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志书

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明朝 (1368--1644)

时间:2014-02-10 17:03:17   作者:沈克成   来源:浙南林氏源流网   阅读:5023   评论:0
内容摘要: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明朝1368--1644

《温州历史年表 7明代1-明太祖-明成祖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 (1368--1644年)

清朝(1644-1912年

民国(1912-1949年

1368)明太祖洪武元年
  朱元璋称帝,国号明,改元洪武。改江浙行省为浙江行省,改温州路为温州府,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四县,属n江布政使司,府治仍设永嘉,府署移至宋推官厅旧址(今人民广场)。
  温州知府汤逊、永嘉知县韩均重修永嘉县学。
  建平阳仙口城,周140丈,高2.1丈。洪武二十年(1387),仙口城驻防迁墨城。
  是年,乐清县丞袁英重建县学门及西斋。
 
1368-1370)明太祖洪武初
  刘基奏设三魁巡检司,查缉私盐兼顾地方治安。
 
1368-1398)明太祖洪武年间
  温州有田、地、山、塘、荡等267.87万亩,户均15亩。
  为传递官府公文所需,始设铺舍。每10里设1铺。
  在大罗山西麓茶山l(今属瓯海)罗丰村境内五美园中,逆川禅师重建实际禅寺。该寺相传建于宋,元时毁于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失火烧毁,次年由茶山信众与和尚募化重建。后重建大雄宝殿,宣统元年增修金刚殿。五美园与实际寺在历代府志、县志中均有记载,明弘治l温州府志·寺观》作实际院。
  乐清县相继开凿柳市、新市(今虹桥)等沿海地带河道,至二十八年(1395)止,新开河道37条,滨海塘田得以开发。
  乐清县署添设兵房司吏,专责募兵事宜。并置磐石营,配防倭守备以加强海防。
  乐清县城设惠民药局,设官领医。
 
1369)明n祖洪武二年
  
降瑞安、平阳两州为县,温州府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4州县
  在府城设温州卫,卫指挥使司在府治东原郡署处(今鹿城区公安局),下辖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建温州卫平阳守御千户所,有千户等官18员,旗军1232名,隶温州卫,设江口和镇下二关。
  为防止倭寇侵扰,在县城增设备倭守备。海防承宋制,设陆汛13处,ㄖ杏矣游击所辖陆汛均在瓯江以南。城守营都司所辖陆汛,有七汛在现永嘉县境内。分别为罗浮汛、枫林汛、西洲汛、韩埠汛、河田岸汛、乌牛汛、碧莲汛。
  五月,倭寇掠温州、乐清及中界山等地。方国珍及张士诚余党亡命入海,勾结倭寇掳掠永ā⒗智濉⒂窕飞郊爸薪缟剑ń穸赐罚┑妊睾4遄。倭患扰温始于此。自明太祖洪武二年到明毅宗崇祯五年(1369-1632),在这263年里,倭寇多次侵扰温州。
  瑞安州学恢复为县学。县学正ā⒍西庑廊、讲堂、斋舍相继得以修建。
 
1370)明太祖洪武三年
  
十一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是年,王大渊(字如渊)授永嘉县儒学训导。县志儒林有传。撰有《诗书题断》,今未见。
  是年,明代诗文家、
平阳张著(字则明,号永嘉子)中直隶乡试,授肤施县知县,后升江西临江府同知,持行清谨,所至有政绩,以疾终于官。博学工诗,f至正(1341-1367)间游学姑苏(常熟),因兵乱道梗不得归,定居常熟,学者争师之。举荐为州学训导,便居家于此。享年六十岁。平生诗文甚富,著有《永嘉集》,今存。另与金文徵、黄廷玉唱和,有《长安唱和诗集》。撰《易经精义》,今未见。
  是年,瑞安设江南总铺(飞云铺)及江南驿道,与今瑞平塘河并行,南通平阳县治。
 
1371)明太祖洪武四年
  为防止沿海居民支助方国珍,下诏禁海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敢有私与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十二月,靖海侯吴祯改7焦珍旧部(温州、台州、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共十一余万人,归各卫为军。
  在此前后,诏定驺摇为汉东瓯王
  是年,温V府汤逊重修元至正末战火毁坏的温州府学。
 
1372)明太祖洪武五年
  朝廷将温州等地660艘海船改造成多橹快船,用于抗倭
  温州卫设沿海巡检司10处,管辖93处烽堠。建梅头巡检司城。二十年(1387),巡检司迁东山,并筑城。
  六月,倭7钙窖粝鼐常平阳所百户王星义率兵星夜往击,寇败退。县人孔旸为作《王将军破倭寇序》以纪其事。
  
平阳徐兴祖(字宗起)举于乡为温州府学训导、教授。受学于史伯璇,黄淮是他再传弟子。以性理之学开导诸生,登显仕者众。撰有《易经讲义》,已佚。
 
1373)明太祖洪武六年
  为抗倭,兴建乐清新城。南筑石城连接东西两塔山,东、西、北三面均为土城。
  是年,僧智顺逝。智顺,字逆川,瑞安人。铁关枢公入室弟子。曾于瑞安大龙山报恩寺、温州江心寺为师,在温州颇有名望。撰有《善财南询华藏海因缘》等,宋濂有序。今存《逆川智顺禅师语录》一卷。生平见宋濂《銮坡后集》卷九《佛性圆辩禅师净慈顺公逆川瘗塔碑铭(序)》、雍正《浙江通志》。
  是年,僧慧照逝。慧照,字大千,永嘉人,元天历元年(1328)出世于乐清明庆寺,有语录若干卷,生平见宋濂《翰苑续集》卷六《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大千禅师照公石坟碑文》、雍正《浙江通志》。
 
1374)明太祖洪武七年
  增筑平阳县城,周长632丈,面宽9尺,堞58O口。
  是年(一说1372年),青田盐贩周大豹等六百多人,出入 安筱村、百丈(今属泰顺)等地,杀死泰顺三魁巡检。平阳所千户卫命潭济往捕送狱。
 
1375)明太祖洪武八年
  四月十六日,刘基因胡惟庸诬陷,忧愤成疾,殁于南田故里,年65岁,敕葬南田夏山(今文成西湖乡坟前)。
  七月,飓风暴雨,海溢潮高3丈,沿海四县居民多淹没,平阳溺死2000余人。事闻,诏遣吏部主事罗寔等至郡设祭,赈恤被灾人户。
  八月,暹罗(今泰国)遣正使冒罡坤倍、副使诏氈哆罗携布疋、绵被、象牙、胡椒、黄腊、降真香及大象等贡物,乘船来华朝贡,遇风漂泊至温州,温州卫差官送其至京师。
  是年,下诏天下立社学。延师德以牧民间子弟,导民善俗。于是乡社皆置学,令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永嘉有官办社学97所,在城10所,在郊4所,余在各都。规定读四书五经,p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随后,温州各县先后创建,以平阳最盛。弘治间平阳县令王约将所有僧尼寺院都改为社学,达60余所。万历间平阳县令万民华又添30多所,至清代温州各县社学继续有所发展。是年,乐清有社学10所。
  是年,重建灵岩禅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又重建,规模缩小,现基本保持雍正年间的建筑风貌,寺中保留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的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石刻。
  是年,刘基长子刘琏(1348-1379,字孟藻、梦藻)遵父遗嘱,悉取先父遗文上京进献谢恩。太祖朱元璋见其举止安雅,对答敏谨,十分赏识,夸为忠孝具著,且念其父佐帝开国之功,意留朝廷事用。洪武十年(1377)秋,授承务郎、考功监丞,一月后兼试监察御史。次年,除┪饔也握,进阶中奉大夫。政绩优异,受朝廷褒奖。时江西布政使沈立本馅附权相胡惟庸,结党营私。琏性刚毅,嫉恶如仇,以忠信介直自处,临事决议秉公而断,为胡党所不容,终于忧愤成疾,为全节操堕井而死,年仅32岁。著有《自怡集》1卷,诗作94首。刘琏诗以词旨高雅、运思深挚者居多。部分诗流露出其忧国爱君之情。《四库书目提要》评赞:今读其诗,顾乃温柔冲淡,怛然爱君忧国至情……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于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参见《明史》卷128
  是年,置磐石卫,造战舰,练水兵,并在黄华山外设水寨,拥有战船30艘。
   是年,平阳人杨柏存在矾山造伪钞。
 
1376)明太祖洪武九年
  浙江行中书省改称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下设杭严、嘉湖、宁绍、金衢、温处5道,分巡各府。
1377)明太祖洪武十年
  正月初一,倭寇自海上攻楚门,官兵还击,获倭船一艘,杀倭寇13人。
  重修江心西塔,七级浮屠屹起于江表,四众观瞻,莫不以为多宝真身复现。
 
1378)明太祖洪武十一年
  温州府学教授徐宗超(兴祖)、永嘉县学训导张升,集四邑之青年宿学,相与采摭讨论,考究延祐《东瓯志》而续补其所未备者,辑成《温州图志》一部。
  是年,
平阳王宗远(?-1382,名珪,以字行,象冈即今白沙乡人)被荐,任光禄寺丞,便以居其位思死其事,食其禄不避其难一语自勉。性刚直,敢于说话,不避权贵。后任吏部用稽勋员外郎,曾荐举了四个处士任为郎中,又荐江南崔正为杭州知府,襄阳王敏为御史,延安陈宗代为太常。时论以为王宗远能知人。迁大理寺丞时,平反了U西疑狱20余起,释放了无辜罪犯二百余名,前后上过十三道奏疏,未尝妄杀过一人。他说;民可近不可下。民近者王,民下者亡。明U祖以为忠诚可靠,提升为左佥都御史,在任上条列了20条禁约,都被嘉纳。后被明太祖怀疑为朋党,革职流放到云南驯象卫。礼部尚书高信(至怀)上疏,说王宗远一向忠直纯厚,不宜如此重处,应从宽发落,以开言路。太祖下令召还,王宗远却在归途中得病U于洪武十五年(1382)逝于九江,死后追赠都御史。遗作有《肃庵集》。
 
1379)明太祖洪武十二年
  在瑞安城关东门外隆山之巅重建隆山塔,明万历、天启,清康熙、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年间相继重建、整修。塔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身砌筑在须弥座式的台基上,六面七层,木构腰檐,翼角飞翅,风铎叮咚,声闻十里。外施回栏,内设扶梯,可登临远眺。清同治二年(1863闹灯会时失火,塔内木构建筑尽被焚毁,旋修复。
 
1380)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永嘉余尧臣卒。余尧臣(1320-1380),字唐卿元末寓居吴中(今苏州),与高启、王行、张羽等称十才子,当时高启家居吴县北郭,尧臣等均住邻近,又号北郭十友。尧臣初为张士诚幕客,明初谪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明洪武二年(1369)放还,授新郑(今河南开封)县丞。著有《菜薖集》,已佚。
   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曾游雁荡,留有《与内弟周思敬晚过雁荡僧舍》等诗。
  是年,刘基次子璟与长孙廌将刘基词集《写情集》付梓,凡4卷,收词242首。
  是年,少数倭寇乘船在乐清霞堡崖头登陆,村民郑则之等阻击之,被杀害。
 
1381)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命各府州编制黄册,以管理户籍、赋役。
  明代城区实行隅厢制。郭内置隅,郭外置厢,在隅、厢以下设总,b以下设总甲,并立巡警铺,夜间按次巡逻。是年编定册籍,每隅、都以110户为图,编成10甲,内选10户丁田多者充里长,其余人户每10户为1b,轮流充当甲首,十年重选,有故则补顶其缺。温州府城置4隅,东南隅辖18总,西南隅辖18总,东北隅辖9总,西北隅辖15总,城外置4厢,城南厢辖7总,广化厢辖6总,集云厢辖5总,望京厢辖2总。在农村中则置乡、里、庄、都、图。是年,乐清全县分2隅、6乡、34都、255图。
  为防御打击倭寇侵犯,从平阳至山东,共建立59座卫所城。温州地区共建有三个卫所:温州卫辖海安所>瑞安所、平阳所,金乡卫辖蒲门所、壮士所、沙园所,磐石卫辖宁村所、蒲岐所、后千户所。
  十月,青田人叶丁香、文成黄坛人吴达三,在平阳、瑞安起义,占吴窟山(南雁镇吴山)为根据地,杀巡检,掠官府,各地响应者云集,很快就发展到万>人,建立20个寨,并进兵攻下青田,焚烧县署。起义军别部还攻到丽水、松阳、遂昌等地。次年二月,朝廷派延安侯唐胜宗领兵到平阳镇压。起义军牺牲千余人,余部退到处州。次年,矿工起义遂告失败。
  是年,
平阳方子深(?-1381,原名渊,号果庵,以字行,白沙人)由王宗远推荐,任礼部郎中。太祖召见时,他呈上《时政八疏》及《救时急务十四事》,很受赏识,并赐以金银绸帛,进兼鸿胪寺卿。由于权奸势力盘根错节,方子深被借故弹劾,下狱处死。宁海方孝孺写《果庵传》为之昭雪,其中说:国初俊彦群兴,惟先生不避刀锯,屹然敢言,抑奸排伪,不少姑息。遗著有《葺巢集》,在变故中散失。
  是年,僧时蔚逝。时蔚,俗姓金,号万峰,乐清人,生于元大德七年1303)。有《参禅警语》传世。《温州府志》有传。又见《吴中人物传》卷12
 
1382)明太祖洪武十五年
  颁布禁例”8条于天下学校。有明一代,共举行进士考试92次,
平阳从洪武十八年至万历十七年(1385-1589)的205年中有进士24举人则自洪武三年至崇祯十五年(1370-164256贡生(岁贡、选贡、思贡、副贡)193人才显见凋落。
  苏伯衡约于是年撰成《苏平仲集》,集中有大量有关温州平阳的诗文。
 
1383)明太祖洪武十六年
  四月,倭寇扰平阳金乡(今属苍南)及县城,被官兵击退。
  是年,火灾烧毁平n县公署。次年,县令糜性善重建。
 
1384)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信国公汤和奉命巡视浙东沿海诸郡,整饬海防,于沿海建卫城。汤和(1326-1395),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同乡,明代初年开国功臣。因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授封信国公,岁禄三千石,议军国事。明太祖朱元璋谋解诸将领兵权时,汤和首先上书自请解除兵权,归返故乡。
  重造温府开元教寺。开元寺建于一千多年前,由于代有其人,故其毁也随复,而其夺也迄归。
  于横阳古道上岭山东南设站,供过往军马憩息。其处即名马站。
  是年,倭寇侵犯乐清岐头。
 
1385)明太祖洪武十八年
  明政府因倭寇扰边,徙海中居民,以虚其地。洞头居民内迁,玉环列岛被废弃。后倭患稍平,又有人返回居住。
b 是年,张孟仪任永嘉县学教谕。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作《永嘉县儒学新修庙学记》。
  是年,
永嘉叶宗(字允承)登进士第。永乐间(1403-1424)任新化县丞,廉明奉公,洁己爱民,在任三年,升吏部考功主事。新化父老到帝阙请留再任,朝廷允其请,留任县丞。在任政通人和,决事明察果断,远近感化,后升黄州知府。
 
1386)明太祖洪武十九年
  汤和命温州卫指挥使王铭修缮整治府城,增筑外垣,疏浚城壕。城周18里,高32尺。设7门。
  是年,日本僧人太初(俗姓张,名启元)偕徒大方入沓石山梅公洞(今泰顺莒江乡境内),见四山环翠,洞上有细泉下注如珠帘,两石相沓,下可留二十余人,遂于洞中建沓石庵,驻居梵修。次年(1385),又于罗阳城东山交复建龙护寺┧壮粕浇凰拢,有徒众四十(一云四百)。时浙南闽北参访者络绎于途。永乐四年(1406)又建石塔于寺南,五年(1407)三月一日,入塔端坐,偈毕圆寂,享年75岁。太初圆寂之后,其徒心照承志,┗脑焯铮自力耕食。今寺后山弯中尚存有明天顺三年(1459)县教谕熊相所撰《山交寺开田记碑》,详其开荒造田事迹。太初儒释道皆通,9岁削发学禅,明洪武间(1368-1398)曾来中国,历游名山禅,讲求佛法。著有《禅宗语录》3卷,已无存。
  是年,乐清朱希晦(1309-1386,号云松,瑶岙人)卒,临终交代,将仅有数亩薄田悉数供入祠中作祭祀之用。虽有五子,只给所作《云松巢┘》一部、端砚一方、古本《文选》一帙,遗嘱:汝可守此,无忘我素志!希晦胸襟开朗,不受拘束,节俭勤学,博通经籍,更以诗名重一时。明洪武初年,以贤良被召进京,授官朝列大夫,不领朝命而归。归来时已须发皓白┮蛴胨拿魑庵饕弧Ⅲ锾ㄕ孕碌扔斡窖愕瓷街校人称雁山三老。
  赵新,字彦铭,乐清蒲岐人,明洪武初年举儒士,授本县训导,擢开封知府,因坐事被削降为书吏。不久,又起为国子助教,升山西右布政使。未几,内召为翰林修撰,备顾问。因年老引疾致仕。明初,太祖惩元代弊政,对贪污之吏以斧锧痛加惩治,而赵新独以清廉谨慎保其始终。太祖特制保身敕谕遣送回家,并额其门曰保身致仕。著作有《四书说约》、《行秦稿》等。
 
1387)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倭寇侵扰江浙沿海,百姓深受其苦,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在沿海筑城设防。汤和监造温州卫、磐石卫、金乡卫,设指挥使司,以抗御倭患。同时在永嘉 乐清、瑞安、平阳等县增设宁村、蒲岐、海安、沙园、蒲门、壮士等千户所,并设烽火台22座。在状元岙岛沙角设砦,置烽堠。根据明初军队编制,京师和各地于要害处设卫所。一郡(府)设所,连郡设卫。大约5600人称卫,1120人称千户所,112人称百户所。各卫所分属于各省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温州府作为抗倭重镇,有三个卫、八个千户所,有兵约二万多人,超出一般郡县20倍之多。
  是年,置金乡卫,设卫指挥司,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等官共97员,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旗军4928名。下辖蒲门所、壮士所、沙园所。金乡置卫筑城,城内以八卦乾坤布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鲜明的军事特色。们揭蕴跏砌建,内夯黄土和砾石,卫城周围930步,高19尺,趾厚2丈,有堞1650口、窝铺43室。城门4,各设城楼;东迎旭门,南靖海门,西来爽门,北望京门,四座城门均为拱形砖砌,各门均有瓮城,现仅存西门。水门2,濠深3丈,阔6尺。城墙外有完整护城河环绕,城内河道通过水门与护城河相通。城内建营房3167间,设5所,每所官兵近千人。东门内建上下二校场和一演武厅。卫城内卫厅前面有广济大仓和小仓,收支卫所俸粮。卫厅充设在金乡狮山上,配备了瞭望台。金乡卫共设有11寨,15堠,14烟墩。金乡卫中心处是大、小仓桥,为部队囤积军粮之所。整个金乡卫城体现了设计者严密布防的匠心。围绕城墙的护城河至今保存完好。从洪武五年(1372)六月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间,共击退来犯倭寇近10次。期间,金乡涌现出陈仓等众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
  是年,为防御倭寇,金乡卫城所辖蒲门、壮士两个千户所城相继建成,后废壮士所,并入蒲门所,合称蒲壮所,隶属金乡卫。城周围530步,高15尺,阔12尺,城门3座,垛611口,敌台6座,窝铺22座,是一座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城堡,乾隆元年(1736)、嘉庆初年(1796)先后重修,保存尚完整。城垣由块石垒边,中间用夯土。除东面威远门、西面挹仙门、南面正阳门外,还有护城门。各设城楼,并统有瓮城;北面城墙依山而筑。门楼为木构建筑,城门为拱券形结构,由规整块石砌筑,城外有护城河。民户有四丁以上的,抽调一丁为戍卒。
  是年,在永嘉县城东50里瓯江口南岸去海一里处(现为龙湾区海滨镇西南部)建宁村寨城,隶属磐石卫,有千户等官16员,旗军1175名,辖沙沟、沙村、长沙三寨。城周3里有余,共600余丈,周围有护城河,为海防守御要地。又在县城防守要地龙湾建龙湾寨,拨旗军防守,在中界山设巡检司,有弓兵100名。
   是年,汤和主持在海安建造千户所城以防倭寇骚乱。城门共4座,今仅存东城(其余城墙、门均于1949年前后毁坏)墙一段及宾阳门城楼。
  是年,信国公汤和在视察乐清U海后,奉令筑磐石卫城和蒲岐寨城。蒲岐寨城始建于宋淳熙间(1174-1189),信国公加以修整,时城周长600丈,高2.2丈,厚2丈;城门4座:东为海国门,西为半壁门,南为东来门,北为广升门,各有瓮城。后几经迁复。清咸丰十一年(1861),修建后更名四门:东为保泰门,西为定安门,南为蔚文门,北为镇武门。
  是年,瑞安巡检司由梅头迁至东山,并撼牵城周155丈、高2丈,门1。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县朱沾督民重修,城增高4尺,今圮。
  耗辏因倭寇扰边,徙海岛居民于内地,今玉环县境楚门港(今漩门港)以南玉环本岛等海中诸山全被迁弃。楚门老岸横山(今楚门镇西青山)乃置楚门御倭水军千户所,始属磐石卫,后隶松门卫。并徙玉环岛居民于内地。约午前迁者为民,午后迁者为军,合舟山、南田、岱秀诸岛,计被迁11.5万余户
  是年,倭寇侵扰浙南,温州府曾在温州卫、金乡卫、磐石卫及其下辖的千户所共置烽堠台寨83处。其中金乡卫有庙背、屿门、舥艚等40多处;蒲门所有程溪、小竹、南堡等14处;壮士所有高阳台、光山墩等4处;宁村所有黄石浦、沙沟等6处,平阳有江苹寨、蔡家山台等8处,其他尚有陡山寨、仙寨等9处。
  是年,信国公同时开浚永嘉城内各河。
  是年,分区编造以土地为主的图册,据以征税。
  是年,延绳钓捕捞作业开始发展。
  是年,暹逻(今泰国)船只来温州互市,温人购其沉香诸物。
  是年,
永嘉陈敏(1361-1431,字克政,号雪溪,楠溪烘川即今溪垟乡上烘头村人)中举,任建阳知县,慎刑罚,均徭役,兴学校,勉士子。后擢监察御史,巡按云南,继调湖广按察司佥事,再升太仆寺少卿。躬亲治理,从不懈怠,暇则引诸生之英秀者,聚私室讲论经史。著有《雪溪集》。
  在此前后,在浙江省内开辟六条驿道,其中一条从杭州经绍兴、宁波、台州至温州。
 
1388)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
  
瑞安卓敬(1348-1402,字惟恭,号海幢,瑞安市飞云镇卓岙人)殿试廷对第二(榜眼),授给事中,后升任户部侍郎。少时聪颖绝伦,过目不忘,博学多才,诗词、文章俱佳。洪武二十一年(1388)中进士,参加殿试,获亨泰榜榜眼,授户科给事中。卓敬秉性耿直,无所避忌,当了谏官后秉公直言,敢于揭露六部百司,批评朝政,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洪武三十一年(1398)元璋病死,嫡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号建文。建文初,朱元璋四子、封于北平的燕王朱棣来朝,以长辈自居,对已就帝位的侄朱允炆傲慢无礼,卓敬连夜密疏建文帝:燕王雄才大略,极似太祖,且兵精马强,北平又是战略要地,宜及早剪除,杜绝后患。并建议朱允炆徙燕王朱棣于南。但仁弱的建文帝没有采纳卓敬谋策。后果然不出所料,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是为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明成祖上位后即执拿卓敬押上殿,严厉斥责他当初徙燕之疏、离间骨肉之罪。但又怜惜他的才能,没有立即处死他。后因卓敬仍不改初衷才杀了他,并连诛三族。抄没之日,一室肃然,金银财物竟一无所有,唯有书画数轴,在场的人无不面面相觑,想不到卓敬身居朝廷财政要职,竟如此清廉奉公。朱棣虽杀卓敬,也不禁赞叹道: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得一卓敬。卓敬精通天文、地理、律历、算数、兵书、刑法、书法,为文精奇警拔,磊磊落落,类其为人。著有诗文50卷,今瑞安玉海楼尚藏《卓忠毅公遗稿》一部,内有不少诗作,其中以咏梅为最多。文如其人,卓敬对梅花铁枝钢骨、斗雪傲霜品格情"独钟。后人尊奉他为瑞安四贤之一。
 
1391)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明朝实行以丁输赋,十年编审一次;并实行抑制豪强、奖励开荒、解放奴婢和提倡早婚等政策,温州人口逐渐增加,四县计有178599户,599068口。其中永嘉县计有51949户,169460口。乐清县计有35130户,132468口。有田、地、山、塘、荡等共267.87万亩,户均耕地15亩余。
   于乐清县城谢门(今新仓路)置常平仓,储谷六百余石。
  九月,倭寇侵犯蒲岐所,被当地军民击退。
 
1393)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温州沿海中界山、梅头、琯头、蒲岐、龟峰、舥艚、江口、仙口、三山、小鹿、沙角等11处设巡检司,管烽燧93所。洞头成为温州沿海11个巡检司之一。
 /三月,倭寇船数十艘包围炎亭寨。金乡卫指挥佥事察罕帖木儿调善射弓兵埋伏于卫城上,自率数十兵赴炎亭,佯退,倭寇大举追击,察罕帖木儿且战且退,至迎旭门下,城上伏兵齐出猛射,察罕帖木儿率兵反击,倭寇大溃而逃,擒斩甚多。
 
1394)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倭寇复犯平阳壮士所城,副千户王山率兵抗击阵亡。寇退。
  调宁波卫前所千户沈忠率军千余人屯戌瑞安千户所,调宁波卫左所千户崔p率军千余人屯戌海安所,调定海昌国卫钱仓所副千户廉高领军千余人屯戌沙园所,后部分外籍官兵留瑞。
  在瑞安县城小东门外临江置大较场,在县城大东门外城下及第三巷城下分别置左、右营较场(俗称小较场)。
  在平阳西阳坡(今苍南繁枝乡)兴筑和尚埭,并在藻溪滩下建拦水坝,可自流灌溉农田三千余亩。
  在平阳修筑了吴南堰。
  下令民间禁止使用番货,借以断绝外货的销路。
  蕃薯种植从福建引进。
  日本智惠和尚将温州柑桔引种其国。
  
是年,永嘉夏遂禄(字克受)登进士第,累官云南参政,所至有政声。后退居林下,风致高雅,恬然自安,不改寒素家风。
 
1395)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
  汤和病死。朝廷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
  知县李廷珪在永嘉县学建先贤祠,西南辟戍营地,通兴文街。
 
1396)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
  瑞安黄潮咭悦骶举,授本学训导。潮光系卓敬门人,曾为卓敬作年谱、行状。
 
1398)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二月,倭寇二千余众侵扰乐清海澳寨、楚门千户所等处,千户王斌、镇抚袁润等战死。
  是年(一说1388年),丽水、平阳等7县设银场局。平阳陆续在焦溪、天井洋、赤岩诸山开采银矿,岁课银二千八百余两。永乐时增至八万余两,宣德时又增至九万余两。
 
1399)明惠帝建文元年
  
平阳汤宗(1365-1427,字正传,昆阳镇南郊儒林里人)升任山东按察使,迁刑部郎中,出任苏州知府。时苏州连年水灾,民多流离,逃亡严重,欠租百万余石,汤宗不忍催逼,说服富民出米代输,出米代纳,富户知其爱民,不到三个月即全部完纳。后任户部主事,迁南京大理卿。居官三年,吏畏而民悦之,阖境数千里之地,莫不称其美而想慕其为人。因一生忠直廉能始终如一,诏遣官赐>治葬。
 
1400)明惠帝建文二年
  
永嘉潘文奎(字景昭,号渔庄,昆阳村人)登进士第,任左春坊司直郎,升府同知。清慎宽厚,其文章词翰,为当时所重。七次参加编修国史,终官福建布政司参议。
 
1401)明惠帝建文三年
  九月,倭寇攻乐清蒲岐,不成。
  十月,倭寇又在炎亭登岸,金乡卫指挥佥事戴顺闻讯立即单骑驰援。时倭寇已攻入寨城,杀守寨官兵,并乔装官兵列队海口。戴顺趋前,方知受骗,挥刀连斩数寇,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1402)明惠帝建文四年
  刘基次子刘璟(字仲璟)自经死。刘璟(1350-1402),宇仲璟,一字孟光,自小好学,通诸经,喜谈兵,究韬略,论说英侃。洪武十四年(1381),温处叶丁香、吴达三起事,朝廷命延安侯唐胜宗率兵征讨,璟参予帷幄,初露锋芒。胜宗凯师还朝,奏及璟之才略,明祖朱元璋喜赞:璟真伯温子也。遂每年诏召入朝拜见。洪武二十三年(1390)授阁门使,赐除奸摘佞铁简临朝,命百官不法,持此纠正。后擢谷王府左长史,敕权提调肃、辽、燕、赵、庆、宁六王府事。明建文二年(1400),进《闻见录》数万言陈述兵事,未听,命归里。明成祖朱棣登基(1402),惜璟才望,欲用召入朝,璟称疾抗命,乃大忤旨入狱,当晚,以辫发自经狱中。明崇祯间追封大理寺少卿,谥刚节。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忠节。著作有《易斋集》、《闲闲子集》、《越吟稿》、《遇恩录》、《闻见录》等。《易斋集》诗文2卷中,有诗148首,骚、赋、琴操等14首,文48篇。明末杨文骢为《易斋集》作序评:其诗歌小赋,情旨缠绵,音辞亢爽,恻恒而和平。序记之文,议论光伟,笔势雄健,斐然成章矣。清《四库全书》有收录。
  是年,户部侍郎卓敬以燕王朱棣存夺位之心,曾密疏建文帝朱允炆,建议徙朱棣于南昌,未被采纳。靖难之变后,朱棣夺取帝位,责方孝儒、卓敬等以离间骨肉罪,劝卓敬移忠自己,不从,卓敬被诛三族。
 
1403)明成祖永乐元年
  设浙江布政使司温处道,温州府属之,县仍属温州府。
   八月,迁浙江等九省殷实富户充实北京。
 
1403-1424)明成祖永乐年间
  七任学正朱思宁告归,创设白岩书院,址设永嘉花坦朱垟村,以训族中子侄。
  陈顺辰在永嘉茗岙设茗屿塾,延请戴时雨执教。
  平阳天井垟、赤岩山及后属泰顺之焦溪、龟伏、净水等地开采银矿。
 
1404)明成祖永乐二年
  永嘉郭纯(1370-1444,初名文通,号朴庵)被荐入朝,待诏武楼下。郭纯少聪敏,善丹青,擅长山水画,作品优雅,极称成祖之意,赐名郭纯。宣德年间(1426-1435)升阁门使,宣宗朱瞻基绝爱其画,曾书江南秀才家五字以赠。
   在玉壶外楼垟村(今属文成)建崇福寺,清道光六年(1826),寺僧隐庵增建钟鼓楼,同治五年(1866)前进朽坏,祝华为之重建,改称玉泉寺。现存为头门、金刚殿、大雄宝殿、西方殿四进。寺后建有无量佛塔,壮观宏伟。
 
1405)明成祖永乐三年
  在泰顺三魁镇刘宅村创建刘宅桥,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和乾隆四十一年(1776)两次重建。
 
1406)明成祖永乐四年
  
永嘉郑柱(字仲砥)登进士第,授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永乐九年(1411)转河南提学副使,升布政使司参政。致仕后,在家端居静养。年75岁卒。
 
;1407)明成祖永乐五年
  《永乐大典》修成,历时五年,22937卷,11095册,是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亦为世界之最。《永乐大典》中保存了大;温州著作。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
 
1408)明成祖永乐六年
  僧永嘉妙智逝。《温州府志》有传。
 
1409)明成祖永乐七年
  知府黄信中、通判欧阳继等重修温州府庙学。黄信中,江西余干人,廉介自守,在郡多有异政。
  是年(一说1412年),永嘉周文褒登进士第,历官河南左布政使,励志勤政,察官民利弊,即上奏而兴革之。凡属吏犯错,严惩不贷,声望赫然。学行卓绝,尤善楷书。见《明史列传》。
 
1410)明成祖永乐八年
  十月初五,倭寇犯乐清蒲岐,千户杨文战死。同日,千户崔兴、百户洪春等在霞堡海面与20多只倭船相遇,崔、洪等自寅时鏖战至申时,矢炮俱尽,先后阵亡,倭寇亦退去。
  是年,乐清高僧慧心(号鉴空)、瑞安虞元璩、永嘉张文选,因通儒释二典,善晋书,应召入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
  慧心(?-1418),号鉴空,乐清方姓人之子,少p在白鹤寺剃度为僧,学行俱优,尤精于内典,善于晋代书体,得其精妙。编修完成后返寺。永乐十六年(1418)坐化,赐谥阐教大师
  
张文选(1374-?),字士铨,永乐四年(140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继进文渊阁,受《易经》于平阳徐兴祖,信实守礼法,常说读书不躬行,虽读何益。参加修纂《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卒年36岁。著有《易经讲义》、《四书训;》等,今佚。见黄淮《介庵集》卷12
 
1411)明成祖永乐九年
  倭寇掠磐石。犯金乡及平阳县城。
 
1412)明成祖永乐十年
  诏令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书,十六年(1418)又颁发《纂修志书凡例》,于是修志之风渐盛。
平阳在正统、弘治、嘉靖、隆庆、万历间皆修有县志,但刊行本已佚,仅有隆庆志手抄本和万历志手抄残本传世。清代先后编过7部县志或志补、志考。1925年有刘绍宽《平阳县志》。自元至民国,共编有16部县志或手稿。
  由于官府残酷剥削,导致浙南矿工长达一百多年前仆后继的起义,加之倭寇对温州长期骚扰,以及人为隐漏,温州人口又逐渐减少至户166440、口486580。其中瑞安户36190,口116195
  平阳修筑捍潮堤堰130里,瑞安亦修筑海塘。
 
1413)明成祖永乐十一年
  正月,磐石卫百户罗铭领军青澳门水寨(今洞头县黄岙镇),巡哨至分水山(今玉环县楚门之南)洋面,突遭倭船27只环攻,力战阵亡。
  是年,倭寇犯金乡卫、沙园、眉石岙,温州卫左所副千户沈忠力战身a。
 
1414)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九月,明成祖诏瑞安虞原璩赴史馆,令同大学士黄淮一起修纂皇考玉牒。虞原璩,字叔囿,幼颖敏,博览群书,词翰兼美,尤善楷书,其学远宗伊洛之传,近师陈(傅良)许(景衡)之学。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事竣,将授官,以母老辞归,居瑞安,益修学行,为郡守何文渊所重。万历《温州府志》有传。著有《环庵遗稿》10卷,传世。
 
1415)明成祖永乐十三年
  修《瑞安县志》,距上次修志一百余年,今佚。
  是年,永嘉方以正(字以礼、秉中)登进士第,授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调赣 同知,多善政。著有《藏山名世集》、《五经诸解》,今佚。
 
1417)明成祖永乐十五年
   五月,倭寇又犯金乡、平阳。
  五月初五,倭寇攻乐清磐石不克,乃在船上布疑兵张灯佯攻,于其夜潜师攻陷县城,大肆屠杀居民。及寇退,朝廷以失机之罪,杀指挥千户、百户等30余人。
 
1418)明成祖永乐十六年
  六月,中官张谦出使西洋回国,在金乡海面遇倭,即予迎击,俘寇数十名,押送至京都,朝廷大臣请求皇帝杀之,皇帝却以宽宏为怀,放还日本。
  乐清奉诏修县志,遵朝廷统一规范,至次年修成,共8卷,即今存永乐《乐清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乐清县志。
 
142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
 
 乐清蔡光亲(乐成云门即今北门人)登进士第。洪熙元年(1425)任福清知府,时有内臣奉旨来福建勒索宫廷用物,各县多遭骚扰,供奉不计其数,独福清拒之,不受其害。任内廉洁能干,政绩显著。
 
1423)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
  温州自秋至明春不雨,晚禾无收,早秧亦不能下,民大饥,草根树皮食之殆尽,死者枕藉于道。

 

 

 

 

 

 

文献资料:《温州历史年表》8明代2-明仁宗--明孝宗

(2012-11-09 11:07:03)

转载▼

标签:

文献资料

分类: 历史地理

文献资料:《温州历史年表》8

《温州历史年表》8

--(古代、近代、现代编年史)
作者:沈克成  2012-11-09

( 明代2-明仁宗--明孝宗)


明代浙江省地图

1425)明仁宗洪熙元年
  设温处整饬兵备道。
   是年,平阳林仕真(水南派下第十八代嗣教师,修炼于平阳城南广福宫)赴京参与修荐扬大斋,获朝廷厚赐褒奖。
 
1426)明宣宗宣德元年
  五月,飓风起海上,拔木震石,声撼陵谷,屋瓦飞舞若败叶,暴雨如注,淹及半扉,计所损禾稼十之七八,坏庐舍数千区。
  是年,谢庭循在家乡鹤阳筑临 亭,并绘《临流亭》画呈宣宗朱瞻基。宣宗颇表欣赏,据画赋诗七律一首:清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泉声处处闻。半湿未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树梢鹤一群。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今鹤 村临流亭旁摩崖上镌兰玉台三字,左镌闾人谢书
  谢庭循(1377-1452),名环,一名德怀,号乐静,以字行,鹤盛乡鹤垟村人。父时中,字必达,号清趣,工画,诰赠武德将军、锦衣卫千户。庭循幼承家学,多才多艺,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在温有盛名。明永乐年间(1403-1424)被召至京供事内廷。宣德年间(1426-1435)进入宫廷画院,授锦衣卫百户,未几升千户。与宣宗朱瞻基接近,常有诗画往来,大受赏识宠信,御赐笔精入神图章一方,以后又屡赐诗、画、衣服、宝带等物,时人称他清谨有文,正统年间(1436-1449),与太子少师建安杨荣、太子少傅庐陵杨士奇、礼部尚书南郡杨溥、詹事府少詹事泰和王直、临安王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江钱习礼、安成李时勉、泰和陈循、左春坊庶子吉水周述等上层人物结为莫逆之交,称为杏园十友。景泰元年(1450)升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庭循先后在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朝任职,恩宠不衰。晚年隐居乐静轩(在北京城北郊),吟诗作画,生活恬静。谢庭循诗画均工惜留传不多。诗存3首,其一为《临清楼寄鹤阳诸侄》。诗画作品有《梦吟堂集》、《杏园雅集图卷》等。现存传世精品3件,以《杏园雅集图》最为著名。另有《云山小景图》册页,19824月出土于淮安明代王镇墓中,为谢氏难得之佳作。
 
1427)明宣宗宣德二年
    黄淮因病回温=养。
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永嘉城区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登进士第,授中书舍人。成祖朱棣即位,召对称旨,遂与解缙等常随侍左右,以备顾问,不久入直文渊阁,专掌制诰。永乐元年(1403)秋,升翰林编修,进侍读。二年(1404)主会试,朝议立太子,淮请立嫡以长。皇太子立,迁左庶子兼侍读。永乐五年(1407)升右春坊大学士,掌东宫笺奏事。次s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同受命辅导皇长孙。七年(1409)成祖北巡,命黄淮、蹇义、金忠、杨士奇四人留守以辅太子监国。八年(1410),成祖征战在外,长沙李法良谋反,淮识破汉王朱高煦阴谋,力劝太子遣老将李彬平s,得以成功。十一年(1413),成祖再巡,淮仍留守以辅太子。十二年(1414),成祖亲征瓦剌还朝,太子遣侍讲黄淮等迎接稍迟,被汉王朱高煦诬陷,囚禁十年。二十二年(1424)八月,仁宗即位,s因从容调护有功,出狱,升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仍入阁办事。洪熙元年(1425),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仁宗死时,淮和杨士奇危难中佐郑、襄二王监国,候太子来京,因忧危而吐血。宣s〔德〕元年(1426)宣宗亲征朱高煦,命淮留守以佐二王监国。宣德二年(1427)因病辞官,奉养老父,父以九十高龄寿终正寝,御赐祭葬。赴北京谢恩,宣宗朱瞻基设宴款待,并赐长诗送归永嘉。英宗立再入朝。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卒,谥文简,葬于永嘉大罗山(今瓯海区)。居里后称黄府巷,在信河街。黄府旧有奎文亭、诗碑,并有少保黄文简祠和御书楼,黄淮历事太祖至宣德五朝,两朝辅相,但功成不恋位。家居温州二十余年,放情田园山水间,怡然自得。成祖赞其: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明史》有传。《明书》118卷评其神识洞朗,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风。著作有《介庵集》11卷、《省愆集》、与杨士奇合编《历代名臣奏议》350卷,是一部可与《通鉴》、三通互相考证的合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年,
乐清范霖(?-1446,字时雨,号月松,县城人)登进士第,为使臣,出使外国。外国赠以土物,一无所受,归国时,行李空空如也。后擢升为御史,弹奏廷臣错误,不避权要。时都御史周铨苛刻贪暴,他联合十三道御史劾奏铨不法之事。铨惧怕,自刭而死。于是帝责备,范霖因此而下狱,被论死罪,但绝无悔恨。后因有诏体恤刑犯,才得以减罪免死,出狱后十余日病卒,人皆称真御史。
 
1428)明宣宗宣德三年
  重修谢公亭于江心旧址,其亭10楹,高12尺,深16n,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杂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
 
1429)明宣宗宣德四年
  中书舍人胡宗韫辞官回乡,在永嘉豫章对岸凤凰山麓设石马书院。胡宗韫(1372-1461),原名景洪,字好古,号爱梅道人,永嘉豫章村人。自幼好学,书画无不精妙,尤善文史,以荐辟起为中书舍人、征仕郎。自洪武三十一年至洪熙元年(1398-1425),入文渊阁与诸同僚修《宋太宗实》、《宋仁宗实录》。因办事干练,曾先后得到宣宗四道敕命嘉奖,以及宫绢、裹绢、罗衣、宝镪等赏赐。著有《归田牧唱集》、《孝亲经略》,画册有《春谷藏云册叶》、《梅花册叶》。现该村留有给事厅、紫微楼、石马书院、荷花亭等旧址。
 
1430)明宣宗宣德五年
  何文渊出守温州,持身廉洁,勤政爱民,益尽心职,业绩突出。何文渊(1385-1457),字巨川,初号东园,晚号钝庵,江西广昌人,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授监察御史,历山东、四川按察使。何文渊任温知府六年,重视教育,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弊政,政化大治,时称浙东第一。何文渊曾作《书义庭训》、《四书讲义》,传于郡。
  是年,
永嘉朱良暹(1390-1472,字士英,号永思,花坦乡花坦村人)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居官激浊扬清,声闻朝廷,擢为监察御史,奉敕巡按两广。治理军政,小心缜密,夙夜匪懈。监广东乡试,所取皆一时名士。后历任江西提刑、按察副使。天顺元年(1457)辞归。在职三十余年,清慎勤政,始终如一。越十年,诏进亚中大夫、资治少尹。著有《出巡录》,《谏疏二十章》、《永思堂文集》。
  是年,
永嘉林补(字廷翊)登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直内阁,入侍经筵。笃志好学,为学深明二程(程颢、程颐)、朱(熹)张(载)之旨,著有《逊志集》,后从祀四贤祠。
  是年,
叶水心九世孙、永嘉叶锡(字元圭、玄圭,号葵庵)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正统元年(1436)出任吴江知县,再调吴县知县。十三年(1448)升宁国府知府。专重德化,部属无贪吏,民因之富饶。国子祭酒陈敬宗赠诗:名齐乔岳峰尤峻,心比澄江水更清,人称叶青天,卒于任上。万历《温州府志》有传。又见《吴中人物志》卷3
1432)明宣宗宣德七年
  温州知府何文渊以外方贡使往此,尽寓城中,因其扰民为由,奏建馆驿于瑞安>城大东门外东安寺后,名东安馆驿(至清嘉庆时废)。明末又在城内东北隅济民桥慕德坊建驿馆,今圮。
 
1433)明宣宗宣德八年
  年仅12岁的瑞安任道逊被作为神童推荐上京应试,宣德皇帝闻而奇之,召至金殿试其书法,甚为嘉赏,后以书画供奉内廷,累官至太常寺卿。任道逊(1422-1503),字克诚,号坦然居士,晚号八一道士。弘治元年(1488)请老归里,居家16年,结清乐会,晨夕吟咏唱和,以文史声韵度晚年。任道逊书法,楷书结体匀称,笔意洒逸,作画擅长山水,笔法苍古清秀,是明初一位颇享盛誉的书画家。有《集云山樵语录集》。生平见吴宽《家藏集》卷64《明故弦榇蠓蜃手我太常寺卿任公墓志铭》、《图绘宝鉴续编》。其岳丈孙从吉,瑞安人,永乐中以善画名,尤工梅花,称孙梅花,官至太守。
  是年,
平阳鲍辉(?-1449,字叔大,昆阳岭门人)登进士第,初任工科给事中,后转刑科给p中。鲍辉在京供职期间,正值王振擅权,鲍辉不屈从于淫威,处处据理力争,甘冒各种风险,向英宗进献许多利国利民忠言。明朝对地方州县实行九年考满制,但在职官员往往都因在位所内买田置宅,娶妻立籍,不愿再调离别处,于是就千方百计弄虚作假。或是收买当地士绅,冒充民意,p面挽留;或是奔走钻营,打通上头关节,以求得继续留任。鲍辉认为这是地方吏治的一大弊病,因此奏请朝廷,着令吏部认真加以审核,如有徇私舞弊者,必须绳之以法。由于鲍辉所提奏议均系军国大事,而且有理有据,无瑕可击,因此大都被朝廷采纳。鲍辉在宦官专权、朝纲倾圮之情势p,敢于仗义执言,秉公执法,显示了素心不染、刚直不阿、一代清官的风范。鲍辉死后,许多人感于其忠义,作文赋诗予以凭吊。平阳万金长山留有鲍辉墓。城南孔庙傍(现平阳一中校园内)有忠谏鲍公祠,系乾隆间平阳知县徐恕所建。著有《金台啸稿》,已佚。
 
1434)明宣宗宣德九年
  知府何文渊重修永嘉县儒学,复建先贤祠于庑之西南。
 
1435)明宣宗宣德十年
  九月十一日,何文渊由礼部尚书胡滢荐,擢升刑部右侍郎。赴召离温时,温之官吏军民父老感泣遮留。及出城,男女送者万余人,填塞城门。居民在江之北者,率父老童稚望风拜伏,悲泣于岸侧。何乃留诗以别诸父老乡民:作郡焦芳鬓短蓬,承恩又侍大明宫,行囊不载温州物,惟有民情满腹中。何文渊在郡六年,无锱铢取之于民,布衣蔬食,处之怡然。瑞安名士虞原璩颂以恭宽信敏惠廉明七字全。文渊致仕后念念不忘温州吏民,告其子云吾昔为温州郡守,温人载我实深,今去温数十年,心未尝不在温也!温州吏民同样怀念何文渊,摹像于郡学先贤祠,原石碑立在府学大成门左,又绘像于东岳庙,岁时祭祀。处州s公岭亦为立却金馆,公道自在人心。
  是年,诏天下卫所皆立学。温州设有温州卫、金乡卫、磐石卫,始建立卫学。
 
1436)明英宗正统元年
  是年,
周旋状元及第。周旋(1397-1454),字中规,号畏庵,永嘉城区人。出身寒微,科场蹇滞,温州知府何文渊着意栽培,与乐清章纶等常在永嘉明伦堂谈经论史,学识大进。明4德十年(1435)中举,正统元年(1436)登进士第,廷试一甲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进秩左春坊左庶子,时年40岁,仍日夜勤学不厌,博览百家书籍,锐意史业,尤工诗文词赋。为文耻习陈言,务出己意,索笔千言立就,求者接踵于户。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刺贵族也先率部南侵,明英宗发兵亲征,在土木堡明军五十五万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迁都南逃,另拥立英宗之弟成王朱祈钰监国(后为代宗景泰帝),亲自指挥作战穹鬯橐蚕刃英宗进占北京的阴谋。周旋亦主张加强边防,整顿吏治,广开才路,荐贤举能,改革弊政,上疏给景泰帝,洋洋六千字,对朝廷提出谏言十四章,又上《时事策》、《荐何文渊朱良鼐启》、《祭少保黄文简公文》等文疏。因疏中提出迎驾处圣被罢官。周旋为官廉洁清正,家教甚严,景泰三年(1452),从京寄《四戒》给其子周冕,贴于故居中堂以告诫子孙。第一戒中有:礼尚往来,慎勿苟利,官府公门,毋或轻至;第二戒中有和睦邻里,勤俭持家,戌眠寅起,外肃内严;第三戒中有:待客留宾,随宜措置,毋亲小人,必近君子;第四戒中有:恃势贪多,劫夺无异,税粮早输,守法循礼。著有《畏庵集》40卷和《书经庭训》。章纶为《畏庵集》作序,盛赞其诗典雅闲淡,不加雕琢。其《江心寺》诗:江心胜景似蓬莱,占断壶天绝点埃。不与人间连世界,却从江上结楼台。巍巍古塔双峰峙,隐隐晨钟万户开。昨夜老龙来听法,满江风浪吼如雷。至今犹为人传诵。葬于瓯海慈湖。
  是海
乐清陈钝(约139O-1469,字斯钝,号寿斋,竹冈即今玉环田马乡东西岙村人)登进士第官行人,以清廉著称。出访朝鲜时,朝鲜世子亲赠重礼,陈钝不受,再进再却,并赋诗一首以明心迹,中有天使非关贿赂来之句,朝鲜人相顾动容。后升任吏部文选司郎中,不久上疏乞辞。著《全归集》,又作《孝思图》等行世。玉环设厅建学宫后,陈钝入祀乡贤祠。《玉环厅志》有传。
 
1436-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朱良暹在永嘉花坦乡花二村建乌府(原名永思堂),嘉靖元年(1522)裔孙朱腆重修,改其额为敦睦,称敦睦祠。前为五朝门,五开间,四合院式。
  胡叔珪在永嘉茗岙村东置读书楼,聘师教诲子弟。至嘉靖年间(1522-1566),胡乔西率众在东山建精舍,改名东山书塾。
 
1437)明英宗正统二年
  永嘉知县周纪重修永嘉县庙学,改创文昌、先贤二祠于中门之右,兴文祠于学门之左。
  是年,僧昙旭逝。字旦初,别号日庵,曾住持温州江心寺,黄淮与之交好甚笃,撰有《日庵旭禅师塔铭》。传见《孤屿志》卷七。
 
1438)明英宗正统三年
  三月,太守刘谦重修温州府庙学。
 
1439)明英宗正统四年
 
 乐清章纶(1413-1483,字大经,号葵心,祖先原系雁荡山北阁吴氏,后出继南阁章氏,遂以章为姓)登进士第。正统六年(1441)授南京礼部主事。十四年(1449)奉召回京,任礼部仪制郎中。章纶以天下为己任,直言极谏。景泰三年(1452)上章列陈整肃朝纲、广开言路等太平致治十六策。五年(1454)又陈《修德弭灾十四事》,终触怒皇帝,下锦衣卫大狱。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位,章纶得释,提升为礼部右侍郎。成化五年(1469)考察官吏,奏请黜免不法御史、郎吏数十人。由于才高德重,刚直不阿,被誉为忠节名臣,为帝所器重,然而就谋性亢直,不能谐俗,褒贬时政,直言不讳,不为当事者所喜,一直居于礼部侍郎位二十年不得升迁。直至十二年(1476)才得以致仕回乡。从此倘佯雁荡山下读书自娱,招客觞咏,自号广漠野人。十三年(1477),在家乡南阁建南褥簟办学校、筑藏书楼。十九年(1483)卒于家,享年71岁。弘治十四年(1501),宪宗追赠为南京礼部尚书,赐谥恭毅。朝庭为表彰牡滦校特树立会魁尚书牌坊。生平著作有《困志集》、《进思录》等20余卷,并有《章恭毅公集》传世。章纶殁后,温州乡民在弘氖年(1497)、十四年(1501)先后在乐清、温州城中建祠纪念,王瓒为其作《章恭毅祠记》,赞颂其忠直不阿,忧国爱民。正统四年(1439)、成化元年(1465)、嘉靖氖三年(1544),在乐清卓南乡南阁村入口主道相继建有7座牌楼,结构为歇山顶六柱单间形式,脊饰龙吻,雄伟古朴。系为纪念章纶、章玄应(字顺德,章纶长子、成化进士,广东布政使)、章玄梅(字德和、章纶从子)、章朝凤(字鸣凤,章纶曾孙,嘉靖甲辰进士,官至广东参议)所立。现仅存会魁、恩光、尚书、方伯、世进士5座,从部分结构判断,清代已经大修过,但还保留明代建筑特征。章纶墓在龙西乡横屿村龟山北面,墓道长约70,两旁有石狮、石马、石翁仲等。墓碑正面为明礼部待郎谢铎撰写的墓志,背面为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尹直撰写的神道碑铭,墓前镌一联:铁骨时为泉下土,石肠化作豖中英。
  是年,在南田为刘基、刘璟、刘貊貂三世建联簪坊。
 
1442)明英宗正统七年
  筑乐清新城于县城东三里,迁磐石卫后千户所驻此,以保卫县城,简称后所。前所城在磐石西南。
  是年,
乐清南昱(1406-1449,字时方、时芳,号宜斋,西乡牌楼即今黄华镇殿后村人)登进士第,官至大理寺左寺丞。断狱精审,时人称其公正。正统十四年(1449)卒于官,赠右寺丞。南昱少时刻苦读书,宣德五年(1430)何文渊为温州知府,选其为府吏,对曰:我方与圣贤对,安能为吏?并上书陈述儒吏区别。何爱其才,令主管库籍。著作有《老莱子孝行辨》、《宜斋集》等。南昱墓在黄华岐头下皋山。
 
1443)明英宗正统八年
-  九月,周来保、钟普枢越倭寇扰乐清,被捕后枭首海上以惩。
  十月,倭寇登陆攻陷壮士所,由于壮士所地处滨海,不易防守,从此将其併入蒲门所,改称蒲壮所。
 
1445)明英宗正统十年
  正月初四,明英宗赐给花坦村监察御史朱良暹父母与妻子敕书各一幅(敕命现尚存其后裔朱景染家中)。在家乡花坦建造府第。
  是年,《正统道藏》刊成,收入宋元时期温州人道教著作,如夏元鼎《悟真篇讲义》、《阴符经讲义》,谢守灏《混世圣纪》,周无《金丹直指》,以及林灵真编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320卷。
 
1447)明英宗正统十二年
  叶宗留(处州庆元人)率福安矿工起义,温处各地矿坑均闻风皆起,瓯括骚然。明朝初年,在平阳置矿场局,政府垄断矿业,并无限制加重矿课,导致矿工起事,反抗连绵不断,迫使明政府于景泰年间(1450-1455)罢温州矿课。但至天顺二年(1458)又开额如旧。
  是年,叶氏广勤书堂刊刻宋瑞安王执中所撰医学著作《针灸资生经》,今存。据记载,该书明刊本尚有弘治十七年(1504)刘氏正堂刊本,今未见传。
 
1448)明英宗正统十三年
  二月,邓茂七(江西建昌人)在福建沙县起义反官府,有四千余人入玉壶。
  八月,攻平阳和瑞安东界,百姓多处响应。平阳乡民叶八响应福建邓茂七聚众起义,围攻县城。温州府推官温仪率部攻破其驻地夹屿山,叶八被杀。
  十月,叶宗留、陶得二等围处州。
  是年,处州黎谅重新搜集编定叶适《水心先生文集》29卷。
 
1449)明英宗正统十四年
  英宗受太监-振蛊惑,亲征蒙古族瓦刺部。因王振指挥乖张,明军被困土木堡,英宗被俘,吏部尚书、太常少卿黄养正护驾被杀。天顺初(1457),英宗复辟,追赠黄养正为太常正卿。
  叶宗留义军在草庵桥大败官军,杀平阳所副千-甄旺,后退聚罗阳,沿白溪至交阳口(今东外村)设寨立营,号称十八社,与据守官台山(今寿宁县城东北)之义军邓茂七属部相呼应,温郡进剿队伍行至交阳口遭伏击覆没,都指挥王英等战死。
 
1450)明代宗景泰元年
  十月,叶宗留余部陶得二攻平阳,围城三日,温州卫指挥同知王宇统兵亲往弹压,陶得二等被俘牺牲,余部撤回福建。总戎李信、侍御陈璚、布政使孙元贞等总 军分驻泰顺三港、苔湖(今文成),坚壁莒江,屯兵仙居,又遣瑞安县丞陈醇和乡绅潘尹序入罗阳招抚瓦解诸社,叶宗留余部退往闽赣交界地,邓茂七余部退据寿宁官台山。战争中,坊郭村落、居民住宅焚毁过半。
  是年,永嘉刘濬中举。撰 《孔颜孟三氏志》。
 
1451)明代宗景泰二年
  邓茂七在延平战死。
  是年,
永嘉娄濬(字潜夫,居四都青山)登进士第,官贵州道监察御史。归乡后,结社赋诗终老。
 
1452)明代宗景泰三年
  
瑞安县义翔乡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512平阳县归仁乡三十八、三十九、四十36里,以原罗阳镇为中心置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赐名泰顺。设治所于罗洋(后改名罗阳),隶属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同年,设景宁、云和、宣平等县。
  泰顺建县学(又称文庙、孔庙)于县治右腋,开官办教育之始。后几经迁址重建,至清道光四年(1824)始定址城南城隍庙前。县学为科举时代一县最高学府,设教愉、训导各1人掌管教务。学习内容以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为主,兼及《性理大全》、《文章正宗》、《大学衍文》、《历代名臣奏议》等。县(或府、州)学学生统称生员,俗谓秀才;成绩优异者为廪生、增生。诸生(包括廪、增、附、迳)岁、科考列一二等者即获乡试资格。贡生则一般由诸生年久者充之,亦有捐纳入监者,在太学学习年限满后,即备出仕资格(一般是教官),不必参加乡试。
 
1453)明代宗景泰四年
  在泰顺仙稔乡仙居村创建仙居桥,为全县跨径最大屋式木拱桥,历经四次重建修葺,现桥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
 
1454)明代宗景泰五年
  
平阳吕洪(1417-1485,字大正,号晋斋,城西白石里人)登进士第,六年(1455)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天顺三年至五年(1459-1461)巡察江西。七年(1463)回京,都御史委他监督会试,后又委任总理十三道题奏兼管三法司刑狱。八年(1464)英宗死,宪宗继位,升为云南按察副使,不久,因母丧回籍守制。成化五年(1469)任广东按察副使,八年(1472)升按察使。十二年(1476)致仕家居。旧志称其历中外风裁凛烈,赐上方剑便宜行事,是一认真执法者。亦关心故乡文献传播,成化元年(1465),将苏伯衡编成未印的陈高《存稿》,托友人重加订正,次为卷帙,捐俸镂行。史伯璇文集也由他次第刊行。致仕九年中,于别墅南建亭曰怡老,自号怡台归老,成化二十一年(1485)卒。所著有《晋斋集》和《凤山诗》若干卷。
 
1455)明代宗景泰六年
  都御史刘广衡来泰顺亲临督战,镇压寿境官台山邓、叶余部,矿工起义遂被平息。
 
1457)明英宗天顺元年
  太守周侯重修温州庙学,是举于斯文有耀。
  平阳县学棂星门、明伦堂、东西斋、会膳堂、仓厩、观德亭相继修建。
 
1458)明英宗天顺二年
  倭寇入侵乐清蒲岐。
 
1459)明英宗天顺三年
  在今文成南田镇新宅村华盖山南麓敕建南田诚意伯庙,天顺五年(1461)建成。规模轩敞,制度宏深。清乾隆、道光、咸丰及民国历经修葺,现主体建筑仍保留明代形制和风格,由头门、仪门、正殿、追远祠四进及二厢庑等组成,为四进单檐二合院式木/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3000多平米。庙前有帝师王佐两座牌坊及照壁等。头门系三山式悬山顶单檐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开/三个大门。明间额枋悬直式龙凤匾钦建诚意伯庙。内壁上嵌有明天顺五年(1461)十一月《敕建诚意伯刘公祠堂记》和民国十九年(1930)、二十年(1931)《重修祠堂碑记》碑刻三方。仪门为三山式悬山顶单檐九开间外加两廊,前置五级垂带踏跺。正殿台基以方形花岗石铺面,前有露台;殿宇面阔九开间,重檐歇山顶,高10.8,建筑恢宏雄伟。正厅塑有刘基及其二子刘琏、刘璟坐姿仪像,神态壮严。大梁与巨柱上分别悬有历代名流章太炎、林森、于右任、沙孟海、王光英、夏桐郁等题书的巨匾和楹联。明代正德皇帝撰联云: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蔡元培撰联云: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追远祠添建于晚清,悬山顶木构建筑。
 
1460)明英宗天顺四年
  泰顺知县郭显宗勒竖《建置记》。碑存今儒学路及泉宫。
 
1465)明宪宗成化元年
  建枫林圣旨门。
 
1465-1487)明宪宗成化年间
  在泰顺泗溪镇玉岩村建包氏宗祠,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建,宗祠分牌楼、外台门、头门、前堂、正厅等部分,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规模宏敞,建造考究。
   永嘉书会编撰的元代南戏剧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为元代五大南戏之一。该书于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出土。
 
1466)明宪宗成化二年
   五月,平阳飓风暴雨三昼夜,山崩屋坏,平地水满五六尺,稻谷无收,人多淹死。
  是年,常熟陆润(字昌泽,号古松)登进士第,初授闽令,补清平令,皆以循能著声,选为太仆丞,寻转守温州,仁廉明断,一以教化为本。吾郡固多贤明守,其在弘治、正德时则无若古松陆公之为贤。陆润在温九年,屡疏致仕乞归,温州老幼多次泣留,并于谯楼右侧建陆公生祠。
 
1469)明宪宗成化五年
  钦差大臣莅泰顺开办银矿,岁定白银3820两。至弘治元年(1488)减为604两。弘治五年(1492)矿竭,封坑。
  是年,
平阳鲍麒(字仲瑞)登进士第,著有《壁经要略》。
 
1470)明宪宗成化六年
  戴鱀等人汇刻《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共收《郁离子》18章,文220篇、诗1184首,词233首,《春秋明经》42则,乃目前所知最早本子。正德十四年(1519)曾依据此本重刊,嘉靖三十五年(1556)重编,隆庆六年(1572)翻刻。为《四库全书》著录。刘基诗沉郁顿挫,文宏深肃括,影响较大,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
 
1471)明宪宗成化七年
  文林任永嘉知县,任内击豪右,恤贫困,兴学校,举乡约,毁淫祠,疏通水利,平抑时价,减轻赋役。每审堂听讼,听任百姓围观,剖决神异,传为美谈。还先>修建了王右军祠、东瓯王庙,并筹建文信国公祠,浚治海坛陡门,使城内河道通畅。文林(1445-1499),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著有《文温州集》,文章、政事均闻名于时。
 
1475)明宪宗成化十一年
  章纶长子
章玄应(1440-1510,又名元应,字顺德,号曼亭,乐清南阁人)登进士第,任职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性慷慨,敢于言事,有乃父之直风。孝宗即位初,玄应上治国之本五事,内中弹劾中官汪直及其党户部尚书陈赟;又疏救边臣马文升,荐王恕、丘浚、杨宁等。累官广东布政使。因触怒太监,被罢职而归,后屏迹林泉,结社赋诗,自处泰然。著有《雁荡山樵诗稿》15卷,《诠б愎年谱》1卷,今均存。生平见万历《温州府志》、雍正《浙江通志》,《明史》附章纶传。
 
1476)明宪宗成化十二年
  划乐清县东部山门乡3都及玉环桃花溪以北3都,共630里入太平县(今温岭县),属台州府,今玉环县境港北地区遂归太平县,时港南仍荒弃。
 
1477)明宪宗成化十三年
  为纪念西汉初东瓯王驺摇,将华盖山东岳庙改为东瓯王庙(今华盖里小学),今存砖石结构门台,门台平面呈八字形,悬山造顶,三间式,通面阔9.8,青石台基高0.4,中间设垂带踏跺。明间门额中嵌楷体直书东瓯王庙青石匾,左右次间作成照壁式。华盖山麓故有东岳庙,而海坛山麓故有汉东瓯王庙。以王故庙隘弗称,毁东岳诸神像,易庙额,崇正祀焉。农历三月初八,抬其塑像巡游街市,驱灾祈福,以表达敬仰怀念之情。东岳庙原祀奉忠靖王。忠靖王,蓝面,平阳人,传说为火神君降生,以除天下恶魔为己任,民间称其为温元帅,温州人民皆建庙以祭。
  是年,将谢康乐石刻像摹刻于江心寺之谢公亭。
 
1478)明宪宗成化十四年
  建成平阳县首个社学——贤祠社学,选8岁儿童入学。
  是年,
平阳杜整(1442-1502,字思齐p号敬庵,万全象屿即今杜山头人)登进士第,任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文选清吏司郎中,先后十年,以公允称。弘治元年(1488)调山东布政司参议,擢参政,代理布政使。十五年(1479)春,升福建布政使,五月到杭州,因病卒,享年61岁,因穷不能办丧事,得同乡独力经纪,护送其灵枢归葬于湖岭吴岙。杜山头村有登科坊,为杜整登进士第立,<额上登科二字为明任道逊书。
 
1480)明宪宗成化十六年
  在温州府儒学新立名宦、乡贤二祠。东祠以为名宦,凡二十有一人,西祠以为乡贤,凡三十有二人。规模宏壮,位置端饬。
  是年,刘逊任永嘉知县,在任六年,众废俱举,多有政绩。刘逊,字时让,江西安福人,成化进士出身,擢监察御史。明代历300年,曾有70多位永嘉知县,其中为官清廉,造福地方的不乏其人,但政绩突出,一生亮节可风,不愧名高史册的,只有刘逊一人而已。刘逊在任六年,先后为唐代颜真卿、颜杲卿建二颜庙,在江心>为宋代文天祥建祠堂,又选取自南朝到明代近一千年间政绩较著的十二位永嘉县令,特建永嘉县令祠堂予以表彰,并以为自勉。
 
1481)明宪宗成化十七年
  是年,
平阳陈宣(?-1509,字文德,号潜斋。柘园即今苍飨删酉缛耍┑墙士第,授工部都水主事,分司徐州沽头等闸河。陈宣到任后,清理历年积弊,漕运与行商交口称便。不数年,沽头便成繁荣市集。离职之日,群情悲怨。弘治元年(1488)升为户部员外郎。不久,改为刑部陕西司郎中。当地迷信巫鬼,到处有庙宇;男子好嬉游,家务农活全由妇女操作。陈宣下令毁掉淫祠百余所,出现了男耕女织的新局面。当地只产麻不出棉。陈宣便从家乡带去棉籽,教会他爸置蕖⒎闹。三年后,妇女学会了纺织,把这种手织布称为陈公布。弘治十五年(1502)升任云南布政司左参政,乃明中叶一员能吏。弘治十七年(1504)乞休回里,跋爻瞧履希自号四南居士,在图书环绕中过老,年至90余。有诗云:寄语阎君休性急,高山平地我方来。著有《潜斋集》。
  是年,莘野王府教授徐善政归搬(今属文成)故里,奉上建宾贤木牌坊。
 
1482)明宪宗成化十八年
  纪念文天祥就义二百周年,永嘉知县刘逊向温州知府项澄建议,在江心寺东侧隙地建宋文信国公祠,四月落成。前临瓯江,侧与浩然楼、江心寺毗邻,初名宋文丞相祠,其后弘治、嘉靖、万历间几经修建。祠内有文天样雕像、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回廊镶嵌《正气歌》及二十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儆辛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呜。
 
1483)明宪宗成化十九年
  
瑞安鲍玮(字允玉,早岁即以诗词名于时)以贡生入太学,礼部试明经第一,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兼精字画,为世所珍重。著有《山亭集》、《京华稿》。
 
1484)明宪宗成化二十年
  知府项澄以奇童将周令(字器之)荐于朝,召为翰林秀才。周令幼龄即善大书,父口授经史,手授书法,又曾从学王瓒,故能刻意诗书,精研易学,尤工柳楷,小心谨慎,有长者风度。初任鸿胪寺序班,升为司仪署丞。弘治十一年(1498)任中书舍人,值内阁,领制敕文裕侍经筵,预修《玉牒》、《国史》。嘉靖十二年(1535)任顺天府丞,后历任太常寺卿兼司经局正字、通政使等职。出入禁闱60余年,始终小心翼翼。自30岁,即弃科举文字,誓志于善,每以圣贤为裕省愆思过,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之天,成《志善集》,今佚。
  泰顺瘟疫流行,死者十之三四。
 
1486)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
  知府项澄重修温州府庙学,建明伦堂。善为政之君子,必首先于学校。
 
1488)明孝宗弘治元年
  在永嘉花坦乡廊下村建孝思祠。明、次间有12根金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其他建筑所罕见。规模宏大,制作精细,为当地明代典型建筑。
 
1488-1505)明孝宗弘治年间
  永嘉县令林廷献、汪循先后扩建学宫。
   在瑞安姜立纲墓前刻制石虎一对,蹲坐式,造型优美,雕刻浑朴,高0.96,宽0.42。在梅头镇东溪姜氏宗祠(今东溪小学)内,有东溪碑群,共有6方明代碑刻,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其中姜立纲书篆的《姜赤崖祠堂记碑》书法凝重方正,刚劲有力,为姜氏晚年之力作。其余明孝宗皇帝《谕祭姜立纲敕文碑》等,皆当时名流所书撰,具有较高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
  赵裕妻潘氏咏诗抒怀,成《扣机集》。
 
1489)明孝宗弘治二年
   六月初七日夜,永嘉飓风暴雨,声如怒雷,摧屋折木,稻谷歉收,灾情似成化二年。乐清稻损十之四,平阳亦然。
   温州知府邓安济主持修筑安塘,长4里,并在枕山建陡门2处,竣工后垦田800亩。
  王约(?-1511,字资博,江西临川人)任平阳知县。在任八年间,重视教育,爱护人才。奉例改庵立学,以训乡之子弟,将普音堂、济南庙、灵峰寺、灵鹫讲院、崇安庵、史伯璇祠等淫祠改建为社学,先后共建社学60余所,在今苍南境内较著名的有:白沙社学、芦浦社学、仙居社学、儒桥社学、仪山社学等。拓建学宫,延师以叵缰子弟;表彰先儒史伯璇,为建立祠堂,重修坟墓;每月朔望亲到学宫讲学;刚到任,遇上大灾饥荒,民嗷嗷待哺,他请求上级发粟,上不允。他毅然说:救民获罪,所不辞也。发仓济急,全活万余。在丰稔之年,紧抓储备鼗烦巧璨郑城南三里的预备仓积谷至六万余斛。海潮冲刷农田,不能耕作,王察其弊端,亲临督促,海塘得以完固。平阳户繁事多,每日争讼有数百人,他一一处理,选择典型的公开判决,并将监狱移于县衙内亲自察看,不久即狱清而囚不冤。均徭役、恤孤老、尊贤德、立义冢。弘治九年(1496),众口一致,推为吏治第一,召为监察御史,老幼遮留不得,追送一天,相互依依,洒泪而别。乐清侯一元在嘉靖年间(1522-1566)曾说:吾郡平阳,明兴以来,令去而思者仅四人:王(约)、唐(时英)、张(恕)、彭(谨)。四人中,王约最得民心。
 
1489-1496)明孝宗弘治二年至九年
  平阳有邓林、横溪、金山、项桥、龙江、梅江、环塘、北山8个义塾,或设在祠堂,或义民捐建,且都拨有田亩,延师设教,以田租赡塾之师徒。
 
1490)明孝宗弘治三年
   温州五县大饥。
  
乐清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自号南屏道人,茗屿乡高岙人)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刑s主事。弘治十六年(1503)调任九江知府,此处地瘠民贫,高友巩抑驻军之横暴、税吏之苛扰,免征瑶役,救助贫困,政绩为十三郡之最。正德二年(1507)升广西参政,管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府事。时土司岑猛谋反,扰乱地方s友玑奉敕剿抚,以攻心为策略,宣谕朝廷意旨,晓以归顺与反叛之利害,待之以忠信,于是田人咸服,不劳师费财而一方之难得以平。正德五年(1510),因不得权臣之意,调知卫辉府(今河南汲县)。时值久旱,友巩竭力救荒,停黄河之役,以粟赈民,卫民s以稍苏。后,高友玑补江西左参政,转山西按察使,又转陕西按察使。时陕右一带,内忧外患,处处可虑。友玑则亲历各险要,筹划军粮,不使匮乏。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赞理军务。时当地宗室豪横,友玑上疏请敕切责处分,宗室不s不敛迹。《山西通志》称他:坚持风宪,不畏强御,谳狱平允,民无冤抑,至今称之。但因此得罪宗室,谪湖广郴桂兵备副使。受此迫害后,即称病回乡,归卧达七年之久。嘉靖四年(1525)又受s廷起用,任山东布政司右参政使,转福建右布政使,次年任光禄卿,旋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升任右都御使,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嘉靖七年(1528)擢南京工部尚书,十一月改刑部尚书。次年(1529)三月致仕回乡,辞官归里,时s67岁,居仅敞庐,布衣蔬食。在乐清邑西白鹭屿创办南屏书院授徒讲学。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享年86岁。次年(1547),朝廷追赠为太子少保,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传世。见《明史》卷270、高谊《南屏道人年谱》。
 
1491)明孝宗弘治四年
  平阳江口平安渡被飓风所毁,知县王约令重筑,并置官船,募渡夫4名,给以工食。
 
1492)明孝宗弘治五年
   十一月,停闭温、处银坑。
  
平阳知县王约延聘平阳孔彦雍、青田包瑜(字希贤,任教谕)纂修《平阳县志》10卷。孔彦雍,唐山知县孔铎从子,成化四年(1468)举人。
  瑞安知县徐钺建县学明伦堂。
 
1494)明孝宗弘治七年
   刘基六世孙刘启宪由文成南田迁居平阳(今苍南)莒溪镇南山,于此建刘基庙,占地面积1700多平米。庙坐北朝南,依山临溪,系五间二进及左右廊庑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硬山屋顶,结构严密,保存完整, 内有刘基及二子像、御赐对联及名人撰写的匾额、楹联。庄严宏伟,古朴曲雅,富有明代建筑特色。清代重修。
 
1495)明孝宗弘治八年
   二月,永嘉暴风雨,雹大如鸡蛋,积地一尺余。
  秋,有外国贡船一艘遇飓风漂至炎亭,官军救得20余人,转送至京师。
  是年,章纶从子章玄梅(1467-1550,字和德,号千峰,又号枫山,南阁人)中举,授湖口县令,为政以德教化百姓。正德十四年(1519)高德叛乱,湖口县无城可守,玄梅率部属出保他处,出奇兵于江中袭击叛兵,擒住宸濠心腹。后解官归,归时银不满两,得他人接济始到家乡。居乡过清贫生活,性嗜酒,工诗,诗与朱谏齐名。著有《天文图歌》1卷。
 
1496)明孝宗弘治九年
 
 花坦朱墨癯学生王瓒中榜眼。
  朱墨癯(1438-1519),原名道魁,字守慎,号墨癯,永嘉花坦乡花坦村人。自幼聪颖,力学不倦,为文精炼,求学者踵至。温州知府文林、永嘉知县汪循廷训邻邑诸生于义学,礼部侍郎王瓒、吉安知府朱谏、兵部员外郎王澈、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王激皆出其门下。家贫,冬夜读书,将两足伸糠中取暖,清苦笃志,至老不倦。终生困于场屋,科举不第,隐居家乡,饮酒赋诗,陶然自得。诸生之贵显者,常欲招致幕下,均遭谢绝。府学举行乡饮宾礼,知府邓淮修延为上宾,亦辞不赴,人布衣状元。著有《钟山诗集》、《墨癯养拙集》20卷。朱墨癯在永嘉廊下凤山之麓的凤南宫创设凤南书院。王瓒、朱谏等均曾在此受学。遗址至今犹存。朱墨癯又在花坦龙泉岩西幽办西园书院。
  
王瓒(1462-1524),字思献,号瓯滨,永强二都李浦村(今龙湾永昌殿前村)人。少年天性明颖,精力绝人,稍长嗜学,昼夜不辍,曾苦读于府城开元寺僧舍。弘治九年(1496)殿试得一甲二名,授翰林编修,纂修《会典》,司教内书堂,后升任侍讲、礼部侍郎。世宗即帝位不久,欲尊称生父为皇考,张璁在王瓒支持鼓励下,上疏请尊兴献王为皇考,遭首辅杨廷和猜忌,王瓒也被贬往南京。恰逢母故,奉旨返里奔丧。家居期间,在吴田村(今瓯海梧田)建瓯滨郊墅,以诗酒遣怀。嘉靖三郑1524)因背疮不治病故。钦命追赠礼部尚书,赐谥文定。墓在永强凰岙,墓前有石马石将军,墓道上立有石牌坊。以善书名于世。著有《正教编》、弘治《温州府志》、《瓯滨文集录》等。
  是年,
平阳王朝佐(字廷望)登进士第,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居官清贫,父死不能葬。暇时搜缉传记,集录温州宋元以来人物言行,名曰《东嘉先哲录》20卷,分8类,共记110人,刻于正德初。
  是年,
乐清朱谏(1455-1542,字君佐,号荡南,瑶岙人)登进士第,历任歙县、丰城县令,继升赣州、吉安郡守。办政事识大体,不屑于小廉洁,所建立之事,皆能留之久远而便于民。晚年在家乡优游雁荡,多所题咏,著有《荡南诗集》4卷。嘉靖十八年(1539)撰《雁山志》4卷,《李诗选注》13卷,《李诗辨误》2卷,均存。另有《学庸图说》、《宋史辨疑》,今未见。
  是年,
文成陈茂烈(字时周,周南大坑村人)登进士第,奉使广东,旋授吉安府推事,颇具贤声。弘治十八年(1505)擢监察御史,为官质朴清正。嘉靖(1522-1566)初年,家e年迈,为尽孝道,乞奏还乡侍奉,获准辞官归里,转事农耕。为官30多年,家无丝毫积产,吏部恤其家境清寒,欲复禄以晋江教谕,坚辞不受。一直侍母寿终,未几茂烈亦卒。
 
1497)明孝宗弘治十年
  将容成太玉洞天道院改建于墨池里。太玉洞天,旧在华盖山之麓,故容成子修真处也。天下名山,道家称洞天者三十有六,而其十八为容成太玉山是也。
 
1498)明孝宗弘治十一年
  温州人民渴望文林再来温州,曾联名向上保荐。四月,文林复任温州知府。到任后,立即处理积案,平反冤狱,囹圄为之一空。文林既是一位居官平廉的清官,又学有卓识,堪舆、卜筮无所s通,而尤以经济之学自负。
  是年,江阴高宾任瑞安知县。高宾,字舜穆,弘治九年(1496)进士。为纪念宋儒陈傅良,择仙岩积翠峰下、虎溪桥北、梅雨潭旁,陈傅良原读书著述处建祠奉祀,名止斋祠。
  是年,安徽休宁汪循(字进之)任永嘉知县,修《永嘉县志》一部,并校刊《儒志编》等书,对温州文化事业有所贡献。
  是年,
平阳蔡芳(字茂之,号资静)中举,历任光禄寺署正,福建转运副使。为人正直清廉,曾与永嘉王瓒同修《温州府志》。校《十三经注疏》,撰《春秋训义》、《丧礼酌宜》、《大祀志》,已佚。
 
1499)明孝宗弘治十二年
  文林因积劳成疾死于任内。死后囊箧萧然,箧内没有一件温州的东西,连双鞋也是老家带来的。温州吏民自愿凑集千金为其治丧,其子文征明遵照父训谢绝一切丧礼。温州乡民为此在华盖山重修却金亭,与前知府何文渊合记其事。并在永嘉县学内及礼贤坊(今兵营巷)处建文公祠,树德政碑,碑文末有:云鹤去兮不返,琴掩兮无声,江悠悠兮日夜,思夫君兮满城。表达了温州人民对他的沉痛哀悼和终古怀念。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后更字征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名重一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著有《甫田集》。曾三次随父来游温州。旧时江心有海眼泉,为他所书。
  是年,姜立纲卒。明皇特遣浙江布政司使、温州知府邓淮为使谕祭,谕祭文后被刻成石碑,今仍立于瑞安东溪村姜氏宗祠,其墓在瓯海白象镇金竹山。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谿,瑞安梅头东溪人,天资聪颖p7岁能书,代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命为翰林院秀才。天顺七年(1463)授中书舍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升吏部验封司郎中,直内阁经筵官,预修玉牒。弘治四年(1491),以修《宣宗实录》充謄录官,升太仆寺少卿;以参与修《宪宗实录》,转太常寺少卿。立纲历事五朝,为官数十载,一向谦恭谨慎,生活俭朴,宛同寒士,为朝野人士和乡梓戚友所敬重。后因回家守制,哀伤过度而去世。立纲以书法著名,初学黄养正,继法钟繇、王羲之,终于自s一家。擅长楷书,点画雅健,体度圆活,清劲方正,气势雄伟,世称馆阁体姜字。书法行于天下,人得片纸,争以为法,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被誉s一代书宗,凡天顺、成化、弘治三朝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其手笔。清《三希堂法帖》收有姜墨迹。草书造诣亦深,并善山水画,得黄公望法,说者谓其画,萧疏耸秀,全以黄鹤山人为宗。著有《东溪书法》,言八法、八病及字式240字。瑞安文物馆藏有草书中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和一小楷碑石,北京故宫亦有作品收藏。
  是年,
平阳童器(字大用)登进士第。《浙江通志(循吏)》有传。撰有《东川集》、《易经诸意》,佚。
 
1500)明孝宗弘治十三年
  知府邓淮扩建东山书院,增修府学,并在府治东北今实验中学分校处建鹿城书院。有堂若干间,中祀先贤程颢、程颐、朱熹、张栻,旁祀乡先儒从二程朱张者共23人。辟馆舍若干间,为学生所居,学规仿白鹿洞书院,一时生徒蜂拥而至。
  是年,提学副使赵宽偕温处道林延选谒文信国公祠,深感祠宇卑隘勿称,便由知府邓淮选址扩充,在寺之北垂,倚岩临流,崇深虚明。祠宇和寺同时毁于火灾,草率重建于江心寺东侧。
  是年,乐清蒲岐抚安塘筑成,得田750亩。徙海岛居民千余人居此,悉以计口授田,使之安居。
 
1502)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瑞安人季敩登进士第,先任南安知府,续升广西参政。
 
1503)明孝宗弘治十六年
  温州知府吉水邓淮延聘永嘉王瓒纂修弘治《温州府志》1部凡22卷刊刻于世。今存天一阁,为现存最早的温州府志。此志出于名家手笔,颇为朱彝尊、孙诒让等所称许。在王瓒编撰的《温州府志·风俗》载到丝、棉、绢、木棉、吉布、麻布、苎布等。在棉麻职业中,有贫家无棉麻者,或为人分纺分织,日不肯暇。可见商业意识已经渗入生产领域。
  是年,温州有户104976、口351082(万历《温州府志》)。
 
1504)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朱文简领乡荐,正德六年(1511)为晋江教谕,撰有《学庸图说》、《墨溪集》。万历《温州府志》有传。
  乐清县令钱杲访求得元李孝光诗文集《五峰集》。
 
1505)明孝宗弘治十八年
  温州知府李瑞等为表彰朱良以,在永嘉花坦乡花一村建宪台牌楼,系四柱三间木构建筑,高5.95,额枋正中嵌有宪台匾额。牌楼结构严密,斗拱规整精致,今基本保持原貌。花坦村原有12座牌坊,它们是乌府、黄门、奕世簪缨、>贤、宪台、钟秀、公直淳良、翕和、溪山第一、为公宣力、鸢飞鱼跃、松柏寒贞。除松柏寒贞外,都是为表彰学人而建。除溪山第一、乌府宪台外,余已相继毁坏。
  朱良以(1384-1470),字士祉,号静端,花坦乡花坦村人,永乐九年(1411)举人,历任盱眙、清江教谕,申教条必文行兼举,先忠信不尚浮华。藩臬诸司重其学行文章,荐于朝,升工科给事中。宣德年间(1426-1435),顺天、保定二府蝗灾严重,朝廷遣往视察,蝗灭而岁获大捻。正统元年(1436)考绩后,升四川按察使司佥事,大力革除弊政,训练兵戎,因而纲纪振,军政肃,全蜀之民咸感德。著有《静斋诗稿》、《政录》。
  是年,
乐清(今属玉环)陈璋(1470-1541,字忠献,号省斋,陈钝曾孙)登进士第,刚入仕途,即获罪于f官刘谨,矫旨令致仕。有人劝他贿赂刘谨,答道:官以贿成,吾不为也。即怡然回家。直至刘谨伏诛,陈璋才得以起用,授刑部主事。任内不畏强暴,执法如山。嘉靖元年(1522)升任为大理寺卿f办案精明,一如既往,平反无数冤狱,当时有人以诗赞:直气每闻持正论,明刑真欲为求生。嘉靖十一年(1532)擢任刑部左侍郎。生平廉俭自守、囊无余物,常道:未有不俭于家而能廉于官乎?居官三十年而辞官归。璋以法学家名世,著有《比部招议》2卷、《恤刑录》、《桖》,已佚。陈璋去世时,朝廷派官谕祭安葬。墓在乐清万岙山,哲学家王廷相为其撰墓志铭。另立坊表三座,侍郎坊在玉环东岙闸头,大廷尉坊在乐清县前,小司寇坊在永嘉县。玉环设厅建学宫后,陈璋入祀乡贤祠。《玉环厅志》有传。
  是年,
永嘉人陈定之登进士第,官刑部主事。

 

 

 

 

 

文献资料:《温州历史年表》9明代3-明武宗--明穆宗

《温州历史年表》9

 --(古代、近代、现代编年史)
作者:沈克成  2012-11-15 

 明代1-明武宗--明穆宗

 明代温州地图

 

1506)明武宗正德元年
  县令王献臣于华盖山建奎光阁,为永嘉士人藏书、讲诵六经之所,李东阳曾为之作《永嘉县学奎光阁记》。
 
1506-1521)明武宗正德年间
  永嘉县学有学田157.6亩。清宣宗道光以后,存民田44.67亩,涂田88.15亩。
  开辟府前街,城区逐步e成棋盘式格局。
  刘基六世孙刘启节在武阳村口金龟山下建武阳亭,面作五开间,单檐悬山式,前作轩廊坐靠,路从亭内经过。现存为清至民国间重修式样。亭右侧另建有神宫,系明代原建。
 
1507)明武宗正德二年
  倭寇入侵蒲岐。
  卢祖皋《东瓯诗集》编成刊刻。
 
1508)明武宗正德三年
  福建晋江张文应(字廷凤,号南溪)任瑞安教谕,处处以身作则,启迪诸生,不间寒暑,弟子都有如沐春风之感,邻郡学子闻风亦来瑞学习。未及任满,擢乐平知县。去后,诸生思念有加,相与文其德于石,表诸学门之内。弟子为师儒立碑,为明朝首例。
  
是年,乐清李显(字崇纲,号台南,县城人)登进士第,初为福建闽县令,治理以镇静为本,政声大扬,被擢升为御史。出巡北京郊畿时,发现当地豪右侵占土地,奏请收回。后转按贵州。时苗民勿靖,前官调度失宜,李显至州,弹劾去之,并一面随山筑道,一边宣布朝廷威德,苗民顺伏,其乱遂平,边疆安定。累官右副都御史。时武宗常出巡,屡疏请回銮,又请撤去潼关镇守内臣。世宗嘉靖初年,中官诬陷大臣,显抗疏救解,遭群奸痛恨,出为淮安知府,又转调赣州、苏州两地,政绩突出,累迁巡抚南赣都御史,后任大理寺卿致仕卒,一说卒于官。枷阅乖谘闻枵蛭忉村涌泉山麓。所著有《台南集》。万历《温州府志》有传。
 
1511)明武宗正德六年
   迁建瑞安县城于故城西,离江岸35尺,以避潮水。
  在泰顺南院乡毛垟村笔架山顶重建毛垟石塔,高510米,为风水塔,塔身直接从地面起造,通体由块石垒砌成金字形,塔形类似阿拉伯吉古拉塔,又具有中国建筑特点,造型独特。
  是年,
瑞安黄文正(1459-1521,字廷中,县城北下桥人)礼部考试得授吴县训导。在任以身作则,示学子以本末重轻,分俸助贫穷好学者。吴县士子争相奋发,登科第者不绝。六年任满,被荐补惠安教谕。至则树立师道,振作士风。代理知县时,施行惠政。正德十六年(1521)以老乞归,诸生禀告于府,相率挽留。未几卒于任。诸生为服丧哀悼,扶柩亲送至百里外,并为立祠于学宫旁。著有《槑斋集》若干卷。
 
1512)明武宗正德七年
  在泰顺三魁镇营岗店街头创建薛宅桥,又名锦溪桥、营岗店桥,为叠梁拱式廊桥,全长51米,宽2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是县内桥面坡度最大的屋式木拱桥。后屡建屡毁,现桥为清咸丰六年(1857)重建。
 
1513)明武宗正德八年
  四月,泰顺县前街疫病流行,死者相枕。又大火延烧及鼓楼。
 
1514)明武宗正德九年
  八月初一,日蚀,移时复光,旋地震。
  十月十九日,刘基殁后139年,被追赠为太师,赐谥文成。因而后人称文成公。文成县就是以其谥号命名。
  是年,无锡秦镒(字国重)由举人任瑞安知县,洁己爱民,尝言为政必自近始。首先稽核奸欺狡猾的吏胥隶卒,悉为屏弃,县行为之一清。朝夕操心民事,编制赋役必仔细审查百姓负担能力;治理狱讼必慎重推究真实情况;尤敬礼文士,振兴学校。在任八年,囊无长物,而积储仓谷万余石,后来两次遇到饥荒,都靠它赈济。后迁抚州府通判,父老为建遗爱亭以纪念。
 
1517)明武宗正德十二年
  四月十八日,永嘉、乐清地震。四月至七月,金乡连震15次。
  是年,江心p因台风毁坏重建。
  是年,永嘉叶式(字成规)登进士第。著有《瑞峰集》。
 
1518)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十一月,平阳南、北港洪水爆发,屋舍飘荡,人畜浮尸蔽江而下。江南各埭皆毁,水逾月不退,田禾烂尽。泰顺大水,毁民房百余家,漂没田地2830亩。
  是s,张璁在瑶溪馒头岩下、卧龙潭畔、三叠岩边建罗峰书院,前有荷池,后多丝竹,依山伴水,风光极其秀丽。前后左右并列有翰林学士、寅亮天地、燮理阴阳、理学名臣、中兴贤相、黄阁元辅等牌坊六座,并有御书楼、来青园、高春园、栏干桥、万竹亭、留胜亭、观荷亭等胜景。
 
1519)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永嘉朱腆(1489-1540,字公膴,号少川,花坦乡花坦村人)中举,授凤阳县令,及莅任,誓志清勤,衙廨肃然,五鼓起视事,迨晏弗休。民讼无问重轻,期于速断,夙弊积案为之一清。尤矜恤清贫,时捐俸为之代输,因此政声藉甚。邻"疑难案件往往求决于凤阳令,咸称凤阳令公明廉察,颂之曰朱城隍。今花坦村头尚存溪山第一匾额,系明孝宗赐给布衣状元朱道魁(字守慎,号墨癯)的匾额,后"朱腆特意建六柱一开间牌楼,将其悬于攀间额枋上。
 
1520)明武宗正德十五年
  郡守李际寅、郡丞刘正亨新建浩然楼,盖取文公《正气歌》中所称孟子浩然之S云。
 
1521)明武宗正德十六年
  知府陆鳌重建江心文公祠并大加扩充。昔人有言:生以救时,死以明道。龙翔御座至于今无复省想,而文山之祠乃不替益隆若p,天理人心所以常存不死,而纲常赖以不坠焉者。
  是年,
p璁登进士第。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永强三都(今永中普门村)人。后因字与明世宗朱厚熜同音,皇帝亲为改名孚敬,赐p茂恭,《明史》有《张璁传》,官至内阁首辅,永嘉人尊称为张阁老。张璁24岁中举人,七次参加礼部试,均未及第。后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时年47岁。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照病死,无子,大臣拥立其堂弟年仅15岁的朱厚熜为帝,是为世宗,次年S元嘉靖。世宗即位后,欲追尊亲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而大臣与众多官员受程、朱理学影响,援用北宋英宗称伯父仁宗为皇考的成例,主张称明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之父)为皇考,而将朱祐杬改称兴献帝。世宗不乐,议三上三却。璁时在部观政,认为嘉靖是继统,并非继嗣,于是S疏力主尊本生父为皇考,世宗得疏大喜,授璁南京刑部主事,但迫于武宗遗诏起草者杨廷和的反对,未能更议。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同官桂萼上疏申论继统之说,世宗心动,复下廷议。三年(1524)正月,璁再与桂萼上疏斥S嗣说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于是世宗排除阻挠,诏令璁进京议礼,升张、桂二人为翰林学士,继嗣派官员在杨廷和支持下欲扑杀之。张璁冒死面拆廷臣之非,得到世宗赞同。但杨廷和、何孟春、杨慎、王元正等不服,集廷臣S百余人跪在左顺门前哭谏,世宗大怒,尽系诏狱予杖。死杖下者十余人,贬窜相继,由是璁等势大张。当年九月,卒用张璁之议定尊称,世宗益加宠信张璁、桂萼,而张璁、桂萼益宠仇廷臣,举朝士大夫咸切齿此数人矣。大礼S议既定,张璁一再擢升。嘉靖四年(1525)冬,《大礼集议》成,进詹事兼翰林学士。五年(1526)七月升兵部右侍郎,寻进左侍郎。六年(1527)进《大礼要略》,命开馆纂修《明伦大典》,敕掌都S院事。冬,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七年(1528)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七月,《明伦大典》成,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八年(1529)九月,杨一清罢相,遂为首辅。十三年(1534),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十四年(1535)春得疾,屡疏致仕,护送回乡,十八年(1539)二月六日卒,谥文忠,封赠太师。
   张璁从进士到入参政务仅只六年,位居首辅六年,备极荣宠。《明史》本传赞其政绩: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但对其性狠愎、报复相寻、不护善类。欲力破人臣私党,而己先为党魁亦有贬词。告老后在温州兴建府第,原自城闉抵绿野桥(即双莲桥),尽撤民居,将城甃移此地,松台g山)围归私第,承差问计妙果寺,以激变之策弭之,始缩为今三牌坊、大士门、张府基、妆楼下之地。在永强尚留有张璁宗祠。著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正先师孔子祀典集议》、《g滕辨疑》、《杜律训解》、《敕谕录》、《谕对录》、《霏雪编》、《钦明大狱录》、《嘉靖温州府志》、《罗山奏疏》、《罗山文集》等。
  是年,
乐清侯廷训(1484-?,字孟学,号笔山,蒲岐侯宅人)与张璁同登进士第,除南京礼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冬,廷训因著《大礼辩》数千言而触怒世宗,被逮捕下诏狱。其子一元伏阙讼冤,得以释放,谪降泗州判官,又降为曲州县丞,后稍迁升为漳南兵备佥事。所至建社仓、均农田、平剧盗、革羡余,颇有政声。不久以疑狱l御史争论,被诬陷为贪酷罢官归里。著有《六礼纂要》、《笔山小稿》、《泗志备遗》等书,今未见。《明史》有传。
  是年,推官程资督修蒲州埭,永、瑞二十四万亩农田受益。
  是年,乐清知县林有年重修县城,置城门6座以御倭寇,并废淫祠办社学、义塾(义学)。在县城两隅设规、矩、准、绳4所,在乡都设34所。
 
1522)明世宗嘉靖元年
  修建跨南塘(温瑞塘河)桥梁47座。
 
1522-1566)明世宗嘉靖年间
  倭寇侵扰最为频繁,前后近50年。温州一带百姓深受其害,人口流散甚众,户口锐减,资财耗竭,农业生产受到破坏。
  大三盘岛、霓屿岛、黄大岙岛(今大门岛)有海防巡泊;鹿西岛有领哨官统领兵船泊守,并有旗牌官领兵船随参将屯守以防范倭寇。
  泰顺董鹏(1498-1572字汝冲,号图南,罗阳镇南外村人)选贡,初授河源学训,旋迁江西益王府教授,与崇仁王谈论政事,甚为相契,进与研讨《易经》,亦多有心得。当时王府子弟就学,尚无适当场所,后经鹏力请,始建就餐宫7鹏训导学生以身作则,受其言传身教,诸王孙均能做到俭己爱民。后调建德王府,上善其贤,敕命总理十七王府事。出于鹏的胆识过人,嫉恶如仇,遇事敢言,不避触讳,加之自奉清廉,处事公正,深受王室暨诸幕僚的尊重与敬畏。鹏历官三十年,一心以社稷国运为重,甘冒杀身之祸与权7斗争,贤劳茂异,王嘉之,旌以匾曰佐理咸宜。并起长史之职,以继母忧归养林泉。凡子侄接见,悉以正诲之。内外矜式,俱无闲言,远近称誉。
   在瑞安湖岭永安乡六科村东山南坡建卢金峰墓,当地称东山坟,坐东朝西,占地近千平米,规模宏大,构筑考究。墓上数十件青石浮雕,题材广泛,形象逼真,极为精美,为明代民间石雕之珍品,反映明人厚葬以明孝的意识,艺术和研究价值很高。
   刘基三世孙刘士捷迁居仙岩镇穗丰村,并建刘氏宗祠,祀刘基,后改庙。万历十九年(1591)扩建。现宇除正殿明间属明末建筑外,余均为晚清所建。庙占地面积1000平米,前后2进、左右回廊及戏台;前殿面阔5间,后殿面阔7间。庙内塑有刘基父S三尊像。
  温州有户109755,口352653(嘉靖《浙江通志》)。比洪武二十四年(1391)户数减少三分之一多(此户S数大致同于纳税单位)。
  永嘉岩头金永朴创办水亭书院,是楠溪规模较大的一所书院,外墙东西长65米,南北宽25.4米。现尚存正堂一座。
  永嘉金守异创设启秀斋,延教于岩头六分祠堂左侧,后毁。
   魏良辅等取弋阳、海盐等腔a民曲之长,改革昆腔。
  在永强三都沧河东岸建张氏宗祠,系大学士张璁祀始迁祖及其后裔之所,康熙三十二年(1693)以后修缮多次。原有照墙、牌坊、圣旨亭、东西仪门及a进,均已毁。仅存祠第二进。
  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对永嘉岩头村进行全面规划,包括选址、水系、布局、防御系统等。完成的水渠系统和公共建设,直到今天仍为村民所用,而塔湖庙风景区也是各村落a所保存最好、最优美的公共园林。
   在乐清乐成萧台山建沐箫寺,有子晋桥、沐萧池、宝塔、六枫秋艳诸景。
 
1522-1620)明世宗嘉靖、穆宗隆庆至神宗万历间
   温州卫都指挥使晏继芳所部及飞云关把总陈亮、徐亮等曾在铜盘岛南岙山巅海拔56.3米处营造烽火台、裉ǎ驻此抗倭。今遗有明炮台遗址。
 
1523衩魇雷诩尉付年
  八月,平阳知县叶逢春、县丞唐祐筑万全塘。塘高14,阔28,长1.2万余尺,翌年十月完工,受益农田四万余顷。
   十一月,明廷撤福建、浙江市舶司。朝贡贸易基本中止,倭寇因此再起。
  是年,在平阳镇下关、北关、南关设关卡,以防倭寇。
  是年,婺源方升(字世猷,嘉靖进士)任永嘉知县。方尹节用爱民,以礼范俗。吏胥有犯,不少假贷,荒岁抚绥得道,民赖宁戢。夫缁黄之禁以正民风,丧费之节以敦民俗,奸宄之警以安民生,强教悦安之道具见矣。
  是年,
王激(1476-1537,字子扬,号鹤山,自号白鹤山人,永强英桥里人)登进士第,曾任吉水知县,节用为民,兴利除害,一时称善,后升吏部文选司主事。嘉靖七年(1528)主持广东乡试。九年(1530)迁考功郎中。以a历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改任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王激资质聪颖,诗思敏捷,先信佛道,后宗阳明学派,生平政绩文章并著,著有《文汇集》、《鹤山文集》,今传有《鹤山集》。后以亲老辞官归养,嘉靖十六年(1537)卒。王激父王钲,字九思,号溪桥翁a封通政使,在乡里多义行,比王激早一年逝世,终年87岁。
  是年,
乐清赵廷松(1495-1557,字子后,号俟斋,县城人)登进士第,初官刑曹郎。大礼之议开始,嘉靖帝听信张璁、桂萼二人主张,延松与朝中同列之臣伏阙力争,退朝后又倡议诋毁张璁等,因此遭大杖,谪官福宁州同知,又谪蕲州。所到都有特殊政绩,恩威并著。时州内流寇突然至,闻知州官为赵青天,皆罗拜而去,不敢相犯。后迁为吉安督粮通判,谢却例金,秋毫不染,用计平盗,为民除害,得转真定同知,髯山西佥事。时宗室横暴,延松以法制止,权贵交相对其陷害,事终得以剖白。正当推荐升任山西左布政使时,却以母老多疾,称老笃归家,历五年母卒,翌年因疾作亦卒。廷松古文诗歌秀出一时,尤工行草尺牍,题匾传布海内,见者以为绝伦。撰有《敝帚集》。万历《温州府志》有传。
 
1525)明世宗嘉靖四年
  永嘉林应龙(字翔之)编撰《适情录》书成,凡20卷。前8卷载日本僧虚中所传《弈谱》384图,第9卷以下为外篇,补遗、图说,由应龙所搜辑。今存19卷,缺第16卷。应龙尚有《棋史》2卷。明代有永嘉弈派,王穉登《弈史》有记载。另,永嘉鲍一明撰有《棋经》1卷,传世:永嘉陈谦寿撰有《弈书》,已佚。
 
1526)明世宗嘉靖五年
  处州周六、孙敏孜、林六郎起事,攻平阳、泰顺,杀平阳典史徐士杰。
 
1527)明世宗嘉靖六年
  闽广一带有以船为家、以渔为业的蛋户犯蒲岐,被把总白文捕之。
 
1528)明世宗嘉靖七年
  世宗为罗峰书院敕建敬一亭、抱忠堂,赐名贞义书院,诏有司加意修葺,务须宏丽坚固,用垂永久。
  巡抚御史报经朝廷批准,在宁村城寨内建立东拖逦渫跆篮兔恚用以纪念汤和万古不朽功绩。

  朱谏重新编辑朱希晦《云松巢集》,收诗179首。
  永嘉张纯(字伯贞)领乡荐。著有《存愚录》、《思问录》等书多种。《存愚录》传世,另撰有《普门张氏族约》,行于世。
 
1529)明世宗嘉靖八年
  二月,倭寇又对温州地区骚扰。
  四月,倭寇两犯蒲岐,劫掠财物,杀人放火,并掳去许多少壮男女。同月,倭寇又攻乐清县城西门,官府调磐石卫守军御敌。磐石卫守军四百余人以温州知府丁瓒克扣军粮为由,乘机哗变,扣押在营官吏,进袭县城,丁瓒无奈,以官银三千两补给。乱平后,官府诛罚首倡哗变者。
  十一月,倭寇犯乐清下湾鹗头(今南岳镇大鹅头),壮士方辂率乡人拒敌,终因众寡不敌,惨遭杀害。官为致祭,并立旌善亭于当地。
  是年,项乔(1493-1552,字子迁,号瓯东,自号九曲山人,六甲即今龙湾人,后迁居温州城内九曲巷)登进士第,授南京工部主事,调p部武选主事。因诈宝事贬谪福宁州同知,旋升抚州知府,兴利除弊,重视办学,奖掖后进。调庐州知府时,严办盗贼,管束吏役,建造桥梁,吏治清明。其间因通判赵迎刻书犯诽谤罪被牵连罢官。起复后任河间(今属河北省)知府,又因王联犯诬告罪被牵连下兵马司狱。后查明与项乔并无p联,升湖广按察副使,终广东参政。仕宦20余年,所至以善政闻,吏政清明,生平好学,为学宗尚王阳明,著有《瓯东私录》、《瓯东文录》、《瓯东政录》。
 
1530)明世宗嘉靖九年
  平阳县s冯彬将岭门天妃宫改建为正学书院,第一次在书院内设乡先儒蔡元康、陈经正、陈经邦、宋之才、林湜、朱黼、林逢龙、林景熙、史伯璇、鲍辉之像。
  泰顺始筑城墙,耗银5900两。周3里,高2丈,上设8楼,置城门4,水栅门3
 
1531)明世宗嘉靖十年
 郁山(字子静,华亭即今上海人)知温州府。张阁老在温州城区建宝纶楼,基地方达里余,还想扩大,小民供役日以千计,郁山敢于抵制,以平民怨。
   是年,张璁为避帝(厚熜)讳,请更名,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并御书以赠,张璁奉敕刻碑建亭藏之,原碑亭在大士门张氏一品家庙中。今迁妙果寺西侧,系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回廊,重檐硬山顶。亭内竖立汉白玉敕制石碑三座:中为御制诗碑,刻有张璁像;东、西为世宗御笔书赐张璁名、字碑芏碑为赐永嘉张元辅名,下平列孚敬二字;西碑为赐永嘉张元辅字,下平列茂恭二字。孚敬、茂恭,字大尺许。
 
1532)明世宗嘉靖十一年
  府、县官下令拆除百里坊、禅街、信河等处沿街搭建桥棚,以渲积秽,保持河渠清洁。
  泰顺县推官魏一恭、县令刘友德创建罗阳书院。
 
1533)明世宗嘉靖十二年
  华盖山麓东山书院毁于台风t
 
1534)明世宗嘉靖十三年
  七月九日,飓风,折木拔屋,公宇为墟,郡庠倾坏。
  是年,温州知府郁山修建府学明伦堂。
  是年,王澈、项乔等主持兴筑永嘉场沙城海堤,南起永强一都长沙,北至沙村,全长2619丈,以石砌堤,高10丈,厚5尺,历时3年筑成,耗银5400两,得张璁支持。
  
王澈,字子明,号东崖,王沛、王激长兄,正德八年(1513)举人,授礼部司务,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后升福建布政司左参议,未赴任,乡居二十年,为乡里做过许多善事。
  是年,瑞安县令刘畿重修止斋祠,王叔果撰《仙岩止斋祠记》,记叙修建该祠历史,论及永嘉学派的精髓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文中有云:先生德业文章两称粹美,虽由天授,实以学臻,不无得于溪山之功助。
 
1535)明世宗嘉靖十四年

  春,重修府学,作戟门,庙左仍旧址作明伦堂,堂之南作学门,左作养源堂,廊庑斋以次修葺,愈三时,工乃竣。
  永嘉知县李丕显治水筑-,瞿溪上下十多万亩农田受益。
  张璁称病告老还乡,在温州府城松台山麓建宏大府第,府前立有三座牌坊。张府基三牌坊等街巷因之得名。
 
1537)明世宗嘉靖十六年
  张璁纂修《温州府志》8卷。有天一阁藏本。
 
1538)明世宗嘉靖十七年
  
乐清侯一元登进士第,授南京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迁广东布政司右参议,擢河南按察副使,后转为广西按察使,不久升江西左布政使。在任内对所属要求严格,赏罚严明。侯一元(1512-1586),字舜举,号二谷,缑山(今蒲岐侯宅村)人,13岁时,父廷训因定大礼与张璁意见不合而获罪下狱,一元两次伏阙上书,表白父亲冤案。都御史唐龙甚表同情,奏释其父出狱,罢官为民。隆庆元年(1567),一元辞官告老还乡,移家郡城温州,创办环璧书院。所著诗文有《二谷山人集》10卷、《二谷山人近稿》10卷,各收诗文约300篇。又主修隆庆《乐清县志》、《平阳县志》、《泰顺县志》等。《二谷读书记》善谈名理。其文能师古,独运迥绝;其诗通汉魏,近体酷似王维。晚年诗文则渐平实质朴,议论也多精邃。
  是年,
永嘉王健(字伟纯,王瓒次子)登进士第,历官光禄少卿,著有《鹤泉集》8卷,传世。另有《应制录》。
  是年,
永嘉王德(1517-1558,字汝修,号东华,王沛堂侄)登进士第。王德与钱塘瓮相、会稽沈炼、华亭莫如忠、归安茅坤、永嘉侯一元,同年考中进士,赋诗赠答,称为六子。初任山东东昌府推官,颇有声誉,升户部给事中。嘉靖二十九年(1550),北虏入侵京师,王德奉命募兵山东,朝廷拟破格提升,却为人所忌,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备兵岭南,又与巡抚意见不合,遂落职闲居,辞官回家。时倭寇经常侵扰东南沿海,永强二都地处海滨,常受寇害,王氏叔侄招募勇士千人,共同抗倭,取哦啻问だ。《明史》卷290有传。
 
1539)明世宗嘉靖十八年
  乐清朱谏撰修《雁山志》4卷。全书分山水、寺院、土产、诗文4卷,体例上不同于一般方志。《温州经籍志》载:《总目》据以著录的藏本,实为万历辛巳胡汝宁重编本。
 
1541)明世宗嘉靖二十年
  
乐清金翮(字思振)登进士第。所著有《文峰集》、《非非稿》。
 
1542)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温州重修东山书院。
  是年,贾韶(字微音,号碧峰,河北昌黎人)由选贡来任瑞安主簿,断案明察公允,特别留意于治安,民几乎夜不闭户。任署理泰顺知县时,关心民情,节省供应。县出现大饥荒,立即发仓廪赈济,然后上报。上司责备,回答说:民命悬于旦夕,缓则何及。卒于瑞安任上,民为立哀思亭,祠于名宦。陈瑶为作挽诗云:忧国忧民心事全,论名论节不论年。
 
1543)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

  婺源洪垣任温州知府,在郡三年,教化大行。洪垣,字峻之,号觉山,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由永康令征授御史,论官僚庸劣及选政贪欺事,朝右震慑。
  是年,王士翘(字民瞻,号吾崖,江西安福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任瑞安知县,节费爱民,薄于自奉,勤于民事,杜绝请托,严肃取予;改革弊政,禁止隶卒到村落骚扰小民,使吏胥无法舞文弄墨。他特意建立《瑞安县治题名记》和《县学科贡题名记<二碑,刻历代官吏和士人之名于其上,其贤也,将韪而称之;其不贤也,称诋而訾之。以使其警惕行为,砥砺节操,以振风教。岁饥,发粟赈贷。又议改建学宫,以经费不够而止。离任前,留下俸银七百两以备工料。后历任御<及中丞等职,每一县令出任瑞安,必恳恳然以瑞民为嘱,民为立祠于县治左边。
  是年,
永嘉人孙昭(字明德)登进士第,初令永丰,补任魏县,钦取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1544)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十二月十二日夜,倭寇船3只进泊鳌江、钱仓、江埠,次日劫掠纵火而去。
  倭寇掠乐清瑶岙、芙蓉,指挥戴祀、江九正等4人阵亡。
  是年,乐清章朝凤(字鸣仲,章纶曾孙,又姓吴)登进士第。
 
1545)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
  浙江大饥,温州尤甚,粮价涨至斗米值银二百文。
  倭寇犯乐清鹗头,被县令欧阳震击败。
  楚门一带海塘被大潮冲坍,田地淹没,民众冒禁上玉环岛耕种。
 
1546)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
  倭寇再犯乐清鹗头,烧杀劫掠,无所不为。处州人牟洪等奋起抗击,战而胜之,杀寇数十人,倭惧窜去。
  祁门吴琼(号竹墩,进士出身)任温州知府,性贪畏内。
  是年,永嘉戴赏(号金峰)选贡,授敝莞学训导。撰有《惠爱录》、《续爱录》、《玉阳录》、《惠庠义田录》、《当阳学课录》,均佚。乾隆《温州府志》、《永嘉县志》有传。
 
1547)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
  三月,樟台樟岭筑城。二十八年(1549)十月完工。
  六月,台风暴雨,乐清盖竹山滑坡,露新石器石镞二枚。盖竹山上宋时建有纯仙道观,俗名杨八洞,奉三清和吕纯阳。周围有狮岩、龟岩、透天洞、通海洞等景观。
  是年,建都察院于府署西(宋校场,今市府旧址),属浙江按察使司,以此管理温州民政、财政和刑狱。
  是年,为防倭寇,筑鹗渚堡于乐清鹗头,周长300丈,城门6座。
 
1548)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
  四月,倭寇船泊南麂岛女t礁、洞门礁、青岙(今属洞头县)等地,伺机进扰。
  六月二十日,金乡卫指挥吴川率兵追击于近山海洋,倭船触礁沉没,活捉两人。
  九月,都御史朱纨进攻三盘(今属洞头)、南麂等处倭寇,连战三月,大败倭寇。
  是年,永嘉建造从永强长沙至沙村海塘,继而修筑蒲州埭、谢婆埭、海坛陡门、外沙陡门、瞿屿陡门等。
 
1549)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
  何洛(江西广昌人)补郡判。万历《温州府志》云:廉洁砺节,恂恂如儒生,其持法凛然不阿。去任后郡人绘像于祖祠之侧。
  冬,平阳县城内大火,自市心延烧公馆、城楼、文武二状元坊、县门、仪门、东西巷房、土地祠、总铺,仅存县堂。
 
1550)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是年,
永嘉王叔果(1516-1588,字育德,号西华,永强英桥里人,王澈长子)登进士第,历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协司署郎中、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广东按察副使等职。为官清正,拒绝贿赂。嘉靖四十三年(1564)引疾辞官归里,时年49岁,在大罗山建缭碧园,优游林下,不交外事。热心公益事业,曾捐资修筑陈大埭、黄石浦东一带海塘,建置水库,并修建学校,购置义冢,为乡人请减渔盐税等。曾编纂嘉靖《永嘉县志》(现藏日本尊经阁文库),著有《半山藏稿》20卷g《东嘉王氏世录》1卷传世,为地方文化多有贡献。
  是年,
王诤(字子孝,号竹岩,状元镇山西岙村人)登进士第,授溧阳县令,为政严明,抑豪强,忧黎民,严拒贿,秉公办事。时有豪宦侵夺良民土地,据法制裁;民有枉狱,力与当事者辨其诬,声名藉甚。升山东道御史,巡盐河东,刚直不阿,以冰蘖名其堂自励(冰蘖即黄柏,味苦,比喻寒苦生活)。时严嵩私党鄢懋卿总巡天下盐政,尽括民财以媚上,欲加赋河东,诤抗争而罢,士民德之雄持涟惨兀邑令置盛筵三十余席以待,诤大怒,立命撤去,务从俭约,宴罢即具饯以促其行,懋卿愤恨而去。后按察云南,时黔国公沐朝弼肆毒一方,按法绳其家属,沐惧,贿赂黄金三百两,拒不受,并上疏直陈其事,嘉靖帝怒,夺朝弼官俸,升诤为大理寺少卿,旋进爵佥都御史,巡抚贵小B∏焖哪辏1570),水西宣慰司安国亨反,诤请发兵诛国亨,反为所败,遂上书自劾,旨下回籍听调。归筑精舍于永嘉南郭外,日与故人觞咏其中,粝食布衣,徜徉山水,见者不知为贵人。亲故贫乏者,随力捐济,见后进勉以力学,所与游者,如沐春风。山嗅村王岩涛家藏王诤画像,像下书有拒贿事。王诤墓在山西岙村王氏宗祠前山坡上,有石狮、石龟,今尚存。撰有《滇南奏疏》、《刑名奏议》,另有《大学衍义通略》31卷,取杨廉《大学衍义节略》、邱濬《大学衍义补》合为一编。
 
1551)明世宗嘉靖三十年
   五月八日,倭寇入瑞安东山,据教场,烧杀劫掠,死者甚众。
 
1551-1556)明世宗嘉靖三十至三十五年
  刘畿(1509-1560,字子京,号羽泉,长洲即今苏州人)以进士任瑞安知县。时承平日久,海防废驰,而倭寇常侵扰沿海。刘畿昼夜戒严,督促沿海居民将子女、财物迁入城内,增筑雉堞,储备粮食,募集义勇,制造兵器,教习阵法。任内清粮均赋,修治学宫,建尊经阁、较射圃,又修观潮亭,刻印卓敬遗书,并作文祭之。刘畿对瑞安水利建树尤多,如疏天井垟河,重辟中洲渡,建两岸埠亭,以分流飞云渡渡人数量;募民开沙园至宝香间江南塘河;倡筑龟山陡门,并筑塘近四百丈。离任时,以倭寇屡至,留海防余银五百两供修城之费。后升通政司参议、右副嫌史。嘉靖四十五年(1566),调浙江督抚,来巡温州时,民请治永瑞塘河,即出俸首倡,于隆庆元年(1567),固堤70多里,修桥47座,建梅头堡,民称刘公塘。又留知县朱霑缓赴惠州任,重疏天井垟河,后由知县周悠续成。县民为刘畿立祠,与王士翘祠并列,额曰双爱


1552)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
  年初,瑞安知县刘畿募民在老县城城墙南、飞云江北岸滩涂上就地用涂泥构筑城外之城——沙城(俗称泥城)以御倭寇<沙城分东西两段,东至东山巡检司,西至西河原,两段共1370丈,均与老城墙相接,城高1丈,趾阔2尺,面阔6尺,垛墙3尺;设石砌寨门6座。自当年至三十八年(1559),原县城城墙拓展至周1140丈,并加固加厚。今遗址无存,仅留泥城路路名,为当时县城通泥城的大路。同年n瑞安知县刘畿为防御倭寇入侵,动员民工对县城进行较大规模修筑,增建瞻望台、窝铺,改木栏板水门为石砌铁叶水门。城墙四周扩大至 1140丈,高17尺,面阔8尺,址n13尺。城门5座:大东门名宾阳门,小东门名武靖门,西门名永胜门,南门名镇海门,北门名瞻阙门。水门3座:东为龙波门,北为永清门,东北为环壁门。
  三月,倭寇犯黄华,括苍勇士36人战死。邑人张司舆只身把住陡门,迎战尾追而来的数千倭寇,手刃倭寇数十,终因寡不敌众,牺牲于陡门上。
  春,海寇登岸劫掠平阳墨城、钱仓、径口(今水头)、麻园。四月,倭寇劫掠九都江口,温州卫指挥佥事夏光与战,俘获寇首十余人。倭寇遂至八都丰山、岩头、塔下、阳岙,直抵仕巷、儒林,烧杀甚惨。夏光亲率士兵追击,倭寇又迫瑞安,城几失陷,光驰往增援,缒城而入,以毒药抹箭镞射寇,寇中箭者,拔箭头嗅之,曰:此夏光箭也。遂退。夏光(1523-1554),字明卿,历任温州卫指挥佥事,骁勇善骑射,擢金(金乡卫)磐(磐石卫)把总。后升浙江备倭署都指挥,益自感奋,书赤心报国四字署其斋。三十三年(1554)镇守宁波S倭寇大扰嘉兴,奉督抚命前往合击,战于王江径,诸将为敌所乘,先溃散,光独力不支,亦败,投河殉国,时年32岁。事闻于朝廷,诏赠都指挥,世袭,立祠祭祀。
  四月,倭S犯沙角(今属洞头海屿乡)、岐头,转向太平县方向逸去。
  四月二十日,倭寇大船两艘由瑞安港至永嘉一都长沙(今永强一带),将登陆,乡兵赴水格斗,王沛率千余义兵赶至,倭寇遁去。王沛(1485-1558),字子大,号仁山,永强英桥里人,为王德族叔,出身仕宦世家,舅父张璁为内阁首辅,长兄王澈官兵部员外郎,次兄王激任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平生不乐仕进,仗义乐施,后入医学,为民行医,被誉为益府良医。见《明史》卷290
  五月初七夜,倭寇船13艘泊瑞安东浦,倭寇登陆侵犯县东界,抢掠十二都、莘塍一带,兵民合力抗击n毙倭寇数十人,寇乘大雷雨退,百户李翰、高良战死。后,倭寇又逼瑞安城下,刘畿募集义勇严阵以待。倭寇来犯时,刘畿与把总夏光等冒矢石督战,倭退去,匿南麂山,刘畿亲督兵船前往剿灭。
  十一月n倭寇夜劫虹桥水坑(今南岳镇小水坑),壮士赵连搏持梃出击,连扑数贼,突人敌阵。不料一贼从厕出,以矛刺中赵连大腿。连昏倒,醒后高呼:贼可击,快挟我起!行数百步,跃登高岸,终不支而还。将死,家人环哭,连张n而言:勿哭,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我得死所矣。遂卒。侯一元曾为之作传,以风后人。
  是年,乐清知县杨钥奉令重修县城,南拓至横河,n时七年始成。计周8里,高24尺,墙阔22尺,城门6座,小门4座,城楼6座,敌台18个,城垛1720堵。
  是年,温州知府龚秉德重修东山书院。
  是年,玉壶建狮岩寨。
  是年,倭船泊乐清梁湾(今属玉环),大肆劫掠。
 
1552-1563)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
  在十二年中,温州沿海城乡备受倭寇侵扰掳掠之苦。官员、乡绅、百姓奋起抗倭,境内战斗频繁;人员死伤、财物损失、房屋被焚,损失甚巨。
 
1553)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
  二月,倭寇又犯温州,继又犯平阳蒲门。
  五月,倭寇船驶入飞云江,巡检胡满带乡兵拒之。倭寇又进犯蒲门。
  是年,乐清参将汤克宽率军击退来犯黄华的倭寇,并追杀至山外下马垟。
 
1553-1558)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
  倭寇连年侵扰不断。侵犯l蒲门、金乡卫城、南麂岛、芦浦、白沙、北港麻园等地。
1554)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
  夏,l寇自黄华登陆,经胡家垟,抵象山劫掠。
  十月,倭寇自永嘉霓岙山登陆,来犯乐清湖头、黄华、瑶岙一带,被官兵击败。
l 冬,倭寇90余人乘船在瓯江测量水道,遇风窜上黄华。磐石卫指挥驾舟赶至黄华,作战阵亡。
   是年,倭寇犯平阳金乡,指挥陈希禹、陈区击败之。
  是年,瑞安知县长洲刘畿延聘瑞安朱绰、吴镇、秦激、林翰等纂修《瑞安县志》10卷。三十五年(1556)刻本梓成。距上次修志140年。有玉海楼藏本。
   是年居兰蚊竹山西平堤溃决,张承本主持重修。
  是年,刘畿又在仙岩重建止斋祠,中堂设心极书院,令学生朱绰、秦激等读书其中,政暇率僚友、学宫弟子相互讲学其中。
 
1555)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倭寇入犯,温州同知黄钏(字珍夫,号后谷,福建安溪人,举人出身)率部阻击。知必复来,亟为防备。
  十月,倭寇二百余人,自蒲岐登陆,窜犯乐清县城。百姓被杀掳者无数。
  十月,倭船停泊于南麂。十一月,倭寇自大岙登陆,经将军岭至芦蒲,又从白沙至北港、麻园,侵入瑞安,一路烧杀掳掠。
  闰十一月初三,温州卫协守指挥祁嵩、平阳所百户刘愍领兵出哨,遭倭寇袭击,祁、刘殉职,将士死60余人。祁嵩在紫霞山(即今瑞安西山)摩崖题名至今尚依稀可辨。
  是年,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东牟(今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随父读书习武。嘉靖二十三年(1544)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为患,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他有诗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现出青年时期的爱国抱负。三十四年(1555)升任浙江参将。在浙十多年中,转战东南沿海,为解除倭患立下不朽功勋。初来浙江,即在民风慓悍的金华、义乌一带招募农民、矿工三千人,加以严格训练,学会真正武艺,发挥战斗威力,组成了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治军严明,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深受浙南百姓爱戴。抗战时期,瑞安民众在公园内立戚继光等平倭诸将纪念碑,以鼓舞抗日救国士气。民间迄今流传诸多故事,如梅头、城关一带的盾(一作藤)牌舞,据说是按戚家军操练布阵改编;传统食品光饼亦根据当时戚家军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隆庆元年(1567)后,为防备北方游牧部落入侵,调任蓟镇总兵。在镇十六年,边防得到整顿,北方太平无事,据功升为少保。万历十五年(1587)冬病逝,其主要军事著作在南则《纪效新书》,在北则《练兵实纪》,至今仍受重视。
  是年,设金(乡)磐(石)备倭把总,驻金乡卫,专管水关,隶分守温处参将。统辖水兵5支,船48只,兵1255名。
  
是年,永嘉朱廷盍(字司理)举于乡。撰有《易经解》,佚。
  是年,
永嘉张鸣鸾(字仲仪,张纯子)举于乡。著有《东越笔记》1卷,传世。另有《四六稿》。弟鸣鹤,著有《钧玄集》。
 
1556)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
   四月初二,倭犯温州,同知黄钊率部出城,腹背受敌被执,胁降不屈,责以金赎,钊笑且骂,遂被磔杀之。明廷赠参议,并立祠春秋祭祀,荫其子(嗣子)为太学生、浙江参议官。
  十月九日,倭寇数千自楠溪出,夺舟渡江至蒲州登岸,屯踞龙湾,并分兵掠永嘉场。王沛、王德率义兵拼力抵御,斩倭寇16人,生擒14人,夺马10余匹,从此永强义兵名扬浙南。王沛时年72岁,其英勇杀敌精神为兵备道袁祖庚所敬仰。
  十月,倭寇由闽北犯瑞安境;守备刘隆督兵西山下,战死。
  年内,疏拓飞云江南岸塘河(码道至江溪),长310丈,与平阳万全塘(瑞平塘河)衔接。
  是年,王希周(字文治,福建闽县人)由举人任瑞安教谕。谨讲课,立文会,捐资供生徒馔食,制堂考桌凳,切磋奖掖,始终不倦。待士子有恩,贫穷者倾资济之,而又恬淡端谨,请托不行,有司无不加敬。擢知和平县l卒于官。
  是年,在永嘉岩头镇下村建花亭,又名接官亭、评理亭。花亭因建于荷花池畔而得名,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重檐攒顶木构建筑,结构严密,外观朴实。
 
1557)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
  三月,倭寇由闽犯境,知县刘畿、义士姜景宾率军抗倭。四月初七,遇倭寇,失利,姜景宾射寇,寇退屯梅底朱家(今属梅屿乡)。次日,官兵埋伏地雷、火炮于天门埭(今属陶山镇),寇至,雷、炮俱发,寇惧,越桐岭,遁入永嘉(今瓯海区)。
 
1558)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
  二月二十九日,倭攻乐清县城,温处参将张鈇坚守,指挥刘茂、朱廷钥等战死。
  三月,倭寇犯s华,磐石卫指挥刘茂、蒲岐千户秦煌、应袭千户魏履谦在海战中死难。倭寇旋从石马登陆,攻后所,焚劫乐清县城而去。同月,倭寇扰虹桥,乡民奋起抗击,寇继窜登白沙岭,张鈇伏兵截击,斩杀甚多。三月二十三日,倭众数千,劫掠瑶岙、芙蓉诸乡,旋攻乐清县城,张鈇等拥军坚拒,城s保全。
  四月,永嘉林壶峰(1509-1591,名祥,字时简,瓯北罗浮人)捐粮数百石犒劳守城官兵。壶峰出身殷富之家,一生热衷于地方公益。罗浮至三江隔楠溪,然无固定渡船,又捐置渡船一只,雇船工一名,江边建义楼一所,雇人看守,楼中薪、水、几、榻俱备,方便行旅;在华严山麓筑义馆(学校),自任教师,免费供群子弟诵习,以培养人才;罗浮双塔初建于西晋元康五年(295),宋代曾经修葺一次,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毁圮严重,壶峰出巨资重修罗浮双塔,双塔至今犹存。
  四月初四,倭船数十艘自枫林循楠溪南下,渡瓯江从朱村上岸。次日又有倭船百余艘从黄华入港,进逼温州府城,焚毁四厢民居,知府郑铭下令戒严。同日,倭在瑞安十二都、莘塍一带抢掠,军民英勇奋战,倭寇狼狈逃去。
  四月初五,倭船17艘登瑞安梅头前冈,倭寇八百余攻海安所,劫索蓑笠、银两。当地民众凭城垣扛巨石击之,寇引去。
  四月初六,王沛、王德率义兵追剿,倭寇焚烧舟船乘夜逃遁,忽然有船一队顺风飘至,众人疑为渔船不备,倭贼突来,在梅岭(今海城)把王部截为二截,王沛以74岁高龄身先士卒,众人劝其不要亲自上阵,他则说:今若退一尺,便失一丈,决不能为自身计,而忍看乡闾成废墟。王被倭寇包围,壮烈牺牲,明廷追赠为太仆寺丞。族弟崇尧、崇修俱被害。
  四月十二日,倭犯琯头,逼磐石。兵道袁祖庚据城力守,而城外村落被倭劫掠殆尽。倭扰白石达七日之久。
  四月十六日,一股倭寇穿仙居、枫林,于千石夺舟沿罗浮江边径渡外沙、朱村浦登岸,遂放火抢掠,犯永嘉县城东门。
  四月十七日,倭冠船十余艘从黄华入港攻磬石,磐石卫把总率舟师战败,全军覆没。
  四月二十日,倭寇千余由永强夺船进飞云江,劫掠南岸沿江一带居民。
  四月二十三日,倭寇劫掠龙湾,兵道袁祖庚、参将张鈇均在宁村所守御,王德领乡兵前往会盟共同抗倭,至金奥时与倭寇遭遇,双方激战,王德战死,时年42岁。死后明廷追赠为太仆寺少卿,并在府城兴文里、康乐坊分别建褒忠祠和愍忠祠以为纪念。
  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十六日,浙江都司参将戚继光奉命从台州率部至乐清,自二十八日至五月十一日,分三路进击正在琯头、瑞里、磐石、乌牛、白象一带劫掠的倭寇,五战皆捷。后又率兵沿江进剿驮谖谂8浇的大崎山、小崎山及黄华一带,烧毁福舰苍艟等倭船数只,焚溺倭寇无数,救回被俘男女共三百余人。又率部追击在永嘉与青田交界的雁门岩,打得屠潜诽哟堋4撕螅倭患基本平息。
  五月初五,倭寇先后千余人分别袭瑞安梅头、东山一带,抢掠杀人,焚烧民居,瑞安遭遇有郡以来,未经之惨
  五月初五,倭寇由瑞安渡江,至平阳县东登仙坛山,射箭城中,烧劫南门外,岭门东西牌坊尽毁,喊声震天。数日后,p烧东门,经两日始退。
  五月初十夜,倭寇悄然逼近宁村城,时参将张鈇领兵至城,众人恃而无恐,防御松懈。倭寇百余人乘机登城而入,杀守夜军士。众人警觉,参p张鈇被乱枪所伤,总旗黄廷富务促张鈇号召众人杀倭。倭寇见官兵奋起反击,遂放火多处,制造混乱。黎明时,倭寇慌忙越城逃离,被官兵斩10余首级。
  五月十一日,寇转渡p云江攻县城,纵火焚隆山至东山一带民居为焦土。十二日,参将戚继光提兵至瑞安海域追剿倭寇,击沉其大船一艘,倭寇焚溺颇多。
  四五月间,温州城戒严20多天,永、瑞、平各县及金乡、海安、沙园诸卫、所各自固城自守,城外均被焚劫,民房十毁八九,男女被杀、被俘数以万计,饥溺困病死者无数。
  十月,王叔果回家扫墓,正遇倭寇猖獗,上疏获准在永嘉场英桥里筑永昌堡,多方筹集资金,由其弟王叔杲具体负责监造。耗资七千余金,大半由杲所出。次年冬,堡成,城址在今龙湾区永昌镇新城村。中界山(今属洞头)巡检司及盐课司均迁堡<。兴建永昌堡,一乡得以保障,在抗倭中起御敌保卫作用。清顺治十八年(1661)拆除,后又修复,称为新城。城呈长方形,周长五里(2366),高25尺(4),南北长738,东西阔445,基阔4余。内外壁用块石斜垒,中夯杂土。城外环绕护城。河,城内凿二渠,引河水入城,贯穿南北。有水陆门各四,南北两端各设二水门,置水闸防卫,河渠上架设小石桥5座。堡内民居栉比,商铺井然。除西面和东面南部城墙残缺、东城楼早毁以及城垛被破坏外,其余尚完整。
  同年,为保护盐场,防倭寇焚掠,巡盐御史凌儒在二都筑永兴堡,又名永嘉堡,俗称老城。城周4里,凡720丈,高2.4丈,厚1.3丈,有陆门6,水门2。后连续数年,屡挫倭寇。今已圮。
  是年,瑶溪之贞义书院毁于兵火。
  是年,乐清章纶《章恭毅公奏议》、《进思录》有刻本。
  是年,
永嘉林宗教(字希文,号华源,瓯北镇罗浮村人)中举,授永福知县,以清明廉洁著称,后升贵阳通判,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归家。r人评价为廉洁如冰,介节似竹;政简刑清,貌恭神肃;宦业萧然,橐无隔宿。
  是年,在永嘉岩头建一跨越丽水湖的三孔拱券式石板桥,名曰丽水桥,由48根条石构成,表示岩头属于四十八都。此桥虽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丽水街南侧乃塔湖庙风景区。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塔湖庙,塔湖庙门外有戏台。丽水街南端有接官亭(又名花亭),重檐攒顶,形态庄重。岩头村中央街南端有金永朴创建的水亭祠,原是楠溪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其南面汤山上有与水亭祠同时建造的文峰塔,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在塔湖庙北侧,与水亭祠书院相望,有创ビ谇迩隆元年(1736)的文昌阁。塔湖庙景区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营、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凝聚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观,ネ凶畔绱逦氖棵堑纳剿情怀和耕读理想。

  是年,加修乐清县城,扩建北门堡城
 
1559)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始建玉介园,至隆庆初年(1577)落成。据《永嘉县志》载:玉介园,在华盖山麓,王澈徙郡墨池,建传忠堂后为玉介园。
  三月,倭寇南北两路交集,复至平阳南门外,直入南、北港烧杀掳掠,越三月才去。伤残之余,田畴几不能下种。瑞安知县余世儒督民重修梅头寨城以御寇。

  三月,倭寇千余人大举入侵,犯楚门,攻灵门。
  三月,倭犯乐清县城,千户胡凤战死。
  四月,倭寇从太平退经水涨,戚军伏击,斩寇65人,缴获甲仗340余副,倭寇从黄华遁逃出海。
  十一月,倭寇三千余人由桐山(福鼎)登陆,欲取道牙阳(今雅阳)进攻泰顺县城,泗溪庠生林田(字舜耕)在排岭率乡兵筑土城凭险据守,力战而死。御史周斯盛奏之朝廷封赠勇略大夫,官同知。兵巡道凌云翼在泰顺南溪为其立庙,俗称忠臣庙。寇自雅阳一路劫掠至三魁,残杀十日,溪水为赤。继入屯莒江二十余日,十二月十一日犯城,被知县区益、把总卢琦、梅魁等击退,南遁入海。区益,字叔谦,广东高明人,嘉靖举人。
  是年,设温处参将,统一指挥3卫陆、水兵抗倭。平阳设温处参将,统陆兵9把总。其中后营、中营、前营、珠明营、炎亭营5把总分驻蒲壮、金乡、仙口、珠明、炎亭等要冲海口,以防倭寇s瑞安有沙园、海安二把总;永嘉有永昌堡把总;乐清有黄华把总。
  是年,修筑温州府城城堞、楼橹,四面增筑炮台8座。
  是年,瑞安知县余世儒倡修城墙,于小东门、南门临江处加厚城墙5尺,各垛墙增高3尺,垛内周围筑矮墙。清初又在明城基础上增建敌台3座,窝铺40座,望台44座,垛口由 1000多口改为900口。城周有东、南、北三面濠河,总长684丈,深各1丈许。其中东濠河140丈,南濠河302丈,北濠河242丈,西临西山及飞云江无壕。城内河道密布,呈三纵四横格局;有大小街道32条,依河成街,具江南水乡特色。
  是年,瑞安知县余世儒督民重修梅头寨城以御倭寇。
  是年,建雁荡东外谷石梁堡。
 
1560)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
   三月,倭寇千余掠瑞安梅头。
  五月,倭掠乐清县东乡沿海,义士连树即率乡民抗击,寇大败而去,连亦因伤重而逝,闻于官,表其墓日忠勇
  是年,开始修建乐清县后堡、瑶岙寿宁堡、竹屿永康堡、郭路宁安堡、峃前福安堡,至四十一年(1562)相继建成。
 
1561)明世宗嘉靖四十年
  四月十六日,倭寇复登岸劫瑞安梅头前冈,把总领兵千余防守不固,寇冲杀士兵无数。十九日,寇船泊瑞安城南,通判杨岳登城督御,寇烧永丰庙后退。二十二日,温处凌兵备及牛天锡参将率兵来瑞往剿,途遇倭寇,斩首40多,余寇乘夜遁去。二十九日,戚继光部将胡震率水兵于披山洋击沉倭船一艘,毙敌数百。
  是年,胡宗宪修,薛应旂纂《浙江通志》成书刊行,计72卷。
  是年前后,戚继光据抗倭实战经验,撰成著名兵书《纪效新书》。
  是年,倭寇窜入乐清劫掠,虹桥庠生连应明战死。
  是年
,永嘉人王光蕴(1540-1606,字季宣,号玉洞子、叔果子)登进士第,官至宁府同知、衡府长史。办事公正,政尚宽平,曾编万历《温州府志》,又编万历《永嘉县志》,著有《太玉洞天藏稿》。孙诒让称其家学渊源,世传文誉,并评其书云:体裁渊雅诚吾乡之宝笈也
  是年,永嘉王应辰(1504-1566,字拱甫,号海坛,又号体斋子)拔贡,授上海训导,未任而卒,年62岁。其文宗秦汉,诗则三唐,于学无所不窥,著有《正a集》、《简淡集》、《旨苕斋诗话》,今已佚。
  是年,泰顺知县区益重建罗阳书院,初时址在泰顺南门外地轴山麓,清初遭兵灾毁坏。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杨人杰重建,a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称敬业高等学堂。
 
1562)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
  三月,戚继光游雁荡山,留有《督兵援闽游雁山戏集为诗》等诗。
  三月,倭寇又入侵乐清,被戚继光击败。
   四月,濒海余寇自闽流入境内骚扰,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杀寇百余人。后倭寇又a犯石砰,官军乘胜歼灭。
   六月,残余倭寇南集福建,戚继光入闽援剿。从此,温州倭患稍息。
  秋,为抗倭,在乐清瑶岙乡修筑寿宁堡,城墙阔1.6丈,高2.6丈,城周500丈,四角敌台宽平,上立城楼。原有迎曦门、临清门、驻景门、来薰门与登龙门,现存东门和北门。东门阔3、进深5.5、高2.8,门石梁上横镌楷书温台第一关五字。北门阔1.75、深5.6、高2.2,门上石额题龙山毓秀四字。
  是年,
王叔杲(1517-1600,字阳德,号旸谷,永强英桥里人,叔果弟)登进士第,授常州府靖江知县,改常熟知县,不久召为兵部武选协司署郎中,后历任大名府知府,苏、松、常、镇四府兵备副使,右参政。嘉靖三十一年(1552)后,浙闽沿海倭患严重,家乡永嘉场更是倭寇出没之区,三十七年(1558l与兄叔果率乡人筑永昌堡。在江苏四府兵备副使任内,为防倭寇侵扰,上疏海防运道陈利害十余条,同时亲临沿江考察,在金山拓林、青村,吴湘川沙、南汇,江阴杨舍,太仓刘家河,浚深壕堑,崇固城垣。又造大沙船,辅以三翼轻舠,积极监造火器,校射步法,增兵列戍,首尾相应,使l卫能力大为加强。60岁辞官归里后,在乡抗倭有功。居华盖山麓,在县城墨池坊建玉介园,在市郊旸岙筑旸湖别墅,优游林下20余年,风神藻雅,欢度晚年。著有《三吴水利考》、《玉介园存稿》18卷l《家礼要节》1卷。
  是年,王叔果嘱乡人王应辰编撰《仙岩志》6卷。
 
1563)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
  三月十七日,浙江督抚赵炳然、统都指挥晏继芳、把总胡震率三关兵船,配合俞大猷、戚继光,会剿流窜福建流江倭寇船70余只,斩首数百,救回四处被虏男女六百余人。自此寇患渐息。
 
1565)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是年,
永嘉金昭(1516-1581,原名德昭,字懋卿,号霞峰)登进士第,初授大理寺廷评,继任大理寺副,迁南京大理寺正,隆庆三年(1569)冬,回京师任大理寺廷尉。为人宽厚,作风踏实,善于审鞫。后出任江西瑞州(今南昌)知府,时瑞州赋税偏重,高出邻州数倍,农民四处逃亡,金昭莅任后劝谕安定民心,向督抚力陈民之负担过重,最后终于获准减免赋税之半,民心感服。明神宗为表彰其功绩,特下旨在其家乡岩头镇上村建造进士牌楼,四柱三间木构建筑,高7.63,通面宽9.9,通进深2.35,属温州牌楼中上乘之作,也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N大的一座。金昭著有《六论》。
 
1565-1566)明世宗嘉靖四十四至四十五年
  庞尚鹏(字宪文,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巡按两浙,在温州推行多项改革,实行亩有定赋,征有定期,官无横敛,民无白著均平法,深得温州人民赞许。在庞氏离任后十年即万历三年(1575),温州人民还在巽山下立庞公祠以颂。
 
1566)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嘉靖《永嘉县志》凡9卷修成,由知县婺源程文箸延聘永嘉王叔果纂修,该志为现存最早的《永嘉县志》。
 
1567)明穆宗隆庆元年
 /诏谥卓敬忠贞
 
1567-1572)明穆宗隆庆年间
  乐清知县胡用宾重建梅溪书院。
  陈姓始迁祖陈育球在平阳顺溪镇顺溪村落户,至陈嘉询时(1691-1760),大兴土木,营建大屋。其孙长大后有五人从祖屋分出,重建大屋,其样式和祖屋相似,唯面积有大小之别。至乾隆年间(1736-1795),在顺溪建有陈;兄弟大型民居7座,系陈氏兄弟7人聚居之处,占地12000平米。其中老三屋内有6个天井,占地4200平米,建筑面积2500平米,木结构,低层多进庭院式,楼上楼下环廊相接,门前立有三对幡杆石座。大屋错落有致,别具特色,谚称:青街的竹,顺溪的屋。现存祖屋建筑面积4200余平米。是考察古民居和民俗宝贵资料,也是浙江省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民居之一。
 
1568)明穆宗隆庆二年
  七月,大风雨,海溢,漂沿海民居、田地无算,次年又如之。
 
1568-1573)明穆宗隆庆二年至七年
  是年,泰顺知县周正乐于南郊宋圮古塔近旁的象山布合尖建塔,名象山。万历b十九年(1601),邑人包宏仁重修时易名文祥。
 
1569)明穆宗隆庆三年
  平阳知县朱东光上任即捐俸筑路,其中一条从江口至金乡。
  横阳古道与南港古道每10里设一邮铺,每铺设司兵2人,以传递过境公文。
 
1570)明穆宗隆庆四年
  在泰顺泗溪镇溪东村建东溪桥,俗称f东桥,乾隆十年(1745)重建。桥中央有重檐阁楼,雄伟美观,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桥。中国科技史话丛书《桥梁史话》刊载图文,视为全国桥梁典型之一。
 
1571)明穆宗隆庆五年
  平阳知县浦城朱东光延聘乐清侯一元纂编《平阳县志》8卷刊行。原本已佚,现存的隆庆志是在原志的基础上,于万历十八年(1590)经知县万民华补遗,清康熙十二年(1673)再经知县石金和等人增补而成。该志近年从台湾传入1983年手抄影印本,共4册。有朱东光、侯一元、万民华序,志分32篇,各篇繁简不一,简者仅数行,编次也较杂乱,多缺项,篇目与正文序列不符,唯人物事迹较详实,为以后各志所承。
 
1571-1582)明穆宗隆庆五年至神宗万历十年间
  在乐清虹桥峃前村白龙山建双髻寺,俗称下宫。现存仰止门、太空亭、石殿及石照屏等,全系仿木石结构,石照屏43间,明间雕刻佛像80尊,东西二次间各刻佛像4尊,刀法粗犷有力,保存完好。
1572)明穆宗隆庆六年
  重修叶文定公祠堂于城区金锁匙巷。在县治东,大概在现在的县前头、高盈里一带,以裁革的河泊所建叶文定公祠,祀宋叶适。
  是年,由乐清知县婺源胡用宾延聘乐清侯一元纂编《乐清县志》7卷刊行。有玉海楼藏传抄n。


1573)明神宗万历元年
  玉米种植从皖南经杭州传入温州。
  是年起,不再为政区名称,而纯粹成为街名或巷名。
  是年,泰顺知县漳浦王克家延聘泰顺张庆旸纂修《泰顺县志》8卷,既成,请乐清侯一元、侯一麐(麟)订正刊行。原著佚,后志录有序文三篇。
  高则诚《琵琶记》在明代多次得以重刊,是年有闽建书林种德堂熊成冶刻本。

 

 

 

 

 

 

文献资料《温州历史年表》10 明朝4

(2012-11-19 14:10:30)

转载▼

标签:

历史文献

分类: 历史地理

文献资料:《温州历史年表》10

《温州历史年表》10 

--(古代、近代、现代编年史)
作者:沈克成  2012-11-19 

 明代4-明神宗--明思宗


1573-1575)明神宗万历初
  御史屠叔方奏建卓敬祠。初建于温州郡城之南、瑞安县前新街二处,后郡守卫承芳移建于江心文天祥祠之右,称卓忠毅公祠。卫承芳,字君夫,四川达州人,隆庆年间(1567-1572)进士,-历十年(1582)任温州郡守,后官至户部尚书,廉善抚贫,严绝馈遗,属吏自饬,官有清名,卒谥清敏
 
1573-1620)明神宗万历年间
  从徽州引进玉米,开始在杭州一带栽种,不久传入永嘉。
  温州设官营织染局。
  岁贡茶芽十斤。茶产楠溪,地近雁山,色、香、味与雁山茶无异。
  两度对今玉环县境查议开复,均因主管忧虑而未成。太平和乐清民众,时有人上岛偷耕窃种,遂形成玉环本岛上乐南太北分界,即分水山以东桃花岭以北属太平,余属乐搿
   万历初,戏曲作家永嘉戴子晋在世。子晋,字金蟾,工于曲,有《青莲记》及《靺鞨记》传奇各一本,今未见。
 
1574)肷褡谕蚶二年
  六月,大风雨连续七昼夜,瑞安山崩地裂,沿江居民溺死无数。
  是年,杨邦宪(字肃卿,号洞岳)由南道御史知温州。
  是年,永嘉知县刘三宅胂囟仓故址为县城隍庙。
  是年,
永嘉王继明(字用晦,号慎斋)登进士第,授当涂知县,兴利除弊,奸党敛迹,县境晏然。后历任镇江、襄阳、太平三府知府。秩满离职时,将所余俸金二百余两,悉数散给贫苦之家,己家无担石储,屋室不蔽风雨。擢四川按察使,卒i任上。夔州人以宋状元王十朋曾在此做官,合祠祀之,称二王祠
  是年,上杭教谕、泰顺林一道调任亳州学正。离杭时诸弟子惘然若失,依依不舍,三百八十人为之立去思碑于黉宫前,碑文有德行可法则思,功绩可纪则思,思爱不忍忘,则勒之石之句。林一道(1516-1577)字宏卿,号龙川,仕阳人。敕授文林郎。-幼嗜学好问,博通经史,邃学卓才。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平生以兴学育人为务,教育生徒务以正心修身为本,并重文史诸课,规制严谨,因材施教。对品学兼优、勤奋进取者,则予奖励表扬,使之竿头日进;对贫乏不能自用,婚葬无力操办者,则捐俸给予救济,使之专心致学。每至-地,必先洞悉民情,以作施政之本。在上杭四载,教绩卓著,人文蔚起,声誉籍籍。所到之处,政绩斐然,连膺七奖。海内士子,望之如泰山北斗,惟恐不得谒见。后擢为全椒知县。全椒军民素豪黠,且多权贵,夙称难治。一道公正廉明,依法办事,抑强扶弱,除暴旌良,大政必亲自掌握-不委小吏,凡事皆细加过问,惟恐坑民欺上。夙兴夜寐,勤政爱民,终致风气大转,政通民和。因清勤过甚,积劳成疾。于万历五年(1577)殁于全椒任所,士民皆恸。引柩归梓时,沿途官绅士民具奠致祭,泪湿衣襟,攀号不返。著有《龙川集》(稿)。
 
1575)明神宗万历三年
  瑞安知县安福周悠延聘瑞安秦激编纂《瑞安县志》,距上次修志二十年,体例一据前志,但人物不立传。今佚。
 
1576)明神宗万历四年
  在巽吉山重建塔,塔高11.8尺,围4.8尺,下为塔院,奉祀文昌神。
  是年,瑞安秦激(号慎斋,居县城小沙堤)以贡生任汤溪训导,后迁西安秦王府教授。
 
1577)明神宗万历五年
  温处兵备副使龚大器来游乐清中雁白石山,时微雨初露,彩虹贯日,与白石洞相对,因更名为玉虹洞。玉虹洞山门外摩崖第一山三字,相传为宋太宗亲书。明末,白石人陈崇雅开始编《玉甑种尽10 卷(已佚)。在玉虹洞内有铜钟一口,铸于清同治三年(1864),高1.28,钟身有玉甑禅寺保和宝钟铭文,是乐清现存最大古钟。
  是年,永嘉叶承遇(字思章,叶适九世孙)登进士第,授福建莆田知县。以前,该县田分官民,.有轻重,承遇莅任后予以均之,百姓感德。擢云南道监察御史,后以抗疏忤大宪,调江西按察使司佥事。未到一年,复受诬,遂辞职归,不久卒。著有《筮仕录》。生平见万历《温州府志》。
 
1578)明神宗万历六年
  南昌齐柯(字文则,号应川)由举人出任瑞安知县。柯敢作敢为,利之所宜兴,辄肩任之。瑞安原有西垟陡门,废于洪武时;月井陡门废于成化时;集云山诸水由九里陡门直洩入江,旱即干涸,城郊农亩歉收,城内火警频繁。齐髡偌父老,商议疏凿东塘,浚河务求深广,并堵塞九里陡门,重开西垟陡门,将所浚淤泥聚积为拱瑞山,使河水回环入城,提高水位,并在拱瑞山上建文昌阁。邑人林万梅为作《拱瑞山记》。柯又峻法禁赌,设备防火,表彰忠烈,禁止侈靡;学宫城仓,街坊桥梁,均有所整饬。申请丈量田鳎请上级亲临监督,使无遗漏,摇役赋税得到均平,民食其利几乎百年。在任五年,升大理寺评事,知临安府后致仕。
 
1579)明神宗万历七年
  王叔杲出资重建江心寺山门、两庑及钟鼓楼。重修郡学堂舍。又捐资重修永嘉县学。
  在瑞安市区安阳拱瑞山建拱瑞寺,由大殿、金刚殿(二进)、左右轩房和寺后河心魁星阁、东轩外凉亭组成。
 
1580)明神宗万历八年
  温州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亨在江心重建浩然楼,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中吾善养a浩然之气。一说以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命名,或言为纪念到过江心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而得名。诸说并存,各有渊源。
  是a,王叔杲捐资重修东瓯王庙。
  是年,永嘉诗人康从理卒。从理,字裕卿,自号二雁山人,有《二雁山人诗集》传世。胡应麟《诗薮》评说裕卿诗尤长近体,七言律闳壮豪丽,翩翩布衣之雄
 
1581)明神宗万历九年
  侯一元《二谷山人近稿》成书。当为晚年手定之本。有明万历刻本,清光绪重刻本。
 
1582)明神宗万历十年
  设南麂副总兵,实行军屯制,既利海防,又使山海无弃地。
  据万历《温州府志》,温州人口户为109922,口353066。其中瑞安户18386,口45864
 
1584)明神宗万历十二年
  永嘉知县陈其志重修永嘉县学。
  瑞安知县章有成重修止斋祠祠堂、仙岩书院。止斋祠原在梅雨潭旁,陈傅良常读书处旧址,重建时迁于圣寿禅寺侧。
 
1585)明神宗万历十三年
  永嘉知县蒋行义建文昌祠于学后华盖山。
   
叶适九世孙叶承遇(此为碑文所记,按横渎《叶氏宗谱》为十三世孙),在《叶文定公祠复田碑》中记载了:嘉靖/(1522-1566),官府重修叶适墓,给田五亩,资其守祠修墓;隆庆六年选址重建叶适祠堂;万历间,官府由于原有祠田为豪家所占,议复之。诣田勘明,令其占而尽复之数,具官帖而勒之碑后,永为祭享之资。
 
1586)明神宗万历十四年
  
乐清张德明(1547-1621,字子经,号毅宇,乐成西门人)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奉命清理江西刑狱。历员外郎,主礼部考试,董其昌出其门下。升扬州知府,旋调宁6(今安徽宣城)知府,后升广东左参政,因与御史沈一龙政见分歧,解印而归,优游林下。宁国、广东两地皆以名宦祀之。著有《治平录》,已佚。雍正《浙江通志》(循吏)有传。
 
1588)明神宗万历十六年
  知府卫承芳重建鹿城书院。
  平阳县令万民华发隐占之产,改淫尼之祠,办社学33所,入学儿童955名。
  王光蕴刻其父王叔果《半山藏稿》20卷,刊行于世。该书约21万字,收文13卷,诗7卷。
  是年(一说1585年),永嘉包容授中书舍人。包容(?-1629),字蒙吉,号虚中,博览群书,擅长书法,绘画、篆刻亦皆精妙。时张居正当国,颇受雅爱。十九年(1591)回乡省亲,时郝敬宰永,常以文酒相过从。二十年(1592)携全家人北上,至槜李,母病卒,遂寓居吴门,四方名士相往来,凡十年始归,在西城筑亚绰斋终老,崇祯二年(1629)卒。其遗墨至今犹存。
 
1589)明神宗万历十七年
  
平阳吴宝秀(?-1600,字汝珍,号惺台,河前即今苍南湖前镇人)登进士第,授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寺正。处理案件时,精心对勘法律,不以丝毫物情私意错杂其间,有暇则闭门读书。万历二十六年(1598)冬出任南康(今属江西)知府。到任一月余,即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拥护。后受冤狱,贫病交加,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六月卒。其子凤起、凤威、凤仪槐嗉其父事状及赠、挽诗文为《忠烈遣踪集》,为明末反宦官斗争留下可贵的史料。生平见《明史》卷237
 
1591)明神宗万历十九年
  邑人王叔杲重修江心东塔并重修水陆阁,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句中的澄鲜二字而易名澄鲜阁
  永嘉吴彦匡(字子范)中举,撰有《花史》10卷,今存。
 
1592)明神宗万历二十年
  丹阳汤日昭(进士出身)任温州知府,后分巡浙东道,转四川左布政使。
  乐清大荆一带常有老虎出没伤人。
  查得玉环山田5773亩,地340亩。垦民搭厂53座,并有河闸等水利设施。
  胡文焕改温州教士卢以纬研究古汉语虚词用法的专著《语助》,书名为《新刻助语辞》,作序,并将此书收入《格致丛书》。17世纪,《助语辞》随《格致丛书》流入日本,在日本大受青睐,200年间,一直饮誉不衰,不断翻刻。
 
1593)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闽人试种甘薯成功。自闽迁入苍南地的沿海界民,亦开始种植。
  是年,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卒(1521-1593)。徐渭约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撰成《南词叙录》,对温州南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书是宋、元、明、清唯一专论南戏的著作。有不少独到见解。如不同意南戏产生于元杂剧之后,认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永嘉伦鳌墩哉昱》、《王魁》是创始之作。盛赞《琵琶记》如山珍,等等。
1594)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平阳知县朱邦鲁修阴均陡门,至二十四年(1596)培沿海长堤万余丈。
 
1595)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王叔果妻林恭人重修江心西塔,有记。
  瑞安知县欧大成主持重修止斋祠。
 
1596)明神宗
万历二十四年
  知府刘芳誉重修白鹿书院、鹿城书院。刘芳誉,字际明,湖南陈留人,万历十一年(1583)登进士第,二十三年(1595)任温州知府,后调知广平府。
  屡患瘟疫,永嘉知县同安林应翔(万历进士)思所以禳之,乃择海坛山麓天宁寺侧建五灵庙,为民驱疫祈福。
   乐清知县张子埕作《禁淹榜》,严禁弃捐女婴。
  是年,永嘉方日升《古今韵会举要小补》30卷刻成刊行。该书为万历间方日升馆于京山李维桢家时撰。方日升与弟日新均为围棋国手。
  是年,永嘉王钦豫生。钦豫,字与谦,晚号海野遗民,有自作年r《一笑录》及《经德录》5卷、《翼正初编》9卷传世。生平见乾隆《温州府志》。
 
1597)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
  知府刘芳誉修缮府城,增筑敌台15座,设7门。并延聘永嘉王光蕴开局修志,纂成《温州府志》凡18卷,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刊行。
  是年,永强永昌抗倭义士王德之孙王名世中武举顺天乡试第一(武解元)。
  是年,明代杰出思想家、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时任遂昌知县)来游雁荡,作有《雁山迷路》、《大龙湫》、《龙湫白云院》等诗。次年,即在家乡玉茗堂完成其不朽之作《牡丹亭》。
  是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平阳陈寅(?-1621,字宾旸)随经略杨镐出国援朝,在朝二年多,战功累累。二十七年(1599)班师回国,擢升贵州参将,进为副总兵,三十三年(1605)留守播州(今遵义)时升为总兵,挂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在云贵20余年。四十七年(1619)镇山海关。天启初(1621)卒于任所。陈寅曾从事战阵火器的研究,中书舍人乐清赵士桢著《神器谱》,其制造款式多与他参酌验证,惜当时执政缺乏远见,致阻格不行。
 
1598)明神宗万历二十p年
  
王名世连中武科解元、会元、状元,后官至锦衣卫正千户。名世刚正梗直,不畏权贵,善书工诗,手不释卷,时称文武双才。温州府城曾建有三元坊以为纪念。
  
是年,永嘉项维聪(字懋德,号听所)登进士第,初任休宁县令,对旧积冤案平反颇多。二十九年(1610)调望江县令,后调高淳县令,主修《高淳县志》。又升任吉安、建昌、九江三府知府,皆执法不畏权贵,继调广西右江道按察副使。当时一些瑶民侵夺汉民土地,有人建议兴师讨伐,维聪认为这是有关汉瑶两族关系问题,理应慎重对待,此事为瑶民所闻,悉数归还所侵夺土地。后因病辞归,卒于家。
 
1599)万历二十七年
  瑞安知县傅道唯修建县学明伦堂、先师庙。
 
1600)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
  永嘉知县姚永济延聘永嘉王光蕴编纂《永嘉县志》。王光蕴对其父王叔果纂修的嘉靖《永嘉县志》进行补校,纂成《永嘉县志》17卷,于万历三十年(1602)刊行。姚永济,上海人,进士出身,授刑部主事,任永嘉知县,后擢浙江右布政使。
  是年,朝廷复遣内监莅泰顺慰采银矿,见原矿坑洞积水,未竟而去。
 
1601)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
  温州最为有名的传奇作家陈一球生于乐清慎江乡白岩山楼下村。陈一球(1601-1654),字非我,号蝶庵。9岁通晓经籍,14岁入邑序,以博学为知府何廷相、督学周耀光所赞赏。十三年(1640)谪戍福建镇东卫。临行之日,各地名士在江心屿置酒饯行,并g诗颂扬义行,编为一集,何白题长沙(指西汉贾谊)遗直四字于编首,以志仰慕。其后御史任天成巡按浙闽,得知冤情,力予平反,并加举荐,厄于权奸,未能得志。甲申(1644)国变,清兵南下g一球遂归,晚年筑园于白岩山故居,名曰灌园,躬耕垅亩,饮酒赋诗,度其晚年。后10余年卒。遗著有《悟空编》、《松石亭诗集》等,己佚,今唯存《蝴蝶梦传奇》2卷和《蝶梦歌百韵》。
 
1602)明神宗万历三十年
  兵器发明家、中书舍人乐清赵士祯制成掣电铳迅雷铳等多种远攻火器,可连发子弹。后又发明鹰扬炮火箭溜等火器。经明廷工、刑、兵三部会同审验,确认器械精良,予以嘉奖。
  赵土祯(1552-1611),字祥吉,号后湖,乐清县城(今乐成镇)人。祖父赵性鲁以书法知名,士祯幼受家训,亦善书法。早岁为太学生。游寓京师时,偶写诗于扇上,为宦官所得,献给万历帝,大得欣赏,于万历六年(1578)征召为鸿胪寺主簿,后进为中书舍人。士祯为人倜傥有大志,抨击时弊,不遗余力,对公卿台谏,抗不为礼。工骑射,喜谈兵,并致力于火器研究。时值倭寇侵略沿海,官军抵抗无力,士祯感触至深,悟到克敌制胜除战略部署正确,士兵勇敢作战外,武器锐利与否至关重要。于是广搜资料,悉心钻研兵器,并向寓居京师的西方火器官员请教,终于创制成四种火器,其中制电铳迅雷铳为最新式武器。又发明火箭溜,并绘图立论,写成《神器谱》一书。士祯从事火器研制,其经费都由私人支出,正如他在上疏时所说:千金坐散而不顾。诗人何白对他有散尽千金空四壁,秋风萧瑟卧文园的慨叹。赵士祯所著的《神器谱》、《续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议》等书,为国外所重视,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武器发明家。
 
1603)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
  郡人王光美在郡学修建尊经阁文昌祠,知府陈公相撰记。陈公相,福建漳浦人,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九年(1601)任温州知府,后升广西副使。
 
1604)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十一月初九,温州及所属五县地震有声,屋撼,并有屋瓦堕地,四境皆然。
  是年,王叔果子光蕴、光荐复修文昌祠庙庑、尊经阁、名宦祠、>贤祠。
  是年,陆问礼(字仲谋,号衷虚,江苏常熟人)登进士第,知永嘉县事,历五载,勤政慎罚,宽徭缓赋,县民立有生祠。
  是年,高攀龙来游雁荡,留有《游雁荡山》诗。高攀龙(1562-1626),无锡人,官至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后偕顾宪成等讲学无锡东林书院,为东林书院专任讲席,品评人物,参与政治,时人谓之东林党。。
 
1605)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
  十月十四日,地震。
  知府汤日昭等修,永嘉王光蕴、王继明纂成万历《温州府志》18卷。
  永嘉弈僧野雪(俗姓郑,出家于天台国清寺)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围棋比赛,名列前矛。褚人获《坚瓠集》有记载。另有永嘉包厥初(字幼白,万历间人)亦精围棋,旁及书画印章,各臻妙品。
 
1607)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五月旱至闰六月二十八日,突又大雨五日夜不止,洪水暴涨,民溺死者以千计。
  永嘉王光经(1570-1627,字景济,号黄l)登进士第。著有《黄石藏稿》1卷,今存。另有《丙寅纪事》,不传。
 
1608)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
  在江心孤屿重建温州郡l古松陆公祠堂,祀明知府陆润,配以曾孙平阳知县崇礼,按察使司、前永嘉知县陆问礼。
   在瑞安屿头(今云周乡)宝香山北原卓敬读书处,建宝香书院。
 
l1609)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
  
永嘉周文颖(字孺子,号石室)中举人。撰有《纶音录》,今佚。
 
1610)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
  
永嘉刘康祉(字以吉)登进士第,授两浙司马。熹宗继位后,出任山西督学,大振文风,终于广西右布政使任上。生平手不释卷,尤好奖掖后学。著有《识匡斋文集》,今已佚。存《仙岩观梅雨潭瀑布记》、《复江心寺赐田碑记》、《温州府学重立学田记》等。
1611)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
  安南国(今越南)120名商人分乘3艘海船来温走私贸易,被磐石卫守军查获。
  <安铜盘岛守兵曾受倭寇围困多日,淡水、粮草供应中断,仅靠大沙岙岙内一口井水活命,该井冬暖夏凉,天旱不涸,民间称仙水。解围后,飞云关把总徐亮、陈亮立苦海甘泉碑以作纪念。
 
1612)明神宗万历四十年
  
是年,平阳郑思恭(1566-1646,字允之,号太和居士,城关坡南人)举岁贡,七年后授永康训导,后-湖广兰山教谕,以父年迈辞职回家侍奉父亲终身。浙江右布政使姚永济、温处兵备道米万钟为表彰郑思恭师儒、孝思风节,特在平阳坡南建师德牌坊。牌坊青石结构,三间,面宽5.5,高5,每间柱头上石刻狮子一尊,匾额刻有师懦俸养四字。思恭晚年里居20余年,闭户著书26种,均忧世之作。今存《南雁山志》、《东昆仰止录》(是书8卷,纪平阳一邑文献,张南英修《平阳县志》多据其书)及《园居时令纂言》等。思恭关心乡邦文献,嫌王朝佐的《东嘉先哲录》所收平阳人物寥寥几人,乃作《东昆先哲录》,将宋明平阳人物分为理学、孝友、忠义、文学、政事、清正、高谊、隐逸八类,共收133人。又作《并生录》,记载耳闻目睹的同时代49人,为乡邦保存了众多人文资料。甲申明亡,清政府下雉发令,思恭悲愤交集,乃著《客窗论世》、《见危长啸》二书以见志,然后绝食而死,终年81岁。远近士大夫均赋诗凭吊,后人编成《南海鸣义集芬灾炯湍睢J橐巡淮妫仅在永嘉王志彪《玄对草》中留下三首。
  是年,王祚昌(字伯胤,号十洲,江西上饶人)以选贡任瑞安知县。祚昌缓催科,勤课士,尽心去弊,诛锄强梗,尤以作兴人才为己任。一日,由郊区巡察至乡都,时已夜晚,犹秉烛吩氖孔涌尉恚忽疾作而卒,在任仅5月。身后囊无分文,衣不蔽体,弱子孱童,无法扶榇归葬。瑞安全城为其服素,请父老置方匦于街中,听民乐助,满数百缗,为治丧赠赙,并在东关立遗爱祠。
 
1613)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
  四月初九至十五日,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第一次来游北雁荡,明崇祯五年(1632)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初八日,徐霞客第二次来游雁荡,史载,徐霞客曾三游雁荡,探明雁湖并非大龙湫之源,并作《游雁荡山日记》与《游雁荡山后记》。据山志载,明朝时有奇峰百二、一百零三岩、二十九石、六十洞、二十三瀑、二十一幛、二十二潭、九门四阙、八岭一窝、九谷八坑、七天二孔、九泉一井、十溪一涧等自然景观。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以号名世,江阴人,少负奇气,博览群书,22岁起遍游四方山水,历时30=年,游览10省,著有《徐霞客游记》,其书对石灰岩的考察研究为世界最早记录。
 
1614)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
  三月间,平阳城内大火,殃及南城楼至卖书巷。七月初九夜大雨,仙坛山崩,大石如转丸而下,钟楼等俱坏,平地水深三尺。
  七月,浙江淫雨成灾,温州大雨。
 
1615)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
  
瑞安李维樾(字荫昌,一字天栋,别号拙余)中举,与林增志共同辑录卓敬诗文,成《忠贞录》3卷,《附录》1卷。崇祯七年(1634),授江浦知县,任内劝富户输粮赈荒,祠祀陆象山、陈白沙、王阳明,讲学白马书院等处。撰有《格言纂要》、《瑞凤堂讲录》,并纂修《江浦县志》12卷,一时人文蔚起,荐牍交上。十四年(1641),升户部给事中,督漕江北。因安徽连年兵荒,张献忠部盘桓富6县,时退时来;加上水旱并灾,瘟疫迭发。府县官或称病逃亡,或被掳自杀,衙署册籍被毁。维樾上疏请求减免潜山、太和、宿州及望江、桐城、怀宁漕粮赋税,有每接有司申文,泪尽肠摧,不忍再读。督漕将向谁督漕?改折将向谁改折也等语,文词恳切。后调任礼科给事中,上疏推荐一批人才,请求为于谦、卓敬赠恤。十七年(1644),闻北京城为李自成攻破,崇祯自缢身死,遂回归故里。五月,福王在南京继位,维樾倾资募兵前往勤王。南京失郏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元年(1645),维樾赴闽中从隆武。清顺治三年(1646),隆武败死,乃归里与林增志共同出家为僧,自号素园老人,后卒于家。著有《督漕行草》、《纪录荐牍》、《掖垣封事》、《谏垣奏邸返取
  是年,何白自定自选刊行《汲古堂集》,正文含诗22卷,杂著6卷。共收诗1500余首,文100篇,约29万字。何白(1562-1642),本名守白,字无咎,或作椒邱,别号丹丘生,又号鹤溪老渔,乐清县城人,后随父迁居郡城。自幼学诗,博览群书。19岁时,即坐馆授徒,永嘉县令陈景湖见其所题之诗,大为惊奇,邑之名士交9称赞,名噪一时。陈景湖任满移官长洲(今江苏吴县)后,招他至吴中,当地名流皆引为忘年之交。万历三十二年(1604),缙云郑昆岩出镇延绥(今陕西榆林),聘何白为幕僚,委他校辑《由庚堂集》,并协修《榆林志》,或时为陈国家大计,皆中肯。昆岩9意推荐于当道,何白不受。经一年辞归,归隐永嘉梅屿山中,杜门读书,闲暇时与郡中耆宿硕儒交游,与龙君御、王季中等结白鹿社,相与唱和。书法、绘画,为世人所珍视。陈继儒称他为天际真人,山中宰相。何白一生为布9诗人,以布衣负雅望,曾自辑《山雨阁诗》1集、《榆中草》1集,散文有《雁山十景记》。
 
1616)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
  
是年,乐清李光春(1587-1667,字石生,一字元甫,县城人,徙居永嘉)登进士第,授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推官。天启三年(1623)擢为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崇祯即位后,历任福建、江西、河南等省藩臬,所至著有政绩。崇祯十二年(1639)晋为左佥都御史。后罢官归里,迁居郡城,优游林下。南明弘光时任少司马,隆武时拟拜为宰相,未赴命。清顺治十五年(1658),郑成功大兵围城,城内民乏食,光春与缥绅等出钱购粮施粥,活人甚多。入祀O汀V有《西台奏议》,已佚。
 
1619)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是年,
永嘉王维夔(字邦佐,号龙友)登进士第,初为南城县令。南城为益王封邻,维夔抚御得宜,益王宗人亦自敛抑,不敢犯法。天启元年(1621)分校秋闱,首辅钟炌、侍御邹毓祚皆出其门下。以不附魏珰党,仅授兵部主事,转员外郎,出督江西学政,文风大盛。后官至江西左布政使,积劳称病辞归。
  是年,
永嘉陈尧言(字汝则)登进士第,授n人司司正,持节出使赵、楚二藩,拒收一切赠礼。崇祯初,升户科给事中。时仓储匮乏,京军十数万,聚噪正阳门,陈飞章奏请,得给各卫旗船漕米二十余万石,六军欢呼。又上疏条奏急务五:一曰定圣志,二曰开言路,三曰惜人才,四曰息纷嚣,五曰重名器。生平诤直不讳,为人所忌而n中伤。著有《焚余章》。
  是年,
永嘉周应期(1586-1664,字克昌,一字际五)登进士二甲一名,授礼部郎中。崇祯初任九江兵备,驭吏率属,动有法度。在任五年,军安于伍,农安于野,商安于市,时称善治。后任江西、山东布政使。时山东大饥,蠲免积欠六十万,民庆更生。晋升右副都御史。入清后归卧一楼,自号止庵,杜门不出十九年。当地监司守令往访,不得一见。生平刚严清正,学者称清节先生。著有《家礼正衡》、《正字遗书》、《江州计过录》薄度萏ㄊ韪濉贰ⅰ独硗褪韪濉贰ⅰ抖东小草》等,俱佚。遗文仅《谏遣监臣疏》、《周旋畏庵集后序》、《柯荣歌宜室集序》,见《东瓯先正文录》。遗诗见于《东瓯诗存》者三首。同治《永嘉县志》有传。其子周天锡,字懋宠,号樗庵,为明崇祯朝中丞,学问渊博,记性过人,明亡后闭敝述,辑有《慎江文征》等地方文献,著有《花萼楼集》。
  是年,平阳凤巢后庄村鲁明、鲁通设窑烧陶。后陶窑发展至18座,后庄村改名为缸窑村。
  是年,海上武装走私船结苯犯镇下关(今属苍南),游击陈朝率水师迎击,战死。
 
1621-1627)明熹宗天启年间
  由诗人陈邦屏(建侯)发起,组织温州城南七子社,成员有梅调元、张明止、林梅生、王笃蕃、李颖少、周照如等七人。此后,工于诗画书法者有徐凝、薛英、蔡家挺、钱惠纕、董正扬、项维仁、陈遇春、端木国瑚、潘宗耀等等。
  梅调元,字赞臣,永嘉城区人,顺治八年(1651)岁贡,授龙泉县学训导。贯经史,工词翰,以诗闻于当世,是明末清初温州诗坛祭酒。入清后,又与林占春、李元发、王尔椒、林健弱等结社,号永嘉五子。著有《梅莱技》、《霁月轩诗集》、《金陵游草》等。
 
1621)明熹宗天启元年
  在永嘉沙头镇渔田村岭上悬崖陡壁之间始建太平岩胡公殿。重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内造三重檐的胡公殿及陈氏和吕氏娘娘宫。
 
1622)明熹宗天启二年
   黄华关把总刘德招抚王镇、王锦武装走私集团。
 
1624)明熹宗天启四年
  黄田黄岩洞山建玉泉寺,寺宇分三进,共18间。1926年冬月重修。黄岩洞下村山谷有龙潭弄,有一组明代石刻佛像群,共4尊,保存完整。
 
1625)明熹宗天启五年
  
永嘉王瑞楠(或作)(?-1647,字圣木,城区人)登进士第,授苏州推官,兼理兑运。军民交兑常起纠纷,瑞栴调剂得宜,岁省浮费三万金。权贵子弟犯法,执问如律。崇祯七年(1634)起河间府推官,迁工部主事,调兵部,转职方员外郎,擢湖广兵备佥事,驻襄阳。十一年(1638)春,张献忠佯降,屯兵于襄阳谷城县。王瑞楠主张乘机剿灭张献忠,湖广总理熊灿等受张献忠贿赂,不予接受。次年春,王丁忧回永嘉。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度起义,发布文告,声明官逼民反。并开列熊文灿等大小官员得贿清单,末后特地注明:不纳吾金者,王兵备人耳。由此王氏声名大著,《明史》对此加以记载。明亡,福王朱由崧即位,成立南明政府,任王瑞楠为太仆寺少卿,痛陈有司虐民情状,不久告归。后南京失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又以原官任用,督理温州、处州两地粮饷。清顺治三年(1646)七月,清兵攻入永嘉,守臣投降,王避入山中。四年(1647)正月,清温州知府威逼投降,王眼见明亡,于正月十二日拜辞家庙,从容入室自尽殉国,留有《殉难遗书》,抒发亡国之痛,遗命子孙不得仕清。
 
1626)明熹宗天启六年
  永嘉诸生陈陛(字君纳)辑《江心志》6卷。
 
1627)明熹宗天启七年
  七月,乐清有星大如斗,光焰烛地,飒飒有声,自北而东,徐行入海。
 
1628)明思宗崇祯元年
  海寇入侵平阳沿浦,被把总周世忠率兵击退。
  是年,
瑞安林增志登进士第。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一字可任,号念庵,自署此山道人,居瑞安县城虹桥。少年家贫,曾在密印寺读书,16岁中秀才,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成举人,崇祯元年(1628),以第六名进士授武昌府蒲圻县令。增志重视休养生息,赈济饥贫,修筑堤防,审慎刑狱,编纂县志,兴修学宫,每月朔望讲经明伦堂,培养人才,受到巡按宋贤重a。崇祯三年(1630)、六年(1633)两次校阅乡试,得人尤盛。后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侍讲学士、经筵日讲官,并充十六年(1643)会试同考官、詹事府左中允,转右春坊兼少詹事致仕。在京负责朝a诰敕、起居注、召对记注及六部奏章,编纂玉牒、会典等。经常切陈政要,主张薄赋轻徭,布令防宜赦除胁从,军国大事宜委责公卿督抚。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义师攻陷京师,吴三桂引a兵入关,增志南归金陵,与史可法共图国事,因与马士英议政不合,知其必败。随唐王朱聿键移守延平,任权工部尚书,晋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聿键死难后,出奔沙县,至吕峰山从逾尊长者出家,削发为僧,改名行帜,法号法幢,又称二雪和尚,时54岁a后归里,抗节不屈,避居佛寺。清兵搜捕甚急,被执后受酷刑几毙。同邑王履昌假扮医生,以送草药治伤为掩护,疏通狱卒,使其得以不死,乘间遁归,避居玉宁寺。清顺治间,摄政王多尔衮因范文程推荐,征召增志。初欲自杀,其妻董氏作书劝以僧服赴,得放还,归居虹桥故里九年。曾a泰顺辟田造寺,与遗老董龙溪父子多所唱和。其间辗转经密印寺、雁荡,至四明雪窦寺,嗣法于僧石奇。顺治十二年(1655),往大梅山记梅子真遗迹,结茅其间,经六载返乡。后见密印寺(瓯海头陀寺)衰圮,特修建密印寺,设临济宗道场。历四年建成新寺a后在此寺圆寂。死前集诸子嘱咐:吾生平只欠一死,可勿葬,弃诸沟壑,示天下后世为臣而不死国者。墓在白门吹台山。后人称其县城故里为大隐庐,今仍为街巷旧名。增志著有《天咫篇》、《此山天籁集》、《清华品胜集》a《玉署初编》、《甲申同患纪行集》、《还乡集》、《雁游集》、《雪窦集》、《密印集》、《宗说通集》、《法幢自订年谱》、《法幢大师语录》等,久已散佚,惟《法幢禅师语录》、《任先自订年谱》及《卓公忠贞录》等尚有传本。生平事迹见《明遗民录》。
  王履昌,字元启,号行璞,住瑞安县城东郊。19岁补成庠生。知明末国势衰颓,后金经常入侵,常骑秃马走边塞,以锻炼体魄、意志,并观察形势变化。明亡,邑人林增志执节不屈,削发为僧,被清兵搜捕入狱,酷刑几毙。履昌化装成跛医,设计使之逃脱。后与李维樾、林增志等都以研究佛经避世隐居,往来于云顶、万松诸寺。
 
1632)明思宗崇祯五年
  八月,刘香等海寇聚众据海岛反官府,登岸入境围攻永昌堡7昼夜,后被明军击退,把总王安国战死。
  九月十七日,刘香等海寇又登岸攻东山,杀官府武弁刘华、李英等。另一伙犯瑞安,攻乐清、黄华等地,继而进泊府城拱宸门外,抢掠沿江南北居民财物。罗浮、金岙罹祸尤惨。
  是年,海寇头目袁八自飞云江登陆,犯平阳县境。戴典史率兵前往抵御,袁退去。
 
1633)明思宗崇祯六年
  泰顺知县靖安涂鼐延聘泰顺包大方(字子义)、周家骏(字秀夫,天启七年举人)纂修《泰顺县志》8卷。现仅藏手抄本5卷。
   是年,泰顺全县有田地900.46顷,课口5015丁,岁科米1130石、科银4900两(上解2850两,余留县)。
 
1634)明思宗崇祯七年
  乐清黄华寨城筑成,为纪念温州兵道许成章功绩,取名许公堡
 
1635)明思宗崇祯八年
  陈一球上书浙江巡按御史赵继鼎,痛陈时事二十条,赵看后叹为东瓯杰士,转奏朝廷,罢免一批贪官污吏,人心大快。被<官吏心怀怨恨,诬指其著作《悟空篇》为左道,《蝴蝶梦》为谤书,罗织成罪,拘囚四年。
 
1636)明思宗崇祯九年
  皇太极改汗号帝,国号大清。
  是年,始在温州制造火药炮。
  是年,闽人沈可耀诡称倭奴,率数百人入境,屯仙居(属今仙稔乡)3日,伺机进犯县城、生员林棕椿率领乡兵截阻,迨官府兵至,沈部始取道司前往景宁方向逃走。一个月后,沈部党羽陈其忠又从翁山入屯南峤3日,生员夏应凤率乡兵攻其不备,余部败退。清顺治元年(1644),沈可耀复从外八都窜小溪(今秀溪),村民曾三风等率乡兵抗拒,不敌,奋勇战死;生员夏应凤率千人追至泗溪破其营,可耀败逃。
  是年,永嘉柯荣《歌宜室集》刻成刊行。周应期作序。
  是年,重修信国公祠。
 
1639)明思宗崇祯十二年
  新定渔课奇重,江南渔民吴文元上诉,平阳知县陈晶奎谕令仍按旧制缴纳。
 
1641)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是年(一说1649年),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来游雁荡,留有《夜宿灵岩》等诗文。黄宗羲(1610-1695),余姚人,曾任南明鲁王左副都御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师,人称梨洲先生,认为盈宇宙间一气也,提出工商皆本。著述甚丰,《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是其精心之作。
 
1642)明思宗崇祯十五年
  诗人杨文骢任永嘉知县。杨文骢(1597-1645),号龙友,贵阳人,历官兵备副使,授兵部右侍郎。在浙江衢州抵抗清兵,后败退浦城被杀。工诗善画,风流自赏,著有《洵美堂集》。《桃花扇》里为李香君血溅诗扇、点染桃花的杨老爷,就是杨文骢。在永嘉任内,对温州山水赞不绝口,颇多吟咏;但更能激起诗人心潮翻滚的是江心屿古先贤的遗迹,正是这种高昂的爱国热情,使他终于由一个寻欢买醉的风流雅士变成了以死报国的无畏战士。
  是年,诗词名家乐清何白卒,葬于永嘉蓬溪(今属瓯海)。
健∈悄辏永嘉刘士焜(字受弢)中举,辑有《报国录》一卷。
  是年,刘基次子刘璟诗文集《易斋集》得以刊行。
 
1643)明思宗崇祯十六年
  五月,有星大如斗,声如钟鸣,西南过东北而没,次日天赤如血。
  
1644)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
  五月,李自成进京消息传来温州,各地相继发生兵变和农民起义,府城兵备副使谢鼎新、通判李兆星俱逃。平阳蒲门所城驻军兵变,烧死高指挥,毁官署;瑞安守汛兵丁及千户所军丁欲改其军籍,偕乡民反官府;左七在飞云江南岸揭竿竖旗平权量a减租税,黄小吴等响应,自号平均王,自瑞安澄江(今桐浦乡澄头)到永嘉方岙,势如燎原,后被镇压。
  是年,瑞安王祚昌(字玄翼)举岁贡,著有《a易敝书》、《珠树堂集》。曾作《飞云江复官渡记》,记述嘉靖间知县刘畿,至崇祯间知县沈龙跃、李灿箕恢复官渡的种种困难,昭示后代,只有以诚与和,才能造福于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