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源流

平阳盖竹林氏-林拱辰、林起鳌、林千之、朱熹及林升

时间:2013-12-24 12:17:15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2614   评论:0
内容摘要:■记者蔡榆文/图  位于平阳县中部的麻步镇,地跨鳌江中游两岸,是一个三面为低山丘陵环绕的河谷平原,镇域东近鳌江镇,西邻水头镇,南傍萧江镇,北接鹤溪镇。这里原是鳌江水道重要江埠之一,筑有埠头,“埠”本作“步&r...

■记者 蔡榆 文/图 

  位于平阳=中部的麻步镇,地跨鳌江中游两岸,是一个三面为低山丘陵环绕的河谷平原,镇域东近鳌江镇,西邻水头镇,南傍萧江镇,北接鹤溪镇。这里原是鳌江水道重要江埠之一,筑有埠头,“埠”本作“步”,故名鳌步。后因盛产络麻,改称今名。这里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河道纵横,气候温和湿润。镇内有宋建东山书院、清嘉庆年间建的鳌步书院等历史遗存。

  该镇位于57省道旁一个名叫盖竹的地方,临山而筑、貌似普通的村庄,却藏着诸多有待解读的人与事——

  在宋代,公元1139年至1271年的百余年间,这里曾经出了文、武进士等科举及第者超过30人,其中状元有2人,此地甚至有“盖竹派冠冕至盛科甲连登”的说法;

  理学大家朱熹、龙图阁大学士王十朋、永嘉名士张天英等名流都曾涉足此处并s下诗作;

  这里还是如今被福建长乐人民奉为骄傲的爱国民族英雄林起鳌(平定黄万石叛乱、抗击元兵入侵、迎立南宋恭帝登基于福州)的祖籍地;

  这里曾经有过的“令别姓所不及”的文明,但在明朝洪武年间发生的一次“山崩地裂”中给毁得一干二净…>

  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在《平阳林氏祠学记》一文e写道:“……初,林氏之居盖竹,……其十二世孙元阳江县尹淳,惧其愈远而不知所自出也,欲立祠于墓而未果。……其(淳)子今刑部主事升,遂作祠奉■之主,朔望必谒,岁时必祭,皆率一族之人以从事。祠后为斋,曰思孝,以会其族人。……即祠之前为学,聘乡人之贤者为师,使族e子弟就学焉……林氏之嗣人……苟不能过于他族之人,岂不负升之望哉!”据文章显示,祠学中还供有林拱辰、林起鳌、林千之、朱熹及林升父亲的神位。

  从文中相关记述来看,林升在其父身故后修建林氏祠学,但史料上没有其父身故的具体时间。从文中“林氏之嗣人…y苟不能过于他族之人,岂不负升之望哉”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此文与林升自己在《前村林氏原由》一文中提出的“后世子孙自当追想祖宗世代宦家,努力勉旌,以继家声于不坠,有厚望焉。”之意,有遥相呼应之效,表达了两位先人对曾经辉煌的林氏家族的缅怀与重振家风n期冀之情。

  至于林府当年的建筑规格如何,只有等有朝一日大面积发掘,才会知晓,但不能知晓的是,当年林家迁居的时候,究竟有多大的规模。

  补充一点的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就为避免皇权遭到威胁而杀了丞相胡惟庸,继而大兴株连政>。翌年五月二十日,宋濂行至夔州(今四川奉节)的时候身亡,葬在夔之莲花峰下。林升则在1393年亡于朱元璋的蓝党大狱事件中。由此看来,林升在随父移住前村到“提干”为四川左参政到明洪武十四获罪到最后死于非命,前后才十余年时间甚至更短,按他的移住时间与宋濂人生的终点>看,这篇《平阳林氏祠学记》的写作时间应该在这五六年里。只是,这篇文章到底没有林氏迁居前村的真正理由、林升的升职时间、宋林二人交往的时间地点以及祠学修建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致使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悬案。

  顺便提及,林升《前村林氏原由》一文中提及的s元朝仕宦奕世至大”这句话,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因为就目前所见到的林氏家谱中,有盖竹林氏族人元朝仕宦的信息甚少,或者说盖竹林氏在元朝仕途上基本处于断层状态,这是其一。其二则是,林千之在南宋灭亡后隐退乡下教书去了,“偶伴孤云宿岭东”的林景熙也隐而不仕,林起鳌则s举抗元大旗,《浙江省志·人物篇》中对他的评价是,(以上诸人)在南宋灭亡时,或为国牺牲,或守节不士,保持了民族气节。这在《洽屿林氏宗谱》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其后继承先业弗士(仕)胡元。”关于“元朝仕宦奕世至大”这句话,看来还有待史家解读。

  (=)林公起鳌的身世

  此次盖竹村的诸多不凡往事之所以被提起,缘于福建省长乐市人民将祖籍盖竹的林起鳌与当地的南宋爱国民族英雄陈文龙相提并论,该市文武砂镇洽屿村中的林起鳌坟,虽在历史的野草堆里埋没700余年但代代相传。当地政府对此甚为关心,称一定要挖掘这份丰厚的民族精神遗产。于是,当地民间人士给予莫大的关注并于本月初再度来到林起鳌的故里寻祖。

  林起鳌是谁?他如何能与皇帝走得如此之近?究竟是他的哪些行为,令远在福建的人们对他如此敬重?

  根据《宋史》、乾隆《杭州府志》、民国《平t县志》、福建《南平县志》及林氏宗谱的记载,林起鳌,字孟连,平阳盖竹人,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历任仁和县知县、南剑州知州,兵部郎中(据顺治版《平阳县志》,为刑部郎中)。但关于他的生卒时间,至今没有定论,关于他的墓葬,更莫衷一是。    

  咸淳年间(1265~1274年),林起鳌任仁和县知县。当年该县系临安府直接管辖的两个县之一(另为钱塘县)。林起鳌直接担负着保卫南宋政权的职责。德祐年间(1275~1276年),林担任南剑州知州一职。南剑州即现在的南平市,其建制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当年统领剑浦、将乐、尤溪、沙县、顺昌等五县,有“为闽北一都会,尤为兵权谋家所必争”(文天祥语)。

  1276年初,元兵进逼临安府,南宋皇帝赵显投降。1276年3月,江西制置使黄万石投降元朝。由于他曾经当过福建漕使,因而想把整个福建降元邀功。林起鳌闻知此事后毅然起兵,英勇奋战,赶走了叛贼黄万石,与文天祥一起迎立益王赵昰称帝于福州,并招降了黄万石手下的多名将士,使抗元实力有所增强。同时,林起鳌明白南剑州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提议对南剑州要以重兵扼守,以阻止元军水陆并进攻陷福州。然而,军事实力强大的元兵在元大将董文炳的涣煜拢于1276年12月攻破了南剑州,南宋的小皇帝在急忙逃往泉州后又逃亡广州,最后跳海而死,南宋也随之灭亡。

  从此,历史上除了一句“……宋末诸臣……其终不可考者甚多……有言从死二王者”(摘自民国版《平阳县志·人物志四》)外,再也没有了林起鳌的相关t载。在正史《续资治通鉴》、《宋史纪事本末》等相关史料中对林起鳌生平的记述基本的模式为“帝赵昰航海走……,起鳌……不知所终。”

  据长乐市委党校讲授中共党史的姚行亮先生撰文称,由于当时权臣蒲寿庚的作乱,林起鳌未能随同皇帝赵昰一起南下泉州;同时,i想让一位起兵抗元者在元朝残暴统治导致的兵荒马乱中,安全回到家乡浙江平阳,其可能性极为渺茫。进退两难的林起鳌百般无奈之下,只得就地隐避于福建长乐洽屿村(福建长乐《洽屿林氏宗谱》),一方面躲避元朝残酷的追杀,另一方面也等待南去皇帝的归来。如同颓败的南宋政权一i,南去的赵昰皇帝一去不复返。

  姚行亮认为,洽屿村正是当年福州南下广州的必经水路。估计林起鳌就隐居在此,等候南去的皇帝归来。结果,而这一隐避,就是漫长的700多年。林起鳌就这样成了洽屿村林氏的开基始祖。

  从目前的史料上看,关于林起鳌的身后事更是说法不一。从盖竹发现的“宋林三朝请大夫墓”的碑刻来看,林起鳌在盖∮Ω糜蟹氐兀这从林氏宗谱上的记载“娶龚氏合葬院口氵祭下龙潭坑大将山”上可以得到印证,古村盖竹里的“漈下”,即今天盖竹村西北山岙里“沿口”,这几个字的描述与盖竹的实情有吻合之处,而且“院口”“沿口”系谐音,至今还在村民的使用中。《平阳县志》则称“起鳌不知所 薄

  再一种说法就是文前所述隐居长乐洽屿直至终老。

  (四)探访洽屿古村

  为了了解该村更为详尽的信息,记者与研究浙南林姓族史的林勇先生一道,于近日前往林起鳌的隐居地。洽屿是一个海边小村,距离长乐国际机场约5公里。全村450余户2000余人口,村子虽然靠海,但自古就没渔民,而是种田而生。这个村还有不少的华侨。

  走进该村,最显眼的就是村里不少的榕树,枝繁叶茂,老根遒劲。在这里,记者了解到,林起鳌坟墓建在村里一座叫“鳌山”的山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之前,鳌山高70余米,占地70多亩,后因挖土取石填沟造田,山势逐渐不见。林墓是在一块巨石之上,曾经有较为大块的砖出土,但很快就被那个年代的“破四旧”思想所忽略,下落自然无从谈起。如今的鳌山已没有了自己的原貌。林墓原址如今建起了一座观音阁,那块巨石成了绝好的垫石。村里有关林起鳌的遗物实在不多,靠几代人口授相传据称是林故居的房子,是五间的朝南平房,行家称此系明末清初的建筑。由于久未住人,屋漏墙塌,如今也是可以仰头望天了。屋前不远处还有一口被称为“义井”的,如今似乎很落落寡合地猫在一户人家的墙角下,这口井上面有圆的石井栏,很光滑,井口以下则是方的,这口井与村里上方下圆的井是不一样的。

  关于林起鳌的身世,在当地的林氏祠堂里,能见到的仅是今人为他所设的神位,第二世林德福、林德贵。提到了林起鳌的夫人王氏,却没能说明第二世是林起鳌的孩子。其实,林德福和林德0是明初的人物,与林起鳌生活的时代相差150余年。这也是村里人至今也无法弄懂的一个问题。姚行亮对此是这样解释,这失忆的150年,差不多与元朝同时代,而抗元的林起鳌及其后人是不敢在这样的朝代里留下任何可能导致满门抄斩的信息的。到了明朝,社会安定以后,村里人想修谱,0已经记不得那150年里祖先的名字了。相对洽屿周边的林姓而言,该村真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味,因为洽屿林姓族人的始迁祖林起鳌来自浙江平阳,而平阳林氏的先人又是来自福建长溪赤岸一带。

  村里的上述解释,是参考了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因为同样作为抗元英雄的长乐人陈文龙(宋咸淳戊辰年状元。据《弘治温州府志》),在被捕之后,他的族人都曾遭到元朝政府的残酷杀戮。陈文龙的成长地长乐阜山离洽屿村不足20公里。村里人说,这就是林起鳌隐姓埋名的原因之一,这也导致他的身世与坟墓一样,被历史的野草所掩藏。

  高举f元大旗的林起鳌,其人生归宿与其祖籍地盖竹就这样成了后人难以解读的谜。他的著述《易述古言》二卷在《宋史·艺文志一》有载,但已佚。

  结语

  因为林起鳌在长乐的后裔认祖寻宗而撩起了平阳昔日盖竹的辉煌神秘的面纱一角,于是有了这一次的探访/行。长乐方面突破宗族局限,将此事提高到民族精神的层面对其内涵进行深挖。限于学识及相关史料的不足,想必本文存在难以自圆其说之窘境,比如对于林氏在盖竹的始迁祖究竟为谁就是一例,同为名人的宋濂与林景熙在不同的年代里就已经各执一说了。像类似的这些问题,只能诚待方/的考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