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男儿

林振翰大事年表(简略版)

时间:2017-03-06 17:38:26   作者:林和灿   阅读:1221   评论:0
内容摘要:林振翰大事年表(简略版)

 

 

林振翰大事年表(简略

林和灿  整理

  岁:清光绪10年甲申(1884年)农历五月廿六子时出生于宁德碧山(今宁德蕉城城区)书香门弟。父林廷伸,号理斋,清末举人,曾任罗源县教谕,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好友。母陈氏碧娇。

林振翰元配吴氏淑娥,生于光绪9年癸未(1883年)五月廿一日申时。同室吴氏淑君,重庆人,生于光绪28年壬寅(1902年)十月初三日亥时,卒于民国壬子年(1912年),同室吴氏生卒有误。

十四岁:光绪23年丁酉(1897年),林理斋送林振翰到福州美国教会办的格致书院学外文。

十九岁:光绪28年壬寅(1902年),应试补弟子员,就读于鳌峰、致用书院;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北京清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深造。他的治学态度是:必求甚解,学以致用。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波兰柴门霍夫的《世界语》,并翻译成汉语,写成《汉译世界语》一书。此时林振翰年方而立,但已崭露头角了。

廿三岁:光绪32年丙午(1906年),长子世箕出生。

廿八岁:《汉译世界语》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经英国乌克那博士校订后正式出版。初版一发行,即销售一空,之后又再版发行。他是第一个把世界语介绍给中国人民的翻译家。后又撰《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未刊)。他期望有一天世界各国只需用一种同一的文字,以便于世界各民族科学文化之交流。

宣统三年(19111010日,农历辛亥d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林振翰放弃学部考试例得举人的机会,毅然返闽任《群报》主笔,极力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

廿九::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临时议会成立,冬,福建进行众议员选举,初选时当选为议员。

三十岁:民国2年(1913,任众议院秘书。m睹贿选竞争中“运动者”的丑行后,他发誓终身不当议员。

袁世凯指令财政部总长周学熙与英、法、德、n、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英磅(约合2.8亿银元)的借款合同,(即所谓“善后五厘金币借款”),这项借款以中国盐税收入作担保。为监督借款合同的执行,各国在中央盐务总署设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区设稽核分所,并各派洋人会办一员。一批懂英语的中国官员被选派到各地稽核所任职。签约还规定了 “中国政府盐务收入账内之款目,必须有盐务稽核所会办(洋员)之会同签字方可提用。”五国银行团所委洋员会办俨如中国盐务之太上皇,他们不但监督盐税收入,控制盐政,而且还扼住中国财政的咽喉。

卅一岁:民国3年(1914年),应时任四川盐务稽核所经理的同学刘谦安之荐,赴蜀任该所一等课员l任上,他看到当时洋人会办控制中国盐政,盐税收入源源流入五国银行团金库,忧愤交加,自此弹精竭虑地钻研盐政一年多后,便写就《川盐纪要》一书,开中国盐政专著之先河。

卅五岁:民国7年戊午(1914年),次子世冶出生。

卅六岁:民国8年(1919年),升任川南盐务稽核分所代经理。

卅七岁:民国9年(1920年),次女彩生出生。

卅八岁:民国10年(1921年),擢升代四川盐政使。此后,每移官一省,即留心考察该省之盐政。

卅九岁:民国11年(1922年),调任宁波盐务稽核支所助理,躬往实地调查后写成《浙盐纪要》。

四十三岁:民国15年(1926年),调往十二圩盐务稽核支所,代理扬州、松江分所经理,又撰就《淮盐纪要》。

四十六岁: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积十多g钻研之功和经历一番思索之后,于四川自流井任内写下《以价廉物美之宗旨达福国利民之目的,为治盐唯一政策议》一文。文章鞭辟入里地指出“划地行盐,专商垄断,税则繁重,吏道太杂”,乃盐政弊病之根源。同时又阐明改革盐政的根本措施,在于打破产销引界,取消专商垄断,撤除g卡,产区就场征税,一次纳税之后,听凭远销,自由竞争,以繁荣盐业生产。此“以治本为重”的改革之议在当时财政界产生颇大影响,但却触及垄断盐商、贪官污吏、封建军阀的利益,因而横遭诽谤,林振翰被迫辞职离蜀,改任南京盐务总所秘书。蜀民为之镌“福国利民”去思碑,立于g贡山麓,以志思念。

四十六岁:民国十八年(1929年),长孙治川出生。

四十七岁: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党政府以“国用匮乏”议加盐税,每百斤征五元,议将垂l。林振翰力争,以为重税则民不堪命,而且私盐会愈多,是求税收增加却得其反,几经申辩,盐税才减为三元,民困始得少苏。

四十九岁: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省盐务稽核所经理。他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c为整顿闽盐,在职甫月余,躬往厦门和闽江下游各盐场,归而规划兴革措施,撰就《闽盐纪要·沿革篇》。是年三月二十五日(农历二月十九亥时),正当他欲施展兴革抱负之际,却因用脑过度暴卒于福州市仓前山太古坪,年仅四十九岁。

林公之死,引起许多社会有识人士的惊愕和哀叹。南京和福州分别开了追悼大会,数十百幅挽联词

中,如鹾政陨坠国丧良材等,深寄着惋惜之情。林振翰殁后,灵柩归葬故里,墓在宁德

县城北门外坑里村后的山头上,墓碑书:四川盐运使林君蔚文墓。前侧建有石顶石柱的先芬

,亭内立大碑镌陈衍先生(《福ねㄖ尽纷髡)撰写的墓表。で笆柱对联为:

         生而为英,已矣一抔土!死且不朽,卓哉千古名。

公共育三子二女,嗣一女:长子世箕、次子世师(殇)、三子世冶;长a未名殇、次彩生、嗣女彩淮。著作有:《汉译世界语》、《英文正字》、《中国盐政史》、《盐政辞典》、《川盐纪要》、《永川遇匪记》、《淮盐纪要》、《浙盐纪要》、《精盐调查录》等数百万言。

附 《林振翰墓表》

                                  陈 衍

君姓林氏,讳振翰,字蔚文,宁德人。以盐务专家关系中国财政者垂二十年,而著述都百余言,尤足利溥天下。

  父讳廷伸,官罗源县教授,而精治生,清初李塨、顾绛一流人也。

君未冠,补邑诸生,父即汲汲使求有用之学。会京师译学馆开,则北上。肄业,试中西文字,辄靡其曹,盖在会城格致书院习n文,鳌峰、致用两书院充高材生有素也。既卒业,清室鼎革,出为法政讲师、众议院秘书。

后乃入川南就盐务稽核所经理刘君义丞之招,任襄理,举所有成规旧牍,枕葄而爬梳之,豁然于利病所在,蜀a核成绩用最各行省。既久其职,产盐、行盐之区,履行殆遍,原质之楛良、制造之工窳,罔不烂熟。都转晏安澜,号称老于盐务,言及君,翘巨擘焉。

  已而,川中稽核分南北,君经理川南。已而,兼权盐运使,于是著《川盐纪要》若干卷。已而,川中盐官相倾轧,君调宁波稽核所,于是著《浙盐纪要》若干卷。已而,历调十二圩、扬州、松江稽核所,于是著《淮盐纪要》若干卷。其他,《盐政词典》、《中国盐政史》、《精盐调查录》,皆必要之书也。

  当在扬时,国民政府下令裁撤稽核所。君力陈不可,当路然之,乃独留扬州一所。各省亦次第恢复。已而,川南盐务纠纷,以君熟川事,复调之往。君至,攘剔积弊若干事,商民翕服。已而,调南京总所秘书,蜀民镌碑山麓,以永去思。先是,在永川为匪所卤,总所以二万八千金赎出之,其为盐务必不可少之人,从可知已。

在总所时,国府盐税百斤徵五元,君以为重税则私贩充斥,是求增而适得其反也,反复辩难累数千言,乃减为a元。君平日政见,谓盐宜就场徵税,绝不以官专卖、商包销为然。旧岁,国府议改革盐政,规定三十七条,多君所主张;又为《盐政问答》,登报纸以促其成。已奉明令,行有期矣,乃以中日战事日棘,遂尔阁置。

终调福建,在职甫月余,躬历下游各盐场,归而规划当兴当革者,未及措施,遽以勤事过用脑力,于民国二十一年某月某日暴卒,年仅四十九岁。哀哉。

   君性喜著述洎山水游,奉老父历永嘉、四明、会稽、武陵、姑苏诸名胜,北达燕台,盖养志也。壮岁后,禄入渐丰,而自奉俭约,借助友朋外,悉以刊印所著书,身后余>不及万金,难已。论者谓,君以刘晏之才,行桓宽之说,古今人罕有其匹。所著已刊者,尚有《永川遇匪记》、二十四岁三十六岁《自述》各篇、《汉译世界语》、《英文正字》;未刊者,《药言》二卷、《盐铁论校释》。

子二:世箕,世冶。

 

 

陈衍(18561937) 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378月,陈衍在福州病逝,葬于西门外文笔山。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37e85920102x22t.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