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寻根

一个村庄的寻宗访祖传奇--兼浅谈浙南林氏族谱

时间:2013-10-18 13:31:45   作者:林友培   来源:浙南林氏源流网   阅读:7668   评论:5
内容摘要:林友培先生为了弄清楚自己的祖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平阳苍南瑞安30多个地方(村庄),并将自己的走访记录和对各地族谱的感受情况用文字详细描述出来,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这种对于祖先来源求证慎终追远的方式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里所包含案鞯刈迤仔畔包罗万象,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编者按:

林友培先生为了弄清楚自己的祖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平阳苍南瑞安30多个地方(村庄),并将自己的走访记录和对各地族谱的感受用文字详细描述出来,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这种对于祖先来源求证终追远的方式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里所包含的各地族谱信息包罗万象,更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现经林友培先生同意,我网特刊发此文。这让我们有机会品尝这份浙南族谱综述的饕餮大餐,考虑到文章内容量巨大,编者制作文章目录,供读者选读!在此对林友培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谢!

 

寻宗访祖引话题

——破译九刀连林氏历史“达芬奇密码”

一个村庄的寻宗访祖传奇--兼浅谈浙南林氏族谱 图1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c8a2f201015fjt.html

 

第一部分:“东谷”地名即是“九刀连”村名前身的解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九刀连村沐浴时代改.春风,但因交通地理位置不便,局限了村庄的发展。面对城镇发展的巨大诱惑,村民们逐渐迁居城镇购房置业,改变了祖祖辈辈原有的群居生活方式,族裔散居各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看到村庄历史进程的新现象,笔者在五十多岁时,开始研究《九刀连林氏宗谱》资料,寻访.迹,并于 2002年编写了《九刀连林氏历史长河》一书,散发给各家各户,其用意是为了让九刀连林氏族裔在“大流散”中能长期维系亲情血缘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笔者不断深入接触苍、平、泰三县林氏宗谱和《平阳县志》等历史文献资料,发现九刀连这块胜地的前身竟是“东谷”,沿着“东谷”地名的历史轨迹探索,进一步发现六百年前的九刀连林氏祖宗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另外《九刀连林氏历史长河》一书中“九刀连林氏世系图”衔接严重错误(该世系图曾引用自《九刀连林氏宗谱》灼祝,同时也发现了苍平两县几个林氏村庄的宗谱世系图资料也是漏洞百出。为告慰列祖列宗,激励后人,笔者将“寻宗访祖”的过程内容整理成书面资料,以飨读者。


在《九刀连林氏宗谱》记载中,九刀连林氏复居始祖“东桥公”(约在1550年)以上的世系图完全断层,前人虽然东拼西凑出一些世系图,但经过考证,都并非是真实的。这件事情困惑了笔者很长时间,之后在翻阅1846年重修的《宗谱》资料时,其中记载有关“水心东谷林公之墓”八字的历史资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苍平两县中,曾t“东谷”地名,经多方查询现在已消失)。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龙港镇新桥村的《新桥林氏宗谱》上发现了“东谷”历史人物林彦宽四胞兄弟(明朝洪武年间13821396)往上的世系图,但往下的世系图却是完全空缺。之后查阅《平阳县志》具有官衔的历史人物,“林彦宽“四胞兄弟也跃然记载历史资料中。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考究,笔者认为《新桥林氏宗谱》中的“东谷”历史人物世系图与《九刀连林氏宗谱》中的“水心东谷林公”历史资料有着某种必然联系,这次发现“东谷古代人物世系图”虽是偶然,但也许是冥冥之中昭示着祖宗在天之灵的感应——“东谷”地名即是“九刀连”村名前身。

一、祖墓佐证。

1、“水心东谷林公之墓”(19915月修墓时,碑上文字被改为“九刀连东谷林公之墓”)

公元1846年,前人“茂盛”、“茂明”二公重修《九刀连林氏宗谱》时,谱载:志存尊祖,念切敬宗,无论山巅水涯,不惮跋涉,访祖墓于荪湖溪头埠龙山头南首,墓上记载“水心东谷林公之墓”八字,并无名讳。并言明:此次重修家谱,自清道光丙午(1846祝┏修谱牒,前后历时两年,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岁次丁未黄锺月(即1848年农历十一月份)圆谱。在此,宗谱上首次出现了“水心东谷”地名。

2、据《九刀连林氏宗谱》资料描述:大房g先祖“日高公”,“景阳纯旨,学究青囊,拔砂择土,尤冠寻常”,当年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地理阴阳先生(这位前人使用过的地理罗盘,一直保留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被缴失。详见《九刀连村庄历史文化》历史轶事文章介绍),“日高公”在世时,特意将其父“朝振公”与其母“g氏”安葬在“水心东谷林公之墓”下壇(“朝振公”生1689,卒1759年,“杨氏”1779年卒)。从这段内容分析,历史时间往上推算,250年前就有了可寻的“水心东谷林公”墓迹。

3、据健在的八十七岁林芳彩老人追叙,称自己还在孩童时(十二、三岁),0随老人到溪头埠扫墓,至今记忆犹新:“水心东谷林公之墓”于溪头埠龙山头南首,离小溪岸仅二三十步地,船到溪边,有两处形如竹笋的岩石,状又似鲤鱼。当时胡须雪白的林芳锦老人牵着他的手说:“阿姆,这祖墓坐在中央,两边鲤鱼笋岩,犹如鲤鱼跳龙门,后裔定会兴旺发达。”

4三十六圹总墓与“东谷林公”历史人物的关系。

    1958年以前,每年到溪头埠龙山头扫墓时,先去南首八十米左右的山坳转弯处墓地拜坟(前人称三十六圹总坟,20121022号,农历九月初八,笔者邀同长者寻找墓穴,在一片荒石和毛竹中,仍有几处墓迹。据山民叙说,该处历来就是林姓祖墓,但基本上是空穴,坟墓就在屋后,过去时常将番薯,杂粮之类堆存在这些墓穴中)。据健在的70多岁林益院老人说,称其父林承环在世时告诉他,以前每次去“敬宗尊祖”,都会携村里做“师公”的人(大房二林相豹)同往,墓地摆设祭品,现场庄严肃穆,“师公”头戴“师公帽”,红衣披身,手持铜铃,正襟危坐,口念祭词。有一次拜坟时与当地山民发生纠纷,这位“师公”的帽子也被摔在地上(87岁林芳彩与65岁的林益树也证实了这段话)。

    t据前人留传,大约在八十多年前,仍为渔民的前辈,在三十六圹群墓扫墓时,看到开阔坟壇上长着竹笋,以为可以随意挖掰,结果与当地李姓住民发生了一场较大的纠纷,部分在溪边扫墓的同姓人见自己人处于劣势,即拔腿去邻近林姓的山北村、猪肝山村叫人协助解围。

   ③笔者在公元2011年春参加重修“九刀连村东大水埠头”时,去望里溪头埠觅采大岩石,顺便到三十六圹祖墓寻迹,恰遇一位七十五岁左右的李姓老人,便向其询问九刀连林氏三十六圹祖墓旧迹的情况,这位老人告诉笔者:在他还是孩童的时候,所知道的九刀连林氏三十六圹坟墓,外形尚在,但墓穴风化,已不完整;在墓地上曾经有一块石碑,后因1958年大变革之故,旧碑失传;并说当年与九刀连人扫墓发生纠纷起因是由于在坟地挖笋一事,其父当年才二十八岁,是一位武术棒手,首当其冲,与九刀连人搭手格斗……

    ④从《九刀连林氏宗谱》资料查阅,自“东桥公”复居水心(1550年前后),其后祖宗墓穴大都埋葬在巴曹山堂山这一带,有的葬在本村的九亩湾e有的安葬在宗祠西首。然而前人在1958年前,对于《宗谱》上没有记载三十六圹群墓资料,为什么一代接一代的延续下来,一年又一年的虔诚去拜祭呢?此举并非无缘无故,空穴来风。

笔者认定:平民百姓“日出而 ,日落而息”,一般难享厚葬尊荣,因此推测三十六圹大型群墓与“东谷”四位仕官有着一定的关联。

东谷古代人物官衔:

明洪武十五年壬戌(1382年):林彦宽,字世大ň佣谷,由秀才鲁府典仪

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林彦范,字世正,东谷人。由明经援宣城丞。洪武十七年甲子 1384)林彦鲁,东谷人。由儒士援永宁簿。

洪武二十九年丙子(1396)林彦安,字世静,彦宽弟。东谷人。考中举人。官由儒士援文化训导。

二、地形佐证

一个村子的地名往往与地形、典故有关。那九刀连林氏的前人以“东谷”二字为地名,其典故究竟在哪里呢?

古现代汉语字典中对“谷”字的释义:指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夹道。而现在所o的九刀连地盘,地处江南平原,肯定无山可说,那么是否与高地有关呢?高地之说是否有遗迹可寻呢?

1、笔者在村庄地理解读一文中写到:俯视江南垟地势,探究地貌,九道连村庄的地盘是沿着望洲山脉,金乡狮子山、灵峰山、乌屿山(又称乌龟山)、再沿至水心村(见水心河道绕圈迂回地形,及水心村地面仍存一块大岩石),九道连沙龙河床中心凸现一条沙土带。据此分析,现时的九道连村地理结构是处于远古时期沉积山脉走向峰背位置。由于客坎欢嫌倩,延伸和围垦利用,形成九道连现时村庄。这是江南垟涂海变桑田的缩影。

这段话当中的“远古时期沉积山脉走向峰背位置”,读者应该引起注意,现在九刀连沙龙河床凸现的沙土可以佐证。

 

2、据笔者所知,早年九刀连村的东向地形并非N在这个样子。上世纪六十年代时,老祠堂前檐台阶下仅有三米宽的通道,通道边缘即是约十米宽的一块不足亩的九分水田,水田边岸至现在祠堂前一幢三层民房前檐台阶边全部是园地,前后估计有九十多米,东西宽度超百米(1964年在祠堂前面建了一幢新城供销社,旧房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供销社的前面,另建了七、八间小店,于2002年全部拆毁,成为平地)。过去该园地称为“东山园”,现在祠堂前的园地荡然无迹。笔者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误叫“东片园”,后来经健在的八十七岁林芳彩老人指点纠正,才得知前人一直延叫“东山园”;当时,笔者对前人将这块园地称为“东山园”不大理解,但现在如果联系“谷”字的含义,那么这块园地在古代可能是地势较高的一块高地,后来因岁月沧桑,垦园成田,取土填基,不断蚕食,才演变成上世纪六十年代园地的模样。

祠堂的东南首方向,原来有更大的一块园地,《宗谱》上称“九亩湾”,并非现称“九亩畔”,后来这块园地也同样遭遇“东山园”的命运。从九刀连沙龙河囝东房屋分布图来看,共和前期所建的十六幢七间大平房的地基泥土基本上取自这两处园地,经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数次垦园造田和扒坟运动缶拍锻逶暗厝被开垦成水田,现仅存一处坟堆。此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每当夏天稍旱时,“九亩湾”周围的河滩边就能看到许多露出水面的砖瓦碎片,也说明两块园地曾经有过建筑瓦房的痕迹。

 

两处古水井:

  20121022号,农历九月初八,笔者邀同长者十来人,由林芳彩老人回忆指认:一处是现在祠堂前三层楼房东首电线杆周边(确切位置还待勘探)。称自己还是孩童(十一二岁)的时候,过去看见大人建造房屋时(这座房屋位于在村东大水埠头之西,原来并排的两幢大七间的里面幢),盖房的地基泥土湃∽造籼们啊岸山园”南首边的高地,挖土时,发现一座四方形的精致水井,水井的许多条石、石块都被拿去建造该幢房屋的后檐墙(为了进一步证实东谷古代人物曾经辉煌过,今后有可能进行实地勘测)。在谈话中还讲到了一件趣事:在发现古水井时,在场有一位十六、七岁的男孩,名沤辛种羌樱平时走村串户挑担做卖酱油的小生意。有大人打趣智加:智加,这井水清澈碧澄,如舀去做酱油,那生意更好!

另外一处:据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前辈林承环老人在世时留言:现在叫‘前后幢’的房屋的‘后片幢’,当年(约在1923年)建房时,地基泥土就是取自‘九亩湾’某处园地,挖土时还发现一口八角形的水井(水井条石光滑,做工精致,但因九亩湾全部被开垦为水田,确切位置难以寻觅),在水井的边缘深处还堆叠许多未完全腐化的鸡蛋壳,用农具灰箕担了好几担。”此言再次证明, “东谷人”曾经在九刀连有过辉煌的历魃活。一、居住在这里的“东谷人”并非一般的平民百姓;二、以前在这地下蕴藏着优质的水源。

从“九亩湾”和“东山园”的两处水井古迹分析,古时的“东谷人”为什么把房子建在此处两块高地呢?一、九刀连村庄地处沿海,高地建房可以防潮防涝;二、古人住宅特别讲究风水,按阴阳地理学说看村东地形:西接宋港大河下游叉流,东、南、北三向围绕“九亩湾”水流潆洄,北首有条沙龙河,南首角还有一条缓流细河(经流仙泥船方向),堪称风水宝地。因此直至公元1969年时,村东几位林氏村民还相信阴阳地理先生的话,特意在“九亩湾”的东南首的河边盖了一幢两层七间民房。后因四周泥堤小路,交通相当不便,居住二十五年左右,拆迁返建于祠堂前的位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九刀连村东向曾经有两处高地,“高地中间的夹道”即产生“谷”字的含义,“东”指太阳初升的一边,组合成“东谷”二字的地方名,意义相当玄奥;也许是历史上相当有学问的“东谷”古人,引用屈原《楚-·天问》中“出自汤谷,次于蒙氾”的词句来取地方名,文注释说:日出东方汤谷之中,暮入西极蒙水之涯也。读到这一句,笔者眼前一亮,莞尔一笑,“东谷”二字寓意浮出水面:两块高地之东,往河道伸延方向笑迎旭日东升,两块高地之西,喜接宋港叉河下游汤汤而来,这不就是对“-谷”地形的真实描述吗?

这就是“东谷”四位古人留给后人玄远深奥的地名含义。

(此处顺便讲到的是,古人知识渊博者给地方取名立意美学,往往相当深远。例如现在龙港镇巴曹办事处平安村曾在上a纪六七十年代前,一直叫“晓晖”,应该说村名意义相当好。可惜蛮话里读音却把它叫做“烧灰”,后因该村民房一度时常失火或其他民事不顺;因其村民大多数从近邻泮河村吕姓搬迁过来,有段时间该村的村名改叫“小泮河”,可是蛮话中“小”字与“烧”字读音又是相似,又让人误听a“烧泮河”,这一下泮河人不同意了,后来只好改叫平安村。)

三、异姓佐证:

九刀连林氏前辈口头一直流传,祖婆渊源最早系泮河人(对此:两村人一直共识,至今仍保持着两村人情密切往来),但属第几世,因旧式《家谱》相当简单,两村都没有详细注明。现参考《泮河吕氏宗谱》,竟发现有与“东谷”人物失传相关的内容。

1、泮河吕氏族裔,原系缪姓。属缪家桥始祖缪稷七世孙——缪均,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由缪家桥迁居泮河。缪均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科举人,翌年(1385)乙丑科进士(《平阳县志》有载)。该《家谱》载官工部主事,被罪,遭灭门祸,族裔四散。历至数世,明朝中叶嘉靖年间,有后裔缪云鹤,家境殷实,捐资授官;但恐祖上罪迹影响仕途升迁,特改为吕姓。之后泮河缪氏的子孙均改吕姓。

2、“东谷”古人物,林彦范,林彦鲁系同高祖(林崇悦)同亲房兄弟。《平阳县志》载:明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双双出仕赴任,与泮河缪均同期录用;同时史上称九刀连林氏最早祖婆出自泮河h由于旧时有官场人物出事连累九族的制度,从这历史亲缘关系和时间的巧合,以及发现望里溪头埠龙山头南首三十六圹坟墓内基本上无遗骨可寻的现象推测:是否因泮河缪均“被罪遭灭门祸”从而殃及“东谷”人物官场命运,并使“东谷”后裔同期四处逃散,三十六圹大部分成为空墓穴(h体还得重修时进一步考证)。

3、泮河先祖缪云鹗一百五十年后复居祖地,因“捐资授官”恐官场受累改为吕姓;“东谷”林氏后裔“东桥公”也是一百五十年后复居九刀连祖地,两村后裔至今繁衍均是十六世。为什么九刀连林氏先祖复居后没有改名换姓?据推测,可能是九刀连林氏属于平民百姓复居祖地,不涉及官场体制,故仍以林姓延续。

四、《宗谱》佐证

  为了论证“东谷”地名即是九刀连村的前身,在此笔者还得讨论 “林彦士”这位历史人物究竟是何处人士?经校对苍平两县三个林氏村庄的宗谱之后,笔者认为“林彦士”应当为600年前新桥林氏先祖。

1925年,刘绍宽修编h《平阳县志》中,第十本卷二十九,选举志十一页载:明洪武廿四年(1391)林彦士,字商若,又字伯中,居水心,由人才授宁远课税大使,终工部文思院副使,案旧志作林彦十一,无商若字,今据林谱补证。

 

详见下列宗谱史料解读:

(一)《新桥林氏宗谱》中的“林彦士”

  2002年时,笔者在温州华东公司任职时,新桥村干部、老人携带《新桥林氏宗谱》来向笔者咨询,仔细阅读之后,发现该宗谱上面详细记载了“林彦士”的名字、字号、官衔、年号及其脉络清晰的上下世系图,甚至该谱在谱序中e注明“林彦士”在世时“明永乐二年岁次甲申清和月(1404年农历四月)”曾参加当地一次修谱活动,并拜托福建宁德教谕“章参”(据现代福建省地方志资料《八闽通志》记载,福宁州,在永乐年间确有此人)代写一份修谱序言。其中最后一句:“今春伯中君(指“林彦士”)有志记谱,命余叙其源流,余嘉其志之美情之殷欣,而纪其事。”史料翔实,历历在目。

写到这里,笔者还需提一事:“林彦士”主持浦源(新桥)地方修谱时,为何只将四位“东谷”堂兄的资料记录在谱,而其后裔世系全无?可能是由于后来新桥林氏与“东谷人”长久失去联系,于是修谱时便删除了旁系古人(“林彦宽”四胞兄弟)以下世系图。

 

新桥林氏与林彦士有关的世系图:

  新桥肇基林氏始祖 汝忠— 昉(即林泗大帝)— 景运— 永奇— 子俸— 彦士— 以介— 大龄— 增辑— 鸣鹤— 秋泉—(此后该村林氏因与浃底人合建宗祠,在共和之后,其后裔修谱时,误将谱系与《浃底林氏宗谱》衔接)

 

 

苍南鉴桥

苍南山北(凤岙)

平阳后林

1

菁公

鲁直

2

可萃

3

仁怀

4

宗兴

宗理

亢宗

5

升贇

6

丕显

7

思聪

士宗

8

9

10

思学

11

明善(注2

待聘

12

日秀

礼厚

13

克已

14

梦傅

15

知机

16

叔祥

17

国泽

18

文昌(注1

文昌

19

彦士

彦士

20

 

 

伯悦

21

 

 

彦士

1在鉴桥林氏宗谱中记载:“文昌”字崇名,无娶,年六十七而逝

2:见《山北林氏宗谱》。此处另引往半浃连一世祖“良荣公”衔接,但《平阳县志》载“明善”出仕于1236年,而“良荣公”至今才450年,这又是一笔糊涂账


(二)《九刀连林氏宗谱》中的“林彦士”

九刀连林氏前人(1846年修谱)拼凑“林彦士”世系图,错误应用“鉴桥”和“山北”二地林氏宗谱为蓝本的历史资料。

1、《鉴桥林氏宗谱》世系图:见表格

2、t山北林氏宗谱》(实引用《“凤岙”林氏谱系》)世系图:见表格

3、从《鉴桥林氏宗谱》与《山北林氏宗谱》两处世系图演示,都是第13世“稚”再延续六代古人与“彦士”拼凑世系图。这也就是笔者在2002年看了《九刀连林氏宗谱》资料后,感到一头雾水,才开始四处寻找九刀连林氏先祖流源资料的原因。

41846年重修《九刀连林氏宗谱》时,不仅将“林彦士”拼凑在鉴桥林氏的“文昌”名下,而且将《鉴桥林氏宗谱》的谱序前言抄录在《九刀连林氏宗谱》中,称鉴桥林氏一世祖“菁公”是九刀连林氏一世祖(历史资料表明,“菁公”距今有1100多年,那时九刀连的地盘还处于沿海滩涂),并运用移花接木手法,在抄袭的序言中加入“菁公先居水心,后转迁荪湖港东之金鸡山前,越四世有‘宗兴公’徒于鉴湖,适十九世 ‘彦士公’复谒心焉,曰水心,曰山前,曰鉴湖地难殊。”这么一段话(由于这段话明显是编造的,2009年重修《九刀连林氏宗谱》时已将这旧谱序言内容删除)。

5、九刀连林氏前人(1846年)重修案谱时,将“林彦士”的世系图接在“文昌”名下,另外在“林彦士”下世系图拼接“福、字、大、仓”分列为四代与九刀连林氏复居祖“东桥公”衔接。已知“林彦士”出仕年间是1391年,而九刀连复居始祖“东桥公”的年代约在1550年,当中160年空缺世系图,据九刀连林氏旧谱中介绍“林彦士”的附言中写到:“茂盛一夜梦见先祖指之曰:‘福字大仓’四字吾祖之名也。由是共1酌议分为四代。疑信相参,附志数语,以俟后之贤子孙,有志追远者则起而考实之可也。” “福字大仓”按常规组词应该是“福字大昌”,但为将“林彦士”衔接在“文昌”名下,前人修谱时特意改用“福字大仓”分为四代衔接。

6、前人为什么将“林彦士”误载为九刀连林氏复居始祖呢?

在那年代兵荒马乱,灾害频繁,再加上普通百姓的祖辈们文化欠缺,因此时常会造成祖宗流源不明、谱牒遗失、昭穆失序等现象,九刀连林氏前人可能认为一村h族不能像一颗无根之树,组织修谱时,发现真实复居始祖“东桥公”以上的世系图遗失,而在《平阳县志》资料中记载有“林彦士”居水心的信息,前人未经详细考证就误认为“林彦士”是九刀连林氏复居始祖(其实《平阳县志》中的“林彦士”为新桥先祖)。当年虽然抄录了“林彦士”h历史资料,但仍缺 “林彦士”上下世系图h于是1846年修谱时,出现了h文讲述的衔接“鉴桥”、“北山”世系图之下,又编撰“福字大仓”分列四代的内容。

不过有一个现象令笔者感到困惑:在《九刀连林氏宗谱》谱序中记载,前人为了寻找谱系资料,舍近求远去了“鉴桥、山北、凤岙、半浃连、马鞍桥”等林氏村庄联系,可为什么偏偏没去与一箭之地的新桥林氏村庄查询?不然今天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周折专述“林彦士”的内容了。

7、在2009年笔者参加重修《九刀连林氏宗谱》时,为了尊重前人=作和考虑《宗谱》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成分,及其它参与修谱的人还不详细了解九刀连林氏世系图错综复杂的原因,故仍然保留“鉴桥”和“山北”二地林氏两种不同版本世系图,并注明供有志追远者考究。

(三)平阳万全后林《林氏宗谱》中的“林彦士”

  笔者手头有一本平阳万全后林《禄積林氏宗谱》的全套复印件,民国丁巳年修(1917年),在这本宗谱资料中记载着“林彦士”的信息。当得到这套宗谱复印件时,e者如获至宝。然经傍触苍平泰三县林氏宗谱和《平阳县志》史料之后,遗憾的发现《禄積林氏宗谱》的世系图竟是东拼西凑,漏洞百出,胡编乱造的一本伪宗谱。其中最突出的几点是:

1、从一世祖“林嵩”起至“林彦士”共产生20世,代代几乎都是具有官衔;

2、现在已知的苍南林氏古人两处重点保护文物的墓地之一——藻溪九堡古墓,是南宋权e朝野的“敷文阁直学士林待聘”之父“林永年”之墓地,可是在《禄積林氏宗谱》里却将此墓地误载在“泰顺泗溪头五雷峰下”,并称林永年的名字为“燧”;

3、将“林待聘”也误载泗溪头五雷峰下其父林永年基地次壇,而《平阳县志》和《泰顺泗溪林氏宗谱》中清晰的记载其墓地在平阳县昆阳镇南塔下山;

4、把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文进士玷剑ㄌ┧炽粝人)谱系中误作为“林永年”之父;

5、另外把“林永年”全家上下数代人的谱系编得一塌糊涂。与《平阳县志》和清朝泰顺泗溪林萼父子两代人“林永年”、“林待聘”两位古人物的传记相差甚远。

6、《禄積林氏宗谱》世系图:见表格

①本处世系图第四世“亢宗”,而第七世“士宗”只要稍有谱系知识的人,也能看出这个世系图是十分荒唐错误之作。

②在平阳万全后林《林氏宗谱》(1980年版本)中,在“林彦士”名字旁边附载:字法儒,又名位中,坟在万全涂川礁山。另用水笔加入官衔、年号。

③该世系图中“林伯悦”是“林彦士”之父,但“林伯悦”出仕时间是明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年,由孝廉授行人陞力部主事,而“林彦士”明洪武二十四辛未1391年出仕,父与子的受职时间只隔七年,这种安排也令人生疑。

 

附:《苍南林氏通览》有关古人“林彦士”资料误导读者

遗憾的是,2005年林"法主编《苍南林氏通览》时,没有把三地林姓有关古人“林彦士”世系图来龙去脉向苍南林氏读者作出清楚讲述,而是用心良苦,牵强附会在《苍南林氏通览》188页“新桥林氏迁徙录”中,编写了这样一段内容误导读者:

 “明宁远课税大使林彦士,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平阳县昆阳镇后林迁居水心(今苍南县九道连村),为九道连林氏肇基始祖。由于孤身初到异地,而水心(九道连)又与浦源(新桥)毗邻,故先与新桥联谱,后又兼承新桥林氏,距今已有六百一十年。”

另外,笔者曾经向林振法反映《九刀连林氏宗谱》在1846年修谱记载“水心东谷林公之墓”八字,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九刀连”与前身“东谷”地名之间的关联,却不料林振法 主观臆断,凭自己想象在《苍南林氏通览》188页“新桥林氏迁徙录”写了这样一句话:

“林昉又自选墓地在中间谷地处于横浦江东端,故易名东谷。”

(“林昉”就是指林泗大帝,南宋理宗赵昀淳祐年间(1241-1252))

解释“水心东谷”地名,与新桥林氏无关答案

现在与水心隔河的新桥村,共有三个姓:林、王、缪。新桥林氏肇基始祖“汝忠公”是从平阳横塘林家步迁徙。迁徙于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距今将近八百年,该村的村民在相当长的历史岁月里称为“浦源”。据史料记载,元至正年间(13411368),新桥村隔河东邻叶处,古人叶衡(举文学任 州禄事判官)他予家乡兴建十六间大桥。该桥名称为“环浦大桥”,此时该地方还称“浦源”,后因桥名改称“新桥村”(六百年前,该村先祖“林彦士”参加修谱时,委托福建宁德“章参”作序,就称为“新桥”)。

由此说明:浦源改称“新桥”是这桥建成之后的事,与“水心东谷”地名根本无关。

第二部分:九刀连村名历史演变:

东谷—水心东谷—水心—水心前垟—九道连—九刀连

1.“东谷”之称

上述资料已详尽解释“东谷”地名来历,此处不再赘述。但为何后来的墓碑上镌刻“水心东谷林公之墓”而不是“东谷林公之墓”?

2.“水心东谷”之称

至于九刀连林氏先祖后来勘立“水心东谷”墓碑,估计是在公元1400年至1550年之间一百五十年内的事情。“东谷”林氏四位兄弟在外赴任,所以其后裔不一定全部返回家乡,或因泮s“缪均”“被罪,遭灭门祸”事件,因祖婆亲缘关系所累,后裔只得四处逃散,“东谷”地方便可能出现由盛转衰的情况,因此只得依附在“水心”地方名下

3.“水心”之称

1550年以后至1800年左右,此阶段直称“水心”,导致“东谷”地方名完全消失。有旧谱前言和巴曹流水沟棉岙塔曼山九刀连林氏祖墓总坟旧石碑为证。公元1741年立碑(年号按九刀连林氏先祖父子灵柩入穴资料推算)“本都水心林公之墓”,字迹可辨,石碑尚存。

4.“水心前垟”之称

1800年左右至1936年之间,村名出现“水心前垟”称谓,有旧谱前言,巴曹陡门头旗杆山九刀连林氏大房二和大房三合建祖墓石碑(石碑尚存),以及1936年水心和九刀连郑林两姓重修《存善堂合同立据》旧据为证。

5.“九道连”称谓

1850年到1922年之间,随着九刀连村庄人丁兴旺,实力增强,前人考虑到不能长期依傍“水心前垟”名下,于是就有了“九道连”的称谓。但起源何时,尚未获得确切的信息。

.见阅《陈处陈氏宗谱》记载,陈氏祖婆与九刀连林氏祖宗“应道公”联姻(大约1693年),该谱称“九道连”。

.见阅《水心郑氏宗谱》记载,郑氏祖婆与九刀连林氏大房祖宗“元爵公”联姻(大约1720年),该谱称“九道连”。

.见阅《半浃连林氏宗谱》误载九刀连林氏“林彦士”附言中,该谱称“九道连”。

.健在的七十多岁林益院老人说,在共和之初,其还是孩童的时候,曾看到祠堂里有一只旧鼓,鼓的桶壁上记号“九道连”。

 

6.“九刀连”之称

九刀连的称谓,最早,见1922年九刀连林氏与畎扒帕质虾辖ㄗ陟舻牧⒃贾新淇睿称“九刀连”。(另外:在《苍南千年纪事》133页,记载1815年老城九刀连渔民创建鱼勤(白)鱼流刺作业。但现存最早发现“九刀连”三字的历史资料上记载是1922年,不知该处称“九刀连”是否有历史依据?)

第三部分:寻祖琐录

笔者自2002年起至2012年的十年内,在寻宗访祖过程中亲自走访了不少林氏村庄,阅读了许多苍、平、泰三县的林氏历史资料,在此,笔者将寻宗访祖的琐事记录下来,以供有志追远者考究。

 

一、在读者阅读了前部份有关九刀连、新桥、后林三地旧谱世系图后,即可明白原先《九刀连林氏历史长河》及《苍南县林氏通览》两书中有错误引用“林彦士”世系图的原委,因此,在2009年的《九刀连林氏宗谱》n修时,九刀连林氏世系图直接衔接在“东谷林公”四位古代人物世系图下。

 

走访过的林姓村庄:苍南 21个,平阳7个,瑞安2

苍南县范围内:

山北4次、鉴桥3次、凤岙3次、半浃连3次、马鞍桥4次、儒桥头1次、炉头2次、林店2次、老台1次、中敦凤湾2次、林家塔1次(括山东浃底)、灵溪上林2次、百丈2次、苍南历史资料室2次。

平阳县范围内:

万全后林5次、宋埠2次、林家步2次、钱仓1次、平阳县志办5次、平阳历史资料图书馆1次、敖江林振法家数次

瑞安范围内:

大南乡、飞云阁下

寻访异姓村庄:陈处数次、水心数次、山堂数次、巴曹乾头1次、泮河1次。

寻访祖墓:望里溪头埠龙山头南首“东谷林公之墓”数次。

 

三、九刀连林氏前人一直口头留传祖宗从山北林氏迁徙过来,为此笔者在2002年时携带《宗谱》邀同本村长辈赴山北核实,后个人又去过两次,然而数度查阅两地林氏宗谱的世系图上均无直接关联。不过在核查中曾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山北林氏现代宗谱的前期古人世系图为什么不准确,是因为历史上某年(具体不详),山北林氏某村民携带《宗谱》外出与外地人打官司,因长期居住旅馆,盘缠经费用光,只好将《宗谱》作抵押伪硎救蘸蟠费来索取,然而一去不回,造成《宗谱》遗失,世系断层,之后该村林氏重修宗谱,只好参照《凤岙林氏宗谱》编织世系图。

经上述这些内容综合分析,要说九刀连林氏与山北林氏的关系,那也许是“东谷”人的后裔距今六百年至四百五十年前的某个时期,曾因泮河“缪均”被罪牵连关系搬迁至山北居住,繁衍几代人后,部分与山北林氏大房族裔同化(所以现在的山北人认为九刀连林氏是由山北林氏大房人迁出的);另一部分转迁半浃连,随后又从半浃连迁出复居系读,所以山北林氏宗谱只标出与半浃连林氏的世系图,而无九刀连林氏的世系图。之后,半浃连和九刀连为了强调同源族裔关系,在取村名时,特地用“连”字表示两地族裔相连的意思。仅供追远者考究。

四、九刀连与半浃连的关系解读。

1、两地昆裔属同源关系(半浃连的林氏也应该是“东谷人”的后裔)。

2、村名相似:村名最后一个字均为“连”字(前人口头留传:这个连字,表示两村血缘关系永远相连)。

3、两村林氏历史上将宗谱误接“鉴a、山北“世系图,误载同出一处。并两村互载早期古人物。

4、《半浃连林氏宗谱》谱载名讳“良荣公”为一世祖。与《九刀连林氏宗谱》记载真实名讳“东桥公”大至年号相似。

5、据史料记载,在历史上平阳县(含现在的平阳、苍南、泰顺三县)明朝初期平阳县约有十五万人口,林氏是平阳县第二大姓,林氏占十分之一推算,那时林氏男女人口仅15000左右,男丁仅7500左右,由此推理,在人口极少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各地林氏行第“彦”字辈均应出自同期共源,而《半浃连林氏宗谱》将一世祖“良荣公”(大约1550年)直接衔接在“林彦继”的世系图,这也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的衔接。

 五:后记及多种谱综述

5.1、《儒桥头林氏宗谱》

笔者在2009年参加《九"连林氏宗谱》重修时,查阅《苍南县林氏通览》资料,发现儒桥头林氏先祖中也有一位叫“拱秀”的古人,当时笔者疑是否与九刀连林氏复居始祖“东桥公”之下的第二世“拱秀”有什么关联?然到儒桥头实地考察之后,发现两处“拱秀”的出生年号不对,世系图也大相径庭。

5.2、《鉴桥林氏宗谱》

记载的一世祖是“菁公”。而“菁公”出自福建闽林始祖“禄公”之后的九牧房第五房“晔公”世系,福建林氏九牧房全部称为“济南郡”,但到了“鉴桥林氏宗谱”里却称“博陵郡”。

5.3、《凤岙林氏宗谱》

也是一本漏洞n出的宗谱。该谱的世系图中拼凑了“林永年”、“林待聘”整个家族纵横几代人的信息。

有关“林永年”、“林待聘”历史人物世系图,在苍平泰三县出现三种完全不同的版本(《泰顺泗溪林氏宗谱》、《凤岙林氏宗谱》(包括山北林氏)、《平阳万全后林林氏宗谱》),后人考究一本家谱的真伪,不仅看家谱中记录的文字,还得看《县志》记载墓穴位置、出土石碑文物是否一致,三地宗谱唯泰顺泗溪的最为真实(该谱乃清朝林鹗父子主编,由两代人费尽心血完成的巨著)。

5.4、灵溪《百丈林氏宗谱》

清康熙年间版本,该谱暂为详尽真实。特别对苍南林氏先祖之一的“护公”以下的世系图保存得较为完整,望里(旧称荪湖)一带林姓、藻溪林坳一带林姓(包括南宋末期历史人物林景熙出自林坳,后移居腾蛟)平阳麻步盖竹一带林姓,均清晰记载在该谱当中。

5.5、平阳横塘(宋埠)林家步及《新桥林氏宗谱》

此地之行,对新桥林姓迁徙始祖出自那里的线索有很重大的意义。

当时笔者手头已经有《新桥林氏宗谱》复印件资料,但对一世祖“汝忠公”出自那里迁徙没有详尽解释。有一天,当笔者从瑞安阁下迂回平阳宋埠林家埠时,一位热心的老者颤巍巍地从室内搬出一只旧木箱子,将一本尘封已久的旧《宗谱》取出(由于时间久远,《宗谱》散发着浓重的霉味),笔者打开看到该谱记载的“汝忠公”以上至“纯公”世系图与《新桥林氏宗谱》一ǎǖ比桓闷滓裁挥屑窃亍叭曛夜”迁徙何处)。笔者将这重大发现告诉了新桥林氏人士,之后新桥林氏也组织几位长者带着旧谱(笔者同往)去林家埠核对。从而确认新桥林氏出自平阳横塘林家埠。

5.6、泮河之行

发现吕氏上祖缪均“被罪遭灭门祸”与“东谷林公”时间巧合,加上前辈口头留传与泮河亲缘关系,还有望里溪头埠龙山头南首三十六-祖墓大部分空穴,从而进一步了解六百年前“东谷”地名失传之谜。

5.7、林友培先生个人简介及《九刀连林氏历史长河》封面

 见下图

结束语:《寻宗访祖引话题》全文约一万二千多字,《九刀连林氏宗谱》错综复杂的现象,好像是前人特意留给后人的一道考验,笔者眯睎感叹 “访祖十年万余言,东谷一地九道连”

一个村庄的寻宗访祖传奇--兼浅谈浙南林氏族谱 图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标签:林氏  九刀连  平阳  苍南  瑞安  林友培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