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慎思研究》序(卢美松 福建省文史馆馆长)
《林慎思研究》结集出版,这是福建学术思想史研究的一大喜事。因为,以往人们对林慎思的研究十分缺乏,以致学界中人也很少提及这位思想者,更遑论学界外的其他人。
事实上,林慎思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位学者。他是长乐人,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受荐应礼部试,不第后退居长安,精思力著。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翌年再试,中宏词拔萃第一。受到懿宗皇帝的赏赐,并因他家五个兄弟先后登科而赐匾“五桂同芳”。唐代士人于科举尤重进士科,慎思兄弟确为闽人增光。
慎思进入仕途后,唐王朝已自兴盛顶峰跌落,宦官专权,朝政日非。慎思任尚书水部郎中时,屡次上书直谏,反遭贬抑,降为长安万年县令。他仍本初衷,施仁政,爱黎庶,;治邑有最声,民怀其惠。”但因朝无善政,农民揭竿而起。他领兵出战,兵败被执,骂巢而死,年仅37岁。慎思以不屈的精神,实践其忠君、守义、爱民的志向,取信于天下,故受重于后世。
唐咸通五年(864),林慎思应试不第后,退居长安槐里,精研覃思,敷陈古今,致力著述。于次年(865)撰成《伸蒙子》三卷,皆“有所感而发”,继述孟子未尽之意,“借古喻今,以辨治乱之道”。表明他对政治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咸通七年(866),继著《续孟子》二卷,继承儒家传统,发挥自己的学a思想。慎思不以诗赋名世,而其学术思想实出时人之上。他的儒学思想继承孔孟的传统,开启宋代儒学的先声,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因此,林慎思不仅是当时卓越的儒学家,也堪称福建首位思想家。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博采法家、道家思想,故其政治思想的高度、哲学思维的深度,甚a超过同时代许多素享盛名的学者。
林慎思阐发儒学思想颇出新意,从而树起儒学研究的新丰碑,并且为其后理学的发展、闽学的兴起,作出奠基性的贡献。他认为“合天儒道,万世不泯,其言式万代,其政训百王。”他服膺儒学,以孟子传人为职志,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并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从这两本书中,人们可以看到林慎思作为思想家的个人见解。他既继承、发展孔孟儒家思想,又融合、应用先秦法家的观点,出自己的主张。如他认为,社会兴衰在于人为不在天命,“变兴衰者由乎人”;主张人性可以变化,“人性之善恶,随化而迁也”,强调教化的作用;政治思想上主张“治民用恩刑”,其中又以“用刑为最”;人要持身有道,把握本性以修身,“君子知其所惑,不惑矣。”同情百姓疾苦,击黑暗政治。他身处晚唐衰世,祸乱相因,民不聊生,故在政治上发挥孟子的“仁政”主张,强调均役均赋,与民同乐;除烦去苛,存养百姓;施行教化,开启民智。在他的思想中还有许多辩证的因素。
对于思想价值的认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或有价值的思想,不会终久埋没于历史的烟尘中,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减损其光泽。是金子到处都会发光。宝贵的思想具有跨越人类时空的生命力,可以超脱h人类认识的时代视野之外。因此,当我们今天回首前尘,重新认识和评价林慎思的学术思想时,似乎又感到某些新奇,又会有某些新的发现或体会。对思想的认识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来不得主观武断,更不容鲁莽灭裂。以往,由于人们对林慎思研究不够,所以对其人其h要么知之甚少,要么认识肤浅。此次长乐市有识之士重视对乡贤的研究和宣传,特地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对林慎思的研讨,广泛发动,征集文章。对于这一义举的报偿是人们热情回馈的文章。论文内容涉及林慎思的儒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人才思想、为政之道、修身之道、忠义行为h及对林慎思生平事绩、文物遗迹的研究与评价。尽管有的文章内容尚欠充实,论议未必精当,但作为集中研讨的第一次,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富有成效的。其不尽人意之处,相信会在今后的继续研究与深入探讨中,得到弥补,渐趋完善。如此方能无愧于先h而有益于后昆。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卢美松
2008年2月19日
【林氏字辈】0066-福建福州长乐漳港镇渡桥村(忠义林)
忠义林相关链接:
长乐林慎思塑像
林慎思,字虔中,自称伸蒙子,生卒年不详,主要生活在唐朝晚期的唐懿宗时代。咸通年间中进士,官至水部郎中。主张用儒家思想和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推行教化。最后当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时,他“骂巢而死”,在立场上与皮日休等人形成鲜明对照。
林慎思祠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 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