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谱序

【清】陈梦雷《凤池林氏族谱序》(福建侯官)

时间:2016-04-17 08:12:02   作者:陈梦雷/霍德柱注   来源:明月在船新浪博客   阅读:1848   评论:0
内容摘要:林茂则配图凤池林氏族谱序[1](清)陈梦雷[2]唐宋以来,序族谱者不知凡几,而眉山苏氏独以数语传。其言曰:“凡吾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又曰:“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幸其未至于途人,使无至于忽忘焉,可也。”[3]呜呼,尽之矣。近世学士大夫,其...

【清】陈梦雷《凤池林氏族谱序》(福建侯官) 图1

【清】陈梦雷《凤池林氏族谱序》(福建侯官) 图2

林茂则配图


凤池林氏族谱序[1]

(清)陈梦雷[2]

 

唐宋以来,序族谱者不知凡几,而眉山苏氏独以数语传。其言曰:“凡吾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又曰:“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幸其未至于途人,使无至于忽忘焉,可也。”[3]呜呼,尽之矣。近世学士大夫,其庸鄙陋劣者无论。已乃[4]有号为讲明[5]理学,或举世推为敦尚气谊[6],顾声气满海内,而或薄于本支,投赠[7]及于不识面之伦,而族人流离辗转曾莫之顾。呜呼!水源木本之谓,何乃薄其所厚?若此,虽握手出肺肝相示,敢相信乎哉?

余自总角[8],慕范文正公义田之设[9],缪思幸登仕籍,当出其俸余为振兴宗祠计,置田业以赡我族人。顾薄怙,遭际不辰,备婴[10]困厄,同生昆弟子姓[11]啼饥号寒之莫恤,而我族人之颠沛困穷,几不可问,抚心抱痛而已。林氏与吾家世有姻谊,吾姻 翁鹿原先生[12]天性孝友敦厚,其笃于水源木本之思,固与余同志也。一旦出其家谱,属一言于余。余因得备阅其先世诸名公大人所为传述碑铭与f氏所传家训,因叹林氏世多盛德君子。而家训所传切近精实[13],皆可为当世法。人但知林氏为殷少师忠烈之裔,其族姓显于吾闽,不知其家世相承,皆以醇德至行[14],太和[15]所积,余庆[16]后昆。盖其感召于冥冥之中者,理自不可诬也。

圣天子孝养两宫,以孝弟风励天下。岁癸巳(康熙五十二年,1713裙锼饶辏,为我皇上六十万寿之辰,海内耆民鸠杖鹤发[17],匐伏阙下,称祝者亿万计。我皇上锡宴赐劳,命诸皇子及宗室亲为执爵以荣之。且谕以敦崇孝弟,振励风俗,幸生尧舜之世而不以孝弟睦族为心,是自外于圣化也。

吾故因林氏族谱而表其世德之由,且与吾姻翁互相敦勉。及吾身或子孙,幸而致通显[18],愿毋负初心,务笃于水源木本,使宗族毋致睽离[19]。即推此心以及乡闾,以及天下,尤愿斯世见林氏之谱者共诚笃此心,使途人者皆如兄弟,兄弟皆如一人之身。庶几仰答子振励风俗之至意,而尧舜三代之盛再见于今日!猗欤休哉[20]

 

【注释】

[1] 见《松鹤山房文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416册”。凤池,在福建侯官。

按,本文的作者是陈梦雷。陈梦雷是康熙年间的名臣,与鹿原先生林信是亲家翁的关系。本文即应林信之请而为《凤池林氏族谱》写的序言。

文中没有过多地对封建侯官凤池林氏的源流做过多的介绍,而是重在论述。作者盛赞林氏家训,认为“可为当世法”。而林氏之所以能“家世相承”而且还“多盛德君子”,“皆以醇德至行,太和所积,余庆后昆”,这也正是林氏“世德”之核心。

文中插入了当时天子“孝养两宫,以孝弟风励天下”的事迹,以此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也有借机谀上之意在内。

[2] 陈梦雷(1650-1741),字则震,号省斋、天一道a、松鹤老人,闽县(今福州)人。资质聪敏,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回乡省亲。遇耿精忠反,因老父被拘,不得已入耿幕,后来以附逆罪被捕入狱。康熙二十一年(1682),经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改戍奉天。自身卧病,父母去世,妻子亡故,但仍读书著述。在奉天17年,编撰《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h等。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巡视盛京,陈梦雷献诗称旨,被召回京,入内苑,侍诚亲王胤祉读书。康熙四十年(1701)受命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历经五年,编纂成书。但雍正元年(1723),已72岁陈梦雷被再度流放黑龙江,雍正下令由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已经定稿的《古今图书集成》,去掉陈梦雷名字,代之以蒋廷锡。乾隆六年(1741),陈梦雷在戍所逝世。一生编著繁富,尚有《松鹤山房集》16卷、《天一兹思》100卷及早期刊印的《闲止堂集》2卷等。

[3] 按,这里所引用的是宋·苏洵《嘉祐集》卷十四《谱·苏氏族谱》中的一段很有名的论述,是谱牒学上的名段。即:“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然而生矣。情见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吾之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吾谱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而至于:人者,势也。势,吾无如之何也已。幸其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4] 已乃:副词。旋即,0久。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已乃发前兵。”

[5] 讲明:讲解发明。宋·韩元吉《高邮军曾使君墓志铭》:“而天隐独欲探性命之理,从上蔡谢先生、龟山杨a生游,以讲明圣人之道,善类至今称之。”

[6] 敦尚:推崇,崇尚。  气谊:义气情谊。《红楼梦》第九三回:“世交夙好,气谊素敦。”

[7] 投赠:赠送。唐·王昌龄《何九于客舍集》:“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褭褭。”

[8] 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借指童年。

[9] 按,《全宋文》卷一四二五收录钱公辅《范文正公义田记》。义田是指为p养族人或贫困者而购置的田产。文章详细记述了范仲淹兴办义田的经过和措施,赞扬他救济亲族与贤人的义举,斥责了那些位居三公、享受万钟禄米而只顾自己的达官贵人。钱公辅,字君依,常州武进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宋神宗时官至文章阁待制。

[10] 备:完备,齐全。婴:被缠绕。如:备婴众苦(遍尝各种各样的苦)。

[11] 同生:谓同父所生。因以指兄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昆弟:兄弟。 子姓:泛指子孙、后辈。《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

[12] 姻翁:亲家公,儿子的丈人或女儿的公公。《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初六日》:“陆中墅姻翁亦行,送之。”  鹿原先生:即林信。字吉人,号鹿原,福建侯官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举人献赋及手书御制诗集,召试入值武英殿。康熙五十一年特赐进士,补官中书。雍正元年(1723)以槊卫资碌米锓殴椤9た书,以其文师汪瑰,诗师陈廷敬、王士镇,乃手写《尧峰文钞》、《午亭文编》、《渔洋山人精华录》付雕。《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渊源有自,故体格犹为近古,特才分差弱,出手微易耳”。著有《朴学斋诗稿》、《文稿》。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十、《槌献徵录》卷一四三。

[13] 精实:精深朴实。清·梅曾亮《<李蕴山时义>序》:“而先生文精实宏博,非日诵经史习疏义者不能作。”

[14] 醇德:厚德。汉·桓宽《盐铁论·世务》:“诚信着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 至行:卓绝的品行。

[15] 太和:即-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朱熹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

[16] 余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17] 鸠杖:又称鸠杖首。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传说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可望老者食时防噎。《后汉书·礼仪志中》:“玉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鹤发:白发。

[18] 通显:谓官位高、名声大。

[19] 睽(kuí)离:分离,离散。睽,分离、背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自顷世故睽离,心<沦蕴。明公启晨光於积晦,澄百流以一源。”

[20] 猗欤休哉:猗欤,叹词,表示赞美;休,美好。多么美好呀!原为古代赞颂的套话,现多含讽刺意味。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e452d0100xuoj.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