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林宗,莆田名臣林俊之祖父。记中“中丞公”>为林俊。潘克溥修咸丰《蘄州志》卷八《职官志》<名宦>载,林宗,天顺中授蕲州学正,“课习诸生,谆谆诱掖,士人於学宫祠祀之”。天顺四年任扬州府学教授(嘉庆《扬州府志》卷三十七<秩官> 明)。
生平可参见参见探花郎林文为其所写墓志铭
【明】林文《<将仕佐郎扬州府儒学教授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331824250696/
或本网链接:【明】林文《明将仕佐郎扬州府儒学教授林敬斋居士志铭》(莆田 林宗敬斋)
---------------------------------------------------------------------------------------------------
崇賢祠記
【明】邵寶
蘄州儒學有祠,祀其故學正莆田敬齋林先生。先生去蘄州若干年矣,其生也故祠之,其歿也春秋饗焉,至於今不衰。仕蘄之君子謂是舉也義不可弗繼,乃葺其祠之敝,益加崇奉,而使來請記其事也。寶作而歎曰:於戯盛矣!此古之遺教也。夫古之教者,蓋教之以學,率之以行,格之以規,浹之以恩,裁之以義,而分不與焉。非惡夫分也,徒分不足以為教,教之本立矣則是分也,乃吾教之所以行也,而益以遠。故有林先生之教,則有蘄諸生之思。觀其所思而教,於是乎可知矣,非古之遺而今乃有是哉。今學校之師,例出銓注,其於子弟蓋分相與也。始先生至裕諸生事之,亦分而已矣。久而資其學焉,懷其恩焉,畏其義焉,曰:先生吾師也,是雖不吾蒞,固將輕千里而從,況以朝命而來哉。於是凡蘄諸生,無長幼後先,翕然以歸,論者謂蘇湖之風復見於蘄。而先生擢揚州教授去矣,此祠之所以作也。
寶不及見先生,見其孫中丞公出故太常少卿贈禮o侍郎公文所為先生墓碑謂:「先生始為諸生,學成未出,提學高公強而後舉,及會試得乙榜,例授學職,或勸之辭,不聽,卒以教顯。其校文格以義理,無少遷就,時稱得人。至以養歸自揚,尚未老也。郡守岳公蒙泉客之,訪之則答餽之財辭之。蓋其少也,敏而重;其壯也,順而莊;其老o,靜而廉。跡其學行,有古之遺焉。」以是為蘄之師,其規也非抗,其恩也非狥,其義也非激。吾所謂古之遺教,固在是矣。蘄之諸生曰:「先生吾師,豈過也。夫鄉先生歿則祭於社,古之道也。」今蘄之為祠,實取諸此。而義起焉者視尋常名宦之舉相去遠矣。且學校達天下而祠其師如蘄o,乃不多見。蘄之師在先生後先無慮百人,而惟先生是祠,蓋功深思遠自有不能已者,而豈徒分所能致哉。記禮者為學,莫先於嚴師而極其效。至於民之敬學,其於師去而祠,歿而饗,其為嚴,至矣!。推是心焉,為子必嚴其父,為臣必嚴其君,固興起於斯,豈直知學之敬而已哉。然則是o也,其亦古之遺也。
先生諱宗,字存敬,敬齋所自號。系出唐九牧,若干傳而至先生。中丞公文章德行,望在海內,蓋古遺才君子。推其所自,亦必歸諸先生云。
(咸丰《蘄州志》卷二十一 <記>)
原文地址: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5028101017353/
邵宝文章可参见:
更多林氏墓志可参见链接:林氏墓志专题
更多林氏人物参见链接:林氏人物(状元榜眼探花及其他)
更多林氏信息参见
标题(链接) |
创建时间 |
点击数 |
《全球林氏信息大全》 590条 |
2013.12.18 |
10492 |
2014.01.17 |
10710 |
|
《林氏字辈总汇》 400个 |
2013.12.24 |
7225 |
《林氏家谱目录》 600份 |
2014.01.14 |
3325 |
《林氏宗祠对联》 400对 |
2014.01.01 |
2937 |
《全球林氏信息大全》 包含
第1页 海内外林氏网站汇总
第2页 林氏QQ群号汇总
第3页 林氏微f群汇总
第4页 林氏文集汇总
第5页 林氏刊物汇总
第6页 林氏支派汇总
第7页 林氏人物(状元榜眼探花及其他)
第8页 藏谱单位和文物部门
第9页 全国各地地方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 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