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研究

约稿:游洋林莆田向浙南的播迁(泰顺)

时间:2013-10-14 10:00:54   作者:林泉(泰顺)   来源:研究员   阅读:4497   评论:3
内容摘要:(游洋林)萍公的裔孙,经千余年的繁衍生息,枝繁叶茂,遍布各地,在浙南的泰顺,文成、平阳、苍南、温州市区等,也有徙迁丽水、青田、桐庐、杭州、闽东北、台湾岛等地,成为望族。

编者注:本网所发布的世系为个人及所在团体的研究成果,

但源流文化博大精深,不一而足,以上世系仅供读者参考r


(游洋林)林萍后裔由莆田向浙南的播迁


林昌,字茂吉。万宠三子(长子林韬阙下林始祖,二子林披九牧林始祖),列晋安世系林禄十六世孙。以子萍贵,追赠中宪大夫。配宋氏,生一子名萍。(按浙江泰顺林氏族谱记载)萍注1,字友杜,生于唐代宗癸丑八年﹙773﹚。唐时由明经及第,官授至澧州﹙闽谱有称沣州,是否抄写之误﹚司马。后萍遽以独子至孝而辞官告养归乡,杜门不出,服侍双亲。其时他由莆田尊贤里北螺村徙居仙游游洋莒村﹙据莆田宗亲介绍莒村现为莆田市常太镇莒村,旧时属兴化府仙游县﹚"清道光二十二年林鹗撰编泰顺《济南林氏家乘》中绘有萍公墓图,附跋:“澧州司马公暨妣黄夫人墓在闽游洋莒村之原,有石猪、石羊猶存,游洋之变子孙分散,山地居址已属他人"祭扫久缺矣。今温郡多公子孙,居泰顺者尤蕃,闻福宁赤岸亦公后人,理当归求故迹设处托人管守。非若前九龙岗、尊贤里诸塋,猶有南宗盛族历管可无他虑也。他日子孙如有商宦近其地者,宜访求真确置田善后毋忽毋忘幸甚”。配夫人黄氏,生二子:歕、歊注2,配胡氏,生一子名奕。奕,字作山。配胡氏生二子:桓、隘长。桓,列晋安世系二十世,字广基,唐广明间官授岭南都尉。配萧氏,生子珍。珍,字玉彦。珍由闽仙游游洋莒村徙居闽长溪县赤岸,即今霞浦县赤岸。

隘长(名“棋”),字广基,唐文德元年﹙888﹚官授林隘将军,加封左相﹙故谱中以官名称隘长﹚,列晋安世系二十世。配夫人马氏,生注、建、比、委四子。时值唐末朱温篡权之乱,因而避乱,率子携妻由闽仙游游洋莒村徙迁长溪县建阳后山,即今柘荣﹙阳﹚后山居住

林注,字波澜,棋长子,后唐光化三年﹙900﹚官归州牧伯。配吴氏,生昇、昉二子。于后唐天成丁亥二年﹙927﹚,由闽长溪县柘阳后山迁浙江平阳四十都是洋﹙今仕阳﹚翁溪筠竹垄居住。今仕阳镇早洋村、下横楼的子孙均林注后裔。

林比,字波寿,棋三子。生唐龙纪元年﹙889﹚,卒宋乾德甲子二年﹙964﹚。后唐清泰元年﹙934﹚,由闽长溪县柘阳后山徙迁浙江平阳四十都洋望林洋。配杨氏,生向、恂、开、烈四子。烈迁居闽福安吉洋,开之裔孙现居泰顺县仕阳镇坑西、坑源。

林委,字波能,棋四子。生唐乾宁甲寅元年﹙894﹚,卒宋开宝戊辰元年﹙968﹚。配陶氐,生津、祐、颜三子。后唐清泰甲午元年﹙934﹚,由闽长溪县柘阳后山迁居浙江温州平阳四十一都洋边中村。现居泰顺县洲岭黄家洋、龟湖榅洋﹙今称仕阳镇龙垟村﹚林氏,均其直系裔孙。

林建,字波之,号盟官,棋次子。生唐光启乙巳元年﹙885﹚,年幼聪明好学,二十岁明经擢第,授官至内阁长史、持节福建。唐末隨父隐居柘阳后山,至四十一岁,后唐庄宗同光乙酉三年﹙925﹚秋,由闽长溪县柘阳后山迁浙江瑞安义翔乡筱村东岙﹙今泰顺县筱村镇新楼村﹚龙须岩下筑庐而居。遂在这一带劈山垦荒,耕读教子。其精周易,周逰山水,逐喜四溪山明水秀之胜景;晩年幸傅梦吉易地于公,复筑室于四溪上段竹里﹙今泰顺县泗溪镇下桥后池村﹚,于北宋太祖建隆辛酉二年﹙961﹚,长子映留居东岙,携六子旸徙居四溪上段竹里,是年十二月十三日归西,享寿七十七岁。墓葬泗溪上段竹里故居之左首。该墓19821230日,泰顺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顺林氏两宋期间豋文武进士达四十五人,一度飞黄腾达,有兄弟同科,父子同榜,甚至祖孙五代连续豋科。除文武进士外,在朝廷和州县知任职,政声赫赫;不少州、县武士为国捐躯,名垂青史。比较著名的有林杞,林永年,林待聘,林待问,林待举,林信厚,林淳厚等。

萍公在泰顺的裔孙,经h余年的繁衍生息,枝繁叶茂,遍布全县,不但外迁浙南的文成、平阳、苍南、温州等市县,而且徙迁丽水、青田、桐庐、杭州、闽东北、台湾岛等地,成为望族。目前,泰顺境内韬公阙下和披公九牧支派有七千多人,澧州派萍公后裔有二万七千多人;泰顺林姓共有三万五千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从辈份来看,林萍列晋安世系十七世,林建长子筱村東洋支已衍至六十八世;一般的支派衍至六十至六十五世间。据纪年来看,萍公生公元773年,至今历1240年,按50世计算的话,平均每世为24.8年,基本上符合社会历史的规律。

 

一段令族群险遭灭顶的历史往事

                  -发祥地莆田少有游洋之因

据多年了解,唐时闽仙游游洋等地是萍公后裔聚居之所,但该地在宋太宗太平兴国>间发生了一场灭顶之灾,子孫分散之故,因而莆田、游洋极少萍公后裔。

游洋人林居裔,又名茂恩。为反对地方官府繁重的苛捐杂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居裔召集农民万余人在游洋洞揭竿起义,自称“西平王”。 起义军先在仙游兴泰里和莆田百丈山区活动,摄莆田县政。随后,率起义军南下何岭关、绕道仙游西乡,转折南安县的洪濑,越过晋江朋山岭,攻打闽南重镇泉州城,声势浩大,为北宋初福建第一次农民起义。

游洋农民起义贫宋朝廷和地方官府。泉州通判乔维岳督领3000名官兵死守,宋朝廷调两浙西南路转运杨克让从福州率部增援,义军撒离泉州,返回游洋根据地。太平兴国四年,林居裔率部回师游洋,据险设寨固守。宋朝廷下诏就近调兵征讨。起义军利用熟悉的地形,诱官兵迫肷街新穹,官兵前锋陈应功被义军击毙而兵败。后杨克圵以剿抚兼施策略镇压义军,起义军终于失败。宋朝廷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在游洋另置兴化县,并置太平军军治。五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

林居裔所率农民起义军的失败,当地村民肯定遭灭顶之灾,幸存者因而流离失所,逃:家乡而求生。因此,萍公后裔迁居闽南者,其先祖的谱系无法续连,因而产生断代之故也。

现在太平盛世,呼吁萍公后裔寻找萍公古墓,这也是当代人的历史重任,我们共同努力!让先祖含笑九泉,祐裔孙万世昌隆。

                                 

浙江泰顺萍公四十一世孙林泉谨撰

                                        20131014


注1:据闽及台湾介绍“雾峰林家”, 萍致仕后移居漳浦,杜门不出。生一子名廷玉。廷玉讳埼,号十四郎,配蔡氏生三子:和忠、和孝、和义。和忠,字道蓋,号吉庵。嘉熙元年丁酉岁,家居平和官上坂泊,为洪厝埔祖。和义,y鸿虞,廷玉三子。宋末移居漳浦县,生一子大用。大用生七子: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华、子济、子渊。子慕移居平和县五寨墟坪埔村。传三世,长房建绥丰堂。绥丰林又派衍五个房头,其中林奇昂一系建“培远堂”。 清乾隆十一年,培远堂派下十四世孙林石移居台湾,在雾峰开拓,形成赫赫有名的-雾峰林家”。﹙录自《比干文研》第三辑晋涛撰“游洋林家房系简介”

林泉校:和忠、和义为萍公孙,萍生公元773年,和忠宋嘉熙元年丁酉岁为公元1237年,相距已464年;和义宋末移居漳浦县,宋末为公元1279年,相距已506年。因此,可以推断明显有断代的现象,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注2:据莆田长城金紫林族谱记载:“游洋莒<派林,唐澧州司萍,吾始祖睦州之侄,高平之孙,未老投簪归休是村家焉。以子长曰嗔、次曰缟。游洋之变,子孙隐匿无所可考。”又据泰顺峰文阙下派族谱载:“萍,字有杜,配黄氏,生噴、嗃二子。 噴配胡氏生奕,奕字作山。”注:‘嗔和缟是否抄写之误’。 喷和歕是同音字,因此,两种谱载与泰顺族谱较之吻合。


编者注:


林泉先生简介:林泉先生从80年代开始进行林姓族史研究,曾出版《泰顺林姓源流》、《泰顺交通摄影集》"《弘德传芳》等书。2013年9月21日的闽浙边界林氏文化(福鼎)研讨会上林泉先生作《浅谈“长林世系”》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近年来对长林世系代数的研究成果,与会代表感觉收获颇多。

林泉先生对我网的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在此特表示感谢。


阙下林 九牧林及游洋林简介:

 

                              林韬-林尊-林攒(阙下林

           万宠公    林披-九子(九牧林

                      林昌-林萍(游洋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标签:游洋林  林昌  林萍  林待聘  林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