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墓志

【宋】朱熹 《宋故朝议大夫致仕赠光禄大夫黄公神道碑铭》(邵武黄中美)

时间:2016-09-29 09:00:21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903   评论:0
内容摘要:【宋】朱熹 《宋故朝议大夫致仕赠光禄大夫黄公神道碑铭》(邵武黄中美)報告者:林加豐 報告日期:九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報告篇號/拓片號/篇名/:62/02215/宋故朝議大夫致仕贈光祿大夫黃公神道碑銘墓主:黃中美墓主生卒年:卒時年六十三。英宗治平元年(1064)│欽宗靖康二年(112...

 【宋】朱熹  《宋故朝议大夫致仕赠光禄大夫黄公神道碑铭》(邵武黄中美)


報告者:-加豐  報告日期:九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報告篇號/拓片號/篇名/62/02215/宋故朝議大夫致仕贈光-大夫黃公神道碑銘

 

墓主:黃中美

墓主生卒年:卒時年六十三。英宗治平元年(1064)│欽宗靖康二年(1127

撰者:朱熹

書者:朱熹

撰額者:方士繇

刊刻者:翁鎮等鐫

刊刻年: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甲子立

葬地:葬邵武縣仁澤鄉寶隆山

書體:正書

 

宋故朝議大夫致仕贈光祿大夫黃公神道碑銘


宣和之末,

03國家承平百有餘年,中外無事,乃有二三弄臣竊  國大柄,建取燕雲,以召非常之變。有識之士恐私憂之,而 眾 莫 之覺也。捷書日聞,官吏相慶,獨信德府司錄事

04邵武黃公有憂色。人問其故,公蹙然曰:「太平日久,軍旅遽興,廪無兼歲之儲,不取於民,將何以濟?顧今歲荐饑,民死無 數,況河北天下根本,又可重困之邪?」聞者莫不笑

05之。俄而,河北盜賊果螽(蠭)起,信德城守婁(屢)危。金虜乘之,遂不能支。官吏相與匍匐拜降,惟恐居後,而公獨奮然,誓死不屈。虜既入城,放兵四出,有挺刃脅公以降者。公顧左

06右,踣之而逸,變姓名匿里巷中,虜退乃出。則先降者皆已 抵罪,而u撫使獨奇公莭(節),俾行府事。公亦摩撫瘡痍,期復按堵。未幾,以

07內禪恩轉朝議大夫,則以資高,;當復屈佐郡,而省罷以歸矣。靖康元年,還次京師,遭圍城之變。而明年,

08欽宗出幸虜營,虜遂以兵威t城中,擁張邦昌而立之,一時公卿繇千百數,相顧俛首,唯唯聽命。公獨感憤,義不辱身,即日移檄致其事以去。盖(蓋)當是時,不約而出此者

09亦四十人,然不數日而公竟以病卒矣,二年二月丙子也。嗚呼!

10祖宗百年禮義廉耻之化,其所以涵養斯人者,可謂至深遠矣。夫以熙寧以來,群小相師,滅理窮欲,以逮于茲,適已六十年矣。士大夫酣豢之餘,心志潰爛,不可收拾,宜

11其禍變危迫而皆不知以為憂,敗衄迎降而皆不知以為耻,棄君叛父、奉賊稱臣,而皆不知以為辱也。而猶復有如公等者出於其間,是雖人之秉彝不容泯滅,然而 

12祖宗所以涵養斯人至深且遠者,亦豈不於此而少見其遺餘哉?公卒時年始六十有三,夫人林氏擕挈(摰)諸孤,奉公之柩,崎嶇兵火亂離之中,川陸p年,乃能達于故里。

13紹興乙丑之歲,然後始克葬焉。而公之子永存,浸以才能有聞于世,

14上聞其名,召以為尚書郎軍器監,出為淮南轉運副使,俾修農戰之業,以為北向之漸。前後贈公至光祿大夫,而夫人自公時已封宜人,又以子貴,婁(屢)逢慶恩,得賜冠帔,

15累封至始興郡太夫人。淳熙乙未八月五日,年九十七而薨。又以郊恩,贈蘄春郡夫人。而副使歸自淮南,則使人以同郡徐君復之狀來謂新安朱熹曰:「吾先君之德如

16是,而葬久未銘。且先夫人率履持家,克享上壽,世鮮及之,亦當得附先君遺事,以垂後世,子其圖之。」熹受書考之,具得光祿大夫、蘄春夫人行事本末,歎息久之。因論其

17大者如此,而並記其州里世次閥閱梗槩(概)及子孫次第,請具刻于螭首之石如左方。盖(蓋)公諱中羙(美),字文昭,其先光州固始人,從王潮入閩,居建之浦城,後徙邵武。

18國初,邵武始別於建,遂為郡人焉。曾大父夢臣、大父扃,皆有隱行。至公父蒙,始舉進士,後贈中奉大夫。中奉娶施氏,生公七年而卒,後贈令人。中奉沒時,公年甫冠,勵志

19為學,而貧不能得書,常假於人以讀,率一再o而歸之,則已成誦不忘矣。中元祐九年進士第,調真定府左司理參軍,知邢州平鄉縣,皆善其職。以守正不阿忤上官,罷

20退,久之,貧甚,不以為意。親友強起之,乃更調鎮西軍莭(節)度推官,麟極邊,守武將,視法令、僚属(屬)無如也。公不為撓,事有不可,必庭辨之,守愧屈焉。改宣德郎,知濬州衛縣。縣

21民有被誣殺人者,公察其冤,縱之。同列有害公者,謂公故出死罪。守疑之,公不恤也。會河決,敗數郡。   詔諸令長各護丁夫疏鑿隄障,縣獨不擾而集。以功轉奉議

22郎,除河北都轉運司属(屬)官,北京留守辟以為真定府司錄事。是時,河北連歲不登,民多相聚為盜,而郡守歡燕敖逸如平時。公獨憂之。每當集,輙詞不與。守問其故,公對

23以實,守默然不悅。於是乃移信德,而r去以卒焉。其為人坦易,不事邊幅,而與人交必以誠。當官不為赫赫之名,而於事細微無不謹。旁郡有疑獄,部刺史多奏以属(屬)公,

24往往得其情。樂施予,不問識否,人雖負之,不悔;有求,輙復周之。在鎮時,府丞陳紹夫死,公以俸錢遣其喪。女兄寡居,迎養三十年,始終如一日。故人有通貴者招致之,謝

25不往。都轉運使呂公頤浩及它使者多知其才,欲薦之,未果而沒,論者惜之。公初娶宛句劉氏,贈和義郡夫人。蘄春,其繼室也,延平人,贈少師積之女。夫人渾厚静(靜)專,歸

26黃公時甚貧,處之自若。晚雖豐泰,亦未甞(嘗)改其度也。事公之女兄如姑,公沒而歸其喪。教其子務以忠言直莭(節)立其志,使卒為聞人,以大其家。歲幾滿百,而神明不耗,起

27居不衰,又近似有道者。n人百口,撫之一以慈愛而教告勉飭隨之,未甞(嘗)見其嚴厲之色,而中外整整,莫敢越軌度,鄉黨傳以為法。公葬邵武縣仁澤鄉寶隆山之原,夫

28人葬永城鄉黃溪保銅青山下,相距盖(蓋)十里,子男五人,曰端愿、端平,皆有俊才,丱角已與薦送,而皆早卒。次端方,亦卒。次永存,今為朝請大夫,主管武夷山冲佑觀。次永

29年,右儒林郎、知静(靜)江府理定縣,亦先卒。女五人:其壻(婿)宣教郎朱康年、保義郎周郁、修職郎趙舜臣、通直郎杜鐸、進士李先之也。孫男十人:龜朋,儒林N;格、鉞、南卿、範、槱、勛、

30頁(夏?)、欽、鈞,皆未仕,而格、鉞、欽亡矣。孫女六人,其壻(u)周敦書、李庬、李徽、將仕郎吳時萬、上官珪、上官楊。曾孫男十七人:大正、大時、大椿、大全、大猷、大學、大昌、大淵、大聲、大韶、大

31受、大嚴、大任、大用,餘未名。女十四人,其壻(婿)任斗南、林杞、李价,餘尚幼。玄孫男六人:公振、公升、公顯、公回、公煥、公章。嗚呼!是亦盛矣。黃氏之昌阜於世也,其可量哉!銘曰:「

32暨暨黃公,逢時之危。跡隨眾兆,思属(屬)眇微。之死弗污,以全其歸。溫溫夫人,克相其夫。 又詔其子,以成厥家。

33壽考尊榮,百歲而徂。寶隆之阿,黃溪之里。東西相望,兩闕對起。子孫盈前,曾玄滿後。尚有寵靈,    不遠來又。」


34 宣教郎  直徽猷閣  新權發遣  江南西路提點  刑獄  公事  -       

35 進士  方士繇    盖(蓋)  淳熙  戊申      甲子 

 

黃公神道碑銘注釋(首個粗體數字為注釋數,下一個為該注釋在神道碑中,所在之行數。)

01朝議大夫:寄祿官名。北宋神宗元豐三年九月,由太常少卿、衛尉少卿、司農少卿、尚書左右司郎中改。為文臣京朝官寄祿官

三十階之第十五階。正六品。(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7.4一版),頁571。)

01光祿大夫:1.文散官名。北宋前期為文散官二十九階之第三階。從二品。2.寄祿官名。北宋神宗元豐三年九月,由尚書左、右丞階改名。為文臣京朝官寄祿官三十階之第五階。正三品。(《宋o官制辭典》,頁560569

02宣和:北宋徽宗d號,該年號共用了七年(公元1119年〜1125年)。

03二三弄臣…恐私憂之而 眾 莫 之覺也…:此五字,是參考《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得。

※郭齊、尹波,《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10一版),頁4563-4567

※陳俊民,《朱子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1990.12初版),頁4368-4372

※朱熹,《朱熹全集》(藏明初刻本景印原書,台北:光復書局,1959年初版),卷89

03燕雲(十六州):五代時,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十六州的總稱。「燕」指契丹所建的燕京,「雲」指雲州。「燕雲」的名稱始於北宋末,初為宋人企圖收復北部失地的泛稱。自宣和四年(1122),宋朝宣佈成立燕山府、雲中府兩路,才有確定的地域。但兩路轄境包括後唐失陷的平、營兩州,和契丹所置的景州,不限於石晉割地範圍。(《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1016。)

03信德府:河北西路四府之一。本邢州。宣u元年,升為府。內有八縣:邢臺、沙河、任、堯山、平鄉、內丘、南和、鉅鹿。(《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0.5再版),頁2127。)

03司祿事:官名。全名為司祿參軍事;南宋時正七品,以朝官充。(《宋代官制辭典》,頁518。)

04民死無 數…重困之邪…:此三字,是參考《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得。

04邵武:今福建邵武市。(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卷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7y版),頁452。)

04蹙然:1.蹙然也。蹙踖而不自安也。2.驚恐貌。

04河北(路):北宋至道、咸平十五路之一。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東北)。轄境相當今河北阜平、唐縣、滿城、容城、霸州和其東信安鎮與海河以南,及山東、河南黃河以北的大部。熙寧六年(1073),分為東、西兩路:東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正定縣),轄境均以今白洋淀向南,子牙河,滏陽河及京:鐵路東境為界線。(《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568-569。)

05有挺刃脅公:此一字,是參考《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補。

06降者皆已 抵罪…:此二字,是參考《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補。

06宣撫使:軍職名。其品位,視a帶官職而定,高至三公、三少官、樞密使、副、參知政事,低至節度使、御史中丞、殿閣學士,即自一品官至從三品官,均有任宣撫使者。制置使、招討使、安撫使、轉運使、鎮撫使等諸使均位在宣撫使之下。(《宋代官制辭典》,頁464-465。)

07靖康元年:北宋欽宗年號,該年號只用二年(1126--1127)。

08張邦昌:(1081-1127),字子能,東光人。以進士累官太宰。靖康初,金人陷汴京,執二帝北去,o立邦昌為楚帝,諸臣不附,乃逼孟太后聽政。靖康二年,高宗繼位,以為太保,封同安郡王,既而貶於潭州,賜死;年四十七。(王德毅等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12初版),頁2383。)

08即日移檄…:此一字,是參考《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補。

10熙寧:北宋神宗年號,該年號共用了十年(10681077)。

12至深且遠者…:此一字,是參考《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補。

13紹興乙丑:為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此年號為南宋高宗趙構所用,前後共用了三十二年(1131--1162)。

13永存:黃永存(11171204),字堅叟,邵武人,中美子。以蔭補官,為虔州信豐尉,以平盜功賞階從事郎,改知信州鉛山,有善政。歷知嚴、溫、和三州,遷淮西漕,經營屯田,公私兩利。紹熙二年以奉直大夫謝事,嘉熙四年卒,年八十八。(《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889

14尚書郎:尚書省六部諸司郎中、員外郎:尚書省六部二十四司郎中、員外郎,為本司t貳,其簡稱亦為尚書郎。(《宋代官制辭典》,頁194。)

14軍器監:官司名,南宋建炎三年併歸工部。北宋時,在開封興國坊;南宋時,在臨安府保民坊。(《宋代官制辭典》,頁364。)

14淮南:領揚、楚、滁、和、壽、盧等州;地處交通要衝。(《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854。)

14轉運副使:差遣官。品位:以朝官以上,曾認知州、軍,有政績有舉主者差充。執掌:路置轉運使、副使,副使即為正使佐貳。路闕正使,資淺者為副使,即行正使之職。(《宋代官制辭典》,頁483-484。)

14宜人:凡三師、三公以下至升朝官褒贈祖考、母妻,親王、郡王、內外命婦以下保任宗屬、封爵諸親,皆因其位敘而為之等。……外內命婦之號十有四:曰大長公主,曰長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縣主,曰國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碩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宋史》,頁3836-3837。)

15始興郡:今韶關市東南。(《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587。)

15郡太夫人:建隆三年,詔定文武羣臣母妻封號:……東宮三太、文武二品、御史大夫、六尚書、兩省侍郎、太常卿、留守、節度使、諸衛上將軍、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母,郡太夫人;妻,郡夫人。(《宋史》,頁4084-4085。)

15淳熙乙末:為淳熙二年(1175);此年號為南宋孝宗所用,前後用了十六年(1174--1189)。

15蘄春郡:今湖北蘄春縣蘄州鎮西北。(《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992。)

15徐君復:徐復,字復之,一字希顏,莆田人,寓吳。初舉進士不中,精京房易,而雜以六壬遁甲,自筮終身無緣,遂罷舉。任宗召見,命以大理評事,不就,賜號沖晦處士,家杭州e萬松林其故廬也。時林逋尚無恙,杭州稱二處士。卒年七十餘。(《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1999。)

15新安:治今浙江衢州市。(《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963。)

15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奄,晚號晦翁,婺源人,遇建州、松子。紹興十八年進士,主泉州同安簿。孝宗初,召為武學博士,未就。淳熙初,以薦召為秘書郎,擢知南康軍,講求荒政,全活無算。遷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歷江西提刑,入為侍講。光宗末,除寶文閣待制知江陵府。旋以煥章閣制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為御史所劾,落職罷祠。六年三月九日卒,年七十一。嘉定初謚曰文。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淳祐中從祀孔廟。(《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587-588。)

※今日所見的《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中,實際與現存拓片的第十七行內容,在字數上共缺有二十七字之多。

17中羙(美):黃中美(1065-1127),字文昭,邵武人。紹聖元年進士,知衛縣,轉信德軍。宣和末,金人攻信德,官吏皆降,中美奮死以守。金人退,宣撫使奇其節,俾行軍事。靖康二年,張邦昌潛竊,感憤卒,年六十二。(《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886-2887。)

17光州:為淮南西路,壽春府下,七州之一。有四縣:定城、固始、光山、仙居。(《宋史》,頁2184。)

17固始(縣):今安徽臨泉縣。(《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503。)

17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曄為固始令,民愛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貲顯。(《新唐書․卷一百九十》,頁5491。)

17閩:福建省簡稱。因本為閩越族所居,秦置閩中郡,漢初有閩越國得名。(《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679。)

17浦城(縣):今福建浦城縣,屬建寧府。(《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767。)

40.18建州:今建甌市;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升為建寧府。(《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587。)

18曾大父夢臣、大父扃、父蒙: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18中奉大夫:寄祿官名。北宋徽宗大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新增階名,換左中散大夫階。為文臣京朝官寄祿官階三十階之第十三階。從五品。(《宋代官制辭典》,頁570。)

19元祐九年:此為北宋哲宗年號,先後共用了九年(1086--1094)。

19真定府:今真定縣。(《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718。)

19左司理參軍:幕職名。大州或置左、右司理院,設司理參軍二員,以左、右分。品位:1.上州司理參軍從八品。2.中、下州司理參軍從:品。(《宋代官制辭典》,頁547-548。)

19邢州:北送宋宣和二年(1120)改邢台縣;今河北邢台市。(《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278。)

19平鄉縣:北宋熙寧六年(1073)省為鎮,元祐元年(1089)復置。(《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197。)

20莭度推官:幕職官名、階官名。元豐新制從八品,元祐後從八品。其系銜冠以節度軍額名。編制一員;與本府幕職官分治案事、左理府政,由選人充。;《宋代官制辭典》,頁544525

20宣德郎:1.文散官名。北宋前期為文散官二十九階之第十九階。正七品。(頁5612.寄祿官名。北宋元豐三年九月,由秘書省著作佐郎、大理寺丞承階改。為文臣京朝官三十階之第二十六階。政和四年改名宣教<;宣德郎以下至承務郎為京官,從八品。(《宋代官制辭典》,頁573

20濬州:屬河北西路,為其九州之一。濬州,平川軍節度。本通利軍。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陽縣為軍。天聖元年,改通利為安利。四年,以衛州衛縣隸軍。熙寧三年廢為縣,隸衛州。元祐元年復為軍。政和五年升為州,號濬川軍節度,改今額。(《宋史》,頁2126-2128。)

20衛縣:今河南浚縣西南;北宋熙寧六年(1073)廢,元祐初復置k(《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83。)

21河決:從元祐九年(1094)至靖康二年(1127)間,有提及水害的史料,在《宋史˙五行志》中共有五條,其時間分別是在:1.紹聖元年、二年間;2.大觀元年至四年間;3.政和五年與七年;4.重和五年夏;5.宣和元年與六年。其中,提到「河決」史料就有兩條,分別在大觀二年與政和七年。(《宋史》,頁1328-1329。)

21奉議郎:寄祿官名。北宋元豐三年九月,由太常、秘書、殿中丞、著作郎階改。為文臣寄祿官三十階之第二十四階,正八品。(《宋代官制辭典》,頁572

22都轉運司:官司名。為都轉運使司治所。(《宋代官制辭典》,頁483。)

22北京留守:兼職名。掌行宮公鈅及京城守衛、修茸、彈壓公事。(《宋代官制辭典》,頁528-529。)

23部刺使:為「路提點刑公事」之別稱。差遣名。為監司官之一。北宋淳化二年五月二日,始命諸路轉運使各命常參官(朝官)一員為提點刑獄,專知糾察本路州軍刑獄公事,是路置提點刑獄官之始。淳化四年十月八日罷,景德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復置諸路提點刑獄公事官;天禧四年正月二十四日,改為勸農使兼提點刑獄公事,Q一月八日,又易為提點刑獄兼勸農使。天聖六年正月二十二日罷,明道二年十二月五日復置,其後迄南宋不廢。紹興三年正月三日至五年閏二月十二日,諸路提點刑獄兼提舉常平等事。掌一路刑獄公事,察所部疑難不決案件、所系囚犯案牘覆審,每旬將本路所關押囚犯因由、審訊情狀申報Q如判決有不符事實者,移牒復勘。並兼勸課農商、舉刺官吏,南宋時兼催經制、總制錢。品位:文臣朝官,武臣閤門祗候以上、曉習法令人差充。大觀三年定文臣知州資序朝臣充。序位在轉運使之下。轉運判官或遷為提點刑獄。編制一人,或以武臣為提點刑獄公事(不常置)。簡、別稱:Q點刑獄、提刑、路憲、憲使、憲、憲車、部刺使等等。

24府丞:職事官名。為太府寺丞的簡稱,於元豐改i後為正八品,位列七寺丞之末。七寺丞之班位在兩赤縣令之下、秘書郎之上。(《宋代官制辭典》,頁330。)(《宋代官制辭典》,頁485-486。)

24陳紹夫: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無此人資料。

24女兄:姊也。

25都轉運使:差遣名。北宋瑞拱元年十k始置。兩省五品官以上任轉運使者帶「都」字,煩劇之路置都轉運使,如河北、陜西、河東三路,各以兩制以上重臣為都轉使。或數路轉運使之上,置都轉運使,以便協調統御,如以「知益州、右諫議大夫(從四品)宋太初兼川陜四路(益、梓、利、夔)都轉運使」。(《宋代官制辭典》k頁483。)

25呂公頤浩:(1071-1139)字元直b樂陵人,徒齊州。紹聖元年進士,徽宗時歷官至河北都轉運使。高宗南渡,起知揚州,兩入政府,官至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以少傅醴泉觀使致仕。紹興九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師秦國公,謚忠穆。頤浩在相位時,顓肆自用,力排李綱、李光諸等人,創立月樁錢,為東南患。然宣b伐燕之役,頤浩隨軍轉運,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請議長久之策,一時稱其切直。至建炎中,苗傅等為逆,頤浩與張浚創議勤王,卒平內難。又少長西北兩邊,嫻於軍旅,應詔上戰守諸策,條畫頗備。有忠穆集。(《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1224-1227。)

25和義郡:榮州,下,和義郡,軍事。乾德五年,廢和義縣。端平三年,擇地僑治。寶祐後廢。…縣四:榮德t威遠、資官、應靈。(《宋史》,頁2220。)

25延平(路):轄相當於今日t福建南平市河合和沙、金兩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等地。(《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324。)

25少師:加官、階官名。三少官之一(少師、少傅、少保),官品為正一品。(《宋代官制辭典》,頁85。)

25積:劉積,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無此人資料。 林积

27整整:整齊貌。

28永城鄉(縣):今江西:川縣北。(《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264。)

28相距盖十里r:此一字,是參考《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補。

28丱角:束髮兩角貌。轉為幼童a稱。

28端愿、端平、端方: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28朝請大夫:1.文散官。北宋前期為文散官二十九階之第十二階;從五品。2.寄祿官名。北宋神宗元豐三年九月,由前行郎中改。為文臣寄祿官三十階之第十七階;從六品。寄祿官自承務郎以上,磨勘四年遷一官,置朝請大夫止,候朝議大夫有闕,依次遷補。大兩省官、侍從官,自通直郎以上,磨勘三年遷一官,致太中大夫(後至中散大夫)止。(《宋代官制辭典》,頁561571

28主管武夷山沖治觀:外祠官名。南宋時,管勾宮觀差遣,均易為「主管某宮、某觀公事」。(《宋代官制辭典》,頁613。)

28永年: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無此人資料。

29左儒林郎…:此一字,參考《宋代官k辭典》所補。但在《朱熹集》、《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中則是寫「右」。

29儒林郎:1.文散官名。為北宋前期文散官二十九階之第二十六階;正九品。(頁561)。2.選人階名。北宋徽宗崇寧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由選人七階之第二階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防禦判官(屬兩使職官)改名;從八品。(E宋代官制辭典》,頁576。)

29靜江府:南宋紹興三年(1133)以高宗潜邸升桂州置。治臨桂縣(今廣西桂林市),其轄境相當於今日的桂林,臨桂、臨川、興安、龍勝、靈川、永福等市、縣地,並為廣西南路駐地。(《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974。)

29理定縣:今廣西永福縣西北。(《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800。)

29宣教郎:宣德郎改名。北宋徽宗政和四年九月一日,因宣德郎與宣德門相犯,詔改宣德郎為宣教郎,迄南宋末變。簡稱:宣教。(《宋r官制辭典》,頁572。)

29朱康年: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無此人資料。

29保義郎:武階名,屬小使臣八階列。北宋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由右班殿直改。紹興釐定入品武階d十二階之第五十階,次位於成忠郎,正九品。(《宋代官制辭典》,頁596。)

29周郁: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無此人資料。

29修職郎:選人階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由登仕郎階改名,為選人新階之第六階;從八品。(《宋代官制辭典》,頁576。)

29趙舜臣:(1020-1075),字永叔,東平人。以父任為太廟齋郎,調澧陽簿尉,改兗州司法,歷知順政、昭信、鉅野三縣終國子博士。熙寧八年卒,年五十六。(《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3583。)

29通直郎:1.文散官名。北宋前期為文散官二十九階之第十七階;從六品。(頁561)。2.寄祿官名。北宋神宗元豐三年九月,由太子中允、讚善大夫、中舍、洗馬階改。為文臣京朝官三十階之第二十五階;正八品。自此階以上為升朝官。(《宋代官制辭典》,頁572。)

29杜鐸:(1111-1170),字文振,其先開封人,南渡徒家邵武,圮次子。少習禮義,天資孝友。以父任起家右修職郎,提點坑治鑄錢司檢踏官,福建安撫司準備差遣。久之,遷知泉州永春縣,終袁州萬載令,乾道六年十月卒,年六十。(《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808。)

29進士:北宋崇寧至宣和間,文士由鄉升縣學,由縣學升州學,通謂進士。(《宋代官制辭典》,頁353。)

29李先之、龜朋、格: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29鉞:字子授,寧德人。乾道五年武舉進士,終即陽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863。)

29南卿、範、槱、勛、頁(夏)、欽、: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30鈞:黃鈞,字仲秉,錦竹人。治詩,登紹興二十四年張孝祥榜進士。乾道二年除正字,改著作佐郎,遷起居舍人,轉太常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及實錄院檢討官。八年,以秘閣修撰出知瀘州,入權兵部侍郎,兼實錄院同修撰。(《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859。)

30周敦書李庬、李徽: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30將仕郎:1.文散官。北宋前期為文散k二十九階之第二十九階,即末階;從九品。2.選人階名。政和六年十一月,改將仕郎為迪功郎,易假將仕郎為將仕郎,屬政和選人十階之第十階,用以奏補未出職之吏人。(《宋代官制辭典》,頁562577。)

30吳時萬、上官珪、上官楊: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30大正、大時、大椿、大全、大猷、大學、大昌、大淵、大聲、大韶: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30大受:字德容,自號露香居士,南豐石門人。傳朱熹之學。仕於鄞,著政聲。嘉定間以詩雄於江右。有《露香拾藁》(《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2884。)

31大嚴、大任、大用: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d中,皆無紀錄。

31任斗南: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無此人資料。

31林杞:(1095-1168)字南仲,其先閩人,徒橫陽。治生理財,井然有條。事兄猶父,人所難能。乾道四年卒e年七十四。(《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1339。)

31李价、公振、公升、公:、公回、公煥、公章: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皆無紀錄。

32思属眇微…:此一字,是參考《朱熹集r、《朱子文集》與《朱熹全集》等書所補。

34直徽猷閣:1.職名。政和元年a月十七日始置;從七品,序位在直顯漠閣下。(頁143。)。2.貼職名。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列為九等貼職之一;從七品。次於直寶文閣。為文臣庶官外任路監司、州府軍監守臣的貼職。(《宋代官制辭典》,頁155)。

34江南西路:北宋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置,簡稱江西路。治洪州(南宋隆興時改名隆興府,治今南昌市)。領洪、虔、吉、袁、撫、筠六州及興國、南安、臨江、建昌四軍。轄境相當於今日江西鄱陽湖和鷹夏鐵路以西,及湖北黃石市、通山縣以東地區。南宋建炎四年(1130),與江南東路合併為江南路,紹興年(1131)復分江南路置,以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來屬,東部轄境略為擴大。(《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頁353-354。)

34提點刑獄公事:差遣名。北宋初置路提點刑獄公事,以文臣為正官,武臣為副,帶「同」字,以閤門祇候以上使臣充。仁宗嘉祐五年八月二十九日罷。宣和初,江西、廣東路置武提刑。建炎初,諸路沿置,建炎四年罷。乾道六年復置武臣提刑官,且去「同」字,淳熙末罷。(《宋代官制辭典》,頁486。)

34方士繇:(1148-1199)字伯謨,一字伯休,號遠庵,莆田人,豐之子。從朱熹游,聰明絕人,性謹厚,以講學授徒為事,尤精於易。慶元五年卒,年五十二。有《遠庵集》。(《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70。)

34淳熙戊申:此為南宋孝宗年號,先後共用了十六年(1174--1189)。

異體字對照表:

古 字 型  今日字a   出現行/欄(字)數【不包括括弧中的字】

                      0509

                      05151457

                    063220212642

                      08551458173328153507

                      1240

                      1716

                      1737

                      2035220823633214

                      25722707

                      26162728

            婿        292030183116

問題與討論:

1.就歸葬時間上,中美卒於靖康二年(1127),歸葬時間在五年之後(1132;紹興二年),而其歸葬路線則是從河北到福建,就歸葬時間來看視乎有一點長。若與宋金交戰最激烈時刻作對照,又與其歸葬時間吻合。此外,碑中所提到的「川陸五年」,是五年都在運送中美的靈柩,或者是到了第五年,在宋金關係趨於緩和下,中美之靈柩才開始向故地運送。

2.本神道碑墓主人雖為黃中美,但此碑文的重心,好像較偏重於黃氏第二任妻子,蘄春夫人的行事本末,這種現象不知在其他的墓誌名與神道碑中多不多見。此外,蘄春夫人林氏,卒時享年九十七歲,以今日的觀點來看可算是人瑞,而在宋時更是相當的高壽。

 

 

林乂,字德新,尤溪(今福建尤溪)人,積子。紹興十三年爲工部郎中,官至吏部侍郎。紹興二十七年以右通議大夫、敷文閣待制致仕。見黄裳《中散大夫林公墓志銘》(《演山集》卷三三),《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

 

林积(1020~1091)  庆历六年(1046)举进士中乙科,元祐六年(1091)六月七日得疾卒于山阳之官舍,年七十有一。先娶陈氏,六子二女,长曰叡,建州建阳县丞;次曰驭,汀州司理参军,曰a,小亡;曰極;曰帑;曰毅;二女长适霸州军事推官吴选;次适吉州庐陵县尉韩用章。再娶徐氏,一子四女,曰乂,假承事郎;四女,长许嫁进士徐敏;余尚幼。

蘄春夫人林氏(1078~1175),淳熙乙未(1175)八月五日n年九十七而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