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志书

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南宋(公元1127-1279年)

时间:2014-02-18 10:36:02   作者:沈克成   来源:浙南林氏源流网   阅读:3953   评论:0
内容摘要:《温州历史年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温州历史年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 (1368--1644年)

清朝(1644-1912年

民国(1912-1949年


 

南宋时期(1127-1279

    1127年,徽宗、钦宗二帝被掳走,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被宋钦宗派在外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成为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在原北宋陪都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后南迁建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设建康府(今江苏南京)、绍兴(今浙江绍兴)为行都,位居陪都地位,案此喂号,史称南宋,赵构便是后来的宋高宗。
  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所面临更强大的敌人-蒙古汗国。蒙古帝国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俘5岁的宋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背着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殉国亡,南宋灭亡。从建炎元年(1127)到祥兴二年(1279),南宋共历时约153年。

 

1127-1130)南宋高宗建炎年间
  高宗驻跸县城时,宋室勋戚、后宫随宗室南渡,大批宗室勋戚大臣南奔温州,迁入永嘉、瑞安、乐清县境内定居。今乐清高岙之高姓,南宅之南姓,即当年高宗扈从之后裔。
  开凿平阳江南内河:一条从钱库向北至江口,一条自钱库向南至金乡河头。
  在洞头大门岛、鹿西岛建立烽火台,设置寨台和战船。同时痴磐作业开始发展。
  大荆、琯头始建寨设兵,以固海防。
  为防御海寇骚扰,于洞头列岛之大门、鹿西建烽火台(亦称烽堠、烟墩),并设置寨兵、战船,与温州沿海各地保持联络。
  温州置海防13寨,其中在今玉环县境有梅岙、青岙、小鹿、北监4寨。
 
1128)南宋高宗建炎二年
  永嘉苍坡七世祖李秋山迁居一里外方岙村(方巷),弟李嘉木遂在3米高寨墙上建一座歇山顶方形亭子,称望兄亭。在这座亭子上,不但能欣赏东池的水光和仁济庙的侧影,还可以眺望村外农田以及远处方巷村的送弟阁。望兄亭与西侧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公共中心。
  是年,沈大廉(字元简,沈躬行侄)登进士第,任枢密院计议官。绍兴元年(1131)任监察御史。遇事敢言,无所顾忌。给事中周美认为诏敕有不妥当,封还并加以驳正砦シ粗家舛被免职,大廉直言其不可。不久,中书舍人凌景真亦被免职,他又上疏力争,均无效果。自认没有尽到言官职责,坚决要求外调,乃以直秘阁衔任福建提点刑狱公事,一时受到舆论推重。第二年病死,王十朋挽之曰:能将一城事,了却百年身。大廉继承躬行之学,多有独到见解,著有《论语说》。元李孝光《五峰集》附《论语指南》中引其说颇多,因而得存吉光片羽。
 
1129)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温州罢应道军军额,降为军事州。恢复州制,仍称温州,属两浙东路。
  宋高宗在金兵追赶下,从明州泛海南逃。
  温州外城增楼橹马面。
 
1130)南宋高宗建炎四年
  正月二十三日,高宗赵构乘船至琯头停泊,着人登岸视察附近地形。
  正月二十五日,高宗赵构乘船抵温州龙湾,驻金岙福圣b。其扈从有留居在乐清者。
  二月初六,高宗溯江至江心,驻跸普寂寺(今烈士纪念馆)越十余日,曾书有清辉浴光四字,赞誉孤屿美景。
  二b十七日,由江心移跸城内。自拱辰门入城,以州治为行宫,谯楼为朝门,州宅为宫禁。
  三月十九日,乘御舟离温北返。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亦从御舟海道之温,后又随高宗离温到越州。李清照(1O84-1151),号易安居士,为婉约派词人代表,创易安体=
   是年,禁海舶商贩,募民据险立栅,防遏外患,平阳设蒲门、南监两寨。
 
1131)南宋高宗绍兴元年
   诗人陈与义(1090-1139,洛阳人,官至参知政事)来游雁荡,留有《题大龙湫》、《雨中宿灵峰寺》等诗。
 
1131-1162)南宋高宗绍兴年间
  实行里甲制,乡下为里,里下为甲。
  温州设立市舶务,管理海外贸易。并建有待贤驿、来远驿,招待来温各国商人。日本商船经常出入温州。除日本外,温州还同高丽、印度、闇婆(爪哇)等地有贸易往来。
  平阳里人徐几倡筑自平阳县城北至飞云渡的万全塘。
   温州巨贾张愿经商海外(东南亚)致富。(参《夷坚志》)
 
1132)南宋高宗绍兴二年
  八月,秦桧罢相来温闲居。五年(1135)六月,任温州知州,共在温住了4年,g年(1136)七月改知绍兴府。
   十月,禁温、台州士民结社。
  是年,刘默(字识道,山东沂州人)始任乐清县令,任内处处为民办事。时县治西门迎恩桥起至琯头计五十余里,塘路塌毁不能行走,刘发动西乡民役分段修路,并疏导河道。官塘修成后,民感其德,称为刘公塘。将其曾游历过的中雁荡山仙狮岩改称刘公谷。刘公谷今有摩崖三处,一处为宋治平四年(1067)刘公舒题,一处系宋元丰二年1079)周开祖题,刘公谷三字无落款。邑民还在刘公谷立祠(即今西龙寺)纪念,至今香火不衰。在横湖一带,还有以他姓氏命名的刘公河、刘公桥。王十朋十分推崇,有扬州别驾知名士,肝胆崔巍百炼钢赞语。
   是年,在泰顺雅阳白巢始建宝林寺,相传有白鹤筑巢其间,俗名白巢寺。曾数度重修,现为三殿一阁。古钟清朗宏亮,古碑书法秀逸,古塔珍藏舍利,附近有氡泉、瀑布,为一方之胜。
 
1133)南宋高宗绍兴三年
   温州四县天旱,地震。
  泰顺章峰(今雪溪乡)蔡允嘉率男宾臣等向朝廷纳钱三千万贯文以助国用,钦赐宾臣兄弟三人同进士出身。
 
1134)南宋高宗绍兴四年
  温州柑桔被正式列为贡品。温柑唐时已入贡,到宋时始见题咏。苏东坡诗: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
  是年,《大唐六典》出于温州州学。当时,温州印刷业已很发达,现存宋版《大唐六典》、《白石诗卷》、《周礼井田谱》、《礼仪》等书均为温州刻本。
 
1135)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以开元寺为天庆宫,奉安太庙神主。
  是年,汪应辰登进士第一。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初名洋,信州玉山人,自幼持重,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妙语惊人,众目为神童。年未及冠,已连中乡试、会试,均居高选。绍兴五年(1135)中状元,时年18岁,高宗特意亲笔书《中庸》-以赐,可谓少年得志。初授镇东军佥判,继为秘书省正字。当时秦桧擅权,力主与金和议,汪应辰上疏反对,由此得罪秦桧,被贬逐为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汪应辰品行高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甘冒大险与抗战派交游,并为他们抗声鸣冤,为此受到秦桧及其党羽迫害。秦桧死后,历任-书少监、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并侍读。又因得罪太上皇,被贬出知平江府,遂从江西玉山迁居永嘉菰田村,因村南有小山如屿而更名屿北(按:有史家对汪应辰迁居永嘉说置疑)。淳熙三年(1176)-于家,与其弟应龙合葬于岩坦镇屿北村后棠塆。子逵,继登进士第,仕至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葬岩坦屿西眠牛山。为缅怀先祖,其后裔在上塘镇鲫鱼山脚建造世尚书纪念堂作为纪念。汪应辰虽长年奔波仕途,但仍勤于治学,博综诸家,少年时曾师事吕居仁、胡安国,与张栻、吕祖谦、-熹交往很深,具有很深理学渊源。著作有《文定集》。
  是年,永嘉何逢原(1106-1168,字希深)登进士第,授秀州司户参军,未赴,改承奉郎,后迁秘书省正字。因上疏谏言被降职为池州通判。后复入朝,升-居舍人。因借教授秦桧之子秦熺之机,怒斥秦桧盗权擅政,投降卖国,被罢黜出朝,谪为处州通判,朝野皆为之不平。其后历任嘉州知州、湖北常北茶监事、成都路转运判官、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等职。外官10余年,执法严明,不畏权势,赈济百姓,安抚民心-精通义理之学,为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文集20卷。
 
1136)南宋高宗绍兴六年
  平阳陈尧英(1108-1178,字秀伯,陈营里即今苍南江山乡人)独自奔赴行在(临安)上书,陈述十二道治国之策。次年正月再上《清朝政序》十二篇,措词激切。至三月,再献上所著《兵书》,对南宋王朝的利害得失,进行条分缕析,气势更为凌厉。陈从小便有安邦济世大志,对尸位素餐的名公巨卿一向鄙视,叶适称之为平阳豪士。晚年居乡,喜周济邻里急难,把所居大宅也让与乃兄,自住旧屋里写《周礼说》,至70岁时病逝。
 
1137)南宋高宗绍兴七年
  蜀僧青了禅师(1088-1151,俗姓雍,四川左绵人,江苏长芦山祖照禅师弟子)奉诏主持温州龙翔、兴庆两寺,率僧众填平孤屿中川,使之连成一体,并移建江心寺于其上,又称中川寺。自此,两寺合一,青了禅师主持江心寺法席,重建法幢,振兴禅宗,宋高宗赐名龙翔兴庆禅寺,被奉为高宗道场,品定为天下禅院五山十刹,孤屿成为全国佛教圣地之一。自此江心学僧与日增多,其中有日本、高丽僧人,日僧赴天台国清寺朝拜,纷纷便道来此瞻仰。南宋永嘉诗人徐照《江心寺》诗有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句,13世纪中叶,道元的弟子义尹、义介又先后来江心寺学习禅门宗要。江心寺也曾派僧人大休、宗觉、子昙等到日本、高丽参学,为中日、中朝间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江心屿由于遍布殿堂亭谢,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a有瓯江蓬莱之称。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五百余首,如唐代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在泰顺三魁镇薛宅村建三条桥,由原先三巨木跨河a桥而得名。重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现为木叠梁拱式廊桥。全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其上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抬梁。
   在乐清乐成东皋山下建紫芝道观,清时扩建为四进大道院,后移至凤凰山麓。
  是年,乐清贾如规(1088-1166,字元范,东乡龙门即今西联乡贾岙村人)以特奏名授广昌尉,任内判决精明,吏畏民服。后调任兴国县司理,未赴任,归时箧中不携任何馈赠之物,惟有《汉书》一部。隐居乐清鹿岩山下,自号鹿岩居士,平生乐善好施,叶适称他是恻怛长者。忠义之气,至植凰ァO缛搜柙唬适乐成不见贾元范,入楠溪不见刘进之,是游洞庭而不尝橘也。其见重于时如此。又与钱尧卿等营建县学,置田养士,操行为当时所称颂。邑人立三贤祠于县学,纪念王十朋、钱尧卿和贾如规。
 
1138)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南宋定都临安。
  是年(一说绍兴四年),
平阳金舟(今苍南金乡钱库一带)陈鳌中武科状元,授修武郎,东南第八将。三年后,其弟陈鹗亦状元及第,授修武郎、东南第十将。
   c年,平阳林嶷(字仲立,亲仁乡荪湖即今苍南望里乡人)登进士第,
授尤溪知县。乾道三年(1167)擢随州知州,后被监司韩晓弹劾罢官。
  是年,
薛良朋(1ll6-1185,字季益,良显弟)登进士第,绍兴中任丽水令。明决善断,吏不敢欺,民无冤狱,赋税如期缴纳。监司多次向朝廷推荐,得任御史台主簿。后历任徽州知府、江南东路和两浙路转运使、署理临安府知府,以工部侍郎出使全国,回归后调吏部任职,后以敷文阁直学士出任福州、泉州、成都知府和四川制置使。致仕后食祠禄在家十年,短衣幅巾,往还樵牧间,死后封永嘉郡公。曾因救荒成绩进直龙图阁,3次上疏推辞。
   是年,
平阳黄石(1110-1175,字圮老,松山即今桥墩镇人)登进士第,历任福州、建教授,校书郎,著作佐/,司封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左司员外郎,江东转运副使等职。喜论国家利害,绍兴七年(1137)上书,言内事可治者七,外事可治者四,众议为切时可行,受高宗称赏。卒葬岱山(松山)。
 
1140)南宋高宗绍兴十年
  十一月,大火烧毁州学、永嘉县治、市舶务及民居千余家。火延烧,开元寺皆尽,未几重兴。
n 浙东连续饥荒,人食草木。
 
1141)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
  仲春,江心东西塔重修。
  是年,乐清郑邦彦卒于婺州教谕任上。郑邦彦,字国材,博览经籍,尤长于《易》,书法遒劲。重和年间(1118-1119)进士,授沧州、台州教谕,均以丁忧未赴。在婺州任上,专心培育人才,卓有声誉。宣和年间(1119-1125)曾主持乐清乡校H迳从之游者百余人。
 
1142)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永嘉陈鹏飞(1099-1148,字少南)登进士第,历官太学博士、崇政殿说书、礼部员外郎。秦;子秦熺在永嘉时曾从鹏飞学,后为侍郎,所下文案多主观武断,鹏飞常在文后加批语退还,秦心中不悦。鹏飞任侍讲经筵官时,又常讲君尊巨卑之义。一天高宗忽问:母以子贵何如?鹏飞以正礼回答说:公羊之说非是。时秦桧欲尊崇太后以获宠于己,认为有意讥讽,终被谪居惠州(今属广东),穷困潦倒而死。著有《管见集》10卷、《罗浮集》2卷、《博士书传》30卷、《诗传》20卷,皆佚。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赞陈鹏飞以经术文词名著于时。陆心源《宋史翼》卷24有传。陈鹏飞为学不为章句束缚,必究探人伦正论而趋于深厚。
  是年
,永嘉何溥(字通远)登"士第,试礼部第一,历官临安(杭州)府学教授、删定官、婺州(金华)通判。因反秦桧被罢官。秦桧死后,任监察御史,迁右司谏,除谏议大夫。刚直不阿,弹劾不避权贵,首论将帅不治兵而治财,战斗之士变为商贾;继劾镇江都统制刘宝、吏部侍郎沈介及丞相汤思退,三人均因此罢官。升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以病请外调,授龙图阁学士领宫祠卒。
   是年,
乐清刘铨(1112-1166,字全之,西乡石船即今北白象镇石船村人)登进士第,历任临海县尉、嵊县丞。政声甚好,迁升如皋(今江苏)县令。任内垦田数万亩,安顿流亡百姓。改任海盐县令时,适逢大水伤害禾稻,奉旨调查灾情,并发放赈灾粮数万斛,同时劝导富户开仓赈济灾民。农民种田无资本,即在郡中借贷发放。后因丁忧去职,竟而去世。一生为人慈厚,乐于助人。工文词,诗句清劲,自成一家。王十朋为作墓志,称德成行高,而年与位不称,所蕴未施,君子惜之。
 
1143)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
  胡弼合家移居永嘉楠溪渠口。胡弼(1087-1172),字公辅,号卧云。原居江西南昌(古称豫章)。性鲠直,不假辞色于人。绍兴初年,金兵犯庐州,陷临江军,政局板荡,遂与弟胡匡举家徙迁浙江永康方岩。因与温州吴表臣情谊甚笃,旋受吴之邀,于绍兴十一年(1141)移居永嘉县城墨池坊。时社会盛行耕读,胡弼发觉楠溪渠口对岸有一处襟青葱之山,带潋滟之水,且有文笔之峰拥其秀,长方之池喻为砚,呈文笔醮砚之态,有文人迭出之兆,遂合家移居来此,为不忘祖地,故将新迁之地取名豫章。胡弼童时即解声律词章,年未及冠,尽通百家言,每嫌士子为文雕琢浮靡,而以道学自任,故当时笃古之士争慕之。居墨池坊时,辟讲堂,士人踵门相从者数百人。著有《卧云集》。
 
 胡褒(1112-1174),又名胡庚,字孟颢,号桂岩,弼之长子。登绍兴八年(1138)进士,与弟襄同榜。尝在岳飞部下任职,后官至荆湖制置司干办公事。
  
胡裒(1115-?),字仲颖,号景山,弼之次子。登绍兴五年(1135)进士。初,裒读书于县城天庆观,时秦桧在温任职,杖策来观,裒方读《孟子》,见桧来,仍朗读不辍,桧因诵《句践》一章以感讽,裒不为所动,且不还谒。及桧为丞相,有人以裒荐,卒不用,后为官仅止滁州通判。晚年,裒于县城华盖山建一别舍,堂前手植6株桧树,额其堂曰:六桧堂六桧谐音为戳桧,意谓秦桧之罪,当致杀戳。明洪熙年间(1425),裒九世孙镛及其子奥,将先祖事迹与士大夫为裒所撰诗文s纂集《六桧堂卷》。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黄淮有序。
  
胡襄(1ll7-?),字季皋,号固斋,弼之少子。登绍兴八年(1138)进士,与兄胡褒同榜,与二兄齐名,称胡氏三俊。隆兴年间(1163-1164)经饶州知州王十朋推荐,任江西提刑,授太常寺少卿兼枢密院都承旨。左丞相陈俊卿会见胡襄交谈时,襄必举当世弊事以及政事所宜先者,俊卿喜其助己,由是对襄更加敬重。累官江东提刑,徽猷阁直学士。
 
1144)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
  诏天下州县皆立学官。
  王十朋在乐清县城东隅创建梅溪书院,执卷受业者40人。
  在瑞安城关镇白岩桥村建白岩桥,南北相向跨架在丰湖上,原为3孔梁式石桥,跨度为12米,宽2.3米,桥面用4条石板铺成,凿有横纹,中孔两桥墩均为方型石柱,孔径6.35米,南孔和北孔已填塞,桥面南北两端有石踏步8级为引桥,结构仍然保持宋代原状,乃瑞安现存梁式石桥中用材最粗、形式最壮观者,具有历史意义与考古价值。
 
1145)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春,乐清士绅响应知县赵敦临倡议,买田5顷充学田。
  十一月,日本商船载硫黄、布匹等物遇大风漂泊至平阳仙口港,船中男女19人受当地官员以礼相待,措置发遣。
  乐清县令赵敦临率众筑东西溪石塘,后人称为赵公塘。
  平阳太常博士吴蕴古筑万全沙塘陡门,计七间,受益农田四千余顷。
  是年,
郑伯熊登进士第。郑伯熊(112-1181),字景望,与郑伯英齐名,学者称敷先生。曾任国子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等职。淳熙五年(1178),以直龙图阁学士出任福建宁国府知州。七年(1180)任建宁府知州,翌年死于任上,赠敷文阁待制,谥文肃。郑伯熊私淑于北宋永嘉周行己,继承与发扬周氏所传洛学与关学,对周行己之学贡献很大。清全祖望《宋元学案》说:永"先生从伊川(程颐)者,其学多无传,独先生(指周行己)尚有遗言。南渡以后,郑景望私淑之,遂以重光。南宋初期,秦桧擅权,禁人习赵鼎、胡寅之学,洛学一度濒于灭绝之境。郑任福"提举时,刊刻二程著作,并讲授洛学学说,因此得到全国学术界钦敬。郑伯熊学识渊博。《宋史·陈傅良传》说:永嘉郑伯熊、薛季宣皆以学行闻,而伯熊于古人经制治法,讨论尤精,傅良皆师事之。后叶适亦曾向他问学。叶适认为永嘉义理之学周作于前,郑承于后,南宋著名思想家永康陈亮则向其执弟子礼,为郑氏《书说》、《杂著》作序。全祖望《宋元学案》说:乾(道)淳(熙)之间,永嘉学者连袂成帷,然无不以先生兄弟(郑伯熊、郑伯英)为渠率。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现仅存《书说》(《尚书》讲义)20多条。
  是年,
平阳顾冈(字次凤,夏较里人)登进士第,任钱塘县主簿。当时从临安知府以至钱塘县令,无一非秦氏党羽。顾冈无法退留,立即拂袖回里,至死不再出仕。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秦桧得势,参知政事刘大中一向反对和议,兵部侍郎萧振遂迎合秦桧意旨,连续3次"书弹劫刘大中不孝。刘大中被贬处州(今丽水),赵鼎也随之罢相,贬岭南,再移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三年后绝食而死。平阳古院里(今萧江镇)人萧振,在太学中曾被誉为三贤之首,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兵部侍郎,有政绩。这次为秦桧推波助澜,引起同乡的愤激。绍兴十年(1140),顾冈写了一封长达两千字的《上萧侍郎书》,对萧振进行严肃规劝,希望萧振能顾惜今名,克尽职责。萧振读后,不以为忤己,对和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向高宗提出敌人变诈,未可屈己求和国家讲和,恐失诸将心。终于g致秦桧不满,也受到弹劾与迁用。
 
1146)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
   在瑞安飞云镇孙桥村建栏杆桥,南北相向跨架,为5孔梁式石桥,跨度22.20米;中孔跨度4.55米,桥面宽3.10米,原有石栏杆,青石制作。该桥保持南宋原建风格,是研究浙南水乡古代桥梁建筑史的重要实物。
 
1148)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是年,乐清刘镇(字子山,一子可升,号方叔,西乡石船即今北白象镇石船村人)登进士第,任常州司户,后被延入郡幕,因父丧丁忧去职。起为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时,有重犯九人已成定案,他发现有冤,即加复审,平反冤狱,悉数免罪。后调武义丞,筑溪塘数百丈,百姓无不感德。继任长溪(今福建霞浦县)县令,存心明恕,惠政更多。又迁隆兴府通判,辞归。王十朋曾向朝廷推荐,称他屡易州县,皆有治绩,明敏之政,吏不能欺,民立生祠祀之。词见《草堂诗余》及《类编草堂诗余》。
  是年,泰顺徐履(1121-1198,少名驹儿,字子云,号少初,木棉村即今县司前畬族乡人)中省试第一。秦桧羡其才,欲招为婿,及殿试,履装疯卖傻,不答一字,被置榜末,婚议遂罢。同科考生深为惋惜,徐履笑答:千里名驹伯乐贤,赤壁周郎显才能;若使皇榜颠倒挂,徐履依旧是状元。时人敬重笆游天下志士。《泰顺分疆录》载,徐履廷试对策,指斥时事,力主抗金,朝臣愕然,高宗不忍弃去,特置榜末。历官安溪主簿、国子博士、信州通判、沿海制宜司参议,终朝请郎归隐。著有《徐子云集》。
 
1149)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
   秋旱,温州大饥。
 
1154)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温州大饥荒。
  修筑永嘉场军前大埭和平水埭,使茅竹山东北数万顷田地免受江潮侵害。
  4山(今宜山)所产乳柑(真柑),北宋时已名传遐迩,列为贡品。至是时,因温州黄元寿论官市黄柑扰民,朝廷下诏禁止。
  是年,
永嘉甄龙友(字云卿)登进士第,官国子监典簿,历湖南帅。
 
1155)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永嘉事功学派首创者薛季宣在家设雅新学塾,其堂侄叔以及徐元德、王楠等先后来问学受业。宋元明以来,永嘉城乡私塾与书院同时存在,是科举时期士、农子弟最普遍的读书学习场所。入学童生无年龄规定,无一定修学年限,无统一教材。蒙馆以识字教学为主,课程有《养正蒙求》(明时永嘉名儒梅颐所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千家诗》和《幼学琼林》等;程度较高的授以《大学》、《中庸》、《论语》、《盂子》四书。有的增设杂字尺牍。一般采用单个教授,重读认写。读,有点读、还书(正读或背诵)、温书等;写有描红、影格和临贴。经馆教授《四书》、《五经》和《古文观止》等,还讲授对子、平民和试贴诗,习作八股文。宋代以来,私塾中影响较大的,江南有10余所。陈傅良、叶适等先后在温州城南茶院书塾、乐清白石北J檑又唇蹋其教学成绩均不在书院之下。
  平阳县令郑颛大规模重建县公署厅堂廊庑,计140间。
 
1156)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
  南宋名臣张九成任温州太守,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自号横居士,亦称无垢居士,原籍开封,后移住钱塘(今杭州),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官镇东军签判、太博士、著作郎、宗正少卿、礼部侍郎兼侍讲。因反对议和,被贬长达14年之久。秦桧死后,以秘书阁修撰任温州知州。任内力主轻徭薄敛,统一度量衡标准,提倡敬重父母和老人,劝喻简办丧事,收养遗弃。时年60岁,还深以民瘼为念,曾说重敛病民,数次向户部说情,缓督浙南军粮,户部执意不肯,他毅然辞职回乡,回乡数月〔∽洹F缴钻研经学,训解经义,结合禅理,自成一派,著有《孟子传》、《横浦集》等。
  是年,张九成辑成《南雁山图志》,此为平阳第一部山志。
 
1157)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
  永嘉刘愈任温州州学学政。刘愈(1096-1166),字进之,自号无居士,以字行,楠溪溪垟人。祖遗家资豪富,进之轻财重义,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绍兴十九年(1149),楠溪江流域严重干旱,民大饥,四处流亡。进之慷慨疏财,赈济乡里灾民,复发动灾民砍斫自家山林樵卖,以己之家产为质,向州府请贷,得米三百石,灾民赖以生帧6十四年(1154),楠溪复大饥,饥民蜂起打家劫舍,州县欲遣兵讨捕,进之极力劝止:人心方摇,当镇以静,倘临以白刃,必将激而乱矣。并单骑至霞渡潭对灾民晓以利害,喻以自救之道,饥指魃⑷ィ为楠溪免去一场刀兵之劫。绍兴三十二年至隆兴二年(1162-1164),永嘉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楠溪江一带草根木实皆采食殆尽,觅食无路,乞讨无门,村内炊烟少,道旁饿殍多。进之既乞求邻县接济,又上书知州转报皇帝,恳求开常平仓以拯民于水火之中。孝宗如其请,灾民得到赈济,楠溪灾民全活者以千计。孝宗时,温州盐课极重,官吏乘机搜刮。进之派遣子士直、偕乡人王大充诉于监司台省,复遣士直偕甥卢纬多次进京诉于户部,请求减去盐课之半,先后历时六载,蚣易示尥颍始得减免年额二十五万余斤。楠溪江中有巨石,号称石歃,滩险流急,往来舟揖常失事。刘又组织群众另辟航道,以减少事故。刘进之高风义举,深得民众敬仰,名流学士慕名来访者,接踵不绝,一时广传入楠溪不见刘进之,适乐成不见贾如规,是浮洞庭不尝橘也。叶适少时曾在楠溪刘进之所创学塾读书。薛季宣曾撰《刘进之行状》备加赞美。著有《内治详览》1卷及《诗词杂著》1编传世。
  是年
,乐清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左原梅溪村人)a进士第一(状元),初授左承事郎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继特添差绍兴府佥判,裁决英明,吏奸不行。三十年(1160)任秘书省校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三十一年(1161)春调任大宗丞,累疏乞祠,遂主管台州崇道观。次年六月,孝宗即位,诏起知严州。隆兴元年(1163)相继任起居舍人、侍讲、侍御史等职,七月改任吏部侍郎。隆兴二年(1164)夏,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今江西上饶)。至乾道六年(1170)五月,先后移知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境)、湖州、泉州。任内抑强扶弱,救灾除害,深得百姓爱戴。从饶州调夔州时,饶地百姓为挽留他,甚至断桥截路,只得间道离去。调湖州时,夔民越境涕泣相送,还建生祠留念。为官时,每以诸葛亮、颜真卿、寇准、范仲淹自比。乾道七年(1171)升任太子詹事,此时已患足病,不久即告病还乡,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同年病卒于家,谥忠文。王十朋为南宋一代名臣。为民除弊,救灾兴利,颇有政绩。生平著述颇丰,赋、诗、文各体俱佳,其文不事雕琢而风格典雅,浑然天成。由他儿子汇集成《梅溪王先生文集》共54卷,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春秋尚书论语解》、《分类集注东坡先生诗》25卷传世。从绍兴十六年至乾道七年(1146-1171),25年间王十朋曾8次经雁荡山,留诗30多首。
  是年,
瑞安曹逢时(?-1170?,字梦良)登进士第。工文词,与刘镇、王十朋齐名。初在太学时,即以行艺优等,选任知临江,后参加省试,王十朋为该榜状元,逢时中进士,任严州司户,职务内事熟练若素习。提点刑狱司使王传很是欣赏,委托写笺表,下笔不停,所提措施,皆出人意料之外。后升福州教授,未赴任而卒。逢时居柳市时,与王十朋友善。《永嘉谱》谓同称为一时诸老是也。乾道四年(1168)八月,十朋任泉州知州,赴任路过飞云江时特意迂道前往拜访。越两年逢时去世,十朋撰文哀悼,称其所著《桔林集》10卷,有李(白)诗、谢(庄)赋、贾(谊)论、晁(错)策,蜚声广场,笔扫劲敌等句,评价甚高。
  是年,
瑞安闻人阜民登进士第,授福州教授。阜民持身严正,守法坚决,福州学风得以根本改善。
  是年,
平阳季光弼(1127-1183,字观国,宰清乡桂源人)登进士第,历任盐官主簿、邵州教授、宁德县丞、嵊县知县。淳熙十年(1183)病卒于嵊县任内,终年57岁。是南宋一位基层实干家。老百姓歌颂说:饥不忧,与之庾,儒林季公民之父;寒不忧,今有裤,儒林季公民之母。据同时代人楼钥记述,至义之所当为,则奋然直前,无所顾忌。逝世之时,嵊县老人儿童扶持哭泣,不论识与不识,都叹息说:善人亡矣。平生著述,有《美芹》、《唐宰辅编年录》、《季光弼文集》等。
 
1158)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
  诗人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南下途经永嘉,游江心,时年34岁。越二年,调返临安,再次途经温州,两次都赋诗寄情,先后在永嘉、瑞安、平阳等地留下不朽诗篇。陆游(1125-121O),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诗多写爱国之情,一生诗作传世不下万首。
 
1159)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钱仁惠等人在南田建大水桥。
 
1160)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
  
平阳林湜(1132-1202,字正甫,原籍福建长溪)登进士第,任富阳尉,以功改知晋江。晋江多外侨,外侨很钦佩其为人,任满日,合城出来挽留。绍熙元年(1190)迁监察御史。宁宗即位,升司农丞,除湖北转运副使,进直龙图阁致仕。晚年定居松山(在苍南桥墩镇),嘉泰二年(1202)卒。宁宗庆元间,韩侂胄制造庆元党案,赵汝愚、未熹、叶适等59人遭贬斥,指责朱熹倡导的理学为伪学,严加禁止,一时士大夫都讳言与朱熹关系。湜尝从学于朱熹,执弟子礼不变,临终前数ɑ古扇怂托鸥朱熹,向他请教,以求解答疑义。林湜是最早把朱熹理学引入平阳的学者。
 
1161)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温州在沿海山势高阜处设置烽堠36处。每处各备旗、锣一,并储柴草、羊粪、火把、柴笼,以代狼烟,一旦出现敌情,昼则鸣锣烧烟,夜则鸣锣举火,并用旗作为招望。
  是年,蒲门寨巡检采用进士王宪的巡船设计,巡船面阔28尺,上面转板,平坦如路,堪通战斗。六月,诏令福建、浙东安抚司依样制造。
 
1162)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七月,a风大水。
  永嘉四灵之一徐玑出生。徐玑(1162-1214),字文渊,又字致中,号灵渊、灵中,永嘉城区人,出身官宦之家,因恩荫得职,历任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游县丞等职,为官清正,执法不阿。工诗,善五律,以清苦为工,亦工书法。著有《泉山集》(一名《二薇亭集》),存诗164首。
  在圣井山主峰建玉皇塔(庙),塔身呈正三角形,塔及周围护墙均为石料构建。清秋晴日,伫立塔畔,可俯瞰瑞平旷野,极目东海归帆,历来东海渔舟以此为归帆航标;晴空之夜,可眺望瑞、平二城万家灯火。四周农民也以此山头云雾变化预测气象,民谣称:身穿八卦袍衣,脚踏九龙圣地;头戴铁丝尖帽,眼望南北东西
 
1163)南宋孝宗隆兴元年
  
木待问中状元。木待问(1140-1212),字蕴(应)之,号抱经居士。先世自五代晋时由闽徙瑞,出生于崇仁里藤岙村(今属马屿镇),绍兴十四年(1144)随父母迁居永嘉城区问政坊(七枫巷),后寓居枫林,为郑伯熊弟子,聪明好学,在儒学上有较高造诣,被大学问家洪迈(今江西波阳人,南宋端明殿学士,学识博洽,著述弘富)赏识,以女妻之。隆兴元年(1163),木待问一举夺魁,成为南宋第十二名状元,也是南宋孝宗朝第一名状元,又是永嘉第一位状元。乾道八年(1172)五月除校书郎,七月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九年(1173)二月为著作左郎,十二月为著作郎。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十七日兼太子侍讲。淳熙二年(1175)三月四日兼权太子侍读。同年四月丁忧。淳熙四年(1177)十一月除著作郎。五年(1178)三月又除著作郎。七月二日兼太子侍讲。六年(1179)二月为起居舍人。七年(1180)六月十四日兼太子左谕德。八年(1181)正月兼权中书舍人,五月以宗正寺丞进爵正卿,九月二十七日兼太子左庶子。九年(11 82)七月二十五日以中大夫兼太子詹事。十年(1183)以太子詹事知太平州。绍熙四年(1193)知宁国府、除焕章阁待制。庆元元年(1195)十二月以显谟阁待制知福州。庆元二年(1196)正月二十四日命礼部侍郎木待问知贡举。庆元四年(1198)知湖州,改知婺州。嘉泰二年(1202)三月一日以礼部侍郎知贡举。累宫礼部尚书。嘉定五年(1212)寿终正寝。终正议大夫,赠少师、光禄大夫,谥文简
  木待问为官有政声,在宁国知州任上时,值岁大饥,悉心调查研究,赈济救灾,百姓受惠无数,合郡感德。官著作郎时,数上疏要求革除弊政,遏橥痘钻营之风,建议察举贤能,曾奏言士大夫气节不立,唯祈陛下涵养作成,如奔走权门之习最坏气节,不可不改。帝曰:诚如卿言,当严明赏罚,使之惩戒。于榱月下诏,遏止奔走权门之风,查察廉吏,戒除虚誉。与六年前状元王十朋有诗联唱和,王有少年才气已超群,场屋能擒锦绣文句以赞,与妻丈洪迈及史浩、史弥远父子等相善,洪、史两家政治上为主和派,木亦受影响,故为榍笸骋恢髡降挠兰窝派诸儒所轻。吴子良《林下偶谈》中提到他显贵后,扩建宅邸时侵占老师郑伯熊宅第,与伯熊弟伯英争执,士论有小人之靡的谴责。木槲噬倭ρВ天资颖悟,博览群书,诗文俱佳,惜仅存诗若干,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著《抱经集》3卷。
  是年,
永嘉郑伯英登进士第四名。郑伯英(1130-1192),字景元,晚号归隐愚翁,与其兄郑伯熊齐名,-称小郑公,历任秀州判官,杭州、泉州推官。绍兴末曾上《中兴急务书》,极言秦桧之罪。伯英俊健果决,喜慷慨论事,性刚愎,自度不能随俗浮沉,遂以母老为由,自请辞职。九年后母丧终,授宁德县丞、福建提刑司干,又-不就职,并嘲笑道:此冗官也,吾方议当省之,而身居之耶?在民间讲学20余年,对传播二程洛学在浙南、浙东地区起较大作用。寓-乡里后,喜交贤人,家产多资助师友。与永嘉学者关系甚为密切。其弟伯海颇受影响,居家立义塾,授学生五百余人。著作被辑为《归愚集》26卷。
  是年,
平阳曾光(?-1169,归仁乡三十八都即今泰顺县东溪人)登武科进士第,授车骑都尉,值金兵大举南侵,在北伐中,光激于大义身先士卒,骁勇善战,斩敌首数千级,生擒八百余人,录功第一,升殿前太尉右通直郎。乾道五年(1169)归里,卒于家。今泰顺东溪乡石穴有其墓和祠。
  是年,
永嘉许及之(1141-1209,字深甫,号涉斋,城区人)登进士第,任江西袁州分宜县令,迁诸军审计,后任宗正簿。时王淮为相,政治腐败,许及之上奏孝宗说:陛下即位二十七年,而群臣未能如圣意者,以苟且为安荣,以姑息为仁恕,以不肯任事为简重,以不敢任怨为老成。敢言者指为轻儇,鲜耻者谓之朴实。陛下得若人而相之,何补于治哉?王淮竟因而罢官。光宗即位,任军器监,授职太常寺少卿,因被言官奏劾而罢官。绍熙元年(1190)贬任庐州知剩后复召为大理寺少卿。宁宗即位,任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当时主战派少师、平原郡王韩侂胄,收罗知名之士,力主对金用兵,乃以许及之同知枢密院。嘉泰二年(1202)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兼参政。四年(1204)夏宋金开剩韩侂胄欲令许及之守金陵,因推辞不去,被免知枢密院事。开禧三年(1207)宋兵溃败,韩侂胄以罪伏诛,南宋用大匣盛侂胄头以谢金人,和议才成。中丞雷孝友上奏宁宗,称许及之实赞同韩侂胄对金用兵,遂被降两级。晚年闲住泉州,工诗文,著有《涉斋省30卷、《涉斋课稿》9卷。
  是年,黄度(1138-1213,字文叔,新昌人)登进士第,以迪功郎任瑞安县尉。黄度曾从薛季宣学,博通经史,不以一己之见为满省3赂盗嘉牌湎停与之定交。当时,瑞安筑海堤以护民田,堤内是塘河。豪强占塘外涂坦为田,挖堤为穴以引水灌溉。群众对此愤愤不平,黄度即命人堵塞。豪强又以设置陡门,设立水平为托词以便引水,度不为所动,据实上报,得以填穴保塘。县欠绢三千匹,责令度催缴;他查实与吏勾省⒋芨牟臼榈奈首者,督令完缴,其余一半申请减免,毋竭泽而渔,得到批准。任上遇时疫,禁用巫术,带医遍巡四郊,给以药剂,民得以疗治。后调处州教授,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礼部尚书,立朝多有建树。著有《诗说》、《周礼说》等。
  是剩南宋哲学家,永嘉事功学派鼻祖薛季宣(1134-1173)游雁荡,写有《雁荡山赋》。
 
1163-1164)南宋孝宗隆兴年间
  瑞安曹绛(字思厚,别号石室居士,叔远从兄)在家乡曹村创凤岗书塾,延师教读族人,一时人才辈出。南宋间,曹氏一门出进士24人,特奏8人,国子荐、荐举18人。曹绛平时在乡与人无竞,里称长者。遇年成歉收,便带领族人减定里中谷价。尝著《家训四戒》:处心无妄想,则终身安泰;处乡无妄交,则终身不陷于不义;于人无妄语,自然信义孚于人;于财无妄求,不致生事启他患。又善诗,终年九十。
  是年,东阳厉汪(字万顷)登进士第,授永嘉主簿,迁知乐清。任内民安其化,以厉佛子称之。后官至西外宗丞,掌管外居宗室事务。
 
1164)南宋孝宗隆兴二年
  大旱,岁饥,草根、木实俱尽。
 
1165)南a孝宗乾道元年
  八月十七日,大水。珊溪花前江水改道。
  叶适到乐清白石北山学塾授徒。
 
1165-1189)南宋孝宗a道、淳熙年间
  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注重事功致用,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甚有影响。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亦作士隆,号艮斋,永嘉城区人,薛徽言之子,父薛徽言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在高宗面前反复争论,廷争移晷,中寒疾卒。母亦相继去世,6岁时为三伯父薛弼收养。薛弼曾任岳飞参谋官,福州、广州知州兼安抚使,颇有军事才能。季宣自幼随薛弼宦游各地,接触岳飞、韩世忠旧部,受到军事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17岁时薛弼病亡,到江陵在岳父、荆湖北路(今湖北省)安抚使孙汝翼处谋事。绍兴二十年(1150)从湖襄著名学者溉问学,得事功之学,成为具有政治、军事才能的青年。三十一年(1161),薛以二伯父恩荫,出任武昌(今湖北鄂城)县令。时金主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侵宋,中路金兵侵入蕲、黄(州)以南,薛季宣将家眷留在城中,表示与城共存亡,武昌民众在他激励下团结一心,保住危城。乾道元年(1165)上书枢密使汪澈,斥责主和派偷安误国。七年(1171)秋奉命视察淮西,仅半年修复合肥36处圩田,在黄州故治设22庄,安置流民巩固边防。不畏权势,参劾光州知州宋端友谎报功绩,杀害归正人(指中原汉族人民逃回宋境者)罪行。深得孝宗皇帝赏识,擢升为大理寺寺正,出任湖州知州。后遭权贵攻击,调任常州知州,未赴任,因患痔疾为庸医所误,于家中。
  薛季宣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谈义理,主张义与利的一致性。教育学生与子侄,要讲读有关国计民生之学。以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世界,解答经制;要讲明事务本末利害,必周知之;无为空言,无戾于行。不同意朱熹等道学家的空谈义理说;并企图从古代经书中探讨对南宋社会政治有用的学问。
  隆兴二年(1164),薛季宣从武昌解任回永嘉,曾在家设稚新学塾教授生徒。学生中有陈傅良、王楠、陈谦、徐元德和族侄薛叔似等人。因主张事功,又都是永嘉人,遂称为永嘉事功学派。永嘉之说,周行己开其源,而薛季宣导其流。薛季宣为永嘉事功学派创始人。学识广博,著作丰富,著有《书古文训》、《诗性说》、《春秋经解》、《春秋旨要》、《中庸解》、《大学解》、《论语小学》、《古文周易》、《周礼释疑》、《九州图志》、《校定风后握奇经》、《汉兵制》、《十国纪年通谱》、《资治通鉴约说》等,可惜都佚而不传,现存《浪语集》35卷。《四库全总目提要》评:学问最为淹雅,自六经诸史、天官地理、兵农乐律、以至于隐书小说、名物象数之细,靡不搜采研贯。故其持论明晰,考古详核,不必依傍先儒余绪而立说精确,卓然自成一家。于诗则颇工七言,极踔厉纵横之致。《宋史·儒林》有传。
 
1166)南宋孝宗乾道二年
   六月,诏罢两浙市舶务。
  
八月十七日,台风挟带大暴雨,山洪暴发,夜潮倒涌入城,四望如海,漂盐场,覆海舟,拔树倒屋。潮退浮尸蔽江,稻禾不留一颗,幸存者什之一。历来温州水灾,莫大于此。今民间尚有乾道二年,水满炎亭坳,江南只留十八家之语。《叶水心文集》载:乾道丙戍秋分,月霁,民欲解衣宿,忽风雨水暴至,浸膝荡胸,食顷溺死至数万人。温属沿海各县溺死两万余人,稻禾无收。温州知州传檄福建移民。以后数年,闽人北迁甚众。王氏、池氏、郑氏、应氏、缪氏、杨氏自长溪,何氏自福鼎,曾氏自晋江,蔡氏自兴化,单氏、周氏、尤氏、戴氏、程氏、苏氏、张氏、陈氏、郭氏、徐氏、胡氏、柳氏、邱氏、邹氏、季氏、吕氏、林氏、施氏、钟氏由闽,包氏由合肥,马氏由河南迁入瑞安。
  秋分之夜,玉环岛上风雨暴作,居民溺死、饿死及落海致死者数万人。天富北监千余家市肆皆尽。开禧二年(1206)濮阳李宽知监瘢始率民重建房舍,街市得以如旧。
  是年,大疫。此前四年、后七年均大灾:灾后各地相继修海堤、建陡门,1184年、1185年完工的瑞安石冈、平阳沙塘陡门,以石更造,最为著名。沙塘衩庞晌庠坦徘慵也圃斐桑受益良田四十余万亩。
吴蕴古,字醇之,号白斋,平阳万全乡吴桥人,登绍兴进士第,任太常博士。落职。
  是年,大若岩陶公洞受大水淹,砂石填满洞内,后经陈公率11子并发动村民把洞中开拨一空,并重建佛殿僧房,恢复原貌。
  是年,郑伯熊率乡人在朝者奏请赈恤。
  是年,
王楠(1143-1217,字木叔,永嘉亭山即今瓯海三溪人)登进士第,初任婺州推官,上书减免粮税二万斛。后历任国子司业、秘书少监、赣州知州。在赣州任内,当地缺盐,拟发证给盐贩,允许运销食盐,但为上级所不许,被劾罢官。宁宗开禧北伐中,出任江南东路提举茶盐公事,兼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县)知州。池州地近前线,他多方筹募资金修理城墙,加强防务。王楠是薛季宣学生,主张事功之学,是叶适师友。曾有诗文集,叶适为之作序,今存诗3首。
  是年,
何澹登进士第,历校书郎、秘书丞、国子祭酒、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卒赠少师。著有《小山集》。
  是年,
平阳蔡必胜(1140-1203,字直之,万全步廊人)中武科状元,授江东将领,出任邵州知州。上表论选择人才为天下大计,受到孝宗赞赏。孝宗崩,光宗因病不能主持丧事,政局不稳,他与同乡徐谊、叶适襄助赵汝<拥立宁宗赵扩,使政局转危为安。必胜历知池州、楚州,升知庐州,调吉州,提举崇道观。嘉泰三年(1203)将起用为知扬州,命令刚下,却于八月去世,年64岁,葬于瑞安灵峰寺后山,叶适为作《蔡知阁墓志》。必胜为政,能体<百姓疾苦,研究地方利弊,从不立名目敛财,注重地方教育,平反冤狱。
  是年,
永嘉薛绍(1139-1212,字承之)登进士第,授台州推官、邵阳知县。县民喜讼,每日诉状以千计,故常操劳至深夜,须发为白。任无为军通判,代理知州职务,为州储粮十万石。绍熙五年(1194)发生饥荒,民得以救济。任太府寺少卿期间,库存增至320万贯,丞相谢深甫召见时,指自己坐榻说,此公坐处也。以直秘阁致仕,秩中奉大夫。
   是年,
平阳彭仲刚(1143-1194俗肿痈矗金舟乡彭堡即今苍南郊外彭家堡人)登进士第,任金华县主簿。遇衢州闹大水,上司使彭仲刚复查再发赈。彭仲刚说:现在洪水平檐,庄稼烂尽,男女淹溺已查实,如要再查实后才赈济,百姓恐早已饿死。上司遂同意立即开仓发赈,灾民及时受益。临海县治于乾道九年(1178)遭大火,只在瓦砾场上搭3间陋屋供县署办公,不能蔽风雨。淳熙四年(1177)彭仲刚来接替,重修县治,但并未加重地方租税,也没有摊派徭役。因提点刑狱推荐,授彭仲刚为两浙转运司物斛官。廷臣都说:此人落州县可惜。遂又┱倩兀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迁国子监丞。几年后被调为全州(在广西)知州。在任上,彭仲刚自行削减开支,还规定商税只取正钱,带纳者蠲免等利民措施,选拔老成之士教育子弟,有时自行讲课。不久老父死于其任所,遂扶丧回里守制,州民哭扶灵柩说:何时再遇上如此好官啊!绍熙五年(1194),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饥荒,朝廷特令彭仲刚提举浙东常平,彭仲刚已一病不起。终年52岁。著有《彭监丞集》。
 
1168)南宋孝宗乾道四年
  
进士林仲彝(夷)在夏口(在今苍南夏口乡)沿乌屿山麓筑林头、乌屿等陡门,至八年(1172)完成。-仲彝曾任台州知州,生平多次开浚故乡河道以溉四乡农田,累计555900丈。
 
1169)南宋孝宗乾道五年
  夏秋,三次大风水成灾,漂民房,坏庄稼,人畜多溺死。平阳县令及下属不上报,降官。
  是年,
瑞安王执中(约1140-1207,字叔权)登进士第,授从政郎,曾任沣州(湖南常德)、峡州(湖北宜昌)州学教授,官至将作丞。一生为官却无意于官场发迹。廉洁奉公,清明自守,以全部精力悉心研究中医学,其所著《针灸资生经》7卷,是针灸临床治疗的重要医学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针灸资生经》全书分7卷,约16万字,以躯干分,四肢分,总录360腧穴,195种内、外、妇、儿科疾病的取穴和针灸方法,经纬相资,各有条理,颇为明白易晓。兼附医案多则和穴位图46幅。他尊重科学,不畏权势,敢于创新,对于北宋朝廷颁发的官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一些观点,大胆提出不同意见,并加以分析、纠正、补充。首次提出以中指同身寸取穴及按之酸痛然后施穴方法,沿用至今。认为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反对迷信,指出p急难之际,命在须臾,必待吉日后治,已沦为鬼魂矣,此所以不可避忌也。该书首刊于沣阳,原本已不复存在。嘉定十三年(1220),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事徐正卿继刊之。绍定四年(1231),沣阳郡丞赵纶又刊之。此后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明正统十二年(1447)及日本宽文九年(1669)本、朝鲜怀仙阁本等,清收入《四库全书》中。他创研的同身>法,至今八百年来一直作针灸家取穴标准。温州人氏对此书作者知之甚少,府县志亦未著录。后孙衣言购得元刻本,由孙诒让校勘刊入《永嘉丛书》中,并在《温州经籍志》加以介绍。另有《既效方》、《读书后志》等,所录奇穴、验方,民间沿用不衰。
  是年,
永嘉毛崇(异体写崈,字崇夫)登进士第历官教授、国子监学录、博士、太常丞。生平严于律己,尤重,诸生敬畏。任池州通判时,奉檄处理囚犯,尽心探究真伪,十日间,释放无罪囚犯386人。杨万里贤而荐之,后参淮东帅幕,一日治枉法舞弊者18人,人皆畏服。官至权礼部侍郎、饶州知州。
1170)南宋孝宗乾道六年
  五月大水。
 
1172)南宋孝宗乾道八年
   浙南1区多辟梯田。民有即山垒石以耕者,或请籍其赋。
  是年,
瑞安陈傅良登进士第1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帆游乡湗村(今罗凤镇凤川村)人。自幼勤学苦读,文章自成一家,人争传诵,他1以此自满,师事永嘉郑伯熊,继承永嘉学派前期学者经制事功之学。乾道五年(1169),专到常州追随薛季宣,研精经史,贯穿百氏,综理当世之务,考核旧闻于治道,成为永嘉学派承先启后最为知名的学者。六年(1170)秋入太1,祭酒芮晔聘为学录,为诸生讲说经义。第二年,与温州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张煇孙女幼昭结婚,时35岁。八年(1172)中进士甲科,授泰州州学教授,未去赴任,仍在家乡执教。淳熙三年(1176),1知政事龚茂良荐为太学录。五年(1178)任福州通判,协助安抚使知福州事梁克家编成《长乐志》(即《淳熙三山志》)。并得梁克家的信任,一路一郡之事都委托他办理。七年(1180)被参劾罢官。十一年(1184)起知桂阳军,十四年(118751岁时才得缺赴任。戒属吏不得扰民,于小旱预筹平粜及救济,又推广浙南先进的龙骨水车、牛耕、施肥等当时先进农业技术,鼓励瑶族子弟入学,受到百姓爱戴。十六年(1189)二月,孝宗退称太上皇,由光宗接位,他升任提举荆湖南路常平茶叶事。绍熙元年(1190)改任湖南转运判官,减免衡、永、道三州月桩钱一万四千五百缗,民以大宽。同年改任浙西提点刑狱,次年调任吏部员外郎,离京14年,是时54岁,头白如雪,人称老陈郎中。在轮对时,强调以爱惜民力为本,为政应以救民穷为己任。光宗嘱将著作进览,即上《周礼说》12篇,遂升任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三年(1192)擢起居舍人,四年(1193)兼权中书舍人。五年(1194)诏改秘阁修撰,兼嘉王侍读,不受,回归瑞安故里。宁宗(即嘉王赵扩)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后又兼直学士院、兼实录院同修撰。后被御史中丞谢深甫参劾,指责他与朱熹伪学关联而被罢官,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于是又回归瑞安,屏居杜,一意韬晦,榜所居室曰止斋,世称止斋先生。庆元二年(1196)再被参劾,降三官,取消宫观祠禄。三年(1197),与陈武、蔡幼学、叶适等被列名于朱熹的伪学党籍。嘉泰二年(1202)党禁解除,诏复原官。三年(1203)起知泉州,因年老多病,恳辞,改授集英殿修撰、谟阁待制。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卒于家,死时仅余白金数十两殓,谥文节
  陈傅良是位爱国的政治家,深痛南宋国势衰微,失土未复;反对偏安,主张结民心、宽民力、减冗兵、择蕹ぁ⑹∩瞎,振兴国力,恢复中原。他又是一位唯物主义学者,重视实学,认为所贵于儒者,谓其能通世务,以其所学见之事功。他亦是一位教育家,曾在仙岩创办书院,一度将书院迁到住宅旁边,制订规约,授徒讲学,学重经世致用,台越间从游者数百人,对温州学术教育文化贡献甚大。学生中成为一方俊彦名士的有兵部侍郎蔡幼学、礼部尚书曹叔远,还有叶适、袁甲儒、朱黼、周勉、王绰、林颐叔等。著有《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旨》、《读书谱》、《建隆篇》、《诗解诂》、《历代兵制》(20世纪90年代由解放军出版社整理出版)及《止斋文集》52卷(浙江大学出版社标点本名《陈傅良先生文集》)等,《宋史》列之于儒林传,墓在罗凤镇凤凰山北坡。
  是年,
平阳徐谊(1144-1208,字子宜,一字宏父,万全沙冈人)登进士第,授池州教授,调太博士,升枢密院编修官、太常寺丞,后调吏部郎,迁右司郎中。绍熙五年(1194)升检正中书门下公事兼权刑部侍郎,进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开德二年(1206)知江州,除集英殿修撰。三年(1207)升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后调知隆兴府。嘉定元年(1208)七月卒于任所,年65岁,谥忠文,归葬于鸣山。徐谊在学术上,虽与陈亮、叶适相交往,实际上于永嘉学派别学为一家,以字为宗,接近陆九渊。全祖望《宋元学案》赞为平阳学统后殿,把他列为象山的同调。九渊也说吾意中之言,为子宜道尽矣继徐谊之学的有黄中、魏谦光、刘轮、刘天益等,形成另成一宗的平а派。遗著及奏议一无所存,未知何故。
  
南宋一朝,平阳学术传流约有五派,王自中之学近永康功利之说,徐谊近陆象山的主观唯心主义,林湜等传朱熹之说,彭仲刚则受吕祖谦东莱文献之学影响,而永嘉的经制之学则渗透于各派之间,其主要代表便是朱黼。朱黼(1140-1215),字文昭,人称永嘉先生,平阳宰清乡杉桥(今水头镇)人。年轻时即有名于世,屡举不第,就奉母耕读,专研史学。永嘉学派主要代表陈傅良在瑞安讲学,他与同乡章用中、周勉、陈端己、林大备、陈岩、徐宏、宋叔久等俱往受业。傅良很器重他。傅良弟子大都登第作高官,只有他蓬累耕南雁荡上,山水叠重,声迹落落,人不知其能传陈公之业也。一生研究成果是史评《纪年备遗》100卷,从传说的尧舜至五代共3000余篇,且经过母亲杨氏的修订。书成后,叶适为其作序,给以很高评价。全书已亡佚,流传的是开禧三年(1207)建阳书贾魏仲举删改的《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28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大抵愤南渡之积弱而立论。现存有刘绍宽校勘的敬乡楼丛书本。其他散见于王应麟《地理通释》、《困学纪闻》等书。
  是年,
永嘉陈谦(1144-1216,字益之,号水云,陈傅良从弟)登进士第,官至宝谟阁待制,时任常州知府,奖罚分明,百姓皆称神明。陈谦热心地方文化事业,曾撰《永宁编》、《雁山行记》,著有《易庵集》、《周礼说》、《春秋解》、《诗解诂》、《阳明洞天图经》等,可惜今均佚。杨万里在《淳熙荐士录》中赞谦学问深醇,文辞雄俊,声冠两学,陆沉下僚。
  是年,
蔡幼学登进士第。蔡幼学(1154-1217),字行之,住瑞安新城里(今莘塍),叶适好友,郑伯英女婿,少从陈傅良学,先后十年,吕祖谦等赞他文过其师。南宋乾道八年(1172)与傅良同赴省试,以春秋卷得首选,试礼部第一,时年18岁。殿试时,孝宗亲自策问,但因对策中直言时局,不仅皇帝不悦,更触怒了外戚张说和执政者,名次被置于下第,任广德军教授,再调潭州。后,参政施师点荐于朝,孝宗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师点对曰:孟子云:幼而学之,壮而s行之。故幼学其名,行之其字。孝宗说:今壮矣,可行也已。绍熙元年(1190)以太学录召,未行;后改武学博士,第二年(1191)迁太学博士,升任秘书省正事,兼实录院检讨官、校书郎、著作佐郎等职。宁宗即位,诏求直言,幼学提出事亲、任贤、宽民,而其本莫先于讲学,得到赞赏。当时朝廷政争激烈,韩侂胄斥道学伪学,蔡力求外任,除提举福建常平。在闽,与谪居建阳的朱熹往来甚密。庆元二年(1196)朝廷庇伪学之党,又被参劾罢官,奉调八年。嘉泰三年(1203)起知黄州,改提点福建路刑狱。韩俯胄有意伐金,多擢用主张恢复之士如辛弃疾等人。乃召幼学为吏部员外郎,入见,建言以爱惜邦本为念,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皆兼权中书合人。嘉定元年(1208),迁中书舍人兼侍讲,三月知贡举,兼直学士院,迁刑部侍郎,改吏部,兼职如旧,除龙图阁待制,知泉州,徙建康府,进福建路安抚使。政主宽大,唯恐伤民。升宝谟阁直学士,提举万寿宫。嘉定十年(1217)召权兵部尚书,修《玉牒》,兼太子詹事。当时金遭蒙古攻击,宋贡金岁币没法按时接收,竟气势汹汹派兵攻宋边境追索。朝廷意见分歧,幼学认为金国侮辱宋朝过于放肆,必须伸惨逡云破淠薄3廷议论于是振奋,下诏与金绝交。幼学请求固根本以弭外患,示意向以定众志,得到皇帝采纳。六月患病,七月卒,谥文懿。乡护送其灵柩归葬。病端问·儒林传》。幼学早以文名,中年述作益穷根本,重经世之学,言循礼义,不为艳丽虚浮之作,遂成为永嘉学派重要学者,重视历史研究,特别精于宋朝政史,平时语不妄发,及辩论义理,则根启纵合,援今证古,厘为十百,聚为一二,抵日接夜,若悬埠印K著有续司马光《公卿百官表》、《年历》、《西垣集》、《国朝编年政要》、《国朝实录列传举要》等,已佚,有《育德堂外制集》传世。
  是年,
薛叔似(1141-1221,字象先,薛季宣从侄,永嘉城区人)登进士第,授迪功郎、明州鄞县主簿,官至兵部尚书、宣抚使,谥文节,改谥恭翼。生平博学善持论,为多士所宗。《宋史》卷397有传,讥其夙以功业自期,逮临事绝无可称。死时叶适为撰遗表,有祭文和挽诗,怀疑其学近朱熹而远薛季宣。遗著有《薛恭翼奏议》、《薛文节文集》等,今均佚失,唯劾王淮一疏,尚存明弘治《温州府志》。
  U年,
永嘉鲍潚(字清卿)登进士第,历任处州教授、兴化军干办、新昌知县、濠州通判、潮州知州、秩朝散大夫。为政廉明,民免横敛,世称廉吏。
 
1173)南涡⒆谇道九年
  旱,无苗麦。
  南宋理学大儒、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来乐清艺堂书塾(由南宋汤艺堂建于东皋山麓)讲学,从游弟子甚众。咸淳五年(1269),县令郑滁孙将胃慕ǎ易名宗晦书院。朱所经过的小径,后人叫它文公巷(今改名文笔巷)。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人,他幼时天资颖悟,稍长即慨然有求道之志。绍兴十八年(1148)登进士第,从此开始步人仕途。初为泉州同安主簿,任满罢归,深究《大学》、《中庸》诸书,阐述格物致知奥义。孝宗即位,隆兴元年(1163)召入朝中,奏对: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之说。除官武学博士。时洪适为相,与金主和,熹论不合而归,后屡召屡辞。乾道九年(1173),粱克家为相,奏称褒奖录用,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到乐清讲学,大概是他赴任台州崇道观路过时,邑人慕他大名,邀他讲学,他即在东皋山麓艺堂书塾临时设座,跟随他的弟子很多,虽然时间短暂,但受其影响很深。
  朱熹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时,曾经破窖,与门人陈埴、徐寓、徐容、叶贺孙、钱木之及林湜等一同研讨讲学,并题会邱书院四字。这对程朱学派在平阳的传播起一定推动作用。
 
1174)南宋孝宗淳熙元年
  疏拓南塘河(温瑞塘河),瑞安境内筑堤、建陡五六十处。
 
1174-1189)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永嘉新俊如君举、陈武、蔡幼学、陈谦等同时并起,皆赴太学补试,学官东莱告祭酒芮国器曰:永嘉新俊不可不收拾。
  
陈武,字蕃叟,瑞安人,居固义里(今罗凤镇),陈傅良族弟,于书无所不读,尤长于《春秋》。南宋淳熙五年(1178)进士,授饶州教授,历任礼、兵部架阁,后迁太学正。庆元元年(1195)以道学被参劾罢官。三年(1197)又与朱熹、陈傅良等59人同列伪学逆党党籍,史称庆元党禁。党禁解除后,起任干办江西安抚司公事。嘉定二年至五年(1209-1212),历任秘书丞、著作郎、/器少监兼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秘书监。武乞求外补,后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致仕后回归故里卒。初除国子正时,制词有以经行教授于乡,从游者屦满户外之誉;知泉州时又赞以早以经学,蔼然时名方谐士论等语。著有《江东地利论》10篇及《蕃叟文集》41卷。
  宋宗室南渡后,温州人口猛增。温州四县计有170035户,910657口。七八十年间,增加数倍(明万历《温州府志》)。主要有二:一是宋代赋税实行主客户制(主户占有土地并承担赋税,客户无土地并基本免除赋税)。客户与赋∥拗苯恿系,使户口能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二是金人入侵,北人大批南下。考虑到宋代人口统计只计男不计女,实际人口当倍于此数。是年,乐清始有人口记载,全县有24582户,成丁41716人。
  重修长达百里的永瑞塘河,通舟楫。
  永嘉岩头镇苍坡村九世祖李嵩在港头乡苍坡村建苍坡车门,三开间木构建筑,六柱三架二步梁,屋面重檐悬山顶,铺小青瓦。
  在瑞安陶山陶峰镇陶峰村建八卦桥,为五孔梁式石桥,总跨度25.4米,桥面宽2.35米,桥墩每缝立方柱5根,左右两根斜度较大,中孔左右桥墩两缝侧面各立石柱一排5根,其上架搭石梁1根,以防止水流直冲桥墩,颇为独特。
 
1175)南宋孝宗淳熙二年
  由知州周澂主修,教授徐嘉言编纂《永嘉志》7S。
  是年,玉环戴明(字见远,号晦斋,竹冈即今田马乡东西岙村人)登进士第,初任翰林检讨,官至工部侍郎,有政绩。十五年(1188)调任户部侍郎,不久去世。任侍郎期间,以刚正不阿、不随流俗闻名于朝。戴明S朱熹交谊深厚,志同道合。遇有空闲,常一同穷经释义。十五年(1188)仲春,朱熹曾来竹岗访戴,并为戴氏家谱作序,推崇戴明。其间,朱曾于天马山(田马乡境)观潮。其坐石后人称观潮石,镌有篆文数行,今剥蚀。戴明于竹冈寨东门(今田马东岙)创办S环首个书院——皆山书院,子弟争自濯磨,科名不绝,开创玉环教化先风。宋至明出过3名进士、7名举人,至清代,院圮。绍熙二年(1191),朝廷追封戴明为户部尚书、S子少师,谥忠肃。《玉环厅志》有传。子戴铨承父荫任江西建昌同知。
 
1176)南宋孝宗淳熙三年
  叶适又到雁荡山一寺院学塾授徒,留有诗文多篇。
 
1177)南宋孝宗淳熙四年
  韩彦直起知温州。九月,韩彦直募民工1/3千人,疏浚永嘉环城河道20300余丈,从此,一坊一渠,舟楫毕达,郁滞得舒,民间和乐,颂声大起。韩彦直(1131-1194),字子温,延安人,抗金名将韩世忠长子,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
  是年,陈傅良罢官回乡,在仙岩创办仙岩书院。陈傅良亲自制订规约,讲学授徒,宣扬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主张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理学大师朱熹曾慕名前来拜访,游仙岩,会陈傅良,手书溪山第一开天气象以为褒奖,并在仙岩书院题东南邹鲁等,后刻匾额悬于县学明伦堂。
  是年,永嘉学派学者之一、泰顺徐元德(1139-1201,字居厚,号牧斋,仙居人)漕试《周礼》夺魁,登进士第四名,任邵武军学教授,历官莆田令、徽州通判等,居官清正,政绩显著,以身作则,为士人颂扬。任徽州通判时,江东转运副使、著名诗人杨万里盛赞其为浙东名儒,朝列正士,持论鲠挺,特立不阿,并荐举于朝,擢升通州知州。卒于通州知州任内,享年63岁,赠朝散大夫。元德与陆游、叶适、吕祖谦、陈亮、戴岷等友善。《龙川文集》、《吕东莱集》时见其名。学生较多,著名的有蔡幼学、陈元粹、徐邦宪、葛洪等。陆游70岁时,元谛酒庆贺,陆游作《谢徐居厚携酒见访》诗,中有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句。元德与陈傅良合著《周礼制度精华》,下册是他力作。另有《樵夫集》,今佚。
 
1178)南宋孝宗淳熙五年
  十月,温州知州韩彦直写成《永嘉桔录》一书,分上中下三卷,是中国乃至世界首部柑桔学专著,上卷载柑品八、橙品一,中卷载桔品十八,列泥山所产乳柑(曾列为贡品)为第一。其中记述温 有8种柑、14种桔、5种橙。书中有柑桔出苏州、台州、荆州、闽广、抚州,皆不如温州为上之句。
 是年,
叶适以进士第二名及第(榜眼)。叶适(1150-1223),字正则,世称水心先生。永嘉城区水心村人,曾祖公济自龙泉迁瑞安,再迁居永嘉定居。少年家贫,住过永强、楠溪等地,随僦随迁,凡迁二十一所16岁到乐清白石村塾教书,以后去金华一带游学28岁时为翰林学士周必大赏识,推荐参加转运司考试。淳熙五年(1178)高中榜眼,授文林郎、镇江府观察推官。因其母杜氏同年闰六月二十三日亡故,未及时赴任,在家服丧。淳熙八年(1181)服满,叶适改任武昌军节度使推官。淳熙九年(1182),升任两浙西路提刑司干办公事,居平江(今江苏)葑门。这时他已小有名气,一时吴中俊彦及其他士人,多来向他问学受业。十三年(1186)经宰相王淮推荐,改宣教郎,任太学正。十四年(1187)升太学博士。叶适向孝宗皇帝上札子,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十五年(1188),转奉议郎、太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兵部侍郎林栗劾朱熹慢命,叶适独上封事为朱熹辩护。十六年(1189)五月,任秘书郎,要求调任外地工作,被任为湖北安抚司参议。绍熙元年(1190)十月,转朝奉郎升任蕲州(今湖北蕲春)知州。三年(1192),任淮西提举兼铁冶司公事。十二月改两浙西路提刑,未赴任。四年(1193)春,转朝散郎,八月召赴临安行在,十一月任尚书左选郎官(即吏部员外郎)。五年(1194)六月,孝宗皇帝病亡。光宗皇帝宫廷内部政变。七月,宁宗皇帝即位后,叶适升任国子司业,转朝请郎。十月,除显谟阁学士,差充馆伴使,兼"录院检讨官。十一月,叶适外调,除太府卿、淮东总领,管理镇江一带驻军的钱粮,于十二月到任。庆元二年(1196)三月,叶适被监察御史胡紘参劾,降两官,免职,回永嘉老家居住。嘉泰元年(1201),叶适复官,被起用为湖"转运判官。十二月,转朝散大夫。二年(1202),除秘阁修撰,十二月,除右文殿修撰出任泉州知州。三年(1203)四月到任,九月召赴临安。因叶适一向主张抗金,很受韩侂胄器重。十一月,升任兵部侍郎。四年(1204)在家葬父。开禧二年(1206)服满,奉召赴临安。三月间,宁宗在建和殿召见,四月,任工部侍郎兼国用参计官,转朝请大夫。这年南宋政府正式下令北伐,开始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国投敌,金兵全力进攻江淮,宋军战败。
  叶适反对当时议和,倡导政治改革,力图使南宋走上富强道路,从而恢复中原,统一中国。开禧二年(1206)六月,叶适被任为宝谟阁待制知建康(今南京)兼行宫留守;七月,兼沿江制置使。叶适带病到任,负责守卫南京及长江下游一带地区。十月,金兵九路南下,陷真州、围楚州,屯兵十万于定山,逼建康,朝野惊恐。
  叶适冷静地进行防守安置工作。布置船只、庙宇、收容难民,供应米。为击退南京江北的敌人,他选募民间健儿二百人,配合官军,夜间渡江,偷袭金营,破定山之敌,解楚州之围,;又调兵遣将,击退金兵。三年(1207)二月,叶适因功升宝文阁待制改兼江淮制置使,遂在长江北岸措置屯田,营建定山、瓜步、石跋三大坞47寨以安置江北数万难民。训练民兵,与军队共同屯田自卫,一旦敌人来犯,每堡坞募勇士二千,配合堡内驻军二千五百人,可以相与防守。堡坞、山水寨的建成,巩固了国防。南宋政府认为叶适措置有方,赏赐金带。叶适在开禧北伐中捍卫江防有功,结果反阿附权臣,盗名罔上被诬罢官。嘉定元年(1208),叶适回到故乡,时年59岁。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四年(1211),转中奉大夫。八年(1215),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十年(1217),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十一年(1218),转中大夫。十二年(1219),华文阁待制。十四年(1221),转太中大夫,七月,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十五年(1222),转通议大夫。十六年(1223),敷文阁学士,提举南京鸿庆宫。嘉定十六年(1223)正月二十日卒,时年74岁。遗表上后,赠光禄夫,谥文定
  叶适罢官后,从此息影家园,专心著述授徒,成为当时著名教育家。其门人中较著名的有五十余人。在家经十六寒暑写成《习学记言序目》50卷,论经评史,奠定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础与学术地位。还有《水心文集》29卷、《集遗》1卷、《名臣事纂》9卷,《水心别集》16卷(中华书局合编《水心集》3册)。《宋史》和府县志及《宋元学案》中有传。
   叶适继承与发展薛季宣、陈傅良事功学说,哲、史、文诸学均有成就;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有卓绝见解,是我国首个批判传统抑末(工商业)厚本(农业)的学者,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夫四民(士农工商)交致其用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平生提倡经制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理,经制事功之学奠定了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著名的哲学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
  是年,
永嘉菇田(今鲤溪杏岙村)人戴溪以别头省试第一成进士,出任湖南潭州(长沙)石鼓书院山长。绍熙元年(1190)任湖州州学教授,不久召入京师,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庆元年间(1195-1200)任太学录兼实录院检讨、太学博士。后累官至礼部郎中、兵部侍郎、太子詹事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权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嘉定八年(1215)以宣奉大夫、龙图阁学士致仕。同年病卒,赠特进端明殿学士,谥文端。戴溪(1144-1215),字肖望,亦作少望。青年时曾读书于岷岗山(今属瓯海),故自号岷隐,人称岷隐先生。著作存有:《石鼓论语问答》3卷、《续吕氏(祖谦)家塾读诗记》(亦称《岷隐读诗记》)3卷、《春秋讲义》4卷。其《岷隐诗文集》等则已失传。戴溪在宁宗朝十年间,颇受皇帝赵扩赞赏宠信,委以重职,声名藉甚。晚年因体衰,曾向宁宗上书,要求辞职还家,不允,而且在诏中给以高度评价。叶适对戴溪评价为少望天下奇才,于今世不过数人。戴溪墓在朱涂乡石马泰村。
  戴溪长子戴桷(1182-1243),字敬忠,高才渊博,尤熟悉本朝典故。以父恩补承务郎,后任宜兴县令、高邮军知军。时盗贼作乱,民心惶惶,亲自登城指挥固守,厚赏格以缉拿奸细,严部伍以防突变,筑土堠以侦贼踪,广咨询以修军政。逾年,任户部官,总领淮西钱粮,继升太府寺少卿,曾直焕章阁,主管鸿禧观,秩朝议大夫,封永嘉开国男熘有《建宁诸军粮科类编》15卷。
  是年,
永嘉徐自明(?-1220,字诚甫,号慥堂,枫林人)登进士第,初任富阳县主簿,历官国子监博士,太博士,永州知州。著有《礼记说》、《宋宰辅编年录》20卷,《浮光(光州)图志》3卷,重修《零陵志》10卷,其《宋宰辅编年录》一书对宋代宰辅的事迹任免有较详细记述,曾一度失传,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被发现。存诗仅二首,其中《华盖仙山院》系咏永嘉城内华盖山仙山院景物。其父徐文键(1122-1201),字光祖,曾任大理评事、国子监祭辏所著文章以经术为本。其子徐居谊,宝祐四、五年(1256-1257)曾任永福知县,有廉名,刻其父《宋宰辅编年录》于县学。此书,为研究宋史重要资料,堪称传世之作。
  是年,
王自中(1140-1199,字道甫、道夫,号厚轩居士,平阳归仁乡人)登进士第,官至信州知州,终因刚直遭同僚反对,奉祠居家,未能大用,郁郁而终。王自中少负才气,平生主张事功学说。叶适曾高度评价说:吾得二人焉,永康陈亮,平阳王自中。”“春秋战国之才无是也。在南宋苟安宴乐的氛围中,只有这二人敢于以穷乡素士,任百年复仇之责。自中博通古今,文气奇杰。陈亮称赞其文章韩筋柳骨,笔研p独步,叹息今日人材众多,求如道甫仿佛,逆不可得。诗人杨万里说他文词俊发,才气高秀。辛弃疾说他人手清风词更好。著有《孙子新略注》、《历代年纪》12卷、《王政纪原》3卷、《厚轩文集》5卷等,均佚。
  是年,李姓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规划按五行相生相克设计苍坡村。村庄以文房四宝布局:村右有笔架山,山下对应铺长306米、宽2米的砖石长街为,辟东西二方池为,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村四n展开三千亩平畴,以为。意在激励后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村中街巷,做八卦形,呈幅射状,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先后建东西两方池及园堤胜景。李时日还在n寨大门上题联: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蛟龙,以寓此村为龙腾虎跃、名人辈出之地。
  是年,永嘉人周去非著成《岭外代答》10卷,记录宋朝南方和n南亚、西南亚及东非各国的风俗、物产、方物,十分详尽,是一部研究宋代对外关系的重要史料著作。周去非,字直夫,周行己族孙,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任桂林尉、州学教授、绍兴府通判,与宋代诗人范成大有交。
  是年,哲学家,爱国词人陈亮(1143-1194,婺州永康人,绍熙四年状元)为看望永嘉诸友而有永嘉之行,曾游雁荡山。
 
1179)南宋孝宗淳熙六年
  乐清知县信安袁采主持修纂《乐清县志》10卷(今佚),又作《雁山图经序》。
  在今瓯海藤桥镇寺前村建成石梁桥,为三孔梁式石桥,跨度33.3米,桥面宽3.9米。桥墩由块石砌筑,两端外伸3米,成三角体。各孔桥面并排直铺石板梁5条,每条长9米,厚0.5米,重约6吨,系利用潮水涨落浮运架设,至今数百年未加修缮。桥梁两侧分别直书阴刻肇建和完工年月及出资人姓名。
 
1181)南宋孝宗淳熙八年
  篁潭林氏重建大若岩寺宇,捐置田地。
  是年,戴厚(字俊仲,永嘉菇田即今溪口乡人)特奏名进士,授迪功郎、金华县尉。十六年(1189)转从事郎。性温粹孝友,擅词章,诗清婉有致。后设帐授徒,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春秋经解》30卷、《横荡类稿》50卷。
  是年,
永嘉王允初(1154-1214,字元甫,黄田镇千石村人)登进士第,初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司户。嘉泰元年(1201),丞"谢深甫荐任荆湖北路抚干、宣教郎,后改任吴江知县、余杭知县。为官清廉,正直无私。开禧二年(1206)初升湖北德安府通判。十月十七日,金兵十余万进围德安府城安陆,知州李师尹欲弃城遁逃,王允初临危不惧,奉母居城,以示死守,毅然负起守城重任"迅速征集兵员4500余人,亲自登城指挥督战,士气大振。在众寡悬殊下,坚守孤城108天,终于以弱胜强,击败金兵。德安府城解围后,宁宗先后连下五道敕令给予嘉奖,遂提升为京西提刑、湖北运使,知鄂州,召赴行在。卒谥忠敏
 
1184)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瑞安陈栋(一作陈棅)登榜眼,历官福建提刑,知严州。
  瑞安张声道(1150-1220,字声之,陶山人)登进士第
,历官朝请郎、知永州(军)州事、湖南提刑、莆田知府。叶适《水心集》称:为人恢疏谈笑、放旷山湖间,其立朝治民固当世所推。通医学,著《产科大通论方》、《经验方》、《岳阳乙志》等。
 
1185)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
  楼钥任温州知府。楼钥(1137-1231),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明州(今宁波)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历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乾道七年(1171)曾任温州府教授,对温州文化教育事业有所建树,著有《攻媿集》。楼钥两游雁荡山、白石山,留有《大龙湫》、《游白岩感怀》等诗章。
  在瑞安海安镇石岗村建石岗陡门,为瑞安现存年代最早陡门。由泄放闸门与行人桥组成,原为木石结构,淳熙十二年m1185)重修时,改为全石构筑,为陡门建筑史以石代木初期建筑,为研究温州古代水利工程建筑提供重要实物。
 
1186)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在丽岙镇霞嵊村丽岙山建薛良朋墓,占地面积300平米,墓道两旁列翁仲、将军、马、虎、羊等石刻像5对。墓造型古朴浑厚,对研究宋代职官、服饰和8南民间石雕艺术提供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1186-1187)南宋孝宗淳熙十三至十四年
  知州沈枢重修南塘河(即今温瑞塘河),陈傅良作《温州重修南塘记》8据《永嘉县志》载:南塘,在大南门外,直通瑞安东门,旧称八十里荷花,即此塘也。傍河有堤,旧称南塘驿路。
1187)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是年,
平阳(今苍南)黄裒然中武科状元,授武学谕,迁博士。
  是年,
平阳陈岘1145-1212,字俦南,一作寿南,一字山甫,号东斋,陈桷孙,陈汝贤子。原居蒲门,后迁州城)以博学宏词科赐第(此科本年仅取一名),历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迁校书郎。庆元二年(1196)迁秘书郎,黜任全州(在广西)知州。在知州任上,陈岘采取系列措施:增学廪,给官书,撙节浮费,籴米三千斛以备荒,减免民间欠租二万余缗。两年后,荒地开垦,道路修筑,堞完固。又以河渡收入造石桥,当地称之为陈公桥。党禁宽解后,以秘书郎召回,迁礼部员外郎,升郎中,兼史职。嘉泰四年(1204)迁秘书少监。开禧元年(1205)进升为秘书监,再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未几,被弹劾,举太平兴国宫,又外放为广州知州。兼劝农使,充广南东部经略安抚使。在任上又修建学宫,广收寒士,减免所属八县应送州钱六万余缗,增置义冢,修缮城池,广州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最后以兵部侍郎架直院召,陈岘辞免。嘉定五年(1212)病逝于温州州城年68岁。陈岘性沉静,待人简淡,历久更见真诚。处事从容有节度,从未疾言厉色。平生博览群书,又能概括首要,诗文也写得典雅有情致。著有《东斋集》3O卷。还主编过《南海志》、《清湘志》等两部地志。
  是年,苍坡村十世祖李伯钧按照《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的构思,又在东池西池之间设计一座仁济庙,四合院式,门屋与正殿均为五开间,三面环水,供周处神像。周系晋时义兴人,少年横行乡里,群众把他与恶蛟、白额虎合称为三害。后周处斩蛟射虎,并做了官,为民办好事。仁济庙前有33人合抱粗柏树,据传是淳熙五年(1178)筑堤时,由九世祖李西斋所植,并订立凡拴牛于柏者,杀牛不赦的禁约,代代沿袭。古柏至今已八百多年,仍遒劲强健,生机勃勃。从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始祖李岑l居至今,除村落位置和范围保持原样外,尚建有明清时期的寨墙、住宅、祠庙、亭台。李时日题寨门对联: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故龙。至今犹在。
  是年,日僧莱西二度来华求l,拜永嘉从瑾的嗣法弟子虚庵怀敞禅师为师,受临济心印,回国后创临济宗。
 
1189)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
  永嘉潘柽随使团出使金国,归国后曾任福建兵马钤辖。戎幕生活阅历,增强了潘柽对南宋朝廷苟且偏安的不满和反感。在《酬赵苇江》诗中曾劝友人不要被朝廷官职所束缚:漫道一官长束缚,依然还我自由身。心因爱向江湖乐,眼不曾看宝贵尘。潘柽(?-1206),字德久,号转庵,举进士不第,其父为北宋末年武状元,以父荫授武职。平生诗名籍甚,人莫能传。其诗意境清新,为四灵所倡中晚唐近体诗之所本,永嘉四灵诗派的先导者。清高宗乾隆《温州府志》卷20载:平生喜为诗,下笔立成,声名籍甚,永嘉言唐诗自柽始,有《转庵集》。叶适在《转庵集序》中说:永嘉言诗,皆本德久。徐学聚《两浙名贤录·赵师秀传》云:潘柽出,始创为唐诗。而师秀与徐照、翁卷、徐玑寻绎遗绪,日锻月炼,一字不苟下,由是唐体盛行。近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明:永嘉四灵的诗风,从潘柽开始,由叶适极力提倡,在四灵的作品中充分表现。潘柽晚年,在清贫淡泊中度过。徐照说他贫与诗相涉,诗清不怨贫。徐玑说他病惟亲笔墨,贫亦买琴书。死时橐妒省⑿煺铡⑿扃岫加惺挽悼。所作《转庵集》久已散失,现存佚诗20余首。
  是年大饥,春田无力耕种,汤守硕给官米借田主与佃户通田。
 
1190)南宋光宗绍熙元年
  
瑞安曹叔远(1159-1234,字器远)登进士第,初任国子学录,后为四川麾节,遂宁知府,官至徽猷阁待制,卒谥文肃。曹叔远乃陈傅良学生,除辑录其师《止斋文集》外,著作极为丰富,有《中庸注疏》、《诸经要解》等,其《永嘉谱》识者谓其有史才,今均佚。子曹觱、孙曹郃、族子曹豳皆登进士第。
  
是年,永嘉陈畏(字直甫)登进士第,历任太社令、秘书丞、度支郎、南安军知军、严州知州1理宗端平初,为浙东提刑,擢大理寺少卿。致仕家居十年,后又任右文殿、集英殿修撰,卒年89岁。陈畏持身廉洁介直,举动遵礼法,不汲汲于仕进。既老,犹协助乡大夫兴建平粜仓,以惠乡里。
  是年,
戴蒙(字养伯,永嘉合溪即今溪口人,更名出试)登进士第,任丽水县尉。因事忤知州而弃官,入武夷山从朱熹学理学,后以原名复官,授池州司户参军,擢太子侍读,终朝散大夫。著有《易书四书说》、《说经》、《楠溪文集》、《五经说》、《禹贡辩》等。父戴龟年创办合溪书院(今溪口),后戴蒙继父辈再办书院,成绩斐然,朝廷赐额明文。清光绪《永嘉县志》所载的菰田塾即该书院前身。今戴蒙书院旧址尚在。戴蒙墓在溪口老祠堂侧。
  是年,永嘉四灵之一、
永嘉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也称灵芝,号天乐)登进士第,尝任上元(今江苏江宁)主簿、金陵(今南京市)幕从事、筠州(今江西高乐县)推官。晚年寓居钱塘(今杭州),有终焉之志。因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情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赵师秀著有《天乐集》,现存《清苑斋集》。
 
1190-1194)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永嘉项公悦(字无欲)任侯官知县,为政平和,庭无鞭扑声。卒积劳成疾,家人环立而泣,问以身后事,只说:某囚犯有可疑之处,未判,某事未能了结。无一语述及私事。篁潭浣窕铺叮┝忠涣进士铭其墓日:以死救民,谁则有此。项公悦出仕所至有政声,任福清主簿时,为福清县学者所称七贤之首。调无为军知军,掌诉讼之事,废寝忘食,牢狱为空。
 
1191)南宋光宗绍熙二年
  三月,大风,雨雹,雹大如桃,积地盈尺。庐舍五千余家被毁,田苗、禾麻、菜果皆损尽。
 
1192)南宋光宗绍熙三年
  由知州宛陵孙懋主修,瑞安曹叔远编纂《永嘉谱》24卷。《永嘉谱》首创四谱体,横分门类,义例严谨,使志书体例趋向完备定型,对方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年,乐清钱文子(1147-1220,原名宏,字文子,以字行,又字文季)由上舍生考试优等入仕,历任吉州判官、太学博士、常州知州、常州路转运判官,后应诏为吏部郎官、宗正少卿,外任淮南路转运副使,再任太平知州,政绩为时人所>誉,以朝散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回乡后居白石山下,自号白石山人,创办白石书塾,讲学授徒,学生有乔行简、曹豳、卢祖皋(后招为女婿)等。精于经史,工于词章,著作宏富。《四库全书总目》中列有钱氏《白石诗传》30卷、《诗训沽》3卷、《论语传赞》20卷、《中庸集注》1卷、《孟子传赞》14卷、《汉唐事要》20卷、《汉唐制度》2卷、《补汉兵志》1卷。《四库全书总目》称《补汉兵志》指出宋室南渡后兵制中所存在问题,当时学者推为儒林巨擘,尊为一代宗师。今唯存《补汉兵志》一书。
   是年,永嘉王硕著《易简方论》,载有验方130余则。
 
1193)南宋光宗绍熙四年
  
平阳(今苍南)黄中中探花,知袁州、泉州,升右文殿修撰。林管中武科状元,授枢密副使。
 
1195)南宋宁宗庆元元年
 撤销温州市舶务,禁止外国船舶进出,但温州对外贸易并没有中断。
 
1195-1200)南宋宁宗庆元年间
   温州、台州开始向福建输出粮食。
 
1195-1207)南宋宁宗庆元、嘉泰、开禧年间
  以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为代表的永嘉四灵诗派崛起于南宋诗坛。永嘉四灵是继江西诗派之后矫江西诗派之失,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四灵宗崇晚唐诗人贾岛、姚合,提倡晚唐近体诗,刻意苦吟,注重锻字炼句;主张白描,反对用典,诗风浅近平易,简约清淡,直抒胸臆。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是其创作准则和追求目标。四灵以诗作为陶冶性情工具,作品主要抒发个人感受,集内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其律体多咏景物。
 
1196)南宋宁宗庆元二年
  温州知州曾炎发动沿海居民修筑堤塘,以防潮溢。塘起自邱埠(今龙港下埠),东至斜溪(今舥艚方城底),与阴均陡门相接,合称东塘或外塘(苍南建县后,新筑外塘,东塘改称内塘)。
 
1197)南宋宁宗庆元三年
  南宋时,在永嘉岩头镇芙蓉村如意街南侧创设颇具规模的芙蓉书院,延请宿儒名师主持。自此,家重师儒,人尚礼教,弦诵之声,遍于闾里n。南宋后期,该村有18人在京都临安做官,世称十八金带。至今,该村还珍藏着十八金带容图及玉笏、祭品、金印等。村民将科甲盛名辈出的原因,归于村落的好风水。陈氏大宗一副楹联写道: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
  四月,在永嘉岩头镇长蛇坑十八垅山麓普安禅寺前建成永庆桥,为三节梁式石桥,全长12.65米,阔3.6米,高4米。两端用块石砌成桥码头,中间用两排石桥柱,每排4根,上横以条石,承托桥面。永庆桥简朴稳固,未见修缮痕迹,是现今永嘉境内最古老石栱桥,对于研究桥梁建筑,颇具借鉴价值。
  是年,太守王焕章在谢公祠立石刻谢康乐像。王焕章,庆元年间(1195-1200)朝仪大夫。
 
1199)南宋宁宗庆元五年
   自六月至八月,淫雨,漂民宅,人多溺死。
  词苑名家卢祖皋登进士第,曾任池州教授、吴江(今苏州市)主簿。嘉定十一年(1218)到临安(今杭州市)轮埃十五年(1222)由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为朝廷起草诏书及其他文稿。逝世后,葬西湖九里云松。卢祖皋(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自幼父母双亡,由明州(今宁波市)舅父、南宋著名政治家楼钥教养。是温州南宋时唯一知名词人,是温州在两宋时期唯一有词集传世的文学大家。与永嘉四灵赵师秀、翁卷、薛师石等为友,常泛舟会昌湖中,倘佯西山之上,畅饮论诗,乐而忘返。少负诗名,尤雄于词,是一个富于才情,在诗、文、词方面都有较高成就,而又工书善画且雅好弹琴的文人淌俊B氏作词,抒思泉诵,词意清远,但擅小令,不善长篇,风格纤雅有佳处。南宋黄昇评曰: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吕律,浙人皆唱之。著有《蒲江词》,编入唐圭璋《全宋词》。至今,《蒲江词》行世共有8种版本,可淘丛读鞒ぃ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诗作大都散佚,仅《宋诗纪事》、《东瓯诗集》存有近体诗八首。
  是年,
林略蹋-1243,字孔英,永嘉城区人)登进士第。初授饶州大宁监教授、迁武学博士、国子监丞、大常寺丞,后又出任行州知州。丞相乔行简向南宋理宗推荐,召拜为宗正少卿,迁右司谏兼侍讲。奏议虚心以为从谏之本,从谏以为求治之本,理宗以为然,授殿中侍御史,不久又升侍御史试右谏议大夫。嘉熙三年(1239)拜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同年十月以直言被罢职。淳祐三年(1243)八月提举洞霄宫,除资政殿学士致仕。特赠宣奉大"。
  是年,日本律学沙门俊芿认为日本律宗未尽其要,须到中国取经求法。带领弟子安秀、长贺来华,历游两浙名刹,最后留在温州向广德律师学习七灭净。俊芿回日本后,朝野皈依,"皇也从他受戒,成为泉涌寺开山祖师,被认为是宋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者。
 
1201)南宋宁宗嘉泰元年
  平阳刘天益以布衣上书万言,极陈时政,不报。刘天益,字谦中,一字君益,平生邃于理学,为徐谊学生刘轸之子,文尤高古警拔,著有《筠坡集》,今佚,仅传《爱民堂记》、《丰暇堂记》二篇。
 
1202)南宋宁宗嘉泰二年
  是年,
瑞安曹豳登进士第。曹豳(1170-1249),字西士,一字潜夫,号东亩,亦作东甽,曹叔远族子,嘉熙元年(1237)任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号称嘉熙四谏,历任吏部侍郎、福州知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文恭。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词名家,诗风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明畅,著有《曹东甽集》,已佚。现存诗十多首,词二首。
  是年,泰顺吴驲(1167-1247,字由正,义翔乡库村即今新山乡漈头人)省试列上第,授承节郎。嘉泰四年(1204)协助侍郎徐谊守备九江,撰《防御事宜大略》,深得徐谊器重。治军施政,重因地制宜,历诸州县,皆政绩昭著。嘉定三年(1210)官湖南安乡>。劝农力田,农业连获三年丰收,流亡他乡者返回安居,民众戴德讴歌。九年(1216)敕命进阶文林郎。十年(1217)迁守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昭地恶民犷,社会不宁,且蝗害严重,禾稻不稳,民不聊生。吴驲莅任后,惩山匪>兴农业,除蝗害,治境日趋繁荣。淳祐三年(1243)迁官藤州,单骑赴职,勤政爱民,夙夜不懈。原贫困之地,面貌为之大变:学校兴、阡陌辟、市声沸、旅途通,边疆之政,与中原并盛。朝廷褒其佳绩,淳祐四年(1244)又颁命>阶武经大夫。著有《岚璧集》、《宦游日记》,至今尚流传于世。
 
1205)南宋宁宗开禧元年
  是年,永嘉方来(字齐英,初从叶适、黄干学)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左司谏时,为官公正,言事剀切。任起居郎、权兵部侍郎时,以亲老乞外,任漳州知州。理宗景定(1260-1264)初,升宝章阁待制,终年82岁。
   是年,乐清赵立夫(字德成,县城人)登进士第,初任龙泉县主簿,再中法科,迁官大理寺正,后出为湖州、严州知府。任内实行储粮备荒、修筑堤塘等措施,声誉传到朝廷,升太府少卿兼临安知府。临安府(今杭州市)为南宋都城,理宗面谕:京师细民,当一意抚摩,使常在春风和气中。后出任浙西提刑,兼守平江(今苏州)。在奉旨和籴时,办好储米二百万斛而未苛扰民间。二年后,回任临安府,京师百姓喜道:我辈又在春风和气中矣!平日治政,用循理二字告谕百姓。嘉熙间(1237-1240)大饥荒,设粥厂赈济饥民,自二月至七月,每日施粥近千人,甚至台州饥民也相p而来,赵立夫对病者施药医疗,对死者给以安埋。不久,授官户部侍郎,又升刑部尚书。因议论时政去职,后再起为婺州(今金华市)知府,因病引退。授龙图阁待制,提举万寿宫,进宝章阁学士。
  是年,平阳太学生章慰(白沙章良今属海城乡人p赴京上书,长达两千言,揭发大臣韩侂胄误国罪行,疏上,不报。章慰,太学上舍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请病假回里不出。
  是年,平阳林武子中武科探花,授武翼大夫。
 
1206)南宋宁宗开禧二年
  大词人姜夔抵永嘉,登城西北郭公山作富览亭水调歌头。《永嘉县志》载:亭在郭公山上,不越几席而尽山水之胜。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未做过官,精通音乐,会做诗填词。姜词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俗,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影响。一生著作不少,白石词现存80首。
  是年,永嘉林正大(字敬之,号随庵)为严州学官,好以前人诗文隐括其意制为杂曲,著有《风雅遗音》2卷,传于世。
  是年,
汪季良(字子驷,信州玉山人)任平阳县令,为政甚勤,倡爱民为本。当时,认为浙东难治理之p有三阳(东阳、松阳、平阳),而平阳为三县之首。汪到任后,政尚宽恕,向民间公布十点要求:君臣、亲父子、和兄弟、谨夫妇、善朋友、视疾病、早安厝p严继绝、保本业、戒讼斗。审慎处理刑事案件,裁简百姓力役负担。在赋税方面,实事求是,精细计算,由民众按通知自己来县交纳。并且建置所利、纵舍所患,始终汲汲以民为家。嘉定初,遵沿江士民请求,修黄浦埭以截大p,没有成功,但在建筑阴均埭闸方面,取得巨大成绩。江南有四十万余亩农田,经常受咸潮浸害,由于水利不修,年年都告饥荒。汪深虑熟计,在乡邑林居雅、陈子直及郑万全兄弟倾献全部家产支持下,在阴均山麓(今苍南舥艚)筑埭80丈,t障海潮,蓄淡水;又造三孔陡门,由专人管理,按时启闭,经年竣工,附近8个都的农田得以灌溉。利用涂地收入建立社仓,于青黄不接时无息赈贷百姓,遇上荒年,并免收本金。此外将学宫、县署修治一新,且建爱民堂、班春亭以敦教化。嘉定五年(1212)离任,不久卒。消息传来,巷哭路吊。以林居雅为代表的平阳父老于陡门旁建阴均庙奉祀,并请温州知州杨简撰《永嘉平阳阴均堤记》,并大书令君汪公,遗爱恩波八字,立石阴均以为永远纪念。
 
1206-1211)南宋宁宗开禧二年至嘉定四年间
  平阳县令汪季良编成《平阳会书》4卷,作为赋税的依据,此为平阳第一部财政税p专志。叶适为作序,认为一县会计,天下同有也,所以取民必有正也。取而不得已,必有宽也。有正义也,有宽仁也,未有不由仁义而能使民思之者也。观是书者,可以知其志矣。
 
1207)南宋宁宗开禧三年
  永嘉郭沔(字楚望)以琴艺知名于世。南宋理宗时(1225-1264),被杨缵、毛逊、徐宇等人奉为宗师。郭沔曾多次到城市、乡村,收集整理民间琴曲。曾为韩侂胄亲信张岩门下清客,后因韩抗金兵败,张岩被免,郭移居衡山附近潇湘二水汇合处,常泛舟江上弹奏琴曲,创作《潇湘水云》,以寄故国之痛和抒发身世之感。合编过《琴操谱》15卷,另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琴曲流行于世,为浙江古琴鼻祖耪闩梢衾执词既恕
 
1208)南宋宁宗嘉定元年
  
永嘉戴栩(字文子,戴溪之族子)登进士第,累官太学博士,迁秘书郎、衡州知州,终官湖南安抚司参议官。师从叶适,得其旨要,文章法度,能守师传。诗与永嘉四灵近。著有《五经说》、《诸子辩论》、《东都安略》、《浣川集》。孙诒让赞他律诗颇近四灵,而工丽过之。戴栩撰有《江山胜概楼记》,此楼古时为纪念谢灵运而建,南宋绍定时太守史之扩充规模,重新建造。
1208-1224)南宋宁宗嘉定年间
  知州留元刚重修温州外城,建10门。
 
1209)南宋宁宗嘉定二年
  杨简任温州知府。杨简(1141-1226),字敬仲,明州慈溪人,世称慈湖先生,乾道五年(1169)进士,授富阳主薄,升浙>抚干,督三军将兵,后为国监博士,又升朝奉郎。嘉定元年(1208)授秘书郎,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权兵部郎官,又任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计官。因直言经国治民之道未被采纳,要求外调>任温州知事。在任期间,首倡废除妓籍,尊敬贤士,居官廉俭,从严执法,善政尽举,生活检朴,自奉菲薄,常对人说:吾怎敢以赤子之膏血自肥乎!温州百姓爱他如父。当他官迁兵部员外郎离温州时,民众扶老携幼夹道相送>倾城哭泣,并画像纪念。现瓯海慈湖就因他而得名。杨简一生谨学自持,受南宋学者陆九渊断言天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的哲学思想影响,曾著《已易》。认为易者已也,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对后世的唯心思想有一定影响。著有《慈湖遗书》、《先圣大训》等。
  是年,乐清西乡沿海(翁垟为重点)盐民聚众五百余人,张旗持械,抗议官府对盐民经济掠夺。
 
1211)南宋宁宗嘉定四年
  永嘉赵建大状元及第。赵建大,膺符乡六都(今属龙湾)人。参知政事、太子少保赵抃(清献)世孙。嘉定七年(1214)七月除秘书省正字,八年(1215)正月为校书郎,九年(1216)九月除著作郎,十一月知嘉兴府。十三年(1220)五月以都官郎兼国史院编修,后官至工部尚书。永嘉县六都有状元桥,为赵建大登状元后创建,地因桥名。赵建大宅在六都新建街,光绪时尚存。
  是年,平阳县令汪季良根据张九成的《南雁荡山图志》予以增修,成《续南雁荡山图志》。
  是年,永嘉四灵之一徐照卒,徐照(?-1211),字道晖,一字灵晖,号山民,永嘉城区人。未曾出仕,一生布衣,好山水之游,常过着流浪式隐居生活。徐身居乡村,了解社会下层生活,熟悉民情风俗。在诗风上,标榜清瘦秀逸,主张浅近平易、简约清淡,开江湖派先声。著有《山民集》3卷,久佚。现存《芳兰轩集》3卷,诗259首。
  是年,
平阳朱元升登武进士第,历任龙泉、遂昌、松溪、政和、庆元等处巡检。朱元升(?-1275),字日华,号水檐,水头人,朱黼之侄。从少研究易学,至老不辍,一直到死前五年,《三易备遗》才脱稿。宋朝灭亡,书稿多有散失,直到元元贞元年(1295),才由其次子仕立补足付印。《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说:其言《周易》,虽未必真周官太卜之旧,而冥心求索,以求一合,可谓好学深思者。嘉定间,平阳水头因杉桥阻山带溪,水潦为患,朱元升筑堤以泄水,引北山秃涧水至湖门,并建水渠长5公里,使周围变为良田,受益农田一万余田。地方人纪念他为故乡所做好事,称朱官堰,至今仍受其利。
 
1212)南宋宁宗嘉定五年
  温州郡守杨简在平阳筑下涝、塘湾、江西(在今灵溪区)、楼浦(今流浦)、萧家渡(今平阳萧江)、河上浦(今新陡门)6座陡门,后沿称为嘉定六陡
 
1214)南宋宁宗嘉定七年
  温州太守留元刚新修州学,叶适为作《温州新修学记》。文中论叙永嘉之学的渊源和演变,提出经制致用的主张。
  是年,
永嘉陈埴(字器之,城区人)登进士第历官丰城主簿、湖口县丞。绍定年间(1228-1233),江淮制置使赵善湘征为干办公事,建明道书院,使陈埴主讲,四方学者从游数百人,称为潜室先生。后以通直郎致仕。埴少从叶适问学、后转学于朱熹,与叶味道同在永嘉传播道学,为当时著名学者,著有《木钟集》。全祖望《宋元学案·木钟学案》云:永嘉为朱子之学者,自叶文修(味道)公与潜室始,文修之书不可考,《木钟集》犹自存焉,自是而永嘉学者渐祧艮Вㄑ季宣号)一派矣。
  是年,
永嘉赵汝回(字几道,号东阁)登进士第,初授台州录事,官终主管进奏院。生平刻苦吟诗,诗才高迈,自成一家。如《咏橘花》诗:春风过后雪初白,夜雨晴时水亦香,y当时传诵名句,为诗家所珍。著有《东阁吟稿》。
  是年,
乐清赵汝迕(字叔午,一作叔鲁,号寒泉)登进士第,佥判处州,以诗知名当时。
  是年,永嘉薛贽中特科状元。
 
1216)南宋宁宗嘉定九年
  由知州留元刚主修,永嘉陈谦编纂《永宁编》15卷。编目分:叙州、叙县、叙山、叙川、叙赋、叙役、叙兵、叙人、叙产、叙祠、叙遗,凡11类。
 
1217)南宋宁宗嘉定十年
  平阳朱嗣宗中武科状元。
 
1219)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
  叶适应永嘉县令胡衍之请,作《温州社稷记》,文中叙述温州社稷兴衰的历史,论说古代社稷祭祀的重要。
 
1220)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
  瑞安王执中著《鍼灸资生经》首刻于澄阳,共7卷,列360腧穴,被视为治病捷要珍本,朝鲜、日本都有刊本,《四库全书总目》称:经纬相资,各有条理,颇为明白易晓,至今仍流传。此外,永嘉施发、卢祖常、王暐、夏元鼎、瑞安张声道等名医都有医学论著问世。元朝永嘉王与著《无冤录》,系我国古代法医典籍,朝鲜、日本引译作为法医文献。明朝永嘉项昕、乐清翁应祥、平阳杜德基等均有医学著述。
   夏元鼎,宋代永嘉(今瓯海郭溪)道士。著《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7卷、《黄帝阴符经讲义》4卷及《崔公入药镜笺》等,南宋学者真德秀为之撰序。其所述丹法强调自身修炼,属南宗清修派。
  是年,永嘉叶味道(初名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登进士第,初授鄂州教授、秘书著作蕖B鄱猿浦迹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成为当时著名学者。叶味道师事朱熹,著有《四书说》、《大学讲义》、《故事讲义》等多种,今均失佚。
  是年,乐清赵希迈(字端行,一字瑞行,号西里)登进士第,能词,著有《西里集》。
 
1223)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
  一月二十日,浙东学派代表思想家叶适(1150-1223)卒。
  是年,
瑞安陈求鲁(1183-1253,字质甫,万岙人)进士第二名,授处州签判,吏民畏而爱之。转迁临安通判,并监管左藏库,受丞相史弥远忌,改官出知剑州(今福建南平)。时剑州遭兵乱之后,村落残破,陈既为当地奏请减免租税,又出私财救济百姓,政绩有声,召为司封员;郎。后升左正言(监察御史),严治不法之人,内外肃然,积阶朝散大夫,再晋为侍读、大理寺卿。朝廷下诏于其乡立松溪里门额旌表。
  是年,李氏十二世澹轩重修苍坡水月堂。李氏;日徜徉于东湖之上,迎请名人文友吟诗作对。
  是年,永嘉王致远(1193-1257,王允初子,字任道,号九山,黄田乡千石村人)以父荫补通仕郎,时年17岁。历任嘉兴府户曹,监襄阳户部大军仓,慈溪知县,安吉、委州通判,大理寺丞,湖北、浙西提刑,台州知州,太府寺丞等职。娶状元、礼部尚书木待问孙女为妻。嘉熙元年(1237)任慈溪知县时,适逢特大水旱灾害,饿死者不计其数,在县城几个大寺院设立粥局以救灾民,开始每日来就食者笥嗳耍后来达8千余人,救活不少灾民,还置赈粜局,劝请富人分粜,以待民之能自食者。置居养院,厚给乳哺,以活婴儿之委弃者。其不幸病且死,则为殓埋之。淳祐元年(1241)任湖北提刑时,发现常德府四个县借口筹募边防经费而任意增加税收,愤然连夜具本上奏,获准蠲除此项税收。著有《开禧德安守城录》。
  是年,
永嘉谢梦生(字性之)登进士第,授无为军教授,升淮西漕干、上虞知县、枢密院编修,外调安吉州知州,t召为宗正兼户部郎,改秘书监,后外调汀州知州,因病致仕。谢梦生从少力学,与陈埴、叶味道为友,名重当时。
  是年,
永嘉谢子强(字强学)登进士第,由州县官升京官,历任太府府丞、工部刑部郎、嘉兴知州,复以秘书监兼左谕德,后召为兵部侍郎,升待制。出守潭、广t越、明四州,皆以贤称,终任宝章阁直学士,卒谥清惠
  是年
,永嘉朱直清(1186-1257,字寅之,花坦人)登进士第,历任黄岩、浦城县令,以廉能闻,升两浙盐运司主管文字。不y,进国子监丞,任敷文阁学士。以忤权贵乞补外任,主江西抚州府,建昌仙都观。居官多善政,而以清勤为本,待下无疾言厉色。死后葬于廊下吕公山,墓茔规模宏伟,有石羊、石马、石狮、石将军,群众称为王坟
 
1229)南宋理宗绍定二年
  史宜之于郡前增设状元坊,题名纪念温州名贤
王十朋(1157)、木待问(1163)和赵建大(1211)。后继郡守增题周坦(1238)和徐俨夫(1241)。万历二年(1574),巡按萧廪重修郡署前状元坊,特题王十朋名。清丁立中《状元坊》诗:状元宋五人,郡城总坊立。特标梅溪名,那知是旁邑。遗址今称状元巷,位于鹿城公安路东侧的鼓楼街和晏公殿巷之间。县志记载,状元巷建有状元桥。一自梅溪魁甲第,题名艳说状辞拧温州雁池北岸,四顾桥西端,旧有奉旨而建的王木亭,纪念王十朋和木待问,1932年毁于火。
  是年,
永嘉毛士龙(字元龙)登进士第,曾为将士郎、官制参。有《东西塔记》,记述乐清西象山塔院创建s史,颂扬淳熙间(1165-1189)乐清县令袁采的爱民之心。
  是年,
永嘉潘凯(字南夫)登进士第,常德府教授,时勇信军拟作乱,潘驰马入营,裂帛树立于营门曰:在营者非叛乱军士,皆归伍。军士无敢后者,叛乱乃止,郡人德之,立祠祀焉。淳祐(1241-1252)末,任监察御史,以宗正少卿直秘阁修撰升刑部侍郎,自请外调,擢宝章阁待制,知太平州,卒于任。
  是年,
永嘉吴舜龙(字君友)登进士第,授处州教授,升于潜知县,后擢监察御史、秘书少监,外调浙西提刑,奉命调查狱中囚犯情况,所到之处无冤枉者。生平气宇质朴,坦率平和,清正廉洁。家中一榻萧然,惟以图书自娱而已。
  是年,闽寇雷电七率众数百,在乐清西乡码道登陆劫掠。曹田周翌、周翼等组织地人杀退。十二月十三日夜,寇卷土重来,对曹田烧杀劫掠,周姓几被灭族。
 
1232)南宋理宗绍定五年
  
平阳林梦新中武科状元,知梧、容、浔州。
 
1234)南宋理宗端平元年
  徐霆(字长孺,城区人)随使者邹伸之等赴蒙古。著有《北征日记》,已佚。今存《黑鞑事略》。徐霆少从舅陈埴学,中漕举,绍定间(1228-1233)李全降蒙古后,率兵南下攻宋。徐霆在江淮制置大使赵善湘幕下,军谋檄笔,悉参其事。后授江东兵马钤辖,移江广。历知钦、复、广、德等州,以武功大夫致仕。
 
1235)南宋理宗端平二年
  
平阳朱U中武状元,任阁门舍人,历官横州、雷州知州、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官至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
 
1237)南宋理宗嘉熙元年
  永嘉薛直夫(字遇叟)为雷州知州,开始设立试闱,增置贡士,立二苏祠,修理堤渠,建筑桥梁,开辟市场,以便贸易。以前,雷州百姓不晓医药,有病求巫祷神,直夫创立惠民药局,教民医疗,有病必求医。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离任雷州时,民立生祠祀之。
1238)南宋理宗嘉熙二年
  
平阳周坦(字平仲,一字平父)参加戊戌科殿试,在422名应试者中,一举夺得第一,成为南宋第三十七名状元。淳祐元年(1241)五月,以特差充镇东军节度判官,佐理事务,旋除秘书省正字,掌订正典籍讹误。二年(1242)五月进官校书郎,掌校雠典籍。三年(1243)擢为著作佐郎,掌修纂日历。四年(1244)四月再擢著作郎,主修日历。是年七月出知安吉州(今碚憬)。五年(1245)出任工部郎官。七年(1247)任殿中侍御史,上疏言秘书少监王爚失职,致爚罢为福建提点刑狱。九年(1249)十月任殿中侍御史,上疏言太常少卿知建宁府杨栋任成都制幕时,肀来时载库存珍宝先遁,诏褫栋职。周坦后官至刑部尚书。
  是年,
瑞安陈淳祖(字道初,号卓山)登进士第,官湖南转运副使。存诗4首。
  是年,
平阳陈元普中武科探花,知雷州。
 
1241)南宋理宗淳祐元年
  永嘉菇田杏岙村(今溪口村)人戴侗(字仲达,号合溪)登进士第,曾任国子监主簿,出守台州,德祐初由秘书郎迁军器少监,辞病不赴。其父戴蒙,字养伯,南宋绍定三年(1230)进士,授丽水尉,对六书很有研究。其兄戴仔,字守镛,曾以孝廉被荐,对诗、书、易、礼和文字学都有研究。蒙、仔父子曾订正许 《说文》,不及成书而先后去世。戴侗继承父兄未竟遗志,继续从事六书研究。采用钟鼎文著成《六书故》33卷,全书按字义分天文、地理、人事等9479目,其中文字按指示、象形、会意、转注、谐声、假借六书排列;体不依小篆,而是根据金文。每部按六书进行排列、阐释,改变了《说文》的体例,不用部首,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字学专著。戴侗在《六书故》中除了汇集父兄的研究成果,还援引其弟弟、外祖父、舅父等人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集家族和姻戚智慧的文字学专书。《六书故》卷首有六书通释、逍蚝湍柯妓得鳎对文字注释、考证,颇多创见。由于《六书故》订正《说文解字》多处错误,在文字训诂学上有重要地位,为文字研究者所推重。明、清以来、顾炎武、王引之、段玉裁等人的著作中多处援引,是我国文字学史上一部具有较高成就的工具书。其他遗著还有《周易家说》、《迨榧宜怠贰ⅰ渡惺榧宜怠贰
  是年,
平阳徐俨夫(?-1260,字公望,号南洲,桃寮唇癫阅瞎勖老缛耍┙士对策第一。状元及第后任签书某军节度使判官厅公事,秩满添差绍兴通判。淳祐九年(1249)除校书郎转秘书郎著作佐郎,兼沂王府教授,权刑部员外郎,迁著作郎兼礼都员外郎。十二年(1252)除秘书丞,再迁礼都郎中。当时,右丞相丁大全与阎贵妃、马天骥等在朝廷里应外合,狼狈奸,徐俨夫与丁大全不合,毅然辞官回到桃湖故里,闭门不问世事。家境一向清贫,宦囊又无积蓄,甚或三餐不继,只好两日并为一日而食。仍然抱膝长吟,出声如击金石。有人劝向丁大全谢过,委曲求全以存活。徐俨夫笑而不答,书对联一幅贴于大门:一证龟成白鳖,那能拜狗作乌龙。开庆元年(1259)丁大全死。景定元年(1260)徐俨夫起用为抚州(在江西)知州,又召为礼部侍郎。病卒。著有《桃渚渠》。徐俨夫墓葬亦在桃湖。
  是年,
平阳(今苍南)戴应发中武科榜眼,授阁门舍人,知高州。
  是年,平阳(今苍南)孔元圭中a科探花,知肇州府,迁琼莞安抚。
 
1241-1252)南宋理宗淳祐年间
  永嘉王德用与其兄德明去交趾(今越南北部)经商,国王厚礼挽留,为早期温籍华侨。后德明回国,德用遂侨居交趾。
  平阳吴子良、吴子益创中村、候林二书院,以村落命名;松山文昌屿有鹅峰书院,与上述各书院均在山野僻处。
  平阳太学生金九万、陈懋钦、王有开先后与同舍生联名上书,揭露右丞相史嵩之奸邪,被削籍放回乡里。
  金九万,字鹏程,平阳滩头(今属苍南炎亭)人,淳祐年间(1241-1252)入太学,为太博士,迁国子博士,兼庄文教授。右丞相史嵩之专权跋扈,早为士林所恨,九万与同舍生陈懋钦等144人联名上书,揭发史氏奸邪。书上后,都被放逐、削籍,直到史嵩之罢官后才得平反。
  陈懋钦,字尧俞,平阳下涝(今龙港)人,
宝祐元年(1253)进士,历任建康府教授、国子祭酒、户部侍郎。宋亡后自尽。
  
王有开,字守仁,平阳金舟乡王阳(今钱库张家庄)人。淳祐年间(1241-1252)入武学,时人称为最敢说话。咸淳元年(1265)始登右科(武科)进士,某路安抚司幕官。后又换考文科,再中进士,历任镇江府通判、司农寺丞、尚书某部员外郎兼某院编S。德祐初出知惠州,便辞官回乡学道,卒年84岁。
 
1242)南宋理宗淳祐二年
  邑人吴子良为训诲子孙洒扫应对进退威仪,在泰顺设库村中宅巷口建中村书院,元末明初传至第十七世毁于兵燹。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建。
 
1243)南宋理宗淳祐三年
  永嘉四灵之一翁卷领乡荐,在江淮边度过一段幕僚生活。翁卷(1163-1245),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柳市方斗岩人,中年以后迁居永嘉县城,一生奔波,落拓江湖,以布衣终。毕生擅长诗歌,多尖新刻画之作。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形成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永嘉四灵流派。他们冲击江西派那种拼积典故,生硬拗捩的诗风,锻炼字句,刻意为工,反对用典,着意白描。其诗作虽多吟山咏水、唱和应酬之作,然不乏关心时夂兔裆疾苦佳作,《东阳路旁蚕妇》、《乡村四月》、《赠张亦》等都为脍炙人口、传诵至今名作。叶适评其诗自吐性情,靡所依旁。据清乾隆《温州府志》著录,诗集有《翁卷集》1卷,《西岩集》2卷,《苇碧轩集》4卷。实则三者同为一书。由于时代久远,钞刻衍变,终于荟集为《苇碧轩集》一本。见存者有冒广生所辑之《永嘉诗人词堂丛书》本。新版则有陈增杰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收录较为完备,存诗138首。
 
1244)南宋理宗淳祐四年
  是年,
平阳缪元德(1205-1276,字正臣,号存斋,慕贤西乡睦程即今苍南凤江乡人)登进士第。咸淳五年(1269)差知抚州节制军马。到任后,修缮城郭,储备粮食,节约州郡开支,发和籴米赈济饥民,建公墓掩埋遗骼,使州民免受水旱灾害。六年(1270)改知吉州,吉州是文天祥故乡,二人本是军器监同事,缪y龄大文31岁,却能虚心折节相交。这时天祥罢职家居,闻他来当知州,很为民高兴。七年(1271),吉州饥荒,朝廷拨和籴米十万石,皆减价赈粜,并向天祥求教,天祥复信为详筹救灾方略,元德谨慎施行,一郡得以复苏。八年(1272)落职,回归故乡(今苍南云岩乡),于旧居之东建朝阳书院,名学者黄震为作《缨存斋朝阳书院记》。德祐二年(1276)九月卒。著有《游淮集》。
  是年,
永嘉林袷(字藏英)登进士第,以周、程诸书与学者讲说。理宗景定(1260-1264)初,以博土召,历任宗正簿、秘书著作郎、徽州知州、监察御史、右司监,升起居郎,终官权吏部侍郎。
   是年,
乐清王持垕(1200-1276,字载仲,蒲岐铧锹人)登进士第,初授饶州(今江西上饶)教授,再入浙西帅府幕,后任著作兼左曹郎。其时,因反对丁大全升任台谏,以及上疏反对贾似道贬逐吴潜而遭到压制,尔后十五年不得升迁。直到贾似道贬死,才升任大理寺卿,未几宋亡,持垕绝食而卒。
  是年,
平阳(今苍南)项桂发中武科状元,知循州、雷州,授枢密院同知
 
1247)南宋理宗淳祐七年
  王致远在苏州刻恒星位置图,共刻星1430余颗,是为闻名世界的苏州石刻天文图
  是年,
平阳薛据登进士第。薛据,一作璩,字叔容,为只手卫道薛凝之的d子,历任稽山书院山长,淮东总领所干办官,著有《孔子集语》等书。
  是年,乐清侯畐(1204-1258,字道子,号霜崖,缑山即今蒲岐侯宅村人)以武举第一名出仕,历任合浦县尉、柳城县令、海州通判,宝祐六年(1258)率兵抗击叛将李松寿,寡不敌众而战死,城破,一家七口俱殉难。理宗下诏于海州立庙旌忠,赐谥节毅,同时令其家乡(蒲岐)亦建庙旌忠。侯畐虽为武官,却有文才。著有《霜崖集》一书,s宋史》、《续文献通考》、《温州经籍志》及府、县志等,均有著录。惜原书久佚,逸诗见存者,计《宋诗纪事》收1首,《东四诗集》录7首,《万氏宗谱》存1首。
  是年,
平阳章梦飞中武状元,知肇庆府。章梦飞(1217-1279),字云翔,灵溪八丈(今苍南沪山乡百丈)人。宝祐二年(1254)蒙古军直逼西京,受命挂帅抗御,行军不坐乘,爱兵如子女,挥戈直指敌阵,一举收复潼关,受理宗奖励。d贾似道当权,章急流勇退,以老病辞归。南宋灭亡后忧伤病笃而卒。
  是年,平阳乡民郑廉仲筑坡南西塘(县城南夹屿桥至钱仓)。
 
1250)南宋理宗淳祐十年
  
永嘉戴庆炣(?-1260)登进士第,累官主管户部架间文字,召试馆职,调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升校书郎,迁右正言。后与调升左司谏殿中侍御史。六年(1258)六月,弹劾淮东总领赵某,致赵免职降;。七月,弹劾平江知州余晦曩政绩腐败,误国欺君,致余被免宝章阁待制之职,并追回冒支官钱。当时朝臣皆服戴庆炣光明磊落,敢于直言。开庆元年(1259)任右谏议大夫,九月升端明殿学;,签书枢密院事;十一月兼权参知政事。景定元年(1260)四月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五月卒,追赠特进资政殿大学士。
 
1251)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
  平阳陈昉(字叔方,号节斋,陈岘次子)以父荫补官,进都承旨,权吏部侍郎。次年出为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政绩显著。建阳、邵武大水,发钱三十万,又奏请百万,以济灾民。去任时府库充盈,闽人称为历届地方官中第一。景定五年(1264)升户部侍郎兼检正中书门下省公事。咸淳间(1265-1274)进资政殿学士致仕。陈昉能知人,曾奖掖过文天祥。著有《云萍录》(诗文集)及《颍川语小》、《准斋杂说》等。《南来群贤小录》称:永嘉之作唐-者,四灵之后,则有陈叔方。


1252)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
  王致远、陈南一在府城书堂巷置地建永嘉书院。中奉先圣燕居像,东室祀伊洛诸子,西室祀乡先贤。知州篯为表彰其培养人才有功,在书堂巷建渊源坊以作纪念。
 
1253)南宋理宗宝祐元年
   七月,温、台处三州大水。
  朝廷诏立《义船法》,广征民间船舶充作战船巡哨。瑞安、永嘉、乐清、平阳4县被征5083艘。
  平阳县令陈容修葺学宫,增置礼器。
  是年,
永嘉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登进士第,授干办临安节制司公事。德祐元年(1275)任史馆检阅,未赴。早年向赵汝回学诗,复工乐府。著有《柳塘集》,已佚,存诗6首。
  是年,
平阳薛梦桂(字叔载,号梯飚)登进士第,尝知福清县,官至平江判,工词。
 
1253-1258)南宋理宗宝祐年间
  平阳江南乡民筑白沙塘(下埠至白沙)、e塘(下埠至舥艚斜溪),以防海潮入侵。


1256)南宋理宗宝祐四年
  是年,永嘉薛嵎(字宾白,又字仲止,号云泉)登进士第,官长溪簿,著有《云泉诗集》。赵东阁赞他以名于时,本用唐体,而物与理称,更成一家。
  是年,
永嘉潘希圣1228-1276,又作希性,又名崇益,字养蒙,楠溪泰石人)中二甲第十五名进士,和文天祥、陆秀夫同榜。潘希圣曾祖潘宇,乾道八年(1172)进士,曾任袁州教授。从祖父潘厚,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官至大理寺评事。从父潘凯,绍定二年(1229)进士,官至刑i侍郎、宝章阁待制。父亲潘世长系读书重礼之士。潘希圣幼承庭训,聪明好学,手不释卷。稍长能穷《周易》,在太学读书时,曾率六馆同学评论丁大全专恣用事。宝祐四年(1256)初授常山县主簿,处事不苟,清廉自持,善则归人,过则归己。吏服其能,民i其德,朝廷嘉其廉慎,旋即晋升朝请大夫,后为户部侍郎。任内为民立命,主张抗元保国,曾上疏促贾似道出兵,支持文天祥勤王。景炎元年(1276)二月,参与护送益王赵昰等南奔,为元兵追及,身负重伤致死。潘希圣才学、气节深受后人尊崇。清乾隆《温i府志》、清光绪《永嘉县志》、永嘉泰石《潘氏宗谱》均有其英名和事迹,其墓在永嘉上塘柯师湾村后山。
  是年,
永嘉李君锡(字宗禹)登进士第,历官太学博士、诸王教授、司农丞、太常丞,升左漕郎、直秘阁,终朝散大夫。李君锡博通经籍,援笔成章。
  是年,
平阳潘方(?-1276,字规夫,昆阳人)登进士第。景定(1260-1264)中知庆元府,调监市舶司。元兵渡江,浙江沿海制置使赵孟传迎降,潘坚决不屈,投水而死。同时死节的,还有林雄、林逢龙、林廷龙等。
  林逢龙(?-1276),字庆云;弟廷龙,字雷发,今泰顺泗溪人,都是太学生。理宗末年,元兵入侵,逢龙上书陈战守之策。咸淳二年(1266)又叩阙上书,被奸臣贾似道驱回乡里。八年(1272)又联络太学生齐应魁等上封事,请求宣布贾似道误国之罪,急调兵解襄樊之围。贾似道大怒,开除出太学,押回原籍,乃隐居宝岩山中。景炎元年(1276)元兵入温州,其将闻逢龙兄弟隐居赤岩山(今泰顺秀涧乡),慕其名,派人索之山中,强迫入城,以刀威胁纸怠7炅胁从不屈,挥臂怒骂:我乃大宋书生也,岂能为汝虏用哉!遂以腹触刃殉节,其弟廷龙亦于同日被执不屈殉难。逢龙著有《草堂集》28卷,《古论》10卷。
 
1259)南宋理宗开庆元年
  是年,
乐清林公一(1217-1263,字道初,西乡即今万家乡赵家土硐村人)登榜眼,初授文林郎,兴国军判官,改授信州观察推官。信州多讼争,知府悉委公一办理,处理皆公允。后衡文邵阳,得士居多,在职三年,诏除宗正学谕,不幸以疾卒于官。身无分文,得同僚及士友相赠,始得归r。
  是年,
平阳朱应举中武科状元,知道州。
  是年,平阳叶宗泽中武科探花,知柳州。
 
1260)南宋理宗景定元年
  在瑞安马屿大南乡圣井山山坳内肇建圣井山石殿,又名许公祠、许府真君殿,祀晋道士许逊。明弘治间(1465-1505)多次扩建。现存建筑群中浮雕佛像甚多,雕刻精美,系明万历至清光a间建筑,占地 410平米,建筑面积 229平米,由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组成,分布在一条东西向纵轴线上,形成左右对称建筑格局。布局呈四合院式,前后殿面阔三间,厢房面阔六间,置石床12张,供香客求兆(求梦)住宿。因石殿神座前正中,有一口泉眼井,终年不溢不涸,水位不变,泉水清冽甘甜,故誉为圣井,山也由井(原名青龙泉)得名。圣井山石殿的所有构件,包括梁、柱、檩、椽、斗拱、瓦片连同家具,全由石料雕刻而成,殿内陈设也都由石块刻制,全殿不见寸木块砖,在全国亦属罕见。建筑结构用抬梁和穿斗混合构架,悬山顶,层盖采用跌落式,此种风格浙南较为罕见。殿内存8方记载宋以来温州水旱灾情之碑刻和明天启元年(1621)的石雕香炉,对研究古建筑、雕刻艺术和地方气象规律,弥足珍贵。
  许逊(239-374),字敬之,原籍河南,后迁江西南昌,举孝廉,曾为江西旌阳县令,世称许旌阳或许真君。因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相传曾在圣井山炼丹修道。
 
1260-1264)南宋理宗景定年间
  温州有薛某前往真(柬埔寨)定居。
  南田建妙果寺(今南田区小校址)。
 
1262)南宋理宗景定三年
  是年,
永嘉陈宜中(约1236-1290,字与权)登进士第,殿试第二(榜眼),从此步入仕途,由绍兴府推官直到刑部尚书、参政知事、左右丞相。陈宜中出仕后,正是国事蜩螗,社s倾危,元军水陆并进大举灭宋之时。德祐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伯颜兵至皋亭山(在今余杭县),距京畿临安三十公里,南宋王朝公卿权贵一筹莫展,陈宜中连夜逃离回乡。三月,临安陷落,南宋恭帝及皇太后全氏被元兵掳去。临安陷落前夕,陆秀夫拥立s王赵昰、广王赵昺于永嘉,并派人召陈宜中、张世杰在江心寺共策抗元大计。德祐二年(1276)五月间,陈宜中等奉益王赵昰于福州,是为端宗,陈担任左丞相。以后由福州迁泉州,再迁广东潮州转井澳(南海中小岛),年仅11岁s端宗禁不住海上风浪颠簸病死,陆秀夫、张世杰等复立8岁广王赵昺为帝,又徙居崖山。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执。祥兴二年(1279),宋军在崖山进行最后抵抗,陆秀夫背着帝昺投海而死,张世杰以下十万人壮烈殉国,井澳战役失败。陈宜中建议把行朝(流亡政府)迁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先到占城去做准备工作。在去占城途中经过吴川(今广东南部)极浦亭,曾赋诗明志: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环屿外,无?安⑹籽翎邸O云起处潮初长,夜月高时人未眠。异日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圆。诗中表达出不愿像伯夷、叔齐一样饿死首阳山,而要奔异域待机再举的决心。元至元十九年(1282),元军攻取占城,陈宜中山穷水尽,走奔B蓿ń裉┕),准备借兵复国,但没有成功,终于抱恨死于国外。陈宜中在抗元斗争中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主义者,和抵抗派文天祥、张世杰等相比较,毋庸说大为逊色。张世杰,范阳人,由小校累官至沿江制置副使。1迫临安,从二王入福州,拜签事枢密院事,益王殂,卫王昺立,从至厓山,封越国公,厓山兵败后,遇台风舟坏而溺死。
  是年,
乐清刘黻登进士第,官至吏部尚书,因母丧解官回家,不复再起。刘黻(1217-1276),字声伯,号质翁,又号蒙川,秉性刚直。宋亡后毅然奔赴国难,拥护广、益两王入广,道至罗浮(今广东增城县境)病卒,谥忠肃,夫人林氏举家蹈海,为国殉难。著有《蒙川遗稿》10卷,见存者有《四库全书》本、《永嘉丛书》本,各存四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黻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版荡之时,琐尾流离,抱节以死。对其生平业绩作了较高评述。刘黻曾作《乐清云门福地记》,申明为官者必须不畏强横之势,当造福于民。
  是年,
平阳蔡起辛(1228-1301,字若金,号絜矩,归仁乡即今泰顺雪溪乡人)中武科状元,初授督府计议,擢翰林院侍讲,补外知韶州军。咸淳十年(1274)辞官归里。宋亡后,同僚好友多仕元朝,辛坚持民族气节,不为所动。元至元二十年(1283),友人多劝其出仕,皆被拒绝,后遂隐姓埋名,漫游浙西,历时十七年。大德五年(1301)卒于苏州,子元善扶柩归葬于今泰顺雪溪隘门。据泰顺雪溪垟面《蔡氏宗谱》载,其兄通壬同时登进士。当地建有双桂坊,今圮。
  是年,
平阳薛应龙(南湖人)中武科探花,知惠州、广州。临安陷落,帝昰即位,元兵分三路入侵,陈宜中,张世杰奉帝航海,应龙导舟师入番禺海口, 划恢复广州。十二月,舟至广州港口,元兵严密布防,不得入,应龙还驻富场。经略使张镇孙兵败后,应龙失踪。
   是年,
永嘉林璹(1241-1290,字寿玉,一字州玉,号盖峰散人)登进士第,历任常州司户参军,宜兴、无锡县令,梧州军事判官、主管礼部兵部架阁文字、京秩阶宣教郎等职。在升任枢密院编修官时,以奉养双亲为由,辞不受任。林璹博学多才,为官贤能,公正廉洁。宋亡时才30余岁,入元后虽有人荐举,始终隐居不出,自号华盖山人,寄情山水,吟咏不辍。
 
1265)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原永嘉郡王赵祺即帝位(度宗),以其潜邸在瑞安,改温州为瑞安府(府治仍在温州)。瑞安县属之。宁波升府则在明洪武十四年(1387),把明州改为宁波府。温州升府比宁波早123年。
  是年,永嘉太守史宜之以直焕章阁任温州知州,重建永嘉36坊,续增状元、兖绣、祈报、丰和4坊,共为40坊(但习俗仍称36坊),使其更有利于地方发展。详见戴栩《永嘉重建三十六坊记》。
  是年,
永嘉陈虞之登魇康,历任扬州府学教授、淮东帅干、两浙漕干、刑工二部架阁文字、广王府记室参军、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陈虞之(1225-1279),字云翁,号止所,岩头白泉乡芙蓉村人,出身农家,家境清寒,勤耕苦读。善画,工墨竹。芙蓉村是楠溪江著名古村落,初建于唐末,陈姓九世祖陈拱因其地前横腰带水,后枕纱帽崖,遂迁居于此。到北宋,已是一个繁荣村庄。南宋期间,出过十八名京官,俗称十八京带。虽然这些官员职务不很高,却都是忠心耿耿的良臣。陈虞之就是一名爱国爱民、忠心耿耿、十八京带中的代表人物。后因族人陈虞之坚决抗元,全村被元军烧成废墟。其后a建,按七星八斗布局。星指道路交汇处方形平台,斗指水渠交汇处方形水池。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围以卵石寨墙,形同寨堡。东面寨墙正中开一寨门,内建谯楼,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其余三面开五小门。由寨门进内为主街,卵石砌成。主街中部南侧凿一内湖,中建亭榭,缀以石a。溪水沿寨墙、道路、住宅的沟渠分流,沟通八斗,形成流动水系。住宅多为木构,屋顶错落,形态素雅;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荫。村西北有清康熙间建造的大宅,分三进,计有中堂18,庭院28,兼有古井、池塘、花园、月a门和楼花墙,宅园结合,庭堂贯通,融合无间,舒适实用。
  是年,永嘉宋庆之(字元积,号饮冰)登进士第,官浙东廪幕。著有《饮冰诗集》,已佚,存诗11首。《万姓统谱》卷92云:宋庆之学广闻多,文辞典赡,有诗数百篇,清新闲远,得风雅之趣。
  是年,平阳县学始设专职学官,有主学、学录、直学、教谕等职。此前,县学学官由知县兼任,县丞、主簿等也参与讲学。
宋时横阳俊秀朋兴,科级层出,比县莫敢齿。历史上人才鼎盛时期。据乾隆《平阳县志》记载,状元有徐铎、周坦、徐俨夫;榜眼有陈鹗;探花有陈桷、黄中。南宋一百五十余年间,平阳先后有陈鳌、陈鹗、蔡必胜、黄裒然、林管、g嗣宗、林梦新、朱熠、项桂发、章梦飞、朱应举、翁锷、林时中等13人中武科状元,其中苍南籍7人。另有武榜眼5人,武探花6人。
   是年,平阳林则祖(一作测祖,字兴周)登进士第。宝祐年间(1253-1258)游太学,与同舍生陈宜中、刘黻、黄镛、陈宗、曾唯等联名上书,揭发声讨佞臣丁大全、卢永升、董宋臣等罪行,被削籍发送边远州郡拘:。国子监祭酒、司业等闻讯,率领十二斋太学生整顿衣冠恭送6人出桥门。丁大全闻讯大怒,在太学中立碑,严禁太学生妄议国政。士大夫则翕然推许,称之为六君子。开庆元年(1259)丁大全被劾罢官,六君子才免解。
 
1265-1274)南宋度宗咸淳年间
  谢皇后得异疾,舌出不能收,永嘉戴煟应召赴医,敷以消风散立愈,U后大喜,以侄女妻之。后元兵至,弃官学道,归于山林。戴煟,曾官临安府医录,善医。
  三段祖师在玉苍山之巅开基兴建法云寺,于此创立佛教玉苍派,是为全国重要佛教学派之一,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仍有较大影响,明清以来为玉苍派祖庭和活动U心。法云寺几经兴废,多次重修,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等组成。现存大雄宝殿,前后石檐柱系宋代遗物,上雕人物、花卉、云纹,颇为精致。木构建筑系明代遗物。观音阁后有明代摩崖,刻皇朝敕禁碑文。寺内遗留有大U铜钟各一,大铜钟重1300多斤,是明末清初铸造。平阳高僧晓柔(1827-1886,凤巢人),20岁入玉苍山法云寺剃度,学修并重,梵行精纯,著有《法华演义》22卷、《净土百八诗》1卷,并有《卐莲诗草》《卐莲赋钞》各1卷行世。
  三段祖师在玉苍山还先后建成万行、东隐两寺,使玉苍山渐成景区。
 
1266)南宋度宗咸淳二年
  在瑞安梅头(今属瓯海)后岗城河路建东岳观,1923年重建。观为二进五间二廊,祀东岳大帝,旁建太清阁,斗姥阁。
 
1268)南宋度宗咸淳四年
  是年,永嘉陈自中(字与可,丞相陈宜中弟)登进士第。陈自中博学高才,动为有用之学,初为王府司马。宋末入闽,力战被擒,死于分水关道中。妻杨氏与三子一女b被俘至燕京。
 
 是年,平阳(今苍南)邹臻登武榜眼,历官诰院。
 
1269)南宋度宗咸淳五年
  是年,平阳翁锷中武科状元,知贵州。
 
1270)南宋度宗咸淳六年
  乐清邑令郑滁孙改建艺堂书塾,易名宗晦书院,内祀朱熹像及邑侯焦千之,聘乡先生胡子实教授。胡精于四书,讲解详明,深契学旨,学者翕然从其为师。
 
1271)南宋度宗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蒙世祖忽必烈始建国,用刘秉忠议,取《易》大哉乾元n意,改国号大元
  是年,永嘉篁潭村(今黄潭村)林一龙(字景云)登进士第,先授绍兴教授,未久除史馆检阅,迁秘书郎兼说书。林一龙性情清直宽恕,乐道人善,尤工古文辞,一n人评论可闯叶水心(叶适)之藩。晚年在家乡大若岩寄情山水,倘徉泉石。大若岩尚留有林公书院遗址。清乾隆《永嘉县志》收有所撰《大若岩记》一文,为现存介绍大若岩的最早文章。著有《石室集》,今已佚。
  是年,
平阳(今苍南)周仁勇登榜眼,授宁国推官。
  是年,平阳(今苍南)林时中中武科状元。
 
1272)南宋度宗咸淳八年
  缪元德落职回乡,曾于缪程旧居之东建读书处,著名学者黄震为作《缪存斋朝阳书院记》,名为书院,实非讲学授徒之所。
 
1274)南宋度宗咸淳十年
  上溯至建炎二年(1128)李易登进士第,至是年(1274)王龙泽登进士第,147年间,温州进士及第者共1149名,其中状元5名。
  
自绍圣四年(1097)以来,177年中,平阳中进士者共406人,如加上太学上舍释褐及制科、国子监推荐等 63人,则达469人,武进士共 271人。
  是年,平阳陈魁祥(一说姓薛,字壮行,号荷渚)登进士第,授淳A县尉。因与权臣意见不合,弃官归,闭门著述。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落,四月,文天祥至永嘉。陈魁祥闻讯,赶至永嘉见文天祥,握手痛哭而别。陈宜中等在福州拥立益王后,召为连江知县,不赴。宋亡,坐视故里化为丘墟而不能救,悲愤郁结,发为《荷A翁咏史诗》百余首,以寓亡国之痛。元至正年间(1341-1368),族孙元宰请郑僖(天趣)、郑东(季明)为序,真定苏大年为后序。
  是年,
平阳林景新中武科榜眼。
  是年,平阳陈龙发中武科探花。
 
1276)南宋恭宗德祐二年,端宗景炎元年,元世祖至元b三年
  正月,元军将攻临安(今杭州),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陈宜中遁归温州青澳(今洞头大门岛)达一月之久。陈宜中遁后,宋乃以文天祥替其职,都督各路军马。
  二月,元军攻陷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恭帝被俘,太子赵昰、赵昺逃婺州。三月,辗转至温州,元军尾追。陆秀夫、苏刘义、张嘟堋⒊乱酥械认嗉痰轿拢奉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昺副之。
  四月八日,文天祥自元营脱险,历尽艰险,从通州(今南通)泛海来温寻找益、广两王。居江心屿月余,留下《北归宿中川寺》题壁诗,中有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兴第二碑句。后赴福州,拜枢密使同都督,遣其将杜浒来永嘉募兵。
  五瘢赵昰即帝位于福州,是为端宗,改元景炎。
  八月,元军以降将范文虎率师自黄岩南下袭温,乐清旸谷岙人鲍叔廉(?-1276,字清卿,别号草堂居士)率族人在黄、乐交界之盘山佛岭一带设防。聚全族,倡义兵,散家财,备战具,结寨72处,扼险据守。元军屡攻不下,遣书招降,他却竖旗山顶,大书:台州虽降,温州不愿为之氓!后寨破战死,元军烧杀掳掠,鲍氏全族夷灭殆尽。明中叶,乡人立义烈祠为祀。沂贤馑铩⒚骼癫可惺榛歧何作《义烈祠记略》,鲍叔廉事迹始传于天下。
  十月,元沿海招讨使哈喇岱以舟师自定海进攻温州,在青澳门(今大门岛海域)与宋军交战,夺宋军兵船5艘。
  十一月,元军打到瑞安府(温州城区)。守将余似谦等人卖身投敌。元军又占瑞安、平阳,陈自中(宜中弟)据守分水关,战败,府属4县均为元军所占。在紧急关头,时南宋进士,曾任过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等职的永嘉县楠溪芙蓉人陈虞之为掩护文天祥、陈宜中、陆秀夫扶幼王赵昰、赵昺去福建重树宋旗,毅然聚族兵8O0余人,在永嘉上塘附近绿嶂垟阻击元军,鏖战甚烈。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寡不敌众,虞之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家乡后面的芙蓉崖,以芙蓉山南岩寨为据点,凭险据守,与元将乞答刺对垒。此崖位于芙蓉村南,高耸入云,崖顶平坦广阔,四周峭壁千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上的天险之地。虞之率领族众在崖上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孤崖长达两年之久。
  十二荻十四日,元兵入泰顺境肆意烧杀,轮番蹂躏近二十年,民间祠宇、祭器、书籍毁失殆尽。
  是年,改两浙东路为江淮行省。
  是年,温州人口只有497848人。比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的910657人,减去将近一半。
  是年,元军怀都元帅张九万户,提兵自台州至乐清,逃入山谷的百姓俱被杀戮,及事定,余民仅存十之一。
< 考宋一代,永嘉文风特盛,据统计,
北宋有进士50人,武进士2人;南宋有进士533人,武进士30人。其中木待问和赵建大状元及第,叶适、陈宜中得中榜眼。陈宜中、戴庆炣、林略、许及之由进士而登宰辅位
 
1276-1278)南宋端宗景炎年间
  在永嘉花坦乡廊下村建廊下村寨。当地《朱氏宗谱》载,幼主赵昺南逃,元兵进入温州时,朱猛善率族人建此寨墙防御。
 
1277)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元政府实行行省制,把全国划成十一个大行政区域,都城所在的区域直属中书省。行省下面分路、府、州、县各级。温、台、处等州行政区域不变,州府降官留用,各治其州。温州时称路,属江浙行省浙东道。
  三月(一说1276年十二月),改瑞安府为温州路,置温州路总管府,属江浙蛑惺槭。下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4县。城内别立录事司,属浙东道宣慰司。嗣后,又在温州设置市舶司。温州作为元政府对外开放的七大港口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可以想见。
  五月,南宋赵玉、代浙东制置使兴祥,与步帅李世达守瑞安府,败退瑞安城,与将方洪守城。元宣慰使哈喇斛率兵尾追,攻入瑞安城,瑞安归元。兴祥、方洪在败退中阵亡。县城的陈寿孙(南宋进士,曾任福建提刑)率里人在城东白岩桥以民房门窗等筑栅栏,抵抗元兵,败,被执,元军劝降不屈,被缢死狱中。陶山小溪(今榱搿⑻丈揭淮)人王小观,倾家财募丁数千抵抗元兵,败退入小溪,被执,不降,遭杀害。瑞安县城被元军所占。同月,元军哈喇斛部攻占平阳。
   十月,处州宋兵(李文龙起义军)与温州抗元义军收复温州城。时刘万奴代守温州,宋兵攻城时,刘万奴携眷登船弃城,在瓯江中随潮上下游弋,不敢应战。
   十一月中旬,元浙东宣慰使辉图率大军经台州进驻瓯江北岸。入城后,追究弃城责任,刘万奴为掩盖弃城责任,建议辉图屠城,由于徐似荪、家之柄等人力争,得免。辉图占领温州后,遣兵进击,处州宋兵及各地义军被迫退至山区。瑞、平各县再度落入元军之手。
  温州被称为番人荟萃的通商口岸。
 
1278)南宋卫王祥兴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林大年在楠溪筑寨抗元,与陈虞之相呼应,元军管军总管石兴祖派兵围攻,林及其下属千余人全部战死。后元军n缉楠溪山寨,归农者三万余户。
 
l279)南宋卫王祥兴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春,陈虞之闻知张世杰兵败广东崖山,左丞相陆秀夫负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觉得宋祚已亡,仰天恸哭不已。加上芙蓉崖背面唯一的粮道已为元军截断,致使崖上族众粮食无法解决。陈虞之宁死不屈,身穿朝服,将战马蒙住眼睛,策马加鞭,跳崖殉国,芙蓉崖遂为元军攻下。其妻、弟、侄以及族人八百余人,亦全部壮烈牺牲,谱下一曲可歌可泣的壮烈乐章。在殉雷迦酥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族侄陈规。陈规,字明孙,号虚白,曾补登仕郎,崖破时为元兵所执,不屈而死,一家二十四人全部死节殉国。虞之几位从弟:詹事府左春坊庶子陈应朝、文林郎陈应瑞、陈应麟、陈应宙,制置司制议陈应雷和南屏司户陈焯等,亦壮烈殉难。陈虞之悲壮事迹,《勒忝贤录》、明万历《温州府志》、清光绪《永嘉县志》有载。其墓至今尚存,在距芙蓉村3华里岩下寺洞桥头大路边。清康熙年间(1662-1722)曾重修过一次。为纪念陈虞之,芙蓉村近年建有纪念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