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墓志

【清】蔡新《林沂山夫妇墓志铭》(福建漳州)

时间:2015-06-28 09:40:05   作者:未知   来源:中华蔡氏文化研究网易博客   阅读:1614   评论:0
内容摘要:余(注:蔡新)自丁已释褐归,得交石麓林君(注:林编,字受一,号石麓,龙溪人,户部郎中域之孙,授员外郎衔),因缔婚媾,后侍罪都门十余载。

【清】蔡新《林沂山夫妇墓志铭》  


     漳州市龙文区发现了一块清蔡新撰文并篆额、邱起佐书丹的林沂山夫妇墓志铭石碑。该碑呈墨黑色,长 90公分,宽55公分,厚0.7公分,碑文除个别脱落外,清淅可辨,字体清秀方猷,笔法苍劲有力。经查,墓志铭是时为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刑部右侍郎加三级姻眷侍生n新撰文,钦赐翰林院典薄戍午科举人年家眷会侄邱起佐书丹,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由蔡新撰文的墓志铭石碑。该碑的发现对于研究漳浦蔡氏(蔡新及其子)与瀚江林氏(即林祖澎、林编)关系、瀚江林氏望族的家风及其邱起佐的书法艺术研究等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清】蔡新《林沂山夫妇墓志铭》(福建漳州) 图1

 

现摘录其中部分碑文,以飨读者。“余(注:蔡新)自丁已释褐归,得交石麓林君(注:林编,字受一,号石麓,龙溪人,户部郎中域之孙,授员外郎衔),因缔婚媾,后侍罪都门十余载。越丁丑岁,恩予终养。时造瀚江,与石麓促膝谈心,石麓因言:‘幼失怙恃,赖伯父母抚养,成立遂得。’备闻青阿祖澎令先考太封君德徽周悉并读其三山临诀诗词,不禁流连久之纞。次子本仗复与青阿(注:林祖澎,字青阿,号沧亭,域之孙,岁贡)长公郎献楷联结朱陈,称世好焉。今岁丁亥二月,余丁艰服阙倍迹而青阿……余素不喜为谀墓文添为□□□悉颠末弗获辞。封君(讳)宗镇,字允岳,沂山,其别号也。世居瀚江,代有伟人。而封君则户部郎中中宪大夫荔园公长子,荣禄大夫容斋公之孙也。品粹璜璵,芳联棣萼。与石麓考宝山公皆中宪公元配陈恭人所出。封君既壮授室,偕甘太君善保二人视膳问安……无旷礼而太君德性慈和与封君静好相宜,人谓佳儿佳妇云。封君为人慈良敦厚,笃于宗族,族之中有不能婚嫁者,辄捐资以助,慷慨之风绝類中宪大夫,而资性明敏,□□长于读书。中宪公延礼名儒,课育之。封君精勤无倦色,中宪于是喜著代之有人也。当中宪服官京编]。……万里以克家之责也。封君拜而受命,与弟宝山公勵忠交脩思光先绪。未几而宝山公竞以长才召赴玉楼,其时石麓群季箠髻□□……未冠也。封君长养教诲佑以代父,而甘太君亦相与抚□,爱护之功同厥母,古称义门不是过矣。封君既抱宝山公之痛,益自肆力于诗。……寒士嗟嗟封惫碳压子也,世岂无膏梁子,若弟浮慕声华籍读书名相标……竟同没字之碑被其人之得失视此贤否,何如耶?封君以绩学能文,遂援例明经,应试□院虽□按……欲仗策都门仰彤阙之地,重奉承欢于万里。与公卿大夫游庶幾名成一举用振宗何虞雪深□水星落三山使……良人此石麓青阿所以贝硕悲而恸不能自止者也。封君往矣,迄今诵其临诀之诗,有生……痛之音不堪卒读。况当鹤驭之年,一命未膺疇,不谓封君屈者,乃以抚爱犹子之故。石麓既通……”

 从以上碑文内容,我们可以推断:蔡新与瀚江(即翰林,现今为登科村内林社)林氏之间关系相当密切、深厚。特别是与林编私人情谊。对此,c可以从蔡新《缉斋文集》为林编所撰六秩寿序,称其“怡情淡漠,寄怀清旷”中,(蔡林情谊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此外,也可从中感受瀚江林氏纯良、乐善之家风。

 再有,从碑文字体看,撰刻书丹者邱起佐(注:海澄县人,举人)的书法应该说是挺不错的。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要不是邱起佐自身功夫过得硬,是不敢轻易在书法行家林编、林祖澎面前出手的。即使是亲属亦是如此,更何况是先人的大事上。据史料记载,瀚江林氏,自郎中林域(注:林域,字肇方,雍正年间,任刑部员外郎、户部郎中转宝泉局)以来,文学世其家。其孙林祖澎、林编擅长诗文、书法,为鞘笔苛炙推许,影响甚大。南靖庄亨阳《秋水堂集》的《祭林肇方文》中专门提及此事。据说,他尝在同年江村先生处,见过林域孙子所作的扇头,楷法遒劲直逼颜柳,咄咄气势,品格超逸,不禁由衷感叹:“公可谓有后矣。”《漳州府志·人物》中,对林编的文词书法成就,特别是急公且濉⑸菩欣质┲举同样给予了很高评价。现云洞岩尚存林编的“踏起青云”、“鳳壹”,林祖澎的“搔首”及林编之子林国庆的“听泉涯”等摩崖石刻等。由此可见,能够赢得林编、林祖澎的认可,至少说明此人的书法水平之高,即便不在他们之上,也是伯仲难分,足具雄厚实力的。

 以上仅仅只是墓志铭石碑所反映的一个断面,虽说不足以还原其真实本相。然该碑之发现,必能补方志史料之缺欠,添风土人物之轶事。假以时日,希望热心的文物考古爱好能够从中捕捉出更多有益的信息,进而挖掘出更多有关漳州文史(包括蔡新及其时代)资料。

 附:

 1、人物:

 林域,字肇方,龙溪人,好行善事,尝筑石路,修南门新桥,以便行人o雍正丙午,漳大饥,捐米赈急穷乏,复置义冢二所,乡人德之。遵例任刑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监宝泉局,告归卒。

 林编,林域之孙,字受一,克绳祖武。郡邑诸兴筑巨役,悉独肩其任,而文雅词翰尤为士林所许可,亦以例授员外郎衔,未任卒于家。(见[清]沈定钧《漳州府志》卷三十二·人物、401页)

 2、祭文                           

 《祭林肇方文》

 呜呼,公之名满闽中,闽中士大夫莫不乐与公交。余虽居深山,自少已闻公名,及长为诸生,往来郡城中,闻公名益甚。然而贵贱殊势,贫富异情,固邈乎不相及也。

 岁戊子,得交公弟尔潜君,为余道公善事甚悉。时公已官于朝,为刑部员外郎,自是而督宝泉局n又升为户部尚书郎中。能杜请谒绝苞苴,晓山田公、浔江施公称公为龚卓一流人物。余雅慕之,惜乎未得一见也。

 辛卯余幸举于乡,计偕北上,而公适假归,始一晤公于扬州客邸。掀谈笑,气象轩举,殊惬所闻。后公尝以事至三山,余亦便道至,止于公谈竟日,吐肝膈相示,益叹公胸中泾渭分明,而强忍毅力有非人所及也。公事亲孝,生事葬祭皆以礼。性甚肃,处必庄,居必洁,治家以严,乐善好施,与公交者求无不应,不以破产故少啬。尝诵疏传之言以自警,殆所谓积而能散者欤,奈何天不遗遽夺之速耶。公有知人之鉴,凡缔结姻好者多成进士,又多聘名儒教子孙。尝从同年鞔逑壬处见令孙所作扇头,楷法遒劲若颜柳,咄咄逼人,公可谓有后矣。其能继公之志,述公之事无疑也。记云:知生者吊,知死者伤,余于公能无一哭哉!

 代李思亭《祭林肇方文》

 呜呼,若公者漳之望也。公存漳人有幸,公没而漳人减色矣。公居内林,九龙江之水入焉,南流至湘桥与西溪合,商玉黄公居之。二公皆无晏子之位,而有晏子之能。漳人待而举火者且数百家,民咸德焉。

 公少喜读书,不治章句。乐观古人成败运筹决策,刑名钱谷之务。靖海侯施公尝命公同杨万雄招抚伪礼,武镇又挟以如京师,知公才也。

 公历官刑户二曹,慎来反,谨会计,狱无冤民,库有余积。督宝泉局剔厘奸弊。天子大臣皆知公能,而公遽以疾假归,惜乎未竟其用也。

 公葬太恭人时,来会者数千人,费钜万。人或以为言,公愀然答曰:记有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为;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为。今幸三者备矣,奈何以孙子故,而俭吾亲乎?呜呼,可谓孝而达于礼矣!公素丰于财,性好施与。虽罹于家门之祸,诬于非干之案,沉于奸猾之吞,狃于赔饷之役,而丛林寺观,津桥道路,掩骼埋  之施,朋友亲戚往来仕宦,扉履资粮之给,周穷乏,极孤寡,岁有常数,曾无所吝惜。公亦贤矣哉。使漳之缙绅皆如公,漳其有瘳矣。夺何人不能如公,而天又夺公之速,不使漳人得所依毗耶。

 公之将没时,顾谓孙子以财l余为累。又谓生平有最负疚之处,悼悔无及,愿后嗣惟和惟顺,勿效薄德。呜呼,古所称满而不溢,过而能悔者,其谓是乎。四月余哭商玉而恸,今兹又哭公而恸,岂惟亲愍之为,亦为漳民痛也。虽然,公既能散财不以为子孙累,则子孙贤而多智,多智且贤则天之所以偿公者为不薄矣,而l何以哭为。(以上两文皆摘录于庄亨阳《秋水堂集》卷五,123-125页)

【清】蔡新《林沂山夫妇墓志铭》(福建漳州) 图2

 

3、序

 石麓林君六裘寿序

 岁丙戊,我姻翁石麓林君六裘大庆之年,其嗣庠生国庆乞余一言为寿。余诺之而未有以应也。其明年,余来京师忽忽又三年矣,询问频通,知君童颜鹤发,心旷神怡。因思所以为君寿者,而益叹天佑善人之非可以一端尽也。间赏论之,才华不足者,其得天不厚,神志不完者,b树木不深。二者得一,均为覆载之所培而全,而受之者亦豪杰之所缺憾。

 君少补弟子员,亟欲有所建树,援例入部曹而阻于家累,未得赴铨,居于乡。凡公私内外酬酢、纠纷,有厌其烦,君举而措之,无不如志。当是时,自监司守令以及乡大夫之贤者,闻君名争欲一识其面,每有义举必咨之而后成。盖其才之素裕如此,咸谓君得所展布翱翔廊庙之间,必能开济斯民,扬芳当世,岂特翘然一乡之望哉。居无何得末疾,步履维艰,家人忧之。君笑曰:身之所至,一日不能以百里而千秋且暮者,惟持此心耳。吾得足疾矣,吾未尝得心疾也。因披拥行床,综理庶务,下至婢仆,洒扫无不笾。久之,杜门不出,外交渐稀。国庆谨厚明敏,乃悉委以家政,于是怡情淡漠,颐养神志,日以吟咏翰墨自娱,益韬敛寄怀清旷,以故卧病十余年,面益悴,体益丰,精神充于畴。昔识者异之。天之所以护惜君者,何其至也。向使君驰声于仕宦之中,驹尘隙影,虽欲有所安养而不得,而笫邓刂之余,即欲有所谢绝而不能,天故加以病之名,毋亦使得所藉口,以休其余闲而相协之权寓焉。然则人以康强享耆艾之休,君以贞疾召升恒之寿,可不谓大奇乎!语云,富贵非天所惜,惟清福靳焉。信斯言也,是独不靳于吾姻翁也。遂书以归国庆,使为翁诵之。(见蔡新《缉斋诗文蟆肪砦濉⑿颉107页)


http://blog.163.com/zmcai1979@126/blog/static/11379634820108262555713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