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起源

比干:谏臣极则(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5-01-08 13:06:30   作者:杜家祥   阅读:2044   评论:0
内容摘要:关于比干的为政理念、为政业绩,由于史料的缺乏,已经很难还原其原有形态。唯有对比干忠直劝谏、剖心不屈的记载,因正史《史记》及先秦诸子作品中记载甚详,故显得真实可信。

 

 

比干:谏臣极则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杜家祥

 

  比干,子姓,商王太丁之次子,帝乙之弟,帝辛(即纣王)之叔父。关于比干的为政理念、为政业绩,由于史料的缺乏,已经很难还原其原有形态。唯有对比干忠直劝谏:剖心不屈的记载,因正史《史记》及先秦诸子作品中记载甚详,故显得真实可信。

  

  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纣愈淫乱 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史记·殷本纪》)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史记·宋微子世家》)

  

  这两段文字虽不乏文学色彩在其中,但一些基本史实是应该肯定的,如:比干出身贵族,是皇室宗亲,且身居高位,为朝中柱石;比干屡次劝谏纣王停止淫乱,结果激怒了纣王,遭受了非人的酷刑;比干之谏为“数谏”、“强谏”、“直言劝谏”,其出发点为“百姓何辜”;比干之谏是在朝中重臣或逃或藏或倒戈,政局已如危卵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曾封比干之墓。

  

  河南卫辉是谏臣比干的长眠之地,比干庙二门之上匾额大书“谏臣极则”四字,集中体现了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对比干的崇敬之情,而至今遗留庙中的碑文题咏,更反映了历代先贤对比干精神的解读,至今读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什么是比干精神?笔者综合这些材料,为读者君试为解读。

  

  一、面对财富权位、功名利禄不动心,爱国忘身,以身殉国。

  

  比干出身贵族,是君王的亲叔叔,又掌握权柄,要是也像商纣一样沉迷享受不问政事绝对不会激怒纣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弃小我为大家,弃个人为宗族,执着前行,虽九死而不悔。唐朝名臣李翰《商少师碑》中论及:

  

  王之叔父,亲莫至焉;国之元臣,位莫崇焉。崇高不可以观其危,亲昵不可以忘其祖。则我成汤之业将坠于泉,商王之命将绝于天。整扶其颠,遂谏而死,剖心非痛,商亡是澹公之忠烈也,其若是乎!

  

  在比干所处的时代,君王即国家,宗族利益即国家利益,比干行为的核心应该是“爱国”。所以,李翰以为“有闻亲失而不争,睹亲危而不救,从容t地而称其得礼,甚不然矣”。他认为比干“死于其死,然后为义。忠无二体,烈有余气。正直聪明,至今犹视”。

  

  二、挽狂澜于既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纣王逐步蜕变的过程中,比干的劝谏是不间断的。即使到了分崩离析之际,微子去,箕子囚,纣王丧心病狂之至,比干依然极言劝谏,永不言弃。作为一位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明了政局的积弊难返,但他永不言弃,哪怕有一点点希望也要执着为之。北魏孝文帝在《吊比干文》中的一连串发问勾画出了当时的局势和比干的执着,即:

  

  鬼侯已醢,子不见欤?鄂侯已脯,子不>欤?微子去矣,子不知欤?箕子奴矣,子不觉欤?何其轻生,一致斯欤?何其爱义,勇若归欤?遗体既灰,不其惜欤?永矣无返,不其痛欤?

  

  明朝御史吴达可《题比干墓》更是s入剖析了比干冒死直谏的精神境界:

  

  彼见商室之危,旦暮汲汲,犹冀毒痡之君,万一诲心之萌。谏而行焉,身存国存,固所愿也;谏而不行,国亡身亡,死亦非所避也。即明知n谏必不行而去者有人,奴者有人,死谏不属之吾而谁属也?

  

  所以,吴达可发出了“知有君不知有身,不可无比干之谏;知有国不知有名,不可无比干之心”的感叹。

  

  三、忠于职守,勤勤恳恳,执着坚定,不轻言放弃。

  

  比干谏君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事件,其中所彰显的道德光华也为后人所激赏。这其中就有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明朝萧良有《重修殷太师比干庙记》就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剖析比干的内心世界,他认为:

  

  谏,干职也,亦干意也。谏而死,非干所知也。及其怒也不测,祸成剖心,干以为吾得死所。然犹觊夫天未厌殷,纣或悔祸,幡然而悟,悟而改,盖衍增美,吾且含笑九泉,一死庸伤乎?即不然,昌言论列,慷慨就义,庶几哉有面目见六七君地下。故夫比干之心所以异于人者,非七窍之异,异乎偷生,异乎惜死,异乎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此段分析可谓一语中的,把比干的内心世界剖析得细y入微,让我们切实地看到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名忠臣、直臣的执着、忠诚、痛苦、无奈。所以萧良有认为比干“表义概于九原,示芳规于百世”。

  

  四、以民为本,民>于天。

  

  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可谓根深蒂固、悠远绵长,历代统治者皆奉之为圭臬,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比干甘愿蹈白刃而殒亡,“谠言才发,轻其百龄之命;:刑既逞,碎其七尺之躯”(唐太宗《赠殷太师比干诏》),其出发点是“百姓何辜”,这也是比干的精神支柱。“批鳞沥血救斯民,为国何曾知有身。”(阎兴邦《挽比干》)比干之所以能历千百年而“凛然如生,血食不绝”,“岂非忠义之气粹而为乔岳,融而为列星,穷天地,恒万古,:大闲,为民极故也!”(王恽《殷太师庙重建外门记》)

  

  以上数点是比干精神的精髓,也是比干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地址:http://csr.mos.gov.cn/mos/cms/html/122/392/201408/43134.html

 

 

商朝殷太师比干是我国有史记载=第一位爱国忠臣、商朝太师、著名政治家。他忠心爱国、为民请命、犯颜直谏,尽节剖心殉国,被尊崇为“万世谏臣之祖”,成为中华民族育德铸魂的典范。


比干:谏臣极则(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1 

《史记·殷本纪》有关比干剖心的记载

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廼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相关链接:

 

两位皇帝吊比干(北魏孝文帝和唐太宗)


中国最古三忠烈关龙逄 比干 苌弘


 

【宋】方大琮《殷有三仁》(比干 箕子 微子)


比干忠孝传家 林氏一门忠义(甲午海战120周年(2甲子)纪念专刊一)


历代比干祭文

 

比干:谏臣极则(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2

更多林氏信息参见

标题(链接)

创建时间

点击数

《全球林氏信息大全》   590条

2013.12.18  

 10183

《林氏宗祠家庙汇总》 300 个

2014.01.17  

 10208

《林氏字辈总汇》  400个 

2013.12.24 

 6953

林氏家谱目录 600份 

2014.01.14 

 3149

林氏宗祠对联 400对 

2014.01.01 

 2707


《全球林氏信息大全》   包含

    第1页 海内外林氏网站汇总

    第2页 林氏QQ群号汇总 

    第3页 林氏微信群汇总 

    第4页 林氏文集汇总 

    第5页 林氏刊物汇总  

    第6页 林氏支派汇总

    第7页 林氏人物(状元榜眼探花及其他) 

    第8页 藏f单位和文物部门

    第9页 全国各地地方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