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编林文

【五代】《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五代时期四川林氏记载)

时间:2016-04-30 10:31:53   作者:未知   阅读:1483   评论:0
内容摘要:高僧绍□法师的《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文采出众,佛理深厚;更为重要的是,文中有一长串五代时期林氏人名的记载(长男林知□,次男知锷、知海、知义、知爱、知俊、知胜、知朗。孙子林德超,德薇。)。

编者按:乐至报国寺位于四川省乐至县城东北二十公里龙门乡之金龟山,占地三万多平方米。据《乐至县志》记载,报国寺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历尽沧:,几度兴废;如今值国运昌盛,佛教兴隆,历两代住持之艰辛缔造,广大信众之尽心护持,终使蜀中现存不多的千年古刹历劫重光。乐至报国寺为历代高僧驻锡、修持、成道的地方。高僧绍□法师的《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文采出众,佛理深厚;更为重要的是,文中有一长串五代时期林氏人名的记载长男林知,次男知锷、知海、知义、知爱、知俊、知胜、知朗。孙子林德超,德薇。),这令我们非常惊讶,特转载!

 

《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

《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注释说:“王董龛,县东三十五里,古报国禅院也,四壁镌释佛如来像,多至百千万亿,今半幻灭,就其存者,礼足谛视,恍如有神,古碑二,皆孟蜀广政中制,及明了杰禅师,天云老叟岳峰赞偈,并录于左。”

碑文前的注释记载:王o龛在乐至县的东面三十五里处,古代的时候叫报国禅院。四面的崖壁上雕刻着释迦牟尼佛等佛菩萨的像,多达百、千、万、亿个,现在有一半不存在了。对这些保存下来的佛菩萨造像,向他们顶礼,虔诚地仔细观看,他们神态庄严,活灵活现。乐至报国寺有古代的两块石碑,都是孟蜀广政o中期制作的,碑文以及明代乐至报国寺了杰禅师,天云老人岳峰的赞颂偈语,一并记录于下(原文为记录于左,因是竖排)

 

 【五代】《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五代时期四川林氏记载) 图1

【五代】《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五代时期四川林氏记载) 图2

《金石苑》二 林茂则配图

 

《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

住持沙门绍

 

夫觉皇垂慈,应生轧竺,乘六牙而辞兜率,踏七步而诞迦维,月□□□,星光耀,则知超凡人圣,历劫修来,证无上之菩提,获当世之妙果,故得吉□□幻显,眉抽白毫,顶旋绀发,穷生死际,尽未来时,巍巍称三界之能师,荡荡四生之慈父,遂感十方皈敬,万类虔诚,垂慈于天上人间,利物于此邦他土,莫不□□□□□形,一念志诚,尘沙罪灭。则有宣徽南院相公,庄保头林延璋伏见□□□□□□□所地名王董龛额标报国院,有一佛二菩萨并圣两龛积年□□□□□□遂乃上闻都庄仆射,许令召僧兴修,即经本县镇判状请罗大德□□□

  皇帝文武重臣,本庄南院相公,州县寮采都庄仆射及远近士□□□□令住持蓍理,供佛香灯,永为福祚。其院元有常住永封里,普慈大路□□涪水□□□大七十八只,并院基地前后,谨具四至界畔,声竖于内,东从天□□□□□,南接三堆石至水井,西从石桥沿天流水,上接崖峻,寻崖峻向北,却沿天□□□□□水田为界,其院常住,所立四至,盟誓以后,异日他时,忽有别人侵耕一犁,□□□□□税稞者,愿行藏不吉,染患百牛。顺其斯善者,福至命通,运为称意。相次缘□□□□十六罗汉一堂,及重装修释迦部众,庆赞讫,皆因圣化,实赉尧年,堪发道心,□□□□□佛既知识立身,还自友朋,闻问善而忻耀齐心,见修崇而  皆注意,求衷□□□□□□任是阐提之流,亦发正真之路,祛除谄诈,消磨业轮,一向回猛,兴大善心愿克备功德,□□分明了衣上之珠,仿佛鉴矿中之宝,伏愿  国安民泰,雨顺风调,田种丰盈,公私叶遂,以大蜀广政二十年岁次丁巳十月二十七日设斋,表赞讫,道场主,庄保头林延璋,女弟子程氏、杨氏、新妇冯氏、□□□长男林知,次男知锷、知海、知义、爱、知俊、知胜、知朗。孙子林德超,德薇。同发心弟子王宗贵,女弟子戚氏、新妇梁氏。

长男王洪谏、洪朗、洪连、洪仙。院内小师智深,智诠,简州清化军镌字,衙推杨朗表。

镇遏使李仁悦上偈

昔日古伽蓝  名为王董龛
数载无僧俗  积岁少人瞻
县镇兴三善  乐土尽庄严
我佛□□□  □□□□□

 

碑文大意:

上天垂怜世人,降下大慈悲,我佛在天竺国应运而生,佛乘着龙驾而辞别兜率天的行官,脚踏七步莲花而诞生在迦毗罗卫国。月色皓淼,星光隐耀,于是有超脱尘俗,进入圣境的感觉,经历重重劫难,努力修行,求证到了i高无上的佛理,获得了现世的美好佛果,所以能够(空缺字用括号注明,下同)显现金身,眉如白须飘飘,头顶盘旋着深青带红的头发。没有生死的束缚,与未来时间一起长存,雄伟高大被尊称为三界的祖师,洪恩浩荡犹如四生的慈i父亲,于是感动了十方生灵尽来皈依,所有物种全来虔诚信奉。佛祖如此降大慈悲于天上人间,不分国土,皆施利乐,所有生灵没有一个不感念恩德,诚心随行。一片至诚之心,可以化解如沙一样多的罪孽。有宣徽南院相公庄护院总管林延璋敬香偶到乐至报国寺,见到在王董氏神龛报国院i石上刻有一佛二菩萨和圣像两龛,多年失修,上报给都庄仆射(唐宋为宰相),得到许可召令僧众兴修,马上就由本县镇颁发文告,请罗大德拟出令状。

皇帝文武大臣,本庄南院相公,州县各级官员都来到乐至报国寺。都庄仆射和远近有学问的人(    ),让住持用蓍草占卜做法事,供奉我佛香灯,为了永远赐福给大家。报国院本有常住永封里、普慈大路(    )涪水(    )大七十八只,并在此院宅基地前后,慎重规划四方边界,盟誓于此。东起于天(    ),南接三堆石至水井,西面顺着石桥沿天流水,上接至崖峻,顺崖歧向北,转向沿天(    )水田为边界,为报国院的常住地。所立的四方边界,在今天盟誓以后,以后不论何日何时,假如有人越过边界,私自耕种,(    )将收获纳为已有者,诅咒他出行居住皆不吉祥,身患百病;顺应此盟誓的人,祝愿他福祥均至,命途通达,时运作为称心如意。先后修缮(    )十六罗汉堂,重新装修释迦牟尼诸佛菩萨像,庆赞完毕。这些都依靠人心向圣,尧舜之年,府库充实,能发向善之心。(    ),人靠知识充实自己,又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听见有人询问探求向善的道理,内心就欢喜,见到修行佛法有所成就的人而心生惭愧,都请细心留意。(    )即便是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也要走坚正、持真的路子,摒弃妄语欺诈,消除导致轮回的罪孽,勇猛回头向善,发大慈悲心愿,积累功德,(    )清晰如辨衣上的珍珠,也如同鉴别J中的宝物。诚心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田地粮食喜获丰收,公家私人和谐顺意。

于大蜀广政g十年,农历丁巳年十月二十七日设素斋供奉表赞完毕,道场主庄保头林延璋,女弟子程氏、杨氏、新妾冯氏、(    )长子林知(    ),儿子林知锷、林知海、林知义、林知爱、林知俊、林知胜、林知朗。孙子林德超,林德薇。一同发心愿弟子王宗贵,女弟子戚氏,新妾梁氏。长子王洪谏,儿子王洪朗、王洪连、王洪仙。院内小师(    )智深,智诠。简b人青化军刻字,衙推(唐代军府或州郡的属官称衙椎;五代宋时以医卜为业的人称衙推)杨朗宣读。

(    )镇遏史(掌管押运粮船军队的官员)李仁悦敬献佛偈说:

往日的古佛寺,名字叫做王董龛。连续多年没有僧人居士,很少有人瞻仰敬奉,县镇兴修三宝功德,佛寺又呈现出庄严气象,我们的佛(可能是祈祷保佑一类的语句)

 

碑文后面又有县志作者注释,原文如下:

“碑在今报国寺后岩,厚埋土中,命具口铺掘出,洗剔之,精光隐耀,凡三十二行,行三十一字,後六行参差,或四十五十字不一,行或空数字,或空十数字,n晓意所在,阙八十九字,中云宣徽南院,按‘文献通考’五代置枢密使,宋初因之,建隆二年,以宣徽北院使李处荣为南院使,即枢密也。孟蜀时伪中令赵廷隐、宋光嗣、李昊皆权贵,而伊审徵,王昭远知枢密院,尤表里用事,在后主十六年,前后蜀政由是浸衰,则宣徽南院相公,当属伊n王矣。一庄保头遂令县镇判牒,威势炙手可见,其浸衰固宜,读碑一过,略识辜较,俟徐考。”

注释大意:

石碑在今天报国寺后面的山岩下,深埋在土中,命令工匠准备好一种工具挖出来,将泥土洗刷干净后,精光时隐时现。碑上有字三十二行,每行三十一字,最后六行字数参差不齐,有的四十、五十字不等,有的行空几字,有的行空十几字,不能明白它的意思。碑文共缺八十九字,文中提到的宣徽南院,根据《文献通考》,五代时设置枢密使,宋朝计谘赜谩T诮ㄈ俣年,朝廷任命宣徽北院使李处荣为南院使,也就是枢密使。孟蜀时伪中令赵廷隐、宋光嗣、李昊都是有权势的大臣,而伊审征、王昭远管理枢密院,更为专权,内外处事不一,在后主十六年,前后蜀的政权因此这样逐渐衰败,那么,宣徽南院相公应当是伊审征、王昭远其贾一。一庄护院就令县镇颁发文告,威势之大,显而易见,其政权逐渐衰败是自然的。我读完一遍此碑,大致认识到了其罪过。待以后慢慢考证。

(文中提到的大蜀指后蜀,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25年孟知祥为西川节度史,933年受封为蜀王,次年1月称帝,4月定年号为明德,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统辖今四川、重庆和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西部。同年7月,孟昶即位,沿用明德年号,938年改为广政。后蜀于广政二十八年一月即公元965年为北宋所灭。共历二主、三十三年。)

 

原文地址:蜀中净土—乐至报国寺网站

http://www.szjt.org/plus/view.php?aid=86


另据《唐文拾遗》一书载,该文亦见于《金石苑》二、《八琼室金石补正 八十一



有关四川林氏的链接:

 

中华林>总会四川林氏宗亲会近期动态通报


【视频】四川林氏宗亲会赴京出席林则徐诞辰230年纪念大会


【清】林大耀等《安富林氏族谱新修全谱小引》(四川荣昌)


四川省中江县林氏举行1500人大祭祖 共聚亲情


中华林氏宗亲联合会四川宗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堂县林家大院隆重召开


清初“湖广填四川”迁蜀移民原籍考释


【清】汪濊《崇庆怀远镇林氏支谱总序》(四川崇庆)


四川遂宁棘子坝林氏回福建南靖船场镇梧宅村谒祖

 

更多林氏信息参见

标题(链接)

创建时间

点击数

《全球林氏信息大全》   600条

2013.12.18  

 18565

《林氏宗祠家庙汇总》 310 个

2014.01.17  

 19808

《林氏字辈总汇》  410个 

2013.12.24 

 18288

林l家谱目录 600份 

2014.01.14 

 6559

林氏宗祠对联 400对 

2014.01.01 

 6431


 

【五代】《普慈县永封里再兴王董龛报国院碑记》(五代时期四川林氏记载) 图3

编辑:茂则

信息来源:中华林氏学术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