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志书

泰顺《分疆录》与林鹗、林用霖父子

时间:2013-08-15 16:26:58   作者:记者 苏康宝 夏剑军 林茂则整理   来源:泰顺网新闻网   阅读:1417   评论:0
内容摘要:泰顺《分疆录》与林鹗、林用霖父子   这是一部洋洋大观的泰顺地方志书,它记载了古代泰顺地域风物,书写了泰顺建县前后千余年来的人文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部大作,它并非出自官方之手,而是清朝后期本县人林鹗、林用霖父子编纂的“私家作述”。因而不冠&...

泰顺《分疆录》与林鹗、林用霖父子 图1

《分疆录点注》


泰顺《分疆录》与林鹗、林用霖父子

 

  这是一部洋洋大观的泰顺地方志书,它记载了古代泰顺地域风物,书写了泰顺建县前后千余年来的人文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部大作,它并非出自官方之手,而是清朝后期本县人林鹗、林用霖父子编纂的“私家作述”。因而不冠“县志”之名,只叫《分疆录》。

《分疆录》是怎样一本书?--泰顺建县五百多年最完整的古志书

  要说《分疆录》是一本怎样的地方志,得从泰顺历代修志的历史说起。据史料记载,泰顺建县于明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历史上曾进行过8次修编县志(其中明朝三次,清朝四次,共和国一次)。明代修的县志,仅崇祯6年编的《泰顺志》有流传,收藏在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图书馆,是残本(全书共8卷,仅存n5卷)。到了清代,有过4次编修县志。其中前三次为官方行为,第四次为民间行为(即林氏父子编纂《分疆录》)。官方的三次分别在康熙12年、康熙20年和雍正七年。时至如今,康熙12年《泰顺志》已经失传康熙20年《泰顺志》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有收藏。而雍正7年《泰顺志》,虽有流传,但因这本志书是在几个月内仓促完成,质量上存在严重问,在当时就招致了很多人的批评。 

  提到《分疆录》,先得从它的编者林鹗说起。林鹗,字太冲,号迂谷,1793年出生于里庄(今泰顺司前镇里光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早逝后,年o的林鹗为守父墓而迁居南院桥下村。据史料记载,林鹗一生充满坎坷,是一位很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好学之士,先后担任过广西学使孙锵鸣(瑞安人)的幕僚、兰溪县学训导。晚年他放弃了直隶州州判的任命,告老还乡。就在这前后,他把一直埋藏在心中的强烈愿望付诸现实——着手o泰顺编订一部像样的地方志,为后人保留可靠的资料。 

  1860年的一天,经过充分的准备,年届68岁的林鹗开始了《分疆录》编纂工作。私人修志并非易事,资料的问题f很难解决。据《分疆录·原始》载,林鹗曾搜寻泰顺县志,得到的结果是:听说有明嘉靖县志,但未见其书;明万历县志亡佚,仅存序文,而明崇祯县志也找不到;清雍正县志虽能得到,但雍正年间“去万历又百余年,文献益亡矣,而县令朱国源为之志,益简且陋”。可见林氏父子当时仅有雍正《泰顺志》作为参考。不仅旧县志难以收集,更难看到的是官府的六房档案。为此,《分<录》的编修成为一项多么漫长而艰难的工作。 

  为了确保志书准确翔实,当时林鹗先生的足迹踏遍全县的山山水水,订正补述历次所修旧志中有关疆界、溪流源头、流经路线、出口入海等欠缺,他广收县境内各姓族谱,同时奔赴瑞安、平阳、温州,甚至外省一些地方,收集记载泰顺本境人与事的各种志书和文献资料,然后条分缕析加以甄别考证。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简的条件下,修志不仅仅靠个人的兴趣,完全凭借着一种毅力来做事情。” 

  修志是一件涉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林鹗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时间持续到了1874年,82岁高龄的林鹗因年迈生病而离开人世。他的儿子林用霖继续花费四年时间,在1878年,终于成全父亲的遗愿,完成《分疆录》的续编工作,并将之刊行。  

《分疆录》原书12卷,120个章节,20多万字。 《分疆录》全书共分原始、舆地、建置、职官、选举、人物、杂志、艺文等十二卷,内容包罗万象,详尽记录了古代泰顺地域风物和人文历史。例如,书中详细记载了泰顺188座山峰(山岭),并且具体地点出了所在地点和ㄖ茫附上诗歌(民谣)29首;记载了泰顺县域内溪流(瀑布)58条,附有诗歌10首;记载古迹多达30多处。对于人文传记,《分疆录》也是不吝啬笔墨。全书共为538人立传,其中在泰顺任职官员64人,本境人物246人,烈女228人。此外还记载了本境539人科举与入仕情况。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选录了从唐代至清代的诗歌文赋碑刻共266篇(首),还对泰顺物产、气候、风俗、方言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建设都一一有记载。 

《分疆录点注》开始对外发行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夏剑军)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根据古书《分疆录》整理而成的《分疆录点注》一书昨日(2010.9.7)已向外发行。 

《分疆录》是清代人林鹗、林用霖父子花了18年时间编纂而成的一部记载泰顺的志书,也是近年来海内外学者研究泰顺甚至是浙南区域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该书记载时限,上起唐代,下至清末,涉及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人文、物产、民生、世情、战乱、灾异等领域。原书自1878年刊印以来,目前除在北京、南京、上海、浙江、台北等地图书馆有收藏外,民间藏本差不多已丧失殆尽。 

2008年,县纪委监察局干部陶汉心以县档案馆收藏的《分疆录》为底本,在县档案局的鼎力支持下,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进行点注校勘。同时,整理工作得到县各级领导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分疆录点注》一书顺利得到了刊印发行。据了解,《分疆录点注》保留《分疆录》原书内容,采用简体字,横式排版,加注标点,增设注解,并对原书部分有误之处作了订正,与原书相比,具有浅显易懂、方便收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