字元珍。年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灯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北齐书》曰: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年十二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周书》曰: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u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诏曰:“企向成立,且为本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遂依所请。企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姓安之。
《隋书》曰:尔朱敞,字乾罗,秀容契胡人,尔朱荣之族子也。父彦伯,官至司徒、博陵王。齐神武帝韩陵之捷尽诛尔朱氏,敞小,随母养于宫中,及年十二,自窦而走,至大街见童儿群戏者,敞解所着绮罗之服易衣而遁,追骑寻至,初不识敞,便执绮衣儿比究问,知非。会已暮,由是得免。
《旧唐书》曰:褚无量,字宏度,杭州盐官人也。家近临s湖,时湖中有龙斗,倾里闬就观之,无量时年十二,读书晏然不动。
又曰:柳公权,字诚悬,公绰弟也。十二,工辞赋。《宋史》曰: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又曰:赵上交子曮,字可畏。十二能属文,与兄晙同举进士。
又曰:王安国,宇平甫。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称于世。
又曰: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
又曰:周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年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知而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矣。”卒能如母之言。
《元史》曰:刘诜,字桂翁,吉安庐陵人。年十二作为科场,律赋、论策之文蔚然有老成气象。
《明史》曰: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年十二举于乡。
又曰:杨慎,字用修。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又曰:薛瑄,字德温,河津人。父贞,洪武初领乡荐,为元氏教谕。瑄性颖敏,甫就塾,授诗书辄成诵。及贞改任荥阳,瑄侍行,时年十二,以所作诗赋呈监司,监司奇之。
《文献通考》曰:宋真宗景德二年童科,大名府进士姜盖年十二。
【十三岁】
《后汉书》曰: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年十三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后汉书》曰: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a年十三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又曰:丁鸿,字孝公,颖川定陵人。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
又曰:杜根,字伯坚,颖川定陵人。父安,字伯夷。年十三入太学,号曰“奇重”。京师贵戚慕其名,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及后,捕案贵戚宾客,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竟不离其患,时人贵之。
又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
又曰:班固年十三,王充见之,拊其背谓彪曰:“此儿必记汉事。
又曰:阚泽,字德润,年十三梦见名字炳然在月中。
《魏志》曰: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i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
又,〈注〉曰:赵昱,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星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
《晋书》曰: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年十三能属文,蚤知名。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
又曰:高嵩,字茂炎,广陵人也。父悝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岁饥,悝菜蔬不厌,每致甘肥于母,抚幼弟以友爱称。
又曰:王羲之,字逸少。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又曰:褚陶,字季雅,吴郡钱塘人。年十三作《鸥鸟》、《水硙》二赋,见者奇之。
又曰:赵至,字景真,代郡人,寓居洛阳缑氏。令初到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尔后能如此否?”至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
二赋,见者奇之。
又曰:赵至,字景真e代郡人,寓居洛阳缑氏。令初到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尔后能如此否?”至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
又曰:王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汉京兆尹尊十N孙也。渤海刘原为河东太守,好奇,以旌才为务。同郡冯收荐王接于原曰:“窃见处士王接,岐嶷隽异,十三而孤,居丧尽礼,学过目而知,义触类而长,斯玉铉之妙味,经世之徽猷也。”
《宋书》曰:王镇恶,ナ三而苻氏败亡,关中扰乱,流寓崤、渑之间。尝寄食渑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谓方曰:“若遭遇英雄主,要取万户侯,当厚相报!”方答曰:“君丞相孙,人才如此,何患不富贵?至时愿见用为本县令足矣。”后果践所言。
《梁书》曰: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孤N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
又曰:江紑,字含洁,济阳考城人也。年十三,父蒨患眼,紑侍疾将期月,衣不解带。夜梦一僧云:“患眼者饮慧眼水必差。”及觉,莫能解。紑第三叔禄与草堂寺智者法师善,往访之,智者曰:“《无量寿经》云:‘慧眼见真,能渡彼岸。’”父蒨乃舍同夏县界牛屯里舍为寺,以“慧眼”为名,乃就创造泄故井,井清冽异于常泉,依梦取水浇眼及煮药,因此遂差,时人谓之“孝感”。
又曰:刘杳,字士深,平原人也。十三,丁父忧,每哭哀感行路。
陈书》曰:陆从典,字由仪。年十三作《柳赋》,其词甚美。
又曰:谢贞,字元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又曰:张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年十三献颂,简文深赞赏之。
《南史》曰: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于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汝之休征也,汝才行若此,岂常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又曰:纪少瑜,字幼玚,丹阳秣陵人。十三能属文。妹温絺呉砸皇青镂管笔授之,其文因此遂进。
《魏书》曰:宋隐,字处默,西河介休人。年十三便有成人之志,专精好学,不以兵难易操。
又曰:李谧,字永和,涿郡人。相州刺史安世之子。十三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历数之术尤尽其长<州闾乡党有“神童”之号。
《北齐书》曰: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
未萌,亦原留意。”元贞称善。
又曰:徐之才,丹阳人。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粗通《礼》、《易》。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吴郡张嵊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咸共叹曰:“此神童也!”孝绰又云:“徐郎燕颔有班定远之相。”
《周书》曰:柳虯,字仲蟠。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虯不事容饰,遍授“五经”,略通大义,兼博涉子、史,雅好属文。
又曰:柳庆,字更兴。年十三因曝书,父僧习谓庆曰:“汝虽聪敏,吾未经特试,乃令庆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有余言,庆立读三遍便即诵之无遗漏。
《隋书》曰:薛道衡,字元卿。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
又曰:刁冲,字文朗,渤海饶安人。十三而孤,孝慕过人。
又曰:裴侠,字嵩和。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将择葬地而行,空中有人曰:“童子何悲,葬于桑东封公侯。”侠惧,以告其母,母曰:“神也!吾闻鬼神福善,尔家未尝有恶,当以吉祥告汝耳。”时侠宅侧有大桑林,因葬焉。
《唐书》曰:张九龄,字子寿。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
《宋史》曰:e质,字文素。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又曰:魏仁浦,字道济。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又曰:陈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为江左名辈所赏。唐主李煜闻之,召入宫令子仲宣与之游。
又曰:吕陶,字元钧,成都人。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年十三,一坐皆惊
又曰:王庠,字周彦,荥州人。年十三居父丧,哀愤深切,谓弟序曰:“父以直道见挤,母抚柩誓言,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乃许归葬,相与勉之,且制科先君之遗意也。吾有志焉。遂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
《东都事略》曰:李淑,字献臣。年十三,献其所为文,授试校书郎。
《元史》曰: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a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百寮上。母宏吉刺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
又曰: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五世祖迁秦中,遂为奉元人。恕安静端凝,羁丱如成人。从乡先生学,日记数千言。年十三以《书经》魁乡校。
《明史》曰:师逵,字九达,东阿人。事母至孝。年十三,母疾,思藤花菜,逵出城二十余里求得之,及归夜二鼓,遇虎,逵惊呼天,虎舍a去,母疾寻愈。
《摭言》曰: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府帅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友,乃宿构《滕王阁序》,俟宾合而出,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请客,诸容辞,次至勃,勃受。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吟移晷。又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
《册府元龟》曰:李琪,字台秀。年十三,词、赋、诗、颂大油躅焖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琪父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f龙头之友;斯贵,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鉴诫录》曰:孟蜀侯侍中,本蒲坂人也。年方十三岁,困寐于屋檐下。是月突蒸,天将大雨,有长虹自河饮水,俄贯于童儿之口,惟其母见,不敢惊之,欲窥其变异。良久,虹自天没于童儿之口不复出矣。母俟其睡觉问其子曰:“梦中有所观否?”对曰:“适梦入河饮水,饱足而归。”母闻其言,知子必贵。
《尧山堂外纪》曰:戴大宾十三中乡试,有贵公来谒其父,见戴戏庭侧尚是婴稚,以为业童子艺也,出一对曰:“月圆”。即对曰:“风扁。”问:“风何尝扁?”曰:“侧缝皆入,不扁何能?”又出一对曰:“凤鸣,”即应声曰:“牛舞。”问:“牛何尝舞?”曰:“百兽率舞,牛不在其中耶?”贵公大加叹赏,询之,即大宾也──已成乡举矣,对语皆含刺云。
《中州集》曰:冯辰十三岁《雨后诗》云:“东风花外锦鸠啼,唤起西山雨一犁。绿满蔬畦人不到,桔槔闲立夕阳低。”
《杨椒山先生自著年谱》曰:十三岁春,刘师辞归,乃从邸先生,讳宸,<南台。一日师出,予与诸生作布阵相战之戏,师偶来,众皆藏匿,师呼:”跪!”出对云:“藏形匿影”,对成者先起,予随对曰:“显姓扬名”,师曰:“此绝对也!”自此相爱之甚,教以作文法,治书经。
“颜真卿《殷君墓碣铭》曰:君讳践酞,字伯起。年十三,日诵《左传》二十五纸。
【十四岁】
《家语》曰:曾子十四岁尝出薪于野,有客至,母以手扼其臂,曾子心动,弃薪驰归问母:“无恙乎?”母曰:“有客至,故扼臂以呼汝耳。”
《汉书》曰: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久之,武帝游宴,后宫满侧。日磾等数p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后汉书》曰: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a,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
《魏志注》曰:曹纯,字子和。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l能。
《吴志》曰:刘繇长子基,字敬舆。年十四居繇丧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
《晋书》曰:王导,字茂宏。光禄大夫览之孙也。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又曰:桑虞年十四丧父,毁瘠过礼,日以米百粒,用糁藜藿。其姊谕之曰:“汝毁瘠如此, 至灭性,灭性不孝,宜自抑割。”虞曰:“藜藿杂米足以胜哀。”
又《载记》曰:刘聪,字元明。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
《梁书》曰: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诗为约称赏,世人为之语曰:“王有养、炬;谢有览、举。”养、炬──王筠、王泰小字也。起家秘书郎。
《周书》曰:李贤,字贤和。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又曰:蔡祜,字承先。年十四事母以孝闻。
《隋书》曰:高劢,字敬德。年十四为青州刺史。
《北史》曰:赵温子琰,字叔起。初,苻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孝心色养,饪熟之节,必亲调之。
《唐书》曰:郑善果,郑州荥泽人。年十四为沂州刺史。
又曰:裴敬彝,绛n闻喜人。父智周,补临黄令,为下所讼。敬彝年十四,诣巡察使唐临直枉。临奇之,试命作赋,赋工。父罪已释,表敬彝于朝,补陈王府典签。
《宋史》曰:任谅,字子惊,眉山人。年十四即冠乡书登高第。
《金史》曰:纥石烈良弼,本名娄室。牟十四为北京教",学徒常二百人。时人为之语曰:“前有谷神;后有娄室。”
《明史》曰: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年十四举于乡。
《文献通考》曰:王安中,年十四荐于乡。
《麟台故事》曰:晏珠t十四特召试诗赋各一首,乃赐进士出身。
《语林》曰:方观年十四丧母,负土成坟,庐其侧。
【十五岁】
《后汉书》曰: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
又曰: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魏志》曰:温恢,字曼基,太原>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赈施宗族,州里高之。
《吴志》曰:顾雍族人悌,字子通,以孝悌廉正闻于乡党。年十五为郡吏,除郎中。
《陈书》曰:周宏正,字思行。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
又曰:杜之伟,字子大。十五遍观文史及仪礼故事,时辈称其蚤成。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
曰:徐伯阳,字隐忍,东海人。年十五以文笔称。学《春秋左氏》。家有史书,所读近三千余卷。
《隋书》曰: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幼明敏,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年十五辟邵陵王府法曹参军事。
又曰:魏澹,字彦深,巨鹿下曲阳人也。 十五而孤。专精好学,博涉经史,善属文,词采赡逸。齐博陵王济闻其名,引为记室。
《旧唐书》曰:权德舆,字载之。十五为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十卷,名声日大。
《宋史》曰:贾黄中,字娲民。年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
又曰s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年十五善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推重之。尝作《西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
又曰:倪涛,字巨济,广德军人。丱角能属文,博学强记。年十五试太学,第一,遂擢进士,调庐江尉、信阳教授。
s 《辽史》曰:韩延徽子德枢年甫十五,太宗见之谓延徽曰:“是儿卿家之福,朕国之宝,真英物也!”
《金史》曰:温迪罕斡鲁年十五居父丧,不饮酒肉,庐于墓侧。
《元史》曰:成遵,字谊叔,a阳穰县人也。年十五丧父,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又曰:陈栎,字寿翁。十五乡人皆师之。
《明史》曰:黄辉,字平倩,一宇昭素,南充人。博极群书。年十五举乡试第一。
又曰: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师事: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
又曰:瞿九思,字睿夫,黄梅人。十五作《定志论》。
《文中子》曰:夫子十五人为师矣。
《说苑》曰: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搜神记》曰:汉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
《庾子山年谱》曰:大通元年丁未,信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赋《云兰成射策》之年是也。
张说《尹先生墓志铭》曰:先生讳守贞,十五诵“三礼”能明君臣父子之道,定郊庙吉凶之制。
张舜民《游公墓志铭》曰:公讳师雄,字景叔,姓游氏。年十五入京兆学,益自刻励,蚤暮不少休。同舍生始多,少之。已而考行试艺屡居上列,人皆畏敬。
【十六岁】
《后汉书》曰: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蛋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晋书》曰:庾亮,字元规。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严。
《梁书》曰:王训,字怀范,暕子也。年十六召见文德殿,上目送久之,顾谓朱异曰:“可谓相门有相矣。”
s又曰: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南史》曰:刘览,字孝智。十六通《老》、《易》,位中书郎。以所生母忧庐于墓,常再期,不尝盐酪,食麦粥而已。
又曰:裴让之,字士礼。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
《周书》曰:张元,字孝始。年十六其祖丧明,因读《药师经》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燃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其夜,梦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居三日,祖目果明。
《隋书》曰: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聪爽俊辩,通"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唐书》: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年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
《宋s》曰:陈希亮,字公弼。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息钱三十余万,公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学成乃召其兄之子庸,谕使学,遂与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坊”。
又曰:杨澈,字晏如,杨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父思进佐使幕。澈年十六,会昭庆令缺,使府命澈假其任。时河决,临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既至,执事者讶以后期,俄而,苇筏<至,骇而问之,澈以状对,乃更嗟赏。
又曰:卢革,字仲辛。少举童子。知杭州马亮见所为诗,嗟异之。秋贡士,密戒主司勿遗革。革闻,语人曰:“以私得荐,吾耻之!”去弗就。后二年遂首选。至登第,年才十六。
又曰:和岘,字晦仁。十六登朝为著作郎。
又曰: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彭城人。少好学苦志,年十六蚤,以文谒曾巩,一见奇其文,留受业。
《金史》曰:贺胜,仁杰子也。字贞卿,一字举安,小字伯颜,以小字行。尝从许衡学,通经传大义。年十六入宿卫,凝重寡言,世祖甚器重之。大臣有密奏辄屏左右,独留胜许听之。出则参舆,入则侍帷幄,非休沐不得至家。
《元史》曰: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没时年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事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
《明史》曰:文征明,长洲s。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卒,吏民醵千金为赙。征明年十六,悉却之。吏民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记其事。
又曰:孟化鲤,字叔龙,河南新安人。年十六,慨然以圣贤自期。
《蓬轩吴记》曰:临川饶介之在吴,慕高季迪才名,召之至再,强而后往。命题“倪云林竹木图”,且以木、绿、曲为韵,季迪即吟曰:“主人原非段干木,一瓢倒泻潇湘绿。逾垣为惜a在樽,饮余自鼓无弦曲。”饶大惊异,厚礼之,因劝之仕,季迪笑而不答──时年才十六。
《东坡集》曰:狄武襄公者,本农家子。年十六时,其兄素与里人号“铁罗汉”者斗于水滨,至溺没之,保伍方缚素,青适饷田见之曰:“杀罗汉者,我!”人皆释素而缚青,青曰“我不逃死,然待我救罗汉,庶几复活,若决死者,缚我未晚也。”众从之。青默祝曰:“我若贵,罗汉当苏。”乃举其尸,出水数斗而活,人咸异之。
【十七岁】
《左传》曰: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好学而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
《国语=曰: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
《吴志》曰: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塘,会海贼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逻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
《晋书》曰:姚襄,字景国。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明察善抚纳,士众爱敬之。
《梁书》曰:柳忄焱,t文通,河东解人也。年十七,齐武帝为中军,命参军。
又曰:吉翂,字彦霄。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摄官期月风化大行。
又曰: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魏书》曰:崔c,字仁本,本名孝伯,清河鄃人也。年十七随父徙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北齐书》曰: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督官郎中。
《周书》曰:权景宜e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也。年十七,魏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表为轻车将军。
又曰:唐瑾,字附璘。性温恭,有器量。博涉经史,雅好属文。年十七,周文闻其名,乃贻其父永书曰:“闻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纵横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可并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因召拜尚书员外郎。
《隋书》曰:高颎,字昭元,一名敏,自云渤海蓚人也。少明敏,有器局。博涉书史,尤善辞令。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又曰:卢昌衡,字子均。父道虔,魏尚书仆射。昌衡小字龙子。风神澹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年十七,魏济阴王元晖业召补太尉参军事兼外兵参军。
又曰:梁彦光,字修芝。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北史》曰:齐赵郡王睿,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
又曰:王劢,字丑兴。性忠果有材干。年十七从周文帝入关,及平秦陇,定关中。周文尝谓曰:“为将坐见成败者,上也;被坚执锐者,次也。”劢曰:“意欲兼被之。”周文大笑,寻拜散骑常侍,赐爵梁甫县公。
《唐书》曰:江夏郡王道宗,年十七从秦王讨贼,王登玉璧城以望,谓道宗曰:“贼怙众欲战,尔计谓何?”对曰:“武周席胜,剡然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锐。须食尽气老,可不战禽也。”王曰:“尔意与我合。”
《旧五代史》曰:和凝,字成绩,汶阳须昌人也。年十七举明经。至京师忽梦人以五色笔一束以与之,谓曰:“子有如此才,何不举进士?”自是才思敏赡。
《宋史》曰:薛季宣,字士龙。年十七起从荆南帅辟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尽以其学授之。季宣既得溉学,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
又曰:王超子德用,字元辅。超为怀州防御使、补衙内都指挥使。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超帅兵六万出绥、夏。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s门关,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德用曰:“归师迫险必乱。”乃领兵距夏州五十里绝其归路,下令曰:“乱行者斩!”一军肃然,超亦为之按辔。继迁摄其后,左右望见队伍甚严整,莫敢近。超抚其背曰:“王氏有子矣!”累迁内殿崇班,以御前忠佐为马军都军头。
《元史》曰:杨恭懿,字元甫,奉元人。力学强记,日数千言,虽从亲逃乱未尝废业。年十七西还,家贫,服劳为养,暇则就学,书无不读,尤深于《易》、《礼》、《春秋》,后得朱熹集注《四书》,叹曰:“人伦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此书矣。”
又曰:秦起宗,字元卿。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顺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史。
又曰: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世祖授都中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视之。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
《明史》曰:王守仁,字伯安。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t。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李兴《羊公碑》曰:公讳祜,字叔子。年十有七,上计吏察孝廉,州辟,不肯就。
韩愈《师说》曰: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赠之。
【十八岁】
《史记》曰: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属文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为廷尉,荐诸文帝,以为博士。
又曰: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能属文。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才,与交结。军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后汉书》曰:崔骃子瑗,字子玉,蚤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至京师,从侍中贾逵质正大义,逵善待之,瑗因留游学。诸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魏志注》曰:曹纯,字子和。年十八为黄门侍郎。
《蜀志注》曰: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德操,德操与语,既而叹曰:“德公:知人,此实盛德也。”
《梁书》曰:到洽,字茂沼,年十八为南徐:迎西曹行事。洽少知名,清警有才学士行。谢朓文章盛于一时,见洽深相赏好,日引与谈论,每谓洽曰:“君非直名人,乃亦兼资文武。
《南史》曰:张缅,字元长。天监中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武帝疑其年少未娴吏事,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
又曰:徐勉,字修仁。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魏书》曰:韦朏,字尊显。年十八辟州主簿,时属岁俭,朏以家粟造粥以饲饥人,所活甚众。
《北齐书》曰:杨愔,字遵彦。永安初还洛,拜通直散骑侍郎,时年十八。
《旧唐书》曰:房元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吏部侍郎。高孝基素称知人,见之谓裴矩曰:“仆阅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必成伟器。”
《唐书》曰:汉王谅反,遣将綦良攻黎州。窦德明呤八,募士五千,号令严整,倍道击贼,破之。
又曰:杨于陵,字达夫。十八擢进士,调句容主簿。节度使韩滉刚严少许可,独奇于陵,谓妻柳氏曰:“吾求佳胥,无如于陵贤。”因以妻之。
又曰: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年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寿州刺史张镒有重名,贽往见,语三日,奇之。既行,饷钱百万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
《宋史》曰: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以荫补太庙斋郎。周世宗平淮南,去华时E十八,慨然叹曰:“兵战未息,民事不修,非驭国持久之术。”因著《南征赋》、《治民论》献于行在,授御史台主簿。
又曰:王严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又曰:汪应辰,字圣锡。绍兴五年进士第一,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向,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上甚异之。鼎出班特谢,旧进士第一人赐以御诗,乃是特书《中庸》篇以赐。初名“洋”,特改赐”应辰”。
又曰: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年十八贡于乡。
又曰: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年十八试礼部第一。
又曰:马知节,字子元。幼孤。太宗时a荫补供奉官,赐今名。年十八监彭城,兵众惮之如老将。
又曰:张载,字子厚,长安人也。少时喜谈兵。年十八以书谒范仲淹,仲淹曰:“儒者自有名教可学,何事于兵?”因劝学《中庸》,载感其言,益穷“六经”。
《金史》曰:阿邻,年十八授定远大将军,为顺天军节度使。
《明史》曰: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又曰:陈茂烈,字时周,莆田人。年十八作《省克录》,谓颜之“克己”、曾之“日省”,学之法也。
又曰:王洪,字希范。十八成进士,授吏科a事中。
《宋史》曰: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游太学见胡瑗,试以“颜子所好何学论”。
《说苑》曰:子奇年十八,齐君任为东阿,既行而君悔焉,使人追之,属使者曰:“未至,追令还;已至,勿追。“未至东阿,使者1,齐君问故,使者曰:“臣见子奇同载者皆白首矣,夫老者之志、少者之决,此必能治东阿矣。”王曰:“善哉。”
《新序》曰:齐有闾丘昂,年十八道遮宣王曰:“家贫、亲老,愿得小仕。”宣王曰:“子年尚稚,未可也。”昂对曰:“昔者颛顼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由此观之,昂不肖耳,年不稚矣!”
《闻见前录》曰:陈瓘,年十八登进士甲科。
《御史台记》曰:唐,辛郁,管城人也。 名太公。弱冠遭太宗于行所。问:“何人?”曰:“辛太公。”太宗曰:“何如旧太公?”郁曰:“旧太公八十始遇文王,臣今适年十八已遇陛下,o之远矣!”太宗悦,命值中书。
《江南余载》曰:姚端年十八状元及第。
《齐东野语》曰:汪端明年十八魁天下。天资强敏,记问绝人。其帅福州,吏闻其名,欲尝之,始谒庙,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即好谕曰:“事不可行也。”妪呼曰:“乞详状!”公笑曰:“尔谓吾不详耶?”驻,毕还其牒,诵之不差一字。吏民以为神,相戒不敢犯。
司马文正公《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曰:皇祐初,光为贡院属官。时有诏,士有能讲解经义者听别奏名。应诏者数十人。赵周翰为侍讲知贡举,问以《春秋》、《礼记》大义,其中一人所对最精详,先具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以己意论而断之。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惊异,擢为第一。及发糊名,乃进士恕,年十八矣。
李维桢《醖檀集序》曰:数岁前,犁丘邢仲子示余以萧公黼《绿远楼赋》,巨丽妍藻,类汉、晋人手笔,余不知为何氏,意必老于文学者。已而知为泰山人某,年十有八耳,心窃异之。
【十九岁】
《汉书》曰:东方朔上书曰:“臣朔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吴志》曰:陈武子修有武风。年十九,权召见奖励,拜别部司马,授兵z百人。时诸新兵多有逃叛,而修抚循得意,不失一人。权奇之,拜为校尉。
又曰: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
又(注)曰:殷礼,字德嗣。弱不好弄,潜识过人。少为郡吏。年十九,孙权召除郎中。
《晋书载记》曰:李寿,字武考。拜前将军,督巴西军事,迁征东将军,时年十九。聘处士谯秀以为宾客,尽其谠言。在巴西威惠甚著。
《周书》曰:姚僧垣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著述。年十九随僧垣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
《隋书》曰:柳机,字匡时,河东解人也。伟仪容,有器局,颇涉经史。年十九,周武帝引为记室。
《旧唐书》曰:杨于陵年十九登进士第。
《唐书》曰:任环,宇玮,庐州合肥人。年十九试守灵溪令,迁衡州司马。
又l:卢祖尚,字季良,光州乐安人。年十九善御众,所向有功,盗畏,不入境。
《旧五代史》曰:和凝,字成绩。年十九登进士第。滑帅贺环知其名,辟置幕下。
《宋史》曰:曹玮。父彬,历武宁太平军节度使,皆以玮为牙内都虞候。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春秋u三传,于左氏尤深。李继迁叛,诸将数出无功。太宗问彬:谁可将者?”彬曰:“臣少子玮可任。”即召见,以本官同知渭州,时年十九。
又曰: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少英迈,通《春秋》。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方进取,可欺君耶?”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
又曰:王拱辰,字君贶,开封成平人。元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
又曰: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
《辽史》曰:萧阳阿,字稍隐。端毅简严,识辽、汉字,通天文,相法。父卒,自五蕃部亲挽丧车至奚王岭,人称其孝。年十九为本班郎君。历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
《元史》曰:廉c宪,字善甫,布鲁海牙子也。世祖为皇帝,希宪年十九得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由是知名。
《明史》曰:杨延和,字介夫,新都人。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告归娶。
又曰:吴与弼,字子传,崇仁人。年十九见《伊洛渊源图》,慨然想慕,读“四子”、“五经”、洛、闽诸录,不下楼者数年。
又曰:王敬臣,字以道,长洲人。年十九为诸生,受业于魏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
又曰:何塘,字粹夫。年十九读许衡、薛瑄遗书,辄欣然忘寝食。
《陶华阳谱p曰:年十九,萧将军录尚书,引为诸王侍读。
《苏颖滨上枢密韩太尉书》曰: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二十岁】
《史记自序》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鼓城,过梁、楚以归。
《后汉书》曰:吴祐,字季英。年>十丧父,居无担石而不受赡遗。
又曰:郭林宗少孤。年二十,李元礼一见称之曰:“吾见士多矣,无如林宗者。”
《魏志》曰: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郡中奇其年少而明大义。
又曰:王修,字叔治。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又(注)曰:孙该,字公达。强志好学。年二十上计椽,召为郎中。著《魏书》。迁博士、司徒、S长史。
《吴志》曰:张昭弟子奋,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车,为步骘所荐,昭不愿,曰:“汝年尚少,何为自委于军旅乎?”对曰:“p童汪死难,子奇治阿,奋实不才耳,于年不为少也!”遂领兵为将军,连有功效。
又曰:陆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父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
又:〈注〉曰:羊道,南阳人,道初为中庶子。年二十时延尉监隐蕃交结豪杰,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敬待,惟道及宣诏郎豫章扬迪拒绝不与通,时人咸怪之,而蕃后叛逆,众乃服之。
《晋书》曰:王济,e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秀茂,技艺过人,有名当世,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尚常山公主。年二十拜中书郎。
又曰:皇甫谧,字士安。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宋书》曰:裴松之,字世期。e二十,拜殿中将军。
《南史》曰:贺革,字文明。少以家贫躬耕供养,年二十始辍耒,就文受业,精力不怠。有六尺方床,思义未达则横卧其上,不尽其义终不肯食。通“三礼”。
《魏书》曰:李仲尚,陇西狄道人,仪貌甚美,少以文学知名。二十著《〈前汉功臣序〉赞》及《季父司空冲诔》。时兼侍中高聪、尚书邢峦见而叹曰:“后生可畏非虚言也!”
《新唐书》曰:姚崇,字元之,陕州陕石人。先天二年,元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p时帝亦密召姚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臣年二十居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璟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
《宋史》曰:文天祥,字宋瑞f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授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敢为得人贺。”
《元史》曰:杨惟中,字彦诚,宏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
又曰:(刘)元振,字仲举,黑马长子也。随父入蜀,莅成都。会商、邓z有警,令黑马往镇商、邓,以元振摄万户,时年方二十。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
又曰:张宏范,字仲畴。年二十时,兄,顺夭路总管宏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宏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军所过肆暴,宏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
a又曰: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年二十,畅师文荐入翰林,不报,授开宁路学正,升教授。
《明史》曰: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
又曰: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z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又曰:杨爵,字伯彦,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垅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登嘉靖八年进士。
又曰: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廷推阁臣,道周已充日讲官,迁少詹事,得与名。帝不用道周,乃草疏上之:“臣二十躬耕,手足胼胝以养二人。”
又曰:周蕙,字廷芳,泰州人>为临洮卫卒,戍兰州。年二十,听人讲《大学》首章,惕然感动,遂读书。州人殷坚,薛瑄门人也。时方讲学于里,蕙往听之,相与辨析,坚大服,诲以圣学,蕙乃研究“五经”。又从学安邑李昶,昶亦瑄门人也,蕙从之久学,益邃。恭顺侯吴瑾镇陕西,欲聘为子师,固辞不赴。或问之,蕙曰:“吾军士也,召役则可,若以为师,师岂可召哉?”瑾躬送二子于其家,蕙始纳贽焉。后还,居泰州之小泉。幅巾深衣,动必由礼,州人多化之,称为“小泉先生”。
《懒真子》曰:王禹玉年二十就扬州秋解,试《瑚涟赋》官韵。“端木赐为宗庙之器”,满场多第一韵,用“木”字云:“惟彼圣人,粤有端木。”禹玉独于第二韵,用“之”云:“上希颜氏,愿为可铸之金。下笑宰予,耻作不雕之木。”
《世说》曰:梁武平建业,朝士皆造之。谢景涤时年二十,意气闲雅,瞻视聪明。梁武目送久之,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名臣言行录》曰:韩琦年二十,廷试名在第二,唱名时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从官称贺。
《朝野杂记》曰:王文正、夏文庄二十知制诰。
《司马文正公年谱》曰:二十岁中进士甲科。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花。
“明王谨斋墓志”曰:先生出,代亲役入扫舍,捧席哺二老,晨省夜问如古礼。谨斋时年二十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 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