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闾山法等,最早源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不断吸收与融合道教派系中净明道、灵宝派诸派特点,逐渐形成一个以福建为中心向外发展的一个派系,是中国道教的重要流派,供奉闾山九郎为法主。
原温州平阳古荪湖里(今属苍南县)及其周边地5在历史上素有“道乡”之称。温州平阳的“皇井”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二十九福地。而平阳荪湖道乡的形成与当地历史上一个林氏道教家族有着非常密切关系。
(一)苍南闾山教创始人林倪
五代时期有林氏人物林倪,又名林建,字仁药,官至节度使,后辞,回荪湖山结茅屋居住,“习长生久视之道,寿百有二岁”。赤岸祠堂宗谱载:林倪(又名林仲夫、林建),五代晋天福三年(938)文进士,历官吴越国建州刺史、节度使,礼部尚书。后吴越归宋,他辞宋爵归隐荪湖习道,生子林端本(又名林旸)。
(二)苍南闾山教关键人物林升真
林仁药之孙林升真,传说“能神游上清,知人祸福,祷雨旸辄应”。隆庆《平阳县志》称,林升真年八十余,一日冠裳端坐而化,“以其教授虚一,虚一传水南,故荪湖有道乡之称”。
(三)苍南闾山教传奇人物林泗大帝
据了解,林泗信仰已于2012年列入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林泗爷生于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六月初八,其父林汝忠从平阳横塘(现宋埠林家步)迁居平阳江南二十一都,名其地曰浦源。厥后建里东之桥,曰新桥。
据传,“林四公”素习“闾山”之道,善于商贾(经商),喜欢游于外境,行侠仗义,能斩妖除魔乡民尊他为林四侯,宋度宗于咸淳年间(1265-1274)封他为惠民侯;咸淳七年(1271)十一月初六归天,宋度宗又追封他为忠烈王;明世宗在嘉靖年间(1522-1566)再加封他为林泗侯王、协天磊帝,以他为主神的林泗大帝庙,遍布浙南闽东。
遂昌县漈门黄塔村林氏宗谱记载:“朝四公姓名传,至今奉祀万代尊;显迹东瓯神位在,威镇闽浙谱谍存。”
林泗爷的民间信仰在浙南闽东比较普遍,其中以苍南县最盛。
苍南县繁枝乡三岙村有个雅山殿,祭祀“林泗大帝”;离三岙村约1.5公里的繁枝地方,有个福兴殿,也祭祀“林泗大帝”。每年元宵,繁枝人必抬林泗大帝“出巡”,当抬到三岙村时,即迎入雅山殿。村民请褫[chǐ]公主持法事,上香、上供叩拜,然后诵读祝文(注:褫[chǐ]公,道教正一派俗家道士,以替人打醮、收妖、驱鬼等为职业)。
至今的苍南新安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八,都有抬大猪到林泗爷殿祭请林币的习俗。全县的许多林泗爷殿,一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法会或者办福酒,以纪念林泗爷生日。而平阳县水头镇,相传是林泗爷生前经商过的地方,每年的十月初六,要举办庙会,以纪念林泗爷得道升仙。
有关林泗爷传说故事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平阳县故事卷•林泗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