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起源

【明】裴骞《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

时间:2014-10-31 00:15:35   作者:裴骞/霍德柱(附文)   阅读:1836   评论:0
内容摘要: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者也

按,比干庙大殿前立有著名的“林氏姓源碑”,即河南卫辉府同知裴骞撰写的《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该碑以详尽地记述了林氏被周武王赐姓的经过而闻名天下。

----------------------------------------------------------------------

【明】裴骞《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 图1


【明】裴骞《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

  裴骞曰:『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者也』。夫比干以王子宗亲、少师重位,叹沈冒之乱德,伤商祚之沦丧,是故不得不言、不当不死者也。夫纣不听其言则亦已矣,而必欲杀其身;知其为圣人矣,而复欲观其心。妻孥何辜也,而必欲剖剔以视其胎。风雷号呼于七窍,胎卵殰殈于九原;斮胫炮烙之刑,亡论也。此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者也。然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即以十三年封其基。殷墟莽而狐兔,故宫鞠而禾黍;纣城有窝,已失葬所。虽以六七贤圣,遗弓一泣。陵寝亡存矣。而比干之庙貌如生,高冢郁嵯峨也。夷考铜盘有铭,魏文有文,唐使高丽有祀。洒扫有田,有户。由宋迨元,修葺有加,虽与穹壤俱敝,可也。且商之孙子,其丽不亿。祭器抱周,宋毫仅封。汹汹不靖之徒,今举何在!

  坚,比干子也,逃匿林谷,赐姓为林,武王封为清河公。春秋林放,袭清河公。子姓延绵,一在河南光州,一徙福建莆田。今莆田之林,盛天下;致身立朝,尤多忠贞节义之士。称文献邦,科第蝉联,语曰「无林不开榜」,是也。是比干之心虽剖,f其忠魂义魂,竟不殂落;其孕虽剔,而其世代云礽,绰有表见。忠义之气充塞天地,磅礴古今,孰得而泯灭之哉!故曰:不依形而立、不随死而亡也。

  嘉靖丁酉,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慈溪叶公照、平定朱公方,先后相继,奉命兹土。祗谒祠墓,慨意修复。先是,卫辉府知府泾阳吕君颛,调任未果。知府利津王君聘,鸠财役力,令辉县主簿温尚志、本府阴阳官路龙,日夜督事。正倾补坏,筑土林。自大殿、两廊、二门、大门之内,又益以齐堂十间。绰楔隧表,焕然一新;以嘉靖戊戌冬十月迄工矣。于是守巡河北道布政使司左参政临川乐公頀、按察司佥事京山王公格,式观厥成,咸有题咏。

  亡何,十一月二十一日诏下,各处帝王陵寝、前代名贤敕葬坟墓芜秽不治者,所在官司即与修理;照例编佥附近民丁,看护免差。于是王君率其僚同知晋城裴骞、通判日照许缙、淇南杨仲旻、推官辽州杨永福酾牲树石,谓是役也不可无记。以骞调官多暇、留心文墨,尝修、「比干录」、作「比干传」;请复为记。因表次如左,以附诸碑碣之后。使万世为君,未至稔恶拒谏,当以纣为殷鉴;万世为臣者,若欲尽忠死节,当以比干为宗师。勿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绳人以比干,万古无忠臣矣。然则过祠墓而式遗像者,可不凛凛然哉!可不凛凛然哉!是为记。

 

明嘉靖十七年戊戌冬日

河南卫辉府同知、前通政司右晋城裴骞撰

 

-----------------------------------------------------------------------------

附文:霍德柱《历代名人与比干庙:有关卫辉府同知裴骞的资料》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e452d010131uz.html

 

按,比干庙大殿前立有著名的“林氏姓源碑”,即河南卫辉府同知裴骞撰写的《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该碑以详尽地记述了林氏被周武王赐姓的经过而闻名天下。

作者裴骞时任卫辉府同知,参与了修葺比干庙的行动。修复完成后,他撰写了此文,本意在于记载此次修葺活动,但因其详细叙述了林氏源流而被人称为“林氏姓源碑”。

裴骞是山西泽州县人,出身名门,颇有声望。下列一些有关裴骞的资料。

◇(嘉靖年间)蓟州兵备道。裴骞,泽州人,进士。(《钦定四库全书·畿辅通志》卷五十九)

◇裴骞,山西泽州人,进士。嘉靖十七年任卫辉府同知。(《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三十二)

◇正德十一年丙子科乡试。裴骞,泽州人,进士。(《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六十八)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杨维聪榜。裴骞,泽州人,山东副使。(《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六十八)

◇裴骞,泽州人,正德辛未进士。官通政司参议,终山东副使。学博才敏。所著有《滁阳蓟门》等集。(《钦定四库全书·山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裴骞,正德辛巳进士。有敏才,学尤该博。嘉靖中官通政司右参议,终M东副使。所著有《滁阳蓟门》等集。(雍正十三年《泽州府志》卷三十六《人物·节行》)

◇成语“塞上裴骞”。

裴骞是明朝一位进士,入仕后,被万历帝赐为“靖边巡阅副使”,前往今甘肃,内蒙古t陕西一带,“巡视”明朝边境达25年之久(事实上是将他贬到边疆),直至万历驾崩。因其在塞外留下了一系列诗句,如:十年苍海梦魂通,此日登临逸兴同。无限蛟龙喧静昼,即如风雨号长空。波心坐拥蜃楼结,山势遥连雉堞雄。安得仙槎从此泛,瀛洲为访蓬莱宫。又流传下来一些广为传诵的事迹,如:嘉峪关关侧题字台就是他率先设置的。长城一带的百姓用“塞上裴骞”来形容常年在外,孤独自守,凄凉的人生。常用其形容为官者。(网络资料)

◇裴骞,正德十六年进士,任通政司右参议,南京尙宝寺寺丞,滁州州同知,蓟州兵备道,长期驻守塞外,“塞上裴骞”指的就是大阳的“裴骞”。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滁阳集》《蓟门集》(《蓟门集》列入《千顷堂书目》,存佚未知),大阳乡贤祠前曾有裴赛进士牌坊一架。《凤台县志》有传。诗文散佚于地方志和金石碑刻中。有名的有《仙人台记》(咏河北昌黎碣石山),《咏馍胶吐蓝ㄔ》(河南淇县)《海》《元妙观重修钟楼记》《岩山石洞辩》《重修太师殷比干墓碑记》等。

裴宇(1510—?)字子大,号内山, 明嘉靖二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南京礼工部尚书,裴家巷有裴尚书牌坊2架,《凤台县志》有传。青莲寺内留有诗碑。著有《内山稿》(存佚未知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